《护理常规 上 内科部分》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山攻医学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14048·4478
  • 页数:835 页
图书介绍:

一 内科门诊一般护理常规 1

(二)血尿 1

第一篇 护理常规 1

第一章 内科护理常规 1

第一节 内科门诊护理常规 1

二 预诊、分诊常规 2

三 诊察室常规 2

四 门诊治疗室常规 3

五 传染病门诊常规 4

六 门诊宣教常规 5

第二节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6

一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6

二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7

(一)一般护理 7

(二)频咳 9

(三)咯血 10

(四)胸痛 12

(五)支气管炎 13

(六)肺炎 14

大叶肺炎 14

支气管肺炎 16

(七)肺气肿 17

(八)肺脓肿 19

(九)支气管扩张 20

(十五)支气管肺癌 20

(十)支气管哮喘 21

(十一)化脓性胸膜炎 23

(十二)气胸 24

(十三)肺梗塞 25

(十四)肺部真菌感染(肺霉菌病) 26

(十六)支气管结石 29

(十七)肺结核 30

(十八)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31

(十九)急性肺水肿 33

(二十)呼吸衰竭 34

(二十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36

三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37

(一)一般护理 37

(二)心力衰竭 39

(三)心原性休克 40

(四)猝死 41

(五)心律失常 42

期前收缩 43

窦性心律失常 43

阵发性心动过速 44

心房扑动与颤动 46

心室扑动与颤动 47

窦房传导阻滞、窦性静止、病窦综合征 48

房室传导阻滞 49

(六)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 50

(七)心肌病 52

(八)克山病 53

(九)心包炎 54

(十)高血压病与高血压性心脏病 54

(十一)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 55

(十二)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 57

(十三)高山反应与高原性心脏病 58

(十四)甲状腺功能紊乱性心脏病 59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59

(十五)贫血性心脏病 60

粘液性水肿性心脏病 60

(十六)心脏神经官能症 61

(十七)妊娠期心脏病 62

(十八)多发性大动脉炎 63

(十九)老年心脏病 64

四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65

(一)一般护理 65

(二)吞咽困难 66

(三)腹泻 67

(四)腹水 69

(五)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70

(六)便血 72

(七)反流性食管炎 73

(八)急性胃炎 74

急性单纯性胃炎 74

急性腐蚀性胃炎 75

急性血原性胃炎 76

(九)慢性胃炎 77

(十)消化性溃疡 78

附:消化性溃疡饮食护理原则 79

(十一)胃粘膜脱垂 80

(十二)局限性肠炎 81

(十三)十二指肠淤积症 82

(十四)胃肠神经官能症 83

(十五)溃疡性结肠炎 84

(十六)肠结核 85

(十七)结核性腹膜炎 86

(十八)中毒性和药物性肝炎 87

(十九)细菌性肝脓肿 88

(二十)肝硬化 89

门脉性肝硬化 89

胆汁性肝硬化 90

坏死后性肝硬化 91

(二十一)肝性昏迷 93

(二十二)胆囊炎 94

急性胆囊炎 94

慢性胆囊炎 95

急性胰腺炎 96

(二十三)胰腺炎 96

慢性胰腺炎 97

(二十四)老年消化系统疾病 98

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99

(一)一般护理 99

(三)肾性高血压 101

(四)慢性肾功能衰竭 102

(五)肾小球疾病 104

急性肾小球肾炎 104

慢性肾小球肾炎 105

肾病综合征 106

(六)肾盂肾炎 107

(七)肾结核 108

(一)一般护理 109

六 造血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09

(二)贫血 110

(三)出血性疾病 111

(四)脾机能亢进 112

(五)缺铁性贫血 112

(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13

(七)再生障碍性贫血 114

(八)溶血性贫血 115

(九)过敏性紫癜 116

(十)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17

(十一)白血病 118

急性白血病 118

慢性白血病 119

(十二)粒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 120

(十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22

(十四)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122

(十五)骨髓纤维化 123

(十六)淋巴瘤 124

(十七)多发性骨髓瘤 125

(十八)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126

(十九)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126

七 代谢性、内分泌疾病护理常规 128

(一)一般护理 128

(二)酸碱平衡紊乱 128

(三)糖尿病 129

(附:糖尿病饮食) 131

(五)尿崩症 133

(四)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133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34

(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35

(八)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136

(九)原发性慢性肾上腺功能减退症 137

(十)皮质醇增多症 138

(十一)醛固酮增多症 139

八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护理常规 140

(一)一般护理 140

(二)铅中毒 141

(三)汞中毒 142

(四)锰中毒 144

(五)砷中毒 145

(六)砷化氢中毒 146

(七)铬中毒 147

(八)镉中毒 149

(九)氯气中毒 150

(十)光气中毒 151

(十二)硫化氢中毒 151

(十一)二氧化硫中毒 152

(十三)一氧化碳中毒 154

(十四)氰化物中毒 155

(十五)氟及其化合物中毒 156

(十六)氨中毒 157

(十七)苯中毒 158

(十八)苯胺和硝基苯中毒 159

(十九)氮氧化物中毒 160

(二十)二硫化碳中毒 161

(二十一)汽油中毒 162

(二十二)环氧氯丙烷中毒 163

(二十三)沥青中毒 164

(二十四)有机磷农药中毒 165

(二十五)有机氯农药中毒 167

(二十六)有机汞农药中毒 168

(二十七)有机氟农药中毒 169

(二十八)磷化氢中毒 170

(二十九)中暑 171

(三十)冻僵 172

(三十一)中毒性肺水肿 173

(三十二)减压病(潜函病) 174

(三十三)电击伤 175

(三十四)溺水 176

(三十五)强酸强碱中毒 177

(三十六)急性巴比妥类中毒 179

(三十七)毒蛇咬伤中毒 180

(三十八)矽肺 181

九 结缔组织及关节疾病护理常规 183

(一)红斑性狼疮 183

(二)硬皮病 184

(三)结节性多动脉炎 185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 186

(五)大骨节病 187

(六)退行性关节病 188

(七)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189

十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90

(一)一般护理 190

(二)瘫痪 191

(三)感觉障碍 193

(四)眩晕 194

(五)面神经炎 195

(六)臂丛神经炎 195

(七)坐骨神经痛 197

(八)股外侧皮神经炎 198

(九)多发性神经炎 198

(十)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199

(十一)急性脊髓炎 201

(十二)脊髓空洞症 202

(十三)运动神经元疾病 204

(十四)亚急性联合变性 205

(十五)脊前动脉血栓形成 206

(十六)脊髓痨 207

(十七)脑血栓形成 208

(十八)脑栓塞 209

(十九)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10

(二十)高血压性脑出血 211

(二十一)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213

(二十二)高血压脑病 214

(二十三)脑动脉硬化 216

(二十四)海绵窦血栓形成 216

(二十五)癫痫 217

(二十六)小舞蹈病 219

(二十七)震颤麻痹 220

(二十八)肝豆状核变性 221

(二十九)扭转性痉挛 222

(三十)遗传性共济失调 223

(三十一)多发性硬化 223

(三十二)重症肌无力 225

(三十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226

(三十四)周期性瘫痪 227

(三十五)肌强直症 228

(三十六)红斑性肢痛症 229

(三十七)雷诺氏病 230

十一 精神疾病护理常规 231

(一)一般护理 231

(二)精神病房安全 233

(三)走失 233

(四)自伤自杀 234

(五)兴奋躁动 236

(六)拒食 237

(七)木僵 238

(八)意识障碍 239

(十)强迫及恐怖状态 240

(九)痴呆及衰退 240

(十一)焦虑 241

(十二)失眠 241

(十三)恢复期 242

(十四)精神分裂症 243

(十五)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244

(十六)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244

(十七)老年性精神病 245

(十八)反应性精神病 246

(十九)神经官能症 246

(二十)精神发育迟滞 247

(二十一)儿童期精神病 247

(一)一般护理 249

一 小儿内科门诊护理常规 249

第一节 小儿内科门诊和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249

第二章 小儿内科护理常规 249

(二)分诊室(又称预诊室) 250

(三)诊察室 251

(四)观察室 251

(五)门诊治疗室 252

(六)传染病门诊护理 252

(七)科普教育 253

二 小儿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254

(一)发热 254

(二)惊厥 256

(三)昏迷 257

(四)紫绀 258

(五)腹痛 259

(六)呕吐 260

(七)浮肿 261

(八)贫血 262

(九)出血 263

(十)黄疸 264

第二节 小儿预防保健与小儿内科常用基础护理 265

一 小儿预防保健 265

(一)小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围、坐高测量法 265

(二)婴幼儿教养与锻炼 267

(三)预防接种 270

二 小儿内科常用基础护理常规 273

(一)病儿安全 273

(二)病儿教育与管理 274

(三)口腔护理 275

(四)皮肤护理 276

(五)脐部护理 277

(六)小儿喂药法 277

附: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法 278

(七)小儿保暖法 280

附:应用暖箱的注意事项 280

(八)喂养技术 281

第三节 小儿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85

一 小儿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85

二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286

(一)一般护理 286

(二)低体重儿(早产儿、小样儿、过期产儿) 287

(三)高危新生儿 289

(四)新生儿臀炎 290

(五)新生儿溶血症 291

(六)新生儿呕吐 292

(七)新生儿肺炎 294

(八)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95

(九)新生儿颅内出血 296

(十)新生儿脓疱病 297

(十一)新生儿败血症 299

(十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300

(十三)新生儿破伤风 301

(十四)新生儿流行性腹泻 303

(十五)新生儿硬肿症 304

(十六)新生儿出血症 306

(十七)新生儿低血糖症 307

(一)一般护理 308

三 营养性疾病护理常规 308

(二)婴幼儿营养不良 309

(三)维生素A缺乏症 310

(四)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11

(五)维生素C缺乏症 312

(六)婴儿手足搐搦症 313

四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314

(一)一般护理 314

(二)急性呼吸衰竭 315

(三)喉软骨软化症 316

(四)急性喉炎 317

(五)上呼吸道感染 318

(六)急性支气管炎 319

(七)肺炎 320

(八)肺结核 322

五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323

(一)一般护理 323

(二)口腔炎 324

(三)幽门痉挛 325

(五)婴幼儿腹泻 326

(六)酸中毒 327

(四)消化性溃疡 329

(七)镁代谢紊乱 329

(八)便血 330

(九)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330

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常规 331

六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333

(一)一般护理 333

(二)心力衰竭 334

(三)先天性心脏病 335

(四)心肌炎 337

(五)感染性心内膜炎 338

(六)小儿高血压 339

(七)小儿心律失常 340

过早搏动(期前收缩) 34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41

房室传导阻滞 342

七 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343

(一)一般护理 343

(二)血尿 345

(三)急性肾炎 345

(四)肾病综合征 347

(五)尿路感染 348

(六)溶血-尿毒综合征 349

(七)肾小管性酸中毒 350

(八)近球肾小管多发性功能障碍 351

(九)遗尿症 351

八 造血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352

(一)一般护理 352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353

(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54

(四)婴儿营养感染性贫血 355

(五)溶血性贫血 356

(六)出血性疾病 357

(七)急性白血病 358

(八)类白血病反应 360

(九)组织细胞增生症X 360

(一)一般护理 361

九 神经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361

(二)化脓性脑膜炎 362

(三)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 364

(四)结核性脑膜炎 365

(五)脑病、内脏脂肪变性 366

十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367

(一)一般护理 367

(二)糖尿病 368

(三)尿崩症 370

(四)呆小症(克汀病) 370

(五)性早熟 372

(六)单纯性肥胖症 372

(一)风湿热 373

十一 免疫缺陷和免疫有关疾病护理常规 373

(二)体液免疫缺陷病 375

(三)细胞免疫缺陷病 376

十二 染色体畸变和代谢缺陷病护理常规 377

(一)21-三体综合征 377

(二)半乳糖血症 377

(三)粘多糖病 378

(四)苯丙酮酸尿症 379

(五)高雪病 380

(六)尼曼-匹克病 380

(七)卟啉病 381

第一节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381

第三章 传染病护理常规 383

一 呼吸道传染病 384

(一)流行性感冒 384

第二节 主要传染病护理常规 384

(二)麻疹 385

(三)水痘 386

(四)白喉 387

(五)百日咳 389

(六)风疹 390

(七)幼儿急疹 391

(八)猩红热 391

(九)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92

(十)流行性腮腺炎 394

(十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95

(十二)Q热 395

(十三)支原体肺炎 396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397

二 肠道传染病 397

(二)细菌性痢疾 398

(三)伤寒与副伤寒 399

(四)病毒性肝炎 400

(五)阿米巴痢疾 402

(六)阿米巴肝脓肿 403

(七)霍乱与副霍乱 404

(八)脊髓灰质炎 405

三 虫媒传染病 406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 406

(二)森林脑炎 408

(三)疟疾 409

(四)丝虫病 410

(五)恙虫病 410

(六)黑热病 411

(七)流行性斑疹伤寒 412

(八)回归热 413

(九)登革热 414

四 动物源性传染病 415

(一)布氏杆菌病 415

(二)钩端螺旋体病 416

(三)流行性出血热 417

(四)狂犬病 419

(五)炭疽 420

(六)鼠疫 421

五 蠕虫病 422

(一)血吸虫病 422

(二)肺吸虫病 423

(三)华枝睾吸虫病 424

(四)蛔虫病 425

(五)钩虫病 426

(六)绦虫病 427

(七)囊虫病 428

(八)姜片虫病 429

(九)蛲虫病 430

(十)旋毛虫病 430

(十一)包虫病 431

第四章 中医护理常规 433

第一节 一般护理常规 433

一 表证 433

二 里证 434

三 寒证 434

四 热证 435

六 实证 436

五 虚证 436

第二节 中医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437

一 感冒(伤风、重伤风) 437

二 支气管炎(咳嗽、痰饮) 438

三 支气管哮喘 439

四 小儿肺炎 440

五 小儿消化不良(食积、积滞) 441

六 溃疡病(胃脘痛) 442

七 伤寒 443

八 急性阑尾炎 444

九 胆道蛔虫(蛔厥) 445

十 胆石症 445

十一 慢性肝炎(胁痛) 446

十二 肝硬化(积聚、臌胀) 447

十三 风湿性关节炎(痹症) 448

十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 449

十五 乳糜尿 450

十六 泌尿系结石(砂淋、石淋) 451

十七 糖尿病 452

十八 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血证) 453

十九 痛经 454

二十 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 454

二十一 先兆流产 455

第二篇 内、儿科技术护理操作规程 457

第一节 呼吸系统技术护理操作规程 457

一 支气管碘油造影 457

二 体位引流术 458

三 鼻导管药物滴入法 466

四 支气管肺导管给药法 467

五 环甲膜穿刺术 469

六 气管插管术 471

七 氧压雾化药液吸入 472

八 超声雾化吸入 474

九 胸腔穿刺术 477

十 针刺胸膜活组织检查 479

十一 胸部病变穿刺术 482

十二 人工气胸术 484

十三 人工气腹术 486

十四 内给氧疗法 487

第二节 循环系统技术护理操作规程 488

一 甲皱微循环检查 488

二 血循环时间测定 489

三 静脉放血术 490

四 心包穿刺术 491

五 心导管检查术 493

六 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术 495

七 冠状动脉造影术 496

八 肺毛细血管压(肺嵌顿压)测定 497

九 无创伤性窦房结功能测定 499

十 阿托品试验 500

十一 心得安试验 501

十二 异丙基肾上腺素试验 502

十三 组织胺试验 503

十四 心电图负荷试验 504

十五 冷加压试验 507

十六 动态心电图 508

十七 体外反搏术 509

十八 心脏病监护 511

第三节 消化系统技术护理操作规程 513

一 食管滴酸试验 513

二 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 514

三 纤维胃镜检查 516

四 胃脱落细胞学检查(洗涤液冲洗法) 518

五 胃液分泌功能试验 520

六 腹腔穿刺术 524

七 肝脏穿刺抽脓术 527

八 门静脉循环时间测定 531

九 乙状结肠镜检查 535

十 纤维结肠镜检查 536

十二 腹腔镜检查 539

十三 胆囊造影 541

十四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543

第四节 泌尿系统技术护理操作规程 546

一 酚红排泄试验(简称PSP试验) 546

二 毛森氏浓缩稀释试验 547

三 爱迪氏尿液沉渣计数 548

四 尿素清除试验 549

五 尿分杯试验 550

六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551

七 肾囊封闭 552

第五节 造血系统技术护理操作规程 554

一 骨髓穿刺术 554

十一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557

二 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558

三 骨髓移植的骨髓抽吸法 559

四 淋巴结穿刺术 562

五 脾脏穿刺术 565

六 32p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565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技术护理操作规程 566

一 饮水试验 566

二 简易盐水试验 567

三 高渗盐水试验 568

四 肾小管磷回吸收试验 569

五 禁水试验 570

六 TRH刺激试验(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 571

七 钙耐量试验 571

八 苄胺唑啉试验 572

九 禁食试验 573

十 基础代谢率测定 574

十一 甲状腺吸131碘试验 576

十二 甲状腺抑制试验 579

十三 甲状腺刺激试验 580

十四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580

十五 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 582

十六 胰岛素耐量试验 583

十七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584

十八 ACTH试验 585

十九 甲苯磺丁脲试验(D860试验) 586

第七节 神经系统技术护理操作规程 587

一 腰椎穿刺术 587

二 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590

三 气脑造影 591

四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594

五 新斯的明诊断试验 595

六 腾喜龙诊断试验 596

七 周期性瘫痪诱发试验 597

八 磷酸组织脸皮内试验 598

九 发汗试验 599

十 颈动脉窦过敏试验 600

十一 心血管反射机能试验 601

第八节 精神疾病技术护理操作规程 603

一 电休克治疗 603

二 胰岛素休克治疗 605

三 心理治疗 608

四 工娱治疗 610

第九节 儿科技术护理操作规程 611

一 颈外静脉穿刺 611

二 股静脉穿刺 613

三 后囟穿刺 614

四 小脑延髓池穿刺 615

五 胫骨穿刺 616

(六)色甘酸二钠 616

六 结核菌素试验 617

七 敷胸疗法 619

八 蓝光浴 621

九 换血疗法 622

十 硬脑膜下穿刺 624

第三篇 内、儿和传染病主要药物应用 626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药物 626

一 祛痰药 626

(一)氯化铵 626

(二)碘化钾 626

(三)溴苄环己铵 627

(四)N-乙酰半胱氨酸 628

(五)a-糜蛋白酶 629

二 止咳药 630

(一)咳必清 630

(二)退嗽 630

三 平喘药 631

(一)肾上腺素 631

(二)异丙肾上腺素 632

(三)麻黄素 633

(四)舒喘灵 634

(五)氨茶硷 635

四 止血药 637

垂体后叶素 637

(一)链霉素 638

五 抗结核药 638

(二)异烟肼 639

(三)对氨水杨酸 639

(四)利福平 640

(五)乙胺丁醇 641

(六)环丝氨酸 642

(七)紫霉素 643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药物 643

一 强心甙 643

(一)洋地黄 643

(二)地高辛 644

(三)西地兰 645

(四)毒毛旋花予甙K 645

(一)奎尼丁 647

二 抗心律失常药 647

(三)利多卡因 648

(二)普鲁卡因酰胺 648

(四)心得安 649

(五)异搏停 650

(六)乙胺碘呋酮 650

三 抗心绞痛药 651

(一)硝酸甘油 651

(二)亚硝酸异戊酯 652

(六)丹参 654

四 抗高血压药 654

(一)利血平 654

(五)脉导敏 655

(四)潘生丁 655

(三)双硝酸异山梨醇酯 655

(二)降压灵 655

(三)优降宁 655

(四)肼苯哒嗪 656

(五)甲基多巴 657

(六)可乐亭 657

(七)六甲溴铵 658

(八)硝普钠 659

(九)罗布麻 660

五 抗休克药 660

(一)去甲肾上腺素 660

(二)多巴胺 661

(三)间羟胺 661

(四)异丙肾上腺素 662

(六)山莨菪碱 663

(五)阿托品 663

(七)酚妥拉明 664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药物 665

一 抗酸药 665

(一)碳酸氢钠 665

(二)氢氧化铝 666

(三)三硅酸镁 667

二 解痉药 667

(一)阿托品 667

(二)颠茄酊 668

(三)普鲁本辛 669

三 甲氰咪胺、甲硫咪胺 669

四 泻药 670

(一)硫酸镁 670

(三)开塞露 671

(二)液体石蜡 671

五 止泻药 672

(一)阿片酊 672

(二)盐酸苯乙哌啶 672

六 止吐药 673

(一)土来抗 673

(二)灭吐灵 673

七 治肝性昏迷药 674

(一)谷氨酸 674

(二)精氨酸盐酸盐 675

(三)v-氨酪酸 676

(四)左旋多巴 676

(一)双氢氯噻嗪 677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药物 677

一 利尿剂 677

(二)氨苯喋啶 678

(三)安替舒通 679

(四)速尿 679

(五)甘露醇、山梨醇 680

二 尿路感染药 681

(一)呋喃坦丁 681

(二)磺胺甲基异?唑 682

(三)萘啶酸 682

(四)吡哌酸 683

第五节 造血系统疾病主要药物 684

一 抗贫血药 684

(一)铁剂(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 684

(二)叶酸、甲酰四氢叶酸 685

(三)维生素B12 686

(四)睾丸酮 686

二 止血药 687

(一)维生素K 687

(二)安络血 688

(三)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689

三 抗凝药 690

(一)肝素 690

(二)香豆素类 692

(三)血小板抑制剂 693

(四)溶血栓药物 693

四 抗白血病药 695

(一)马利兰 695

(二)靛玉红 695

(三)三尖杉酯硷及高三尖杉酯硷 696

(四)长春新硷 697

(五)氨甲喋呤 698

(六)6-巯基嘌呤 698

(七)阿糖胞苷 699

(八)环胞苷 699

(九)环磷酰胺 700

(十)左旋门冬酰胺酶 701

(十一)正定霉素 701

五 血液成分输注 702

第六节 代谢及内分泌疾病主要药物 707

一 抗糖尿病药 707

(一)胰岛素 707

(二)磺酰脲类 709

(三)双胍类 710

二 雄激素 711

三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712

四 甲状腺激素类 715

五 抗甲状腺激素 716

(一)硫脲及咪唑类 716

(二)复方碘溶液 717

第七节 特殊解毒剂 718

一 抗胆硷及胆硷酯酶复活剂 718

(一)抗胆 类药物——阿托品 718

(二)胆硷酯酶复活剂 719

二 金属中毒解毒药 722

(一)二巯基丙醇 722

(二)二巯基丙磺酸钠 722

(四)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 723

(三)二巯基丁二酸钠 723

(五)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钠钙 724

(六)D-青霉胺 724

(七)去铁敏 725

三 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726

(一)亚硝酸异戊酯 726

(二)亚硝酸钠 726

(三)硫代硫酸钠 727

四 高铁血红蛋白症解毒药 727

(一)美蓝 727

(二)维生素C 728

第八节 结缔组织及关节疾病主要药物 728

一 消炎解热药 728

(一)阿斯匹林、水杨酸钠 728

(二)保泰松 730

(三)消炎痛 731

二 强的松 731

三 硫唑嘌呤 732

第九节 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药物 733

一 抗癫痫药物 733

(一)苯妥英钠 733

(二)苯巴比妥 734

(三)异戊巴比妥 734

(四)安定 735

(五)硝基安定 735

(六)氯硝基安定 736

(七)丙戊酸钠 736

(一)氯丙嗪 737

二 安定药 737

(九)奥斯朴罗脱 737

(八)酰胺咪嗪 737

(二)奋乃静 738

(三)眠尔通 739

(四)利眠宁 739

(五)芬那露 740

三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 740

(一)咖啡因 740

(二)氯酯醒 741

(三)盐酸丙咪嗪 741

(四)米拉托灵 742

(五)利他林 742

(六)苯丙胺 742

(二)甲基麦角酸丁醇酰胺 743

(一)麦角胺咖啡因 743

四 头痛防治药 743

(三)苯噻啶 744

(四)颅痛定 744

(五)酰胺咪嗪 744

五 血管扩张及血小板抑制药 745

(一)低分子右旋糖酐 745

(二)菸酸 745

(三)罂粟硷 746

(四)环扁桃酯 746

(五)脑益嗪 746

(六)己酮可可硷 747

(七)阿斯匹林 747

(一)新斯的明 748

六 抗胆碱脂酶药 748

(三)腾喜龙 749

(二)加兰他敏 749

七 抗震颤麻痹药 750

(一)左旋多巴 750

(二)安坦 751

(三)开马君 751

(四)氢溴酸莨菪碱 751

八 脱水药 752

(一)甘露醇 752

(二)山梨醇 753

(三)高渗葡萄糖溶液 753

九 促神经组织代谢药 753

(一)三磷酸腺苷 753

(三)细胞色素丙 754

(二)辅酶A 754

(四)胞二磷胆硷 755

(五)克脑迷(AET) 755

第十节 精神疾病主要药物 755

一 抗精神病药物 755

(一)酚噻嗪类 755

(二)硫杂蒽类 755

(三)丁酰苯类 759

(四)萝芙木类 759

(五)二苯氧氮平类 760

二 抗焦虑药物 761

(一)安定 761

(二)利眠宁 761

(一)丙米嗪 762

(三)安宁 762

三 抗抑郁药物 762

(二)阿密替林 763

(三)多虑平 763

(四)哌醋甲酯 764

四 抗躁狂药物 765

碳酸锂 765

第十一节 小儿用药 765

一 胎儿及新生儿用药 765

(一)胎儿用药 766

(二)新生儿用药 766

二 维生素 767

(一)维生素A 767

(二)维生素D 768

(三)维生素K 770

三 高能营养液 770

(一)要素饮食 770

(二)静脉内高营养液 773

四 免疫调整剂 776

(一)左旋咪唑 776

(二)转移因子 777

(三)胸腺素 777

(四)丙种球蛋白 778

第十二节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主要药物 779

一 抗菌素 779

(一)青霉素族 779

(二)先锋霉素族 786

(三)氨基甙类 788

(四)四环素族 793

(五)氯霉素族 795

(六)红霉素 798

(七)柱晶白霉素 799

(八)林可霉素 800

(九)氯林可霉素 801

(十)万古霉素 801

(十一)杆菌肽 802

(十二)多粘菌素E 803

(十三)多粘菌素B 804

(十四)利福平 805

(十五)环丝氨酸 806

(十六)二性霉素B 807

(十七)球红霉素 808

(十八)制霉菌素 809

二 磺胺药与甲氧苄氨嘧啶 810

(一)磺胺药 810

(二)甲氧苄氨嘧啶 811

(三)常用的各种磺胺药 812

三 呋喃类 815

(一)呋喃西林 815

(二)呋喃妥因 815

(三)呋喃唑酮 815

四 其他抗菌药 816

(一)黄连素 816

(二)吡哌酸 817

(三)克霉唑 817

(四)5-氟胞嘧啶 818

(五)大蒜瑑 819

五 抗病毒药 819

(一)金刚胺 819

(二)吗啉双胍 820

六 抗疟药 820

(一)氯喹 820

(二)奎宁 821

(三)伯氨喹啉 822

(四)乙胺嘧啶 823

七 抗阿米巴药 824

(一)盐酸吐根碱 824

(二)甲硝达唑 825

(四)卡巴胂 826

(三)喹碘方 826

八 抗黑热病药 827

葡萄糖酸锑钠 827

九 抗蠕虫病药 827

(一)酒石酸锑钾 827

(二)次没食子酸锑钠 829

(三)六氯对二甲苯 829

(四)呋喃丙胺 830

(五)硫双二氯酚 831

(六)海群生 832

(七)槟榔 833

(八)枸橼酸哌哔嗪 833

(九)左旋咪唑 834

(十)噻酚嘧啶 834

(十一)扑蛲灵 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