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1
目录 1
第一篇岩溶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7
第一章碳酸岩与碳酸岩系 7
第一节碳酸岩物质组成与碳酸岩分类 7
一、碳酸岩的成分 7
二、碳酸岩的成分分类 9
三、碳酸岩的结构特征 10
四、碳酸岩的类型 12
第二节碳酸岩的空隙 13
二、碳酸岩的孔隙度 14
一、空隙类型、成因及规模 14
第三节碳酸岩岩层组合特征及岩溶层组类型 16
一、碳酸岩沉积环境概述 16
二、碳酸岩岩层组合特征 19
三、岩溶层组类型 20
第四节中国的碳酸岩系 22
一、碳酸岩系的分布 22
二、碳酸岩系发育特征 22
三、各地质时期碳酸岩系的钙、镁平均含量 29
第一节纯水中钙、镁碳酸盐矿物、岩石与硫酸岩、岩盐的溶度 31
第二章水对钙、镁碳酸盐矿物与岩石的溶解、溶蚀 31
第二节钙、镁碳酸盐矿物与岩石的溶解 32
一、水中的碳酸 32
二、碳酸钙的溶解过程 35
三、温度及CO2分压对水中CaCO3·MgCO3、MgCO3、CaCO3溶解的影响 37
四、溶液化学组分对其溶解碳酸岩能力的影响 41
第三节不同水化学类型的天然水中碳酸岩的溶解试验 43
一、溶解试验的溶质与溶剂 44
二、纯水溶液的电导度 44
三、碳酸水溶液的电导度 45
四、重碳酸盐地下水溶液的电导度 46
五、硫酸盐与氯化物地下水溶液的电导度 48
六、溶液电导度讨论的结论 48
七、纯水中钙、镁碳酸岩的溶解组分 49
八、重碳酸盐地下水中钙、镁碳酸岩的溶解组分 52
九、硫酸盐地下水中钙、镁碳酸岩的溶解组分 53
十、氯化物地下水中钙、镁碳酸岩的溶解组分 54
十一、天然水中钙、镁碳酸岩溶解试验的结论 54
第四节碳酸岩的溶蚀试验及影响溶蚀指标的因素 55
一、溶蚀试验原理及溶蚀指标 55
二、碳酸岩成分与溶蚀指标间的关系 56
三、碳酸岩结构-成因类型与溶蚀指标间的关系 58
四、各种成分、不同结构-成因类型碳酸岩的溶蚀作用 59
第五节天然重碳酸盐水的碳酸盐容量及水化学组分的形成 63
一、天然重碳酸盐水的碳酸盐容量 63
二、水的混合溶蚀作用 64
三、天然水化学组分的形成 68
第六节中国若干典型地区的溶蚀量 71
一、溶蚀量的计算 71
二、溶蚀量的比较 72
第一节断裂构造与岩溶 73
一、压性断裂 73
第三章岩溶发育的地质构造因素 73
二、张性断裂 76
三、扭性断裂 77
四、张扭性断裂 78
五、压扭性断裂 79
六、其它 80
第二节褶皱部位与岩溶 80
一、褶皱核部 80
二、褶皱转折部位 81
三、褶皱翼部 82
一、岩溶层组类型的水文地质意义 84
第一节岩溶水文地质结构 84
第四章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及岩溶水特征 84
二、岩溶水动力单元 85
三、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类型 85
四、岩溶水动力剖面 92
第二节岩溶水特征 94
一、灰岩含水层管道水特征 94
二、其它碳酸岩含水层裂隙水特征 101
三、岩溶水动态特征 103
四、均匀状灰岩水动力剖面 105
五、管道水流态与水均衡计算问题 109
第一节中国地质历史时期古岩溶的发育 111
第五章岩溶发育历史 111
一、前寒武纪古岩溶时期 112
二、早古生代古岩溶时期 112
三、晚古生代古岩溶时期 115
四、早中生代古岩溶时期 117
第二节中国东部新生代岩溶发育历史 117
一、华南地文期概况 118
二、华北地文期概况 121
三、珠江流域的岩溶发育历史 123
四、长江流域的岩溶发育历史 126
五、浙江西部的岩溶发育历史 129
第一节深岩溶一般概况及类型 130
第六章深岩溶与岩溶发育深度 130
第二节河谷岩溶发育深度 132
第三节埋藏深岩溶 132
第四节层内深岩溶 133
第五节断裂带深岩溶 137
第六节硫化矿床氧化带深岩溶 137
第七章岩溶形态及其形成与演化 138
第一节岩溶形态学术语 138
第三节岩溶形态的形成和演化 145
第二节岩溶形态组合类型 145
第二篇中国岩溶区域特征 148
第八章中国岩溶区划 148
第一节岩溶发育的外营力作用 148
第二节岩溶发育和分布的大地构造基础 151
第三节中国岩溶图的编制 151
第四节中国岩溶区划与各级岩溶区域 152
第九章中国岩溶各级区域 160
Ⅰ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型侵蚀-溶蚀及溶蚀地区 160
ⅠA扬子准地台元古代至中生代碳酸岩系岩溶区 162
ⅠA1川西南峡谷-山地亚区 163
ⅠA2滇东溶原-丘峰高原亚区 169
ⅠA3黔西溶洼-丘峰山原亚区 172
ⅠA4黔中溶原-丘峰与峰林山原亚区 180
ⅠA5鄂黔溶洼-丘峰山地亚区 187
ⅠA6川东溶洼-丘峰山地亚区 195
ⅠA7川鄂溶洼-丘峰山地亚区 205
ⅠA8长江中游溶原-丘峰与岩丘低山与丘陵亚区 209
ⅠB华南褶皱系晚古生代及中生代碳酸岩系岩溶区 219
ⅠB1滇东南溶原-峰林高原亚区 220
ⅠB2黔桂溶洼-峰林山地亚区 226
ⅠB3粤桂溶原-峰林平原亚区 232
ⅠB4湘赣溶盆-丘峰山地与丘陵亚区 240
ⅠC滇西褶皱系古生代碳酸岩系岩溶区 245
ⅠD秦岭褶皱系晚古生代碳酸岩系岩溶区 247
ⅠE台湾褶皱系晚古生代变质碳酸岩系岩溶区 248
ⅠF海岸、陆棚、岛屿新生代珊瑚礁岩溶区 249
Ⅱ中温、暖温带亚干旱-亚湿润气候型溶蚀-侵蚀地区 251
ⅡA中朝准地台太古代至奥陶纪碳酸岩系岩溶区 253
ⅡA1晋冀辽旱谷-山地亚区 253
ⅡA2胶辽旱谷-山地与丘陵亚区 259
ⅡB祁连褶皱系元古代至古生代变质碳酸岩系岩溶区 267
Ⅲ青藏高原湿润气候型溶蚀-剥蚀地区 268
Ⅳ青藏高原及温带干旱气候型剥蚀地区 275
第三篇岩溶研究的部分应用和方法问题 279
第十章石油和天然气的岩溶储集层及其古水文地质 279
第一节古剥蚀面 279
第二节古岩溶储集层的标志及岩溶化时期的分析 281
第三节岩溶层组类型及储集特征 285
第四节岩溶储集层的水文地质历史及天然气藏的形成与破坏 285
一、下二叠统含水层系的水文地质发展历史 285
二、天然气藏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 286
三、天然气藏破坏的水文地质条件 288
四、根据古水文地质指标对研究地区含气性的远景评价 289
第十一章水库与坝的渗漏问题 291
第一节岩溶层组及岩溶化强度 291
第二节碳酸岩相对隔水层的层组条件 292
第三节河谷水文地质结构及其渗漏特点 297
一、河谷水文地质结构 297
二、河谷地下水迳流特征 297
第四节地下分水岭与渗漏 302
一、地形分水岭与地下分水岭 302
二、地下分水岭与渗漏问题 303
三、河湾地带水动力特征 304
第五节分水岭至河谷水动力特征 307
一、溶道渗漏 308
第六节岩溶渗漏的种类 308
二、溶隙渗漏 309
三、断裂带渗漏 309
第十二章碳酸岩的溶度测定与溶蚀试验 311
第一节碳酸岩在天然水中溶度的测定 311
一、试验原理、目的与试验设备 311
二、试验方法及资料整理 311
一、试验原理与目的 312
二、试验设备、方法与资料整理 312
第二节溶蚀试验 312
三、几个问题的讨论 313
第十三章矿物热发光测定在研究岩溶发育史方面的应用 315
第一节热发光机制 315
第二节实验设备 318
第三节样品制备 319
第四节实际应用 320
一、方解石的生成温度与热发光的关系 320
二、绝对年龄的测定和相对年龄的比较 324
结束语 331
参考文献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