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比较和借鉴 1
一 东欧经济学的不同流派 1
二 计划管理理论的比较 5
三 调节机制理论的比较 10
四 所有制理论的比较 16
五 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的比较 23
第二章 布哈林的过渡时期经济学 28
一 过渡时期经济学的方法论 31
二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35
三 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 42
四 国民经济的计划和平衡 50
第三章 兰格的计划模拟市场理论 61
一 兰格同新古典学派的论战 64
二 兰格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理论 69
三 兰格的科学计划理论 81
第四章 卡莱茨基的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 91
一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基本模型 94
二 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加速增长 98
三 劳动有限供给条件下的加速增长 103
四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加速增长 106
五 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加速增长 110
六 经济增长与投资结构 116
七 对卡莱茨基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的评价 120
第五章 南斯拉夫的社会所有制和自治理论 130
一 国家所有制的历史作用和内在矛盾 131
二 社会所有制——生产资料的直接公有制 135
三 社会主义自治理论 139
四 自治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计划和市场 143
五 对南斯拉夫社会所有制和自治理论的评价 147
第六章 布鲁斯的经济运行模式理论 151
一 社会主义经济的不同模式 151
二 导入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 161
三 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关系 168
四 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174
第七章 奥塔·锡克的经济改革理论 179
一 所有制范畴的考察 180
二 经济利益关系和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 184
三 社会主义的计划与市场 191
四 经济改革与经济模式的选择 201
五 锡克的经济改革理论对人们的启示 208
第八章 考斯塔的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理论 211
一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及其形成 212
二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218
三 对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分类 230
四 考斯塔的经济改革目标模式 232
第九章 苏联改革学派的经济改革理论 239
一 六十年代的一场大争论 241
二 利别尔曼改革派的经济思想 244
三 利别尔曼经济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 254
四 西伯利亚改革学派产生的背景 258
五 西伯利亚改革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 261
六 对西伯利亚改革学派经济思想的评价 271
第十章 苏联数理经济学派的资源最优利用理论 277
一 康托罗维奇的资源最优利用理论 281
二 对“客观制约估价”理论的评价 297
三 诺沃日洛夫的“级差耗费”理论 310
一 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 318
第十一章 明兹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318
二 经济效果最大化——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原则 324
三 经济计划化与产品商品性的关系 326
四 价值规律的作用与市场平衡过程 328
五 直接控制下的企业 331
六 关于生产配置的理论 333
第十二章 科尔内的短缺经济分析 336
一 传统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特征 337
二 企业的瞬时和短期调节行为 340
三 企业的长期调节行为 344
四 消费基金膨胀和消费品短缺 347
五 短缺的原因和改革的方向 351
六 短缺条件下的经济增长 357
七 简短的结束语 362
附录:里斯卡的个人社会所有制模式构想 365
一、里斯卡模式的理论基础 367
二、个人社会所有制模式的主要内 369
三、对里斯卡模式的若干评论 374
后记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