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勉县志》编纂委员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02802908
  • 页数:617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7

行政建置志 53

第一章 地理位置·疆域 55

第一节 地理位置 55

第二节 疆域 55

第二章 建置沿革 56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9

第一节 清代 59

第二节 民国时期 60

第三节 解放后 61

附:原褒城县建置沿革 64

第六节 节气与物候 69

自然地理志 79

第一节 构造 81

第一章 地质 81

第二节 地层 82

第三节 矿藏 84

第二章 地貌 85

第一节 中部盆地区 86

第二节 南北丘陵区 86

第三节 北、西、南部山地区 87

第三章 气候 91

第一节 日照 91

第二节 气温 92

第三节 地温 94

第四节 降水 94

第五节 风向·风速 95

第一节 河流 98

第四章 水文 98

第二节 地下水 101

第五章 土壤 105

第一节 土壤分布 105

第二节 土壤类型 106

第三节 土壤质地及养分 109

一、黑河图说 110

二、汉水述 111

植物动物志 113

第一节 农作物 115

第二节 林木 115

第一章 植物 115

第三节 药材 116

第二章 动物 116

第一节 饲养动物 116

第二节 野生动物 117

第三节 其它动物 118

第四节 昆虫 118

自然灾害志 119

第一章 地震 121

第二章 水灾 122

第一节 清代以前 122

第二节 民国时期 124

第三节 解放以后 124

第一节 清代以前 125

第三章 旱灾 125

第二节 民国时期 126

第三节 解放以后 127

第四章 冰雹·霜冻·风灾 127

第一节 清代以前 127

第二节 民国时期 127

第三节 解放以后 128

第五章 其它灾害 128

第一节 清代以前 128

第二节 民国时期 129

第三节 解放以后 129

一、褒城灾情之总调查 130

二、《沔县赈务分会请赈呼吁》 130

附: 130

人口与计划生育志 133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35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35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37

第三节 人口密度 138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38

第一节 出生数和出生率 138

第二节 死亡数和死亡率 138

第三节 人口迁移和流动 139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42

第一节 年龄构成 142

第二节 民族、性别构成 144

第三节 文化构成 145

第四节 职业构成 146

第五节 城乡人口构成 149

第六节 人口与耕地 150

第四章 就业人口 150

第一节 劳动力人口 150

第二节 就业人口 151

第三节 被抚养人口 152

第五章 婚姻家庭 152

第一节 婚姻 152

第二节 家庭 153

第一节 机构 154

第二节 区别对待 分类指导 154

第六章 计划生育 154

第三节 晚婚·晚育 156

第四节 节制生育 156

第五节 奖惩 157

农业志 159

第一章 生产关系 164

第一节 封建的生产关系 164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65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66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67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167

第六节 收益分配 168

第二章 种植业 170

第一节 机构 170

第二节 土地与耕作制度 172

第三节 粮食作物 173

第四节 经济作物 177

第五节 蔬菜·瓜果 180

第六节 绿肥和饲料作物 182

第七节 栽培技术 183

第八节 品种 185

第九节 植物保护 188

第十节 农业区划 192

第十一节 农村能源 192

第三章 林业 193

第一节 机构 193

第二节 采种育苗与良种繁育 194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96

第四节 森林管护 198

第五节 林木采伐与管理 200

第六节 林区珍稀动物保护 201

第四章 养殖业 201

第一节 机构 201

第二节 家畜 202

第三节 家禽 204

第四节 畜禽饲养与疫病防治 204

第五节 其它养殖业 206

第五章 副业 207

第六章 农业机具 208

第一节 机构 208

第三节 水利·运输机械 209

第二节 作业·加工机械 209

第四节 维修管理与供销 210

第七章 水利 216

第一节 机构 216

第二节 灌溉工程 217

第三节 防洪工程 225

第四节 饮水工程 228

第五节 水土保持 229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 229

第七节 水利管理 230

第八节 水力发电 234

工业交通志 237

第一章 工业 239

第一节 机构 240

第二节 经营体制 241

第三节 煤炭工业 244

第四节 电力工业 244

第五节 冶金工业 245

第六节 化学工业 246

第七节 机械工业 247

第八节 建筑材料工业 247

第九节 食品工业 248

第十节 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工业 250

第十一节 其它工业 250

第十二节 经营管理 252

第二章 乡镇(社队)企业 253

第二节 古道 255

第一节 机构 255

第三章 交通 255

第三节 关隘 256

第四节 公路 257

第五节 公路桥梁 259

第六节 公路的养护和管理 263

第七节 渡口 264

第八节 铁路 265

第九节 公路运输及管理 266

第十节 交通监理 269

第四章 邮电 270

第一节 机构 270

第二节 邮政 271

第三节 电信 273

第四节 邮电资费 275

商业志 277

第一章 集市贸易 279

第二章 私营商业 281

第三章 集体所有制商业 282

第四章 供销商业 283

第一节 机构 283

第二节 管理形式 284

第三节 供销业务 285

第四节 供销社体制改革 289

第五章 国营商业 290

第一节 机构 290

第二节 百货·纺织 290

第四节 副食 295

第三节 五金·交电·化工·石油 295

第五节 食品·蔬菜 296

第六节 饮食服务 297

第七节 药材 297

第八节 商业体制改革 298

第六章 粮食商业 299

第一节 机构 299

第二节 粮、油购销管理 300

第三节 仓储 306

第四节 配合饲料和炉渣晒场 306

第七章 物资管理 308

第一节 机构 308

第一节 计划价格 310

第八章 物价 310

第二节 物资管理 310

第二节 集市议价 312

第三节 提价·降价 313

第四节 物价检查 315

第九章 工商管理 315

第一节 机构 315

第二节 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316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 316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317

第六节 市场管理 319

财政金融志 321

第二节 体制 323

第一节 机构 323

第一章 财政 323

第三节 预算内收入 324

第四节 预算内支出 324

第五节 预算外收支 327

第二章 审计 328

第三章 税收 329

第一节 机构 329

第二节 农业税 329

第三节 税种·税目·税率 332

第四节 税务管理 337

第四章 金融 339

第一节 机构 339

第二节 货币 340

第三节 城乡储蓄 341

第四节 贷款 343

第五节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 347

第六节 保险 352

第七节 公债·国库券 352

城乡建设志 355

第二章 县城建设 357

第一节 县城变迁 357

第一章 机构 357

第二节 规划·测绘 360

第三节 县城道路及公共建筑 361

第四节 给水·排水 362

第五节 房屋·地产 364

第三章 村镇建设 365

第一节 乡村建设 365

第六节 城区绿化 365

第二节 集镇建设 366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69

第二节 工程管理 369

第四章 建筑工程队伍 369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71

党派群团志 37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勉县委员会 37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本县的建立和发展 375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 379

第三节 党的工作 37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勉县党组织 388

第一节 组织建立和发展 388

第二节 基层组织及党员 389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及童子军 389

第一节 工会 391

第五节 合同和商标管理 391

第三章 群众团体 391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392

第三节 农民协会·贫下中农协会 396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397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 399

政权志 401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民意机构”及选举 40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404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404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404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07

第三章 行政机构 407

第一节 县级行政机构 407

第二节 基层政权机构 414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 415

第五章 政法 416

第一节 公安 416

第二节 检察 420

第三节 审判 421

第四节 司法行政 423

第一节 机构 424

第六章 民政 424

第二节 政权建设 425

第三节 优待抚恤 425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426

第五节 救灾救济 427

第六节 其它民政工作 428

第七章 劳动人事 428

第一节 机构 428

第二节 劳动就业 429

第三节 人事管理 429

第四节 劳动工资 430

第五节 劳动保护 430

第七节 职工退休离休 431

第六节 职工队伍 431

第八章 信访 432

第九章 档案 433

军事志 435

第一章 机构 437

第二章 兵役 439

第一节 兵役制度 439

第二节 兵员征集 440

第三章 民兵 441

第一节 民兵组织 441

第二节 民兵训练 442

第三节 民兵的作用 442

第一节 “三支”·“两军” 443

第四章 “三支”·“两军”和驻军 443

第二节 驻军 444

第五章 重大军事记略 445

第一节 古代战例 445

第二节 民国期间农民反暴 446

第三节 红军在沔县的两次战斗 447

附:勉县飞机场 448

“文化大革命”志 451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初期 453

第一节 批判“三家村” 453

第二节 “红卫兵”组织的建立 454

第三节 破“四旧” 454

第四节 派工作组揪斗“九种人” 454

第六节 夺权 455

第七节 两大派的形成 455

第五节 “红卫兵”串连 455

第八节 武斗 456

第九节 “三忠于”·“四无限”活动 458

第二章 “革命委员会” 459

第一节 “三支”·“两军” 459

第二节 “革命委员会”成立 459

第三节 “斗、批、改”运动 460

第四节 “一打三反”运动 461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居民、干部下放 461

第六节 “批林批孔” 462

第七节 “评法批儒”·“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462

第八节 揭批“四人帮” 463

文化志 465

第一章 教育 467

第一节 机构 467

第二节 儒学·书院·义学 468

第三节 幼儿教育 469

第四节 中小学教育 470

第五节 专业教育 475

第六节 成人教育 478

第七节 教学研究 479

第八节 教师队伍 481

第九节 经费和设备 483

第十节 集资办学·勤工俭学 485

第二章 科学技术 485

第一节 机构 486

第二节 科技队伍 487

第三节 科学技术普及 488

第四节 科技成果 491

第五节 地震观测 494

第六节 计量管理 495

第三章 文化 496

第一节 机构 496

第二节 文化宣传 496

第三节 图书发行与管理 499

第四节 民间文艺 501

第五节 戏剧 502

第六节 电影 504

第四章 艺文 505

第一节 诗歌 506

第二节 词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楹联 514

第三节 民间文学 516

第四节 戏剧·音乐·曲艺·美术·书法 522

第五节 论著 523

第五章 新闻·广播·电视 524

第一节 新闻 524

第二节 广播 525

第三节 电视 526

第六章 文物 526

第一节 机构 526

第二节 遗址 527

第三节 陵墓 529

第四节 寺庙 532

第五节 石刻 533

第六节 其他名胜古迹 537

第七节 馆藏文物 540

第七章 卫生 542

第一节 机构 543

第二节 卫生防疫 544

第三节 医疗 547

第四节 药政管理与药品检验 553

第五节 妇幼保健 553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555

第七节 公费医疗 556

第三节 群众体育活动 557

第二节 场地设施 557

第一节 机构 557

第八章 体育 557

第四节 学校体育教育 559

第五节 体育竞赛 560

社会志 567

第一章 姓氏 569

第二章 宗教信仰 570

第一节 道教 570

第二节 佛教 571

第三节 伊斯兰教(回教) 571

第四节 基督教 571

第五节 天主教 572

第三章 帮会道门 572

第一节 红帮·青帮 572

第二节 一贯道·归根道·火居道 574

第四章 风俗习惯 575

第一节 生辰 575

第二节 婚娶 576

第三节 丧葬 578

第四节 传统节日 579

第五节 革除陋习 580

第五章 衣食住行 581

第一节 衣饰 581

第二节 饮食 582

第三节 居住 583

第四节 行旅 583

第六章 方言·谚语·歇后语 584

第一节 方言 584

第二节 谚语 590

第三节 歇后语 594

人物志 597

第一章 人物传略 599

第一节 古代人物 599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600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609

第一节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609

第二节 解放后 610

第三章 战斗英雄、模范人物表 614

第一节 战斗英雄 614

第二节 出席全国会议模范 614

第三节 省级劳动模范 615

编后记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