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文献篇 1
第二概论篇 226
第三基本国情篇 260
第四经济建设篇 334
第五四项基本原则篇 423
第六经济体制改革篇 473
第七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篇 540
第八科学和技术篇 626
第九文化和教育篇 702
第十伦理道德篇 829
第十一 民主和法制篇 889
第十二 国防和军事篇 1013
第十三统一战线篇 1068
第十四 党的建设篇 1133
第十五历史篇 1175
第十六对外政策和国际宣传篇 1238
附录 1327
第一 文献篇 1
一、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文献选编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
公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通过) 1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一九八○年二 6
月二十九日) 6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 14
的指示(一九八○年七月三十日) 14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对外宣传小组,加强对外宣传 15
工作的通知(节录)(一九八○年九月十六日) 15
附录:对外宣传的根本任务——中央对外宣传小 16
组关于改进和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意见(节录) 16
(一九八○年六月三十日) 16
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 17
——《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宣传部〈关于三中 17
全会以来的宣传工作向中央的汇报提纲〉 17
的通知》(节录)(一九八○年九月十九日) 17
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 17
(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九日)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非法刊物、非法组织和 21
有关问题的指示(一九八一年二月二十日) 2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九八 24
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24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公安部 45
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通知(一九八一年 45
二月二十八日) 45
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单位联合 47
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一九八 47
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4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 49
(一九八一年二月二十日) 49
中共中央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 53
(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五日) 53
附件: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关于活跃 55
农村文化生活的几点意见(一九八一年七月 55
十五日) 55
中共中央关于同外宾接触中要维护国家荣誉和 58
民族尊严的通知(节录)(一九八一年十月十六 58
日) 58
附录1:中共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关于正确对待 59
外国留学生、加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 59
通知(节录)(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59
附录2: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中 60
央对外宣传小组文件《在新形势下积极打开地 60
方对外宣传工作新局面》(节录)(一九八二月七 60
月十九日) 60
一定要在党内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加强社会 62
主义法制教育(一九八二年四月十三日) 62
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九八二年 63
九月一日) 6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66
(节录)(一九八三年一月二十日) 66
我国出版工作的性质和指导方针(一九八三年 70
六月六日) 70
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宣传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强城 71
市、厂矿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 71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日) 71
附件:《关于加强城市、厂矿群众文化工作的 72
几点意见》 72
中共中央关于批转广播电视部党组《关于广播电 76
视工作的汇报提纲》的通知(一九八三年十月 76
二十六日) 76
附件:广播电视部党组关于广播电视工作的汇报 77
提纲(节录)(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77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转发《全国新闻真实性 79
问题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一九八四年八月七日) 79
全国新闻真实性问题座谈会纪要(一九八四年 79
七月一日) 79
出版改革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关系 82
(一九八五年五月三十日) 82
国务院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规定(一九八五年 83
四月十七日) 8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 84
《关于整顿内容不健康报刊的请示》的通知 84
(节录)(一九八五年六月六日) 84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 85
方针的决议 85
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 92
问题的通知(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八日) 92
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新华通讯社 95
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 95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八日) 95
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新闻改革座谈会纪要 100
(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九日) 100
党的宣传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克服形式 103
主义,讲求实效(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103
认真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九八七年 103
十月二十五日) 103
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 104
作的决定》的通知(一九八七年二月十五日) 104
附录: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 105
(一九八七年一月二十七日) 105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115
的决定(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九日) 11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 121
知(一九八八年九月三十日) 12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文艺的若干意见(一九 125
八九年二月十七日) 12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通知(一九八 129
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129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李瑞环1989年 135
11月25日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 135
关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若干问题——李瑞环 145
1990年1月10日在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情况 145
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 145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 157
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一九九二年十月十 157
二日) 157
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论党的宣传工作 174
(一)毛泽东关于宣传工作的部分论述 174
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 174
宣传工作要为生产建设这个中心服务 175
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 175
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科学来学习 176
改造我们的学习 178
反对党八股 184
(二)周恩来关于宣传工作的部分论述 192
(三)刘少奇关于宣传工作的部分论述 195
(四)朱德关于宣传工作的部分论述 201
三、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论党的宣传工作 201
(一)邓小平关于宣传工作的部分论述 201
(二)江泽民关于宣传工作的部分论述 218
第二 概论篇 226
一、宣传特点 226
宣传 226
宣传主体 226
宣传客体 226
宣传载体 227
宣传效果 227
宣传网络 227
宣传过程 227
宣传方式 228
宣传的党性 228
宣传的科学性 228
宣传的倾向性 228
宣传的群众性 229
宣传的导向功能 229
宣传的解释功能 229
宣传的介绍功能 229
宣传的灌输功能 230
宣传的教育功能 230
宣传的监督功能 230
宣传的娱乐功能 230
二、宣传内容 231
政治宣传 231
理论宣传 231
经济宣传 232
工业宣传 232
农业宣传 233
教育宣传 233
科技宣传 234
卫生宣传 234
文艺宣传 234
法制宣传 235
军事宣传 235
外事宣传 236
民族宣传 236
体育宣传 236
三、宣传方式 237
新闻宣传 237
新闻 237
中国新闻事业 238
新闻原则 238
新闻选择 239
报纸宣传 239
广播宣传 240
电视宣传 240
采访 240
消息 241
通讯 241
社论 241
编者按语 241
短评 242
专栏评论 242
述评 243
调查报告 243
演讲形式 243
演讲语言 244
演讲形象 244
广告宣传 244
广告分类 245
广告作用 245
广告目标 245
广告内容 245
四、宣传方法 246
反复宣传法 246
明示宣传法 246
暗示宣传法 246
情感宣传法 246
理性宣传法 247
分散宣传法 247
集中宣传法 247
正面宣传法 247
比较宣传法 248
交互宣传法 248
五、舆论传播 248
舆论 248
舆论界 248
舆论形成 249
舆论转变 249
舆论增长 249
舆论导向 250
舆论冲突 250
大众传播 251
民意测验 251
谣言及其影响 251
谣言种类 252
谣言的传播和控制 252
六、宣传障碍 252
语言障碍 252
习俗障碍 253
观念障碍 253
角色障碍 253
舆论障碍 253
心理障碍 254
组织障碍 254
七、宣传者的素质 254
政治素质 254
思维素质 254
品德素质 255
文化素质 255
心理素质 255
观察能力 255
调查能力 256
研究能力 256
交往能力 256
预测能力 256
管理能力 257
演讲能力 257
八、宣传思想史 257
西方古代宣传思想 257
中国古代宣传思想 258
西方资产阶级宣传思想 258
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 259
第三 基本国情篇 260
一、中国国情总论 260
国情的基本特点 260
综合国力 261
行政区划 261
地方建制的历史沿革 261
社会生活结构 262
社会阶层划分 262
社会利益群体 263
社会整合能力 264
社会治安与综合治理 264
社会保障 265
二、中国的地理 265
地理位置 265
地理特征 266
高原 266
山地 267
丘陵 267
平原 267
盆地 267
江河 268
湖泊 268
领海 269
领土 269
领空 269
公海 269
岛屿 269
南海诸岛 270
大陆架 270
水文特征 271
气候特征 271
气候带 271
自然资源基本特点 272
矿产资源 272
能源资源 273
动物资源 273
珍稀动植物 273
植物资源 274
森林资源 274
草原资源 275
微生物资源 275
土地资源 275
土壤资源 276
耕地资源 277
水资源 277
水能资源 278
海洋资源 278
旅游资源 279
自然保护区 279
环境保护 280
生态平衡 280
台湾省概况 281
港澳地区概况 282
自然地理区域 283
经济地理区域 283
历史文化名城 284
三、中国的人口 284
人口分布 284
人口现状 285
人口数量 285
人口密度 286
人口构成 286
人口年龄构成 286
人口性别构成 287
人口家庭结构 287
人口婚姻状况 287
人口职业构成 288
人口种族构成 288
人口民族构成 288
人口身体素质 289
人口文化素质 289
人口语言文字构成 290
人口宗教构成 290
人口自然增长率 290
妇女总和生育率 291
人口生育高峰 291
人口流动 292
人口迁移 292
人口城市化 292
人口老龄化 293
人均期望寿命 293
待业人口 293
劳动力人口 294
人口承载量 294
人口目标 294
人口再生产 295
人口计划 295
人口普查 296
人口预测 296
新人口论 296
人口政策 297
计划生育 297
晚婚晚育 298
少生优生 298
独生子女 298
四、中国的历史 299
(一)中国古代制度 299
古代土地制度 299
古代赋税制度 300
古代耕作制度 300
古代政治制度 301
古代官吏制度 302
古代法律制度 302
古代军事制度 303
古代教育制度 304
(二)中国历史重要事件 305
春秋五霸 305
战国七雄 305
诸子百家 305
商鞅变法 305
秦统一中国 306
陈胜吴广起义 306
楚汉战争 306
黄巾起义 306
赤壁之战 306
淝水之战 307
丝绸之路 307
胡服骑射 307
贞观之治 307
玄奘取经 307
鉴真东渡 307
安史之乱 308
王安石变法 308
澶渊之盟 308
郑和下西洋 308
李自成起义 308
万里长城 309
大运河 309
都江堰 309
候风地动仪 309
唐三彩 309
改土归流 309
鸦片战争 310
南京条约 310
中法战争 31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0
辛丑条约 310
中日甲午战争 311
马关条约 311
太平天国 311
天朝田亩制度 311
洋务运动 312
戊戍变法 312
义和团运动 312
同盟会 312
中华革命党 313
辛亥革命 313
南京临时政府 31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3
护法运动 313
北洋军阀 314
五四运动 314
中国共产党成立 314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314
国民党“一大” 315
黄埔军校 31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315
二七大罢工 315
省港大罢工 315
五卅运动 316
北伐战争 316
四·一二政变 316
七·一五政变 316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317
八七会议 317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7
五次反“围剿” 317
二万五千里长征 318
遵义会议 318
九·一八事变 318
七七事变 318
抗日战争 319
洛川会议 319
延安整风 319
皖南事变 319
土地改革运动 320
解放战争 320
四大家族 320
新中国成立 320
(三)中国历史文化 321
甲骨文 321
《诗经》 321
《楚辞》 321
《孙子兵法》 321
儒家思想 321
道家思想 321
佛教思想 321
《史记》 322
唐宋八大家 322
《资治通鉴》 322
《二十四史》 322
三民主义 322
新文化运动 322
《论持久战》 323
《新民主主义论》 323
(四)中国历史人物 323
孔子 323
老子 323
庄子 323
秦始皇 324
刘邦 324
刘彻 324
曹操 324
诸葛亮 324
李世民 325
赵匡胤 325
程颢 325
程颐 325
朱熹 325
岳飞 325
成吉思汗 326
朱元璋 326
文天祥 326
郑成功 326
康熙 326
林则徐 327
洪秀全 327
曾国藩 327
左宗棠 327
李鸿章 327
康有为 328
梁启超 328
孙中山 328
黄兴 328
廖仲恺 329
袁世凯 329
李大钊 329
陈独秀 329
毛泽东 330
蒋介石 330
宋庆龄 330
戴季陶 331
汪精卫 331
恽代英 331
李济深 331
张澜 331
邓演达 331
刘少奇 332
朱德 332
周恩来 332
任弼时 332
第四 经济建设篇 334
一、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 334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334
第一个五年计划 334
第二个五年计划 334
经济调整时期 334
第三个五年计划 335
第四个五年计划 335
第五个五年计划 335
第六个五年计划 335
第七个五年计划 335
第八个五年计划 33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要 336
没收官僚资本 336
肃清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336
土地改革 337
统一国家财经工作 337
“三反”、“五反”运动 337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37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8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8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38
国家资本主义 338
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339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339
“大跃进” 339
人民公社化 339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340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340
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340
农村人民公社六十条 341
工业七十条 341
手工业三十五条 341
农业学大寨 341
工业学大庆 341
“文化大革命” 342
“三线建设” 342
“三个突破” 342
工业二十条 342
“洋跃进” 343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 343
三步走发展战略 343
我国经济建设十条方针 343
允许和鼓励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 344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344
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 344
“星火计划” 344
“丰收计划” 344
“菜篮子工程” 344
“火炬计划” 345
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 345
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十大任务 345
二、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 345
经济成份的变化 345
社会总产值的增长 346
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346
农业总产值的增长 346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346
国民收入的增长 346
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的变化 347
产业结构的演变 347
城市职工收入 347
农民收入 348
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348
主要消费品消费量 348
城乡储蓄的增长 348
劳动就业人数的增长 348
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349
三、工 业 349
工业 349
工业的发展 349
工业部门的分类 349
重工业 349
轻工业 350
工业结构的变化 350
工业布局 350
工业布局的变化 350
煤炭工业的发展 351
重点煤炭基地 351
石油工业的发展 351
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基地 352
炼油工业的发展 352
电力工业的发展 352
水力发电 352
火力发电 352
核工业 353
冶金工业的发展 353
钢铁工业 353
有色冶金工业 353
黄金工业 353
化学工业的发展 354
化肥工业 354
森林工业 354
建筑材料工业的发展 354
粘土砖瓦工业 354
水泥工业 354
平板玻璃工业 355
新型建筑材料工业 355
机械工业的发展 355
农业机械工业 355
汽车工业 355
摩托制造业 355
造船工业(船舶工业) 356
电机工业 356
仪器仪表工业 356
电子工业的发展 356
计算机工业 357
航空工业 357
航天工业 357
纺织工业 357
服装工业 358
食品工业 358
制盐工业 358
烟草工业 358
造纸工业 359
钟表工业 359
自行车工业 359
日用化学工业 359
医药工业 359
家用电器工业 360
消费类电子产品工业 360
四、农 业 360
农业 36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60
农业生产结构 361
农业布局与农业区划 361
农村劳动力 361
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 361
农业水利建设 361
农业基础设施 362
农业机械化 362
农业技术改造 362
种植业的发展 362
粮食作物 363
经济作物 363
畜牧业的发展 363
林业的发展 363
三北防护林 363
自然保护区 364
国营农场 364
国营林场 365
乡镇企业 365
农村集市贸易 365
城市农贸市场 365
五、建筑业 365
建筑业 365
建筑业的发展 366
建筑业的管理体制 366
建筑业的经营方式 366
建筑业的劳动管理 367
建筑业的技术管理 367
建筑业的机械设备管理 367
建筑产品的成本 367
建筑产品的价格 367
建筑业的经济核算 368
建筑业的经济责任制 368
建筑工业化 368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369
交通运输业 369
交通运输的发展 369
铁路运输 369
铁路建设 369
铁路电气化 370
铁路桥梁建设 370
公路运输 370
公路建设 370
内河航运 370
内河港口 371
沿海运输 371
沿海港口 371
远洋运输 371
远洋运输的管理体制和机构 371
海港建设 371
民用航空的发展 372
民用机场建设 372
专业航空 372
石油管道运输 372
天然气管道运输 372
固体物料管道运输 373
联合运输 373
运输量 373
运输能力 373
运输计划 374
合理运输 374
运输价格 374
运输成本 374
运输业经济效益 375
邮电通信业 375
电信通讯的发展 375
邮政通讯的发展 375
邮电通讯质量 376
邮电经济核算 376
国际邮电通讯业务 376
七、商业服务业 376
商业 376
商业的发展 377
商业企业的种类 377
批发商业 377
零售商业 377
贸易货栈 377
国营商业 378
供销合作社商业 378
集体商业 378
个体商业 378
商业网 378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378
商品流通构成 379
商品供给 379
商品需求 379
商品流通渠道 379
商品流通环节 379
商业行政机构 380
商品分级管理制度 380
商品经营机构 380
商品购销方式 380
商品销售 381
代购代销 381
统购统销 381
联营、联购、联销 381
经销 382
赊销 382
商业资金 382
商业利润 382
市场 382
市场管理 382
商标 383
商标注册 383
服务业 383
服务业的经营方针 383
服务业管理 383
八、物资流通业 384
物资分类 384
物资资源 384
物资流通和渠道 384
物资管理 384
物资的分级管理 385
物资管理体制的沿革 385
物资综合平衡 385
物资的计划分配 386
物资调拨 386
物资订货 386
物资协作 386
物资供应 386
物资消耗定额 387
物资储备 387
物资仓库管理 387
物资回收利用 387
物资流通中的加工 387
物资供销企业 388
物资流通中的市场调节 388
物资节约 388
物资流通的经济效益 388
九、外 贸 388
外贸 388
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389
对外贸易组织机构 389
对外经济贸易部 389
海关总署 389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389
经济、技术合作混合委员会 389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390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390
驻外商务机构 390
对外贸易企业 390
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390
进出口商品结构 391
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391
对外贸易方式 391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391
对外贸易管理 391
进出口许可证 391
配额 391
进出口商品检验 392
对外贸易结算 392
进出口代理制 392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 392
十、财 政 392
财政 392
财政管理体制 392
中央财政 393
地方财政 393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体制 393
财政收支 393
国家预算 393
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 394
预算外资金 394
税收 394
税制 394
税种 395
税率 395
税收管理 395
国营企业利润分配 395
公债 396
专卖 396
财政补贴 396
会计管理体制 397
会计监督 397
会计报表 397
审计 397
统计管理体制 397
统计报表制度 398
十一、金 融 398
货币 398
人民币 398
信用 399
信托 399
货币政策 399
信贷政策 399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400
银行体制 400
保险体制 401
农村金融体系 401
农村信贷资金管理 401
信贷资金 401
存款利率 401
贷款利率 402
工业贷款 402
商业贷款 402
银行结算办法 402
中国人民银行 402
中国工商银行 403
中国农业银行 403
中国银行 403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404
中国投资银行 404
交通银行 404
农村信用合作社 404
城市信用合作社 405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405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405
中国租赁有限公司 406
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 406
十二、信 息 406
信息 406
信息政策 406
信息企业 406
信息服务 406
信息市场 407
信息技术 407
信息产业 407
信息系统 407
信息财富 407
信息处理 407
信息管理 408
信息工程 408
信息论 408
信息组织机构 408
信息与决策 408
咨询 409
咨询机构 409
计算机的发展 409
数据处理系统 409
数据库 410
管理信息系统 410
决策支持系统 410
专家系统 410
人工智能 410
十三、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 411
城市 411
城市的发展 411
城市化 411
城市规模 411
城市规划 412
城市市场 412
城市经济区 412
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412
城市产业结构 412
城市管理 413
市政公用事业 413
城市生态系统 413
旧城改造 414
城市环境保护 414
城市建设 414
城市建设综合开发 414
城市新区开发 415
城市土地使用 415
城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 415
城市土地经营管理 416
住宅所有权 416
住宅建设 416
城市房地产 416
城市房地产管理 417
城市住宅的分配政策 417
私人建房 417
城市房地产综合开发 417
十四、1991年中国500家最大工业 423
企业名录 423
第五 四项基本原则篇 423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 423
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423
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 423
验的科学总结 423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423
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23
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要求 423
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424
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424
共产主义 424
共产主义运动 424
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424
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 424
社会主义 425
社会主义革命 425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425
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的理论 425
社会主义社会 425
社会主义的特征 426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 426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26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426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26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427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427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427
社会主义道路 427
社会主义阵营 427
社会主义模式 427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42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2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42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 42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 42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形式 429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 429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29
空想社会主义 429
社会主义流派 429
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429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430
农业社会主义 430
民主社会主义 430
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430
阶级 430
阶级斗争 431
国家 431
资产阶级国家 431
社会主义国家 431
社会主义国家结构 431
人民公安 432
人民检察院 432
人民法院 432
人民法庭 432
监狱 432
社会主义国家职能 432
国体 432
政体 433
资产阶级专政 433
无产阶级专政 433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433
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433
人民 433
敌人 434
人民内部矛盾 434
敌我矛盾 434
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 434
人民代表大会制 434
人民当家作主 434
人民代表 434
团结—批评—团结 435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关系 435
社会主义时期阶级结构 435
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特点 435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435
叛乱 435
暴动 435
侵略 436
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 436
长期存在 436
社会主义时期仍然需要无产阶级专政 436
西方的三权分立制不适合中国国情 436
四、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36
领导 436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37
党的政治领导 437
党的思想领导 437
党的组织领导 437
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437
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 437
党对群众组织的领导 438
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 438
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438
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438
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439
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439
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439
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 439
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440
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440
党的一元化领导 440
领导就是服务 441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441
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 441
根本保证 44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4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42
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442
党的领导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442
根本保证 442
党的领导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 443
党的领导班子建设 443
改善党的领导制度 443
改善党的组织状况 444
改善党的领导方式 444
改善党的领导方法 444
五、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444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 444
德国古典哲学 444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445
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45
马克思主义 445
马克思 445
恩格斯 446
列宁主义 446
列宁 447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447
马克思主义哲学 447
哲学的基本问题 448
唯物主义 448
机械唯物主义 448
辩证唯物主义 448
唯心主义 448
客观唯心主义 449
主观唯心主义 449
辩证法 449
唯心辩证法 449
唯物辩证法 449
形而上学 449
历史唯心主义 450
历史唯物主义 45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450
《资本论》 450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451
科学社会主义 451
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451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452
毛泽东思想 45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52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453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454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454
的理论 454
毛泽东关于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54
毛泽东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454
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455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455
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 45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56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456
党中央对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456
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 456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456
西方马克思主义 457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457
新马克思主义 457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458
马克思主义“学派论” 458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 458
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458
思想 458
正确思想 458
错误思想 458
政治 459
政治观点 459
政治生活 459
思想政治工作 459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 459
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459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460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理 460
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460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460
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 460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460
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 461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 461
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 461
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 461
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 461
思想政治工作的民主化 461
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 461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462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党的总任务、总目标 462
服务 462
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员作用 462
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 46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462
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 462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462
中小学的思想政治工作 463
党政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463
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 463
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463
“三资”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463
私营企业中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464
街道居委会的思想政治工作 464
国情教育 464
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464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 464
形势政策教育 465
革命传统教育 465
爱国主义教育 465
集体主义教育 465
民主和法制教育 465
文化科学知识教育 465
思想品德教育 466
职业道德教育 466
组织纪律教育 466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466
政工干部的素质 466
人民公仆 467
七、反对错误倾向 467
反倾向斗争 467
两条战线斗争 467
“左”倾思想 467
右倾思想 467
保守思想 468
机会主义 468
修正主义 468
“左”倾机会主义 468
右倾机会主义 468
经验主义 468
“左’比右好” 469
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469
改良主义 469
关门主义 469
教条主义 469
本本主义 470
一言堂 470
家长作风 470
个人崇拜 470
新权威主义 470
分散主义 470
阶级斗争扩大化 471
阶级斗争熄灭论 471
小资产阶级狂热性 471
资产阶级自由化 471
精神污染 471
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471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472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472
第六 经济体制改革篇 473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因、任务和进程 473
传统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 473
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473
改革前的几次体制变动 473
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准备 474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因和外因 475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7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477
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改革思路 47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78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478
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 479
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 479
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 480
深化改革和治理整顿阶段 481
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加快步伐阶段 481
二、微观经济改革 482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 482
公有制经济 482
个体经济 482
私营经济 483
外资经济 483
国有资产管理 483
企业 484
企业的部门分类 484
企业组织形式 484
专业公司 485
联合公司 485
企业管理制度 486
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 486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486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486
上交利润递增包干制 487
亏损包干制 487
投入产出总承包制 488
横向经济联合 488
企业集团 488
企业兼并 489
企业租赁经营责任制 490
企业拍卖 491
企业内部劳动制度改革 491
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 492
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492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493
股份公司 494
有限公司 494
股东 495
股份 495
“三资”企业 495
乡镇企业的发展 496
三、市场体系的发育 496
价格管理体制改革 496
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497
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 498
国营批发商业体制改革 498
国营零售商业体制改革 498
“三多一少”的流通体制改革 499
“四放开” 499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500
粮食批发市场 501
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 501
生产资料市场 502
期货市场 502
贸易中心 503
技术市场 504
房地产市场 504
劳动力市场 504
市场工商管理 505
四、宏观经济改革 506
传统中央计划体制下的宏观管理 506
宏观管理方式改革 507
计划实现形式改革 507
投资体制改革 508
拨改贷 509
基本建设基金制 509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509
国家专业投资公司 510
财税体制改革 511
利润留成 511
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分灶吃饭”体制 511
财政包干 512
盈亏包干 512
利改税 513
税利分流 513
复式预算 514
分税制 514
单一税制 514
复合税制 515
所得税改革 515
流转税改革 515
特殊税种 515
涉外税制 516
金融体制改革 516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 516
信贷资金管理制度改革 516
利率体系改革 517
专业银行 518
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 518
综合银行 518
地方银行 518
非银行金融机构 518
长期资金市场 519
短期资金市场 519
外资金融机构 519
有价证券 519
证券市场 520
股票和股票买卖 520
债券和债券交易 520
上市股票和不上市股票 520
外汇调剂市场 520
五、收入分配、住房和社会保障 521
制度改革 521
工资制度改革 521
等级工资制 521
结构工资制 522
效益工资制 523
岗位技能工资制 523
公务员工资制 523
奖金制度 524
国家对个人收入的调节 525
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525
住房制度改革方案 526
住房制度改革现状 527
出售公有住房 527
住房商品化 528
提租补贴 529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529
养老年金保险 530
医疗保险 530
待业保险 531
财产保险 531
六、政府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 531
政府机构改革 531
政府机构设置 532
政府机构改革的步骤和方法 533
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转换 533
公务员制度 533
中国的公务员制度 534
城市计划单列 534
城区改革 536
市领导县体制 538
第七 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篇 540
一、对外开放 540
(一)对外开放的理论和方针政策 540
对外开放 540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540
对外开放与坚持社会主义 540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540
对外开放与新技术革命 541
对外开放与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541
对外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 541
对外开放与商品经济 541
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541
外向型经济 541
维护国家主权 542
保护民族工业 542
国际惯例 542
平等互利 542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542
投资环境 543
出口导向政策 543
合营企业税收政策 543
合营企业产品内销政策 543
进口自用物品的关税政策与规定 543
合营企业外汇平衡办法 543
自由港 544
保税区政策 544
劳力保护政策 544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原则与经营方针 544
技术引进方式 544
(二)经济技术引进与合作 545
引进外资 545
直接投资 545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545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545
外商独资企业 545
人民币B种股票 546
间接投资 546
政府贷款 546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546
国际投资证券化倾向 547
买方信贷 547
国际债券市场 547
发行国际债券 547
债券等级 547
国外证券评估机构 548
在国外发行债券的程序 548
外债警戒线 548
外债结构 548
利用外资概况 548
国际租赁 549
“三来一补” 549
对外贸易的作用 549
对外贸易的发展 549
国际组织援助 550
发达国家援助 550
引进技术 550
知识产权保护 550
专利 551
专利的强制执行 551
专有技术 551
引进技术的途径 551
引进技术与老企业改造 551
专利技术引进 551
消化吸收引进技术 551
中外科技合作 552
技术输出 552
人才引进 552
西方经济管理经验的引进与创新 552
对外承包工程 552
国际承包劳务市场 553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公司 553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基本做法 553
对外承包工程经济实体的标准 553
对外承包劳务公司组建原则 553
合营承包公司 554
独立承包公司 554
对外生产技术合作情况 554
旅游创汇 554
接待外国游客情况 554
境外企业 554
境外办企业的目的 555
中国跨国公司 555
境外合营企业形式 555
开办境外合营企业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555
国外合营企业的组织形式 555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 555
对外成套项目援助 556
援助医疗队 556
(三)经济特区 556
经济特区 556
经济特区与租界的区别 556
经济特区的作用 557
经济特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557
经济特区的运行模式 557
深圳经济特区 557
深圳经济特区的管理 557
深圳投资体制改革 558
深圳经济特区的劳动合同制 558
深圳经济特区的人事制度 558
蛇口方式 558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目标 559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 559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559
沙头角保税区 559
福田保税区 560
蛇口出口加工区 560
深圳证券交易所 560
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 560
珠海经济特区 560
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 560
汕头经济特区 560
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 561
厦门经济特区 561
厦门经济特区的老企业改造 561
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 561
海南经济特区 562
内地经济“特区” 562
(四)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区 562
沿海开放城市 562
沿海开放城市吸收外资重点投向 562
经济技术开发区 562
保税区 563
高新技术开发区 563
工业园区 563
浦东新区 563
长江三角洲 563
厦漳泉三角地区 564
珠江三角洲 564
珠江三角洲“四小虎” 564
沿江经济区 564
沿“桥”开放带 564
沿边开放区 564
(五)对外开放重要法规选介 56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56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 565
条例》 56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 565
管理规定》 56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 56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合营各 566
方出资的若干规定》 56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 566
制度》 5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56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56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5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567
所得税法》 5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十四 567
个港口城市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 567
一税的暂行规定》 5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沿海经济开放区鼓励 567
外商投资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 567
税的暂行规定》 567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经济特区条例》 568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 568
合资银行管理条例》 5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 5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568
外汇收支平衡问题的规定》 5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 569
土地暂行管理办法》 5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 569
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569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569
《专利法》 5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570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57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570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570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 5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 57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贸易条约与协定》 57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投资保护协定》 57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57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 572
偷漏税协定》 572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572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572
《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572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573
《托收统一规则》 573
《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则的国际公约》 573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573
《专利合作条约》 574
《关于集成电路的知识产权条约》 574
《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574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 574
《关于解决各国和其他国家公民之间投资争 574
论公约》 574
《伦敦保险协会货物保险条款》 575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 575
《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 575
中国参加的国际公约 575
二、国际经济 576
(一)西方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576
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576
重农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 576
斯密的绝对利益说 576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576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说 577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说 577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577
里昂惕夫之谜 577
产品获得说 578
新要素说 578
动态周期说 578
偏好相似说 579
产业内贸易理论 579
国际借贷论 579
购买力平价论 579
汇兑心理论 580
汇兑评价论 580
利率平价论 580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580
对外贸易乘数论 581
国际通货膨胀的结构理论 581
经济发展理论 581
经济成长阶段论 581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 582
(二)国际贸易 582
国际分工 582
世界市场 582
国际交换 582
国际价值 583
世界货币 583
国际贸易 583
国际贸易值 583
国际贸易量 583
国际贸易差额 583
贸易条件 583
有形贸易 584
无形贸易 584
易货贸易 584
协定贸易 584
补偿贸易 584
租赁贸易 584
过境贸易 584
边境贸易 585
双边贸易与多边贸易 585
现汇贸易与记帐贸易 585
直接贸易 585
间接贸易 585
转口贸易 585
中介贸易 585
垂直贸易 585
水平贸易 586
贸易依存度 586
自由贸易 586
保护贸易 586
贸易壁垒 586
管理贸易 586
公平贸易 587
贸易自由化 587
贸易战 587
经济制裁 587
进口替代政策 587
出口替代政策 587
乌拉圭回合 587
海关 588
关税 588
关税税则 588
关税税率与关税种类 588
进口税 589
进口附加税 589
过境税 589
出口税 589
关税壁垒 589
普遍优惠制 589
原产地规则 589
自主关税 590
协定关税 590
优惠关税 590
关税同盟 590
海关保税仓库 590
非关税壁垒 590
进口配额制 591
出口退税 591
出口补贴 591
出口外汇分红制 591
倾销和反倾销 591
贸易条约 591
通商航海条约 591
国民待遇原则 592
最惠国待遇原则 592
互惠待遇 592
限制性商业惯例 592
贸易集团 592
国际贸易惯例 592
国际贸易术语 593
买卖合同 593
同际货物买卖合同 593
国际货物运输 593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593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 593
托收 594
信用证 594
索赔与理赔 594
仲裁 594
中性包装 595
国际市场价格 595
国际市场调研 595
目标市场 595
市场细分 595
最佳产品组合 595
劳动密集型产品 595
资本密集型产品 595
技术密集型产品 596
知识产权 596
(三)国际金融 596
国际收支 596
国际收支平衡表 596
外汇 596
外汇兑换券 596
自由兑换货币 596
外汇汇率与汇率标价法 596
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制度 597
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与中间汇率 597
现钞价 597
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 597
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 598
远期汇率的表示方法及升水、贴水、平价 598
黄金输送点 598
银行同业拆放利率 598
货币市场 598
资本市场 599
外汇市场 599
欧洲货币市场 599
欧洲美元市场 599
亚洲美元市场 599
石油美元 599
汇票 599
多头与空头 599
套汇交易 600
掉期与套利交易 600
外汇期权 600
外汇管理 600
逃汇 600
外汇倾销 600
外汇风险 600
国际清偿能力 601
国际储备 601
外汇储备 601
黄金储备 601
证券 601
债券 601
国际债券 601
股票 601
保理 602
出口信贷 602
卖方信贷 602
买方信贷 602
福费廷 602
国际租赁 602
布雷顿森林协定 602
普通提款权 602
特别提款权 603
替代帐户 603
欧洲货币单位 603
国际货币制度 603
(四)国际投资 603
生产国际化 603
资本国际化 603
国际投资 604
直接投资 604
间接投资 604
投资可行性研究 604
投资环境 604
优先投资区域 604
投资风险 605
投资保险 605
投资策略 605
国际投资争端仲裁 605
国际投资法 605
投资保护协定 605
外资引进 605
合资经营 606
合作经营 606
鼓励外资的税收政策 606
外资逐渐退出政策 606
租让制 606
非股权安排 606
跨国公司 607
跨国公司全球性经营战略 607
财团 607
跨国银行 607
银团银行 608
逃税港 608
国际技术转让 608
(五)重要国际经济组织 608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608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 609
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 609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 609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 609
联合国西亚经济委员会 609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610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61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610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610
国际金融公司 611
国际开发协会 611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611
国际贸易中心 611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611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612
世界粮食计划署 612
世界粮食理事会 612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 612
国际劳工组织 613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613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613
国际海事组织 613
国际电讯联盟 613
万国邮政联盟 61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614
世界旅游组织 614
国际能源机构 614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 615
跨国公司中心 615
海关合作理事会 615
欧洲经济共同体 615
亚洲开发银行 616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616
巴黎统筹委员会 616
国际商会 616
(六)世界主要国家经济 616
美国经济 616
加拿大经济 617
巴西经济 617
墨西哥经济 617
澳大利亚经济 617
英国经济 618
法国经济 618
德国经济 618
意大利经济 618
俄罗斯经济 618
埃及经济 619
日本经济 619
印度经济 619
印度尼西亚经济 619
泰国经济 620
韩国经济 620
(七)世界最大500家企业名录 626
第八 科学和技术篇 626
一、科 学 626
(一)科学概述 626
科学 626
科学劳动 626
科学价值 626
科学传统 626
科学结构 627
科学的分化与综合 627
科学研究 627
科学创造 627
科学的继承与创新 627
科学定律 628
科学假说 628
科学理论 628
科学预见 628
元科学 629
科学经验 629
科学美 629
科学认识 629
科学潜力 629
科学事实 629
科学问题 630
科学观 630
科学革命 630
科学精神 630
科学能力 630
科学的社会功能 631
科学的社会化 631
科学家 631
学位 631
学衔 632
科学家的道德 632
科学家的社会角色 632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63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32
科技进步作用的经济计算公式 633
(二)科学的方针、政策 633
科学政策 633
科学方针 633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 634
科学研究体制 634
科技体制改革 634
《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 635
科学预测 635
科学规划 635
科学战略 636
科学计划 636
攀登计划 636
科技拨款制度 636
自然科学基金制 637
科学事业费 638
科学人才 638
人才流动 638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638
科学成果 639
《自然科学奖励条例》 639
科技立法 639
科学城 640
科学研究所 640
(三)科学的种类 640
科学分类 640
准科学 641
前科学 641
大科学 641
小科学 641
经验科学 642
理论科学 642
自然科学 642
社会科学 642
思维科学 642
软科学 643
科学学 643
科学发展的逻辑 644
科学发现的逻辑 644
科学发生结构 644
科学发展的价值中心法则 644
科学发展的连锁反应 644
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 644
科学中心转移规律 645
科学的带头学科的发展规律 645
科学社会学 645
科学经济学 645
科学计量学 646
科学哲学 646
科学心理学 646
科学伦理学 646
科学美学 647
科学教育学 647
科学政策学 647
跨科学 647
潜科学 648
基础研究 648
应用研究 648
试验发展 648
创造学 648
人才学 649
伪科学 649
(四)中国科学的历史和现状 649
《墨经》 649
《本草纲目》 649
《九章算术》 650
《周髀算经》 650
《山海经》 650
《水经注》 650
《徐霞客游记》 650
《黄帝内经》 650
《伤寒杂病论》 651
《大唐西域记》 651
《算经》 651
《千金方》 651
《云林石谱》 651
浑仪 651
炼丹术与古代化学 652
割圆术 652
宋元算术 652
宋元数学四大家 652
古代恒星观测 652
金元医学四大家 653
层子模型 653
受控核聚变 653
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 653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653
超导研究 654
自然保护区 654
珍贵动物 654
鸟类 654
药用植物 654
针刺医学 655
优选法 655
中国科学院 655
学部 655
学部委员 655
中国社会科学院 65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655
(五)世界科学的历史和现状 656
四大文明古国 656
古希腊科学 656
中世纪与伊斯兰科学 656
文艺复兴 657
哥白尼革命 657
第一次科学革命 657
近代科学 658
牛顿力学 658
进化论 658
百科全书派 658
第二次科学革命 658
能量守恒定律 659
元素周期律 659
细胞学说 659
以太漂移试验 659
“两朵乌云”和“物理学危机” 659
相对论 660
量子力学 660
现代达尔文主义 661
宇宙大爆炸论 661
量子化原子轨道理论 661
太阳系原子模型 661
互补原理 662
测不准原理 662
基因学说 662
大陆漂移说 662
板块构造学说 663
夸克模型 663
汤浅现象 663
空间科学 663
旅行者1号和2号 663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 664
李政道 664
杨振宁 664
二、技 术 664
(一)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664
技术 664
技术论 665
技术观 665
技术科学 665
技术创新 665
技术发明 665
技术发展 666
技术革命 666
技术方案 666
技术评价 666
技术开发 666
技术合同 667
技术转让 667
技术贸易 667
技术商品 667
技术咨询 667
技术服务 668
技术经济 668
技术教育 668
技术结构 668
技术的社会功能 668
技术的社会价值 669
技术后果 669
技术乐观主义 669
技术悲观主义 669
技术输入和输出 670
技术管理 670
技术改造 670
技术攻关 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