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行政行为概述 1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与效力 1
二、行政行为在行政法中的地位 2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 3
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 7
一、行政程序法概述 7
一、行政许可 41 8
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22
三、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制度 28
行政立法篇 39
第二章 行政立法概述 39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 40
第一节行政立法的概念、特征和相关问题 40
二、行政立法的特征 41
三、中国行政立法与西方委任立法的区别 44
四、行政立法的分类 47
第二节 中国行政立法的原则 50
一、确定行政立法原则的意义 50
二、确立行政立法原则应该处理好的关系 51
三、行政立法原则 53
一、中国旧政权行政立法的历史考察 55
第三节 中国行政立法的历史考察 55
二、新中国行政立法的历史考察 58
第四节 外国行政立法制度简介 64
一、美国行政立法制度 64
二、法国行政立法制度 72
三、联邦德国行政立法制度 78
四、日本行政立法制度 82
一、行政立法权的性质 93
第一节 行政立法权 93
第三章 行政立法体制(一) 93
二、行政立法权的构成 97
三、行政立法权的依据 100
四、行政立法权的分类 105
第二节 行政立法体制的内容和类型 118
一、行政立法体制的内容 118
二、行政立法体制的类型 118
三、行政立法体制与行政立法权 121
第三节 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 122
一、我国行政立法体制的沿革 122
二、我国现行行政立法体制的性质和特点 130
三、我国行政立法体制的构想 132
第四节 国家立法体制与行政立法体制 144
一、国家立法体制与行政立法体制的关系 144
二、我国国家立法体制对行政立法体制的影响 148
第五节 国家结构、政体与行政立法体制的关系 153
一、国家结构与行政立法体制 153
二、国家政体与行政立法体制 158
第六节 行政立法机关及其相互关系 165
一、行政立法机关的概念及范围 165
二、行政立法机关的纵向关系 165
三、行政立法机关的横向关系 166
第四章 行政立法体制(二) 169
第一节 行政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170
一、行政法律规范效力等级的概念 170
二、效力等级区分的意义 171
三、行政法律规范效力等级的特点 175
四、行政法律规范效力等级区别的标志 176
五、行政法律规范效力等级的协调 179
一、行政立法权限概述 184
第二节 行政立法权限 184
二、行政立法权限的特性 188
三、行政立法权限的分类 189
四、确立行政立法权限的依据和标准 190
五、保障行政立法权限的原则 194
六、我国行政立法权限的划分 195
第三节 我国行政法律规范的适用冲突 204
一、行政法律规范适用冲突概论 204
二、我国行政法律规范适用冲突的成因及表象 207
三、我国行政法律规范适用冲突特点 214
四、行政法律规范适用冲突解决的原则 217
五、行政法律规范冲突的解决方式 226
第五章 行政立法过程 228
第一节 行政立法过程概述 228
一、行政立法过程的含义及其内容 228
二、行政立法过程的特点 228
三、行政立法过程的步骤 232
第二节 行政立法运行机制 234
一、行政立法的工作机构 234
二、行政立法的管理工作 236
三、行政立法的分工、协调与制约 239
第三节 行政立法预测和行政立法规划 243
一、行政立法预测 243
二、行政立法规划 246
三、行政立法发展规律 249
第四节 行政立法程序 252
一、编制行政立法规划 253
二、起草 254
三、调查、听取意见 255
四、协商、协调 257
五、审查和审议 258
六、公布和备案 259
第五节 行政法规、规章的备案和审查 261
一、备案的概念及其意义 261
二、备案审查机关 264
三、备案审查的程序 267
四、备案审查的内容 268
五、关于对规章的审查处理 270
六、改进备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271
第六节 行政法规、规章的清理 272
一、清理行政法规、规章的必要性 272
二、有关行政法规、规章的清理情况 273
三、清理法规、规章在行政法制建设中的地位 277
四、对今后清理法规、规章的几点建议 281
第六章 行政立法技术 283
第一节 行政立法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283
一、立法技术的概念 283
二、行政立法技术的概念 284
三、我国行政立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85
四、研究行政立法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286
第二节 行政法内部结构的立法技术 287
一、有关行政立法用语的技术 288
二、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性文件具体内容的技术 290
一、行政法律规范名称的立法技术 296
第三节 行政法外部形式的立法技术 296
二、行政立法中的符号 302
三、行政法律规范的适用实施与行政法律规范 304
外部形式的立法技术 304
第七章 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307
第一节 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和特征 307
一、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概念 307
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特征 308
三、其他规范性文件与行政立法、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 308
第二节 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作用 310
第三节 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3
第四节 完善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程序 314
第五节 对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315
行政执法篇 319
第八章 行政执法概述 319
第一节 行政执法概念 319
一、行政执法的涵义 319
二、行政执法的特征 320
三、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 321
四、行政执法的构成要件及其变更与撤销 328
第二节 行政执法机关与行政执法权 331
一、行政执法机关 331
二、行政执法权 333
一、行政执法的分类 338
第三节 行政执法的分类和形式 338
二、行政执法的主要形式 339
第四节 我国行政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若干对策 340
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40
二、若干对策 342
第九章 行政检查 344
第一节 行政检查概述 344
一、背景 344
二、行政检查的概念和作用 347
三、行政检查与行政监督、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关系 350
四、英美行政调查简介 354
第二节 行政检查的实践 356
一、行政检查的名称 357
二、行政检查的种类 358
三、行政检查的方法 366
第三节 行政检查主体和相对人 370
一、行政检查主体 370
二、行政检查相对人 375
第四节 行政检查程序和补救 379
一、行政检查程序 379
二、行政检查补救 381
第十章 行政奖励 387
第一节 我国行政奖励制度的几个理论问题 387
一、行政奖励的概念 387
二、行政奖励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区别 389
三、行政奖励的基本原则 392
四、建立健全我国行政奖励制度的必要性 396
第二节 我国行政奖励制度的立法实践 400
一、人民政权建立的行政奖励制度概述 400
二、行政奖励的主体 401
三、行政奖励的条件 404
四、行政奖励的种类和等级 407
五、行政奖励的程序 409
第三节 完善我国的行政奖励制度 413
一、我国行政奖励制度现存的弊端 413
二、完善我国行政奖励制度的途径 416
第十一章 行政许可 418
第一节 行政许可制度概述 418
二、许可和其他类似概念的区分 420
三、行政许可的性质 421
四、行政许可制度的作用 422
第二节 行政许可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424
一、行政许可制度产生的原因 424
二、行政许可制度发展的特点 426
三、行政许可制度在我国运用的现状 428
四、行政许可的表现形式及用语 429
第三节 行政许可的机关及许可权 431
一、行政许可权 431
二、我国行政许可机关及权限划分 433
三、共同许可、条件许可及委托许可 435
四、美国、英国、日本三国行政许可机关及权限 436
第四节 行政许可的范围及内容 437
一、确定许可范围的标准及意义 438
二、确定许可范围的依据 439
三、许可内容的几种分类 440
第五节 行政许可的程序 443
一、行政许可程序体现的两条基本原则 443
二、许可申请程序 444
三、许可申请审查程序 445
四、拒绝和颁发许可证程序 445
五、许可证的修改、更换、复查程序 446
六、许可证的中止 446
九、许可证的有效期限 447
十、许可的费用 447
八、许可证的吊销 447
七、许可证的废止 447
十一、涉外许可 448
第六节 行政许可行为的法律控制 448
一、立法控制 449
二、行政控制 450
三、司法控制 450
第七节 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现存问题及展望 452
一、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现存的几个主要问题 452
二、关于制定《行政许可证法》的基本构想 455
第十二章 行政处罚 460
第一节 行政处罚的涵义 460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特点 462
一、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权力和义务的统一体 462
三、行政处罚和刑罚 463
二、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 463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目的和作用 464
一、行政处罚的目的 464
二、行政处罚的作用 464
第四节 行政处罚的原则 466
一、处罚法定原则 467
二、合理处罚原则 468
三、一事不再罚与重罚吸收轻罚原则 469
四、行政处罚的设定权与执行权相分离原则 470
五、行政处罚不得和解原则 471
第五节 行政违法行为的构成 471
一、行政违法人 472
二、行政违法的主观方面 473
三、行政违法的客观方面 474
四、行政违法行为侵害的客体 475
第六节 行政处罚权及设定 475
一、行政处罚权 475
二、行政处罚权的设定 477
三、我国行政处罚立法概况 481
四、国外行政处罚立法简况 482
第七节 行政处罚的执行机关及管辖 483
一、行政处罚执行机关的几种模式 483
二、行政处罚机关的部门管辖 485
三、属地主义的管辖原则 486
四、法定授权的行政处罚 487
五、委托的行政处罚 487
一、人身罚 489
第八节 行政处罚的形式 489
二、行为罚 491
三、财产罚 492
四、精神罚 493
五、行政处罚中的“并处”、“换罚”与“转罚” 494
六、行政机关适用行政处罚的几类情况 495
第九节 行政处罚的程序 497
一、区分具体情况,适用妥当程序 497
二、健全公正合理、连续完整的处罚程序 498
三、完善行政处罚期限及补救方式 500
四、保证行政处罚裁决的有效实现 500
第一节 行政处分的概念 502
一、行政处分 502
第十三章 行政处分 502
二、行政处分的性质 503
三、行政处分与纪律处分、行政处罚、刑事处罚 505
第二节 行政处分机关 508
一、行政处分权 508
二、行政处分机关 509
三、简要的分析 510
第三节 行政处分的原因和种类 510
一、行政处分的原因 510
二、行政处分的种类 512
第四节 行政处分的程序和补救 514
一、行政处分程序 514
二、行政处分补救 517
一、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 520
第一节 行政强制执行概述 520
第十四章 行政强制执行 520
二、行政强制执行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523
三、建立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必要性 526
四、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 528
第二节 国外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简介 531
一、德国 531
二、日本 533
三、奥地利 535
四、美国 536
五、法国 536
第三节 行政强制执行的依据 537
一、法律依据 537
二、事实依据 539
第四节 行政强制执行主体 541
一、国外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概况 541
二、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现状 542
三、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的确定 543
四、委托执行和协助执行 547
第五节 行政强制执行的措施 549
一、间接强制 550
二、直接强制 553
第六节 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556
一、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556
二、执行受阻 559
三、执行补救 561
一、即时强制的概念 563
第七节 即时强制 563
二、即时强制措施 565
三、即时强制的保障 567
第十五章 行政指导 571
第一节 行政指导的涵义和特征 571
一、行政指导 571
二、日本行政指导简介 572
第二节 行政指导的地位和作用 573
一、行政指导与我国行政体制 573
二、行政指导的作用 574
第三节 行政指导的种类 575
第四节 行政指导的问题与展望 577
一、法治行政原理面临威胁 578
三、行政指导的救济手段 579
二、行政指导的责任形式 579
第十六章 行政契约 583
第一节 行政契约概述 583
一、行政契约的本质和特征 583
二行政契约的历史发展 592
三、行政契约的作用 597
第二节 行政契约的形式和种类 600
一、国外行政契约的形式 601
二、我国行政契约的形式和种类 603
第三节 行政契约的缔结 615
一、缔结行政契约的根据和权限 615
二、行政契约的缔结方式 617
第四节 行政主体的特权及补偿 619
三、制裁 621
二、解除 621
一、变更 621
四、经济补偿原则 623
五、不可预见理论 623
第五节 行政契约的救济方式 624
一、法院管辖权 624
二、适用规则 626
三、审判机关 626
四、非讼形式——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 628
第十七章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630
第一节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630
一、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概念 630
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重要意义 633
一、上级国家行政机关 634
第二节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机构 634
二、政府法制机构 637
三、监察机关 639
四、审计机关 641
五、专业行政监督机关 642
第三节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 643
一、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方式 643
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的方法 646
第四节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机关与被检查者在执法 648
检查中的权利义务 648
一、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648
二、被检查者的权利和义务 650
一、目前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651
第五节 加强我国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的建设 651
二、加强我国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建设 652
行政司法篇 657
第十八章 行政司法概论 657
第一节 行政司法的概念、特征 657
一、行政司法的概念 657
二、行政司法的特征 659
第二节 行政司法的历史发展 661
一、西方国家行政司法制度 661
二、中国行政司法的历史发展 665
第三节 我国行政司法的范围和种类 668
一、行政司法的范围 668
二、行政司法的种类 672
一、行政司法法定原则 674
第四节 行政司法的基本原则 674
二、行政司法特定主管原则 675
三、简便原则 675
四、公正原则 676
五、程序司法化原则 676
第五节 行政司法程序 676
一、行政司法程序需由法律、法规加以规定 676
二、行政司法程序中必须体现当事人的民主权利 677
三、行政司法程序应当体现科学的顺序 678
四、行政司法程序必须有明确的时限规定 678
第六节 我国行政司法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679
一、我国行政司法制度的现状 679
二、我国行政司法制度的完善 680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 683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 683
第十九章 行政复议 683
二、行政复议的性质 686
三、行政复议与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 692
四、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697
五、行政复议的原则 702
六、行政复议的意义 707
第二节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现状 710
一、行政复议的范围 710
二、行政复议的管辖 717
三、行政复议机构 723
四、复议参加人 728
五、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 735
六、复议审理 739
七、复议决定 746
第三节 完善行政复议制度的理论设想 752
一、扩大行政复议的范围 753
二、行政复议机构与管辖的完善 763
三、加强行政复议程序的司法性 774
四、增设复议监督程序 780
第二十章 行政仲裁 787
第一节 行政仲裁概述 787
一、行政仲裁的概念和特征 787
二、行政仲裁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788
三、行政仲裁的原则 792
第二节 行政仲裁的机构、受案范围和法律依据 794
一、行政仲裁的机构 794
二、行政仲裁的受案范围和管辖 797
三、行政仲裁的法律依据 799
第三节 行政仲裁程序 802
一、行政仲裁程序 802
二、行政仲裁的补救途径 808
第四节 行政仲裁各论 811
一、劳动争议仲裁 811
二、人才流动争议仲裁 820
三、经济合同仲裁 825
四、技术合同仲裁 830
五、著作权合同仲裁制度探讨 834
第五节 完善行政仲裁制度的理论构想 838
一、现行行政仲裁制度的不足 838
二、完善我国行政仲裁制度的理论构想 840
一、行政裁决的概念 856
第二十一章 行政裁决 856
第一节 行政裁决概述 856
二、行政裁决的意义 858
第二节 我国行政裁决的现状 859
一、行政裁决的范围 859
二、行政裁决的机构 861
三、行政裁决的管辖 862
四、行政裁决的程序 864
五、行政裁决的效力 867
六、行政裁决的复议与诉讼 869
第三节 行政裁决制度的完善 871
一、理论完善 872
二、立法完善 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