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序二 3
凡例 1
总述 1
第一编 大事记 15
两汉 15
魏晋南北朝 15
隋唐 16
宋元 18
明 19
清 20
中华民国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 37
第二编 地理 85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85
第一节 位置 85
第二节 境域 85
第二章 建置 区划 86
第一节 建置沿革 86
第二节 行政区划 88
第三节 县城 92
第四节 乡镇 94
第五节 主要地名 112
第三章 自然环境 114
第一节 地质 114
第二节 地貌 116
第三节 气候 120
第四节 水文 128
第五节 土壤 134
第六节 自然资源 138
第七节 自然灾害 142
第四章 人口 147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47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50
第三节 人口构成 151
第四节 人口变动 155
第五节 人口控制 156
第三编 经济 163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 163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63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65
第三节 互助合作 168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73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7
第二章 农业 179
第一节 生产条件 179
第二节 种植业布局 187
第三节 农作物生产 188
第四节 耕作制度 199
第五节 农业新技术应用 201
第六节 灾害防治 206
第七节 国营农场 210
第八节 机构 211
第三章 畜牧业 213
第一节 体制 213
第二节 草山 215
第三节 牲畜种类与分布 220
第四节 畜禽改良 227
第五节 畜禽疫病防治 230
第六节 畜禽生产 234
第七节 机构 237
第四章 林业 238
第一节 林业生产 238
第二节 天然林 239
第三节 人工林 240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242
第五节 林木管护 244
第六节 机构 252
第五章 水利 253
第一节 水利工程 253
第二节 管理 278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279
第四节 机构 280
第六章 多种经营 281
第一节 种植 281
第二节 养殖 292
第三节 采集 296
第四节 机构 297
第七章 工业 297
第一节 所有制形式 297
第二节 行业 303
第三节 机构 317
第八章 交通 318
第一节 古道与便道 318
第二节 公路 318
第三节 渡口与桥梁 326
第四节 运输 332
第五节 交通监理 335
第六节 机构 336
第九章 邮电 337
第一节 机构 337
第二节 邮政 339
第三节 电信 342
第十章 城乡建设 346
第一节 县城建设 346
第二节 乡村建设 354
第三节 建筑队伍 355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357
第五节 机构 358
第十一章 商业 359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59
第二节 官僚资本商业 360
第三节 集体商业 362
第四节 供销合作商业 363
第五节 国营商业 372
第六节 对外贸易 379
第七节 集镇贸易 380
第十二章 粮油 382
第一节 征购 382
第二节 销售 385
第三节 储运 390
第四节 加工 392
第五节 机构 393
第十三章 财政 税务 394
第一节 财政 394
第二节 税务 400
第十四章 金融 保险 410
第一节 金融 410
第二节 保险 423
第十五章 经济综合管理 424
第一节 物资管理 424
第二节 物价 426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430
第四节 计量管理 434
第五节 审计 436
第六节 统计 437
第四编 政治 44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44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41
第二节 县党代表大会 452
第三节 县委重要工作会议 456
第四节 宣传教育 463
第五节 统一战线工作 466
第六节 纪律检查 469
第二章 国民党 三青团 473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循化县党部 473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循化分团部 475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76
第一节 工会 476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479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486
第四节 农民协会 贫下中农(牧)协会 490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个体劳动者协会 492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494
第七节 伊斯兰教协会 佛教协会 495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 497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97
第二节 各族各界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500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507
第五章 政府 510
第一节 循化厅 510
第二节 县政府 516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518
第六章 人民政协 526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26
第二节 委员会议 529
第三节 政协工作 530
第七章 民政 531
第一节 救灾救济 531
第二节 社会福利 535
第三节 优抚安置 537
第四节 婚姻管理 543
第五节 边界管理 545
第八章 人事 劳动 546
第一节 人事管理 546
第二节劳动管理 552
第三节 工资 福利 555
第九章 公安 司法 561
第一节 公安 561
第二节 检察 568
第三节 法院 570
第四节 司法行政 574
第十章 军事 576
第一节 机构 576
第二节 驻军与地方武装 579
第三节 兵役 585
第四节 民兵 587
第五节 拥政爱民 592
第六节 人民防空 593
第七节 重大兵事 593
第八节 军事建筑 600
第五编 文化 605
第一章 教育 605
第一节 早期教育 605
第二节 幼儿教育 607
第三节 小学教育 608
第四节 中学教育 615
第五节 中等专业教育 620
第六节 民族教育 621
第七节 成人教育 622
第八节 教师 623
第九节 教改与教研 627
第十节 教育经费 629
第十一节 机构 630
第二章 科学技术 631
第一节 机构 631
第二节 科研项目与成果 633
第三节 科普活动 637
第三章 文化 638
第一节 机构 638
第二节 文学艺术 639
第三节 民间文学 650
第四节 群众文化 659
第五节 文艺团体 669
第六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670
第七节 图书 档案 报刊 673
第八节 广播 电影 电视 676
第九节 文物 680
第四章 医药 卫生 700
第一节 机构 700
第二节 医疗 705
第三节 卫生防疫 709
第四节 妇幼保健 715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718
第五章 体育 720
第一节 机构 720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20
第三节 群众体育 721
第四节 民族体育 722
第五节 体育竞赛 724
第六节 体育设施 728
第六编 社会 733
第一章 民族 733
第一节 撒拉族 733
第二节 藏族 736
第三节 回族 739
第四节 汉族 739
第五节 民族工作 741
第二章 宗教 742
第一节 伊斯兰教 742
第二节 佛教 755
第三节 宗教工作 765
第三章 民俗 766
第一节 撒拉族习俗 766
第二节 藏族习俗 771
第三节 回族习俗 778
第四节 汉族习俗 782
第五节 革除陋习 787
第六节 树立新风尚 788
第四章 语言 790
第一节 撒拉语 790
第二节 汉语 814
第三节 藏族谚语 834
第五章 人民生活 838
第一节 农牧民生活 838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840
第七编 人物 845
第一章 人物传 845
第一节 传记 845
第二节 名录 855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866
第三章 人物表 872
一、撒拉族土司世袭表 872
二、留居循化的西路红军老战士 874
三、劳动模范 先进人物 876
第八编 附录 883
第一章 碑文辑录 883
第二章 谕旨 疏 批示 告示 决议 规定辑录 892
第三章 地方著述 922
第四章 杂录 925
编纂始末 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