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合聚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留城,李佐邦等合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5063·3728
  • 页数:48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1.1 概述 1

1.2 缩聚反应及其特点 2

1.3 缩聚反应的分类 7

1.3.1 按反应热力学的特征分类 7

1.3.2 按生成聚合物的结构分类 7

1.3.3 按参加反应的单体种类分类 7

1.3.4 按在反应中生成的键合基团分类 8

1.4 缩聚反应的单体 9

1.4.1 单体、官能团与活性中心 9

1.4.2 单体的官能度与平均官能度 9

1.4.3 单体的类型及特点 13

1.4.4 单体的反应能力 14

1.5 缩聚反应的发展历史 18

参考文献 19

第二章 缩聚反应热力学 21

2.1 线型缩聚反应的基本过程 21

2.1.1 大分子的生长过程 21

2.1.2 大分子生长过程的停止 23

2.2 线型缩聚反应的平衡问题 28

2.2.1 概述 28

2.2.2 反应程度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 29

2.2.3 平衡常数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 34

2.2.4 缩聚与成环反应的平衡 39

2.3 线型缩聚中产品分子量的控制 43

2.3.1 在反应体系里使某种单体过量(即某种官能团过量) 44

2.3.2 加入单官能团物质(端基封锁剂) 46

2.4 不可逆缩聚反应 48

2.4.1 不可逆缩聚反应的基本类型 48

2.4.2 不可逆缩聚反应的特点 52

2.5 共缩聚反应 58

2.5.1 共缩聚物的合成 58

2.5.2 共缩聚物的性质 64

参考文献 69

第三章 缩聚反应动力学 71

3.1 官能团的等反应活性理论 71

3.1.1 实验根据 72

3.1.2 理论根据 74

3.1.3 官能团等活性理论的近似性 76

3.2 缩聚反应机理,催化作用和动力学方程式 83

3.2.1 概述 83

3.2.2 羰基加成消除反应的机理,催化作用 84

3.2.3 聚酯反应机理,催化作用及动力学方程式 86

3.2.4 可逆缩聚动力学方程 100

3.2.5 可逆缩聚动力学实例——聚对苯二甲酸双-(β-羟乙酯)生成反应动力学 102

3.2.6 聚酰胺反应及其动力学 112

3.2.7 聚氨酯生成反应机理、催化作用及动力学 125

3.3 非均相缩聚反应动力学 134

3.4 缩聚反应速度及其测定 136

3.4.1 一般概念 136

3.4.2 缩聚反应速度的测定方法 136

3.4.3 反应级数的确定 138

3.4.4 反应速度方程的确定 139

3.4.5 活化能、活化焓、活化熵及活化自由能的确定 142

3.4.6 缩聚反应速度的测定及建立动力学方程的实例 142

参考文献 149

第四章 缩聚产物分子量分布 151

4.1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一般概念 151

4.1.1 聚合物分子量平均值的概念 151

4.1.2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表示方法 153

4.1.3 分子量分布函数的一般类型(定型函数) 156

4.1.4 分子量多分散性参数 159

4.2 缩聚产物分子量分布理论推导的一般方法 163

4.2.1 微分方程组法 163

4.2.2 概率统计法 165

4.3 线型缩聚产物的分子量分布 182

4.3.1 双官能单体的线型缩聚物 182

4.3.2 线型缩聚反应中的环化问题 191

4.3.3 低分子量线型缩聚物的偶合、接枝与镶嵌 195

4.3.4 逐步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 202

4.3.5 窄分布线型缩聚物的制备 205

4.3.6 多链缩聚物 207

4.4 非线型缩聚物分子量分布及凝胶理论 209

4.4.1 凝胶现象和凝胶理论 210

4.4.2 A—R—Bf-1型单体的缩聚反应 221

4.4.3 R—Af型单体的缩聚反应 225

4.4.4 多官能单体与双官能单体的混缩聚反应 228

4.4.5 凝胶点以后溶胶和凝胶的分配问题 232

4.5 官能团反应活性差别的影响 236

参考文献 240

第五章 缩聚方法 242

5.1 引言 242

5.1.1 缩聚体系的相态和缩聚反应进行的区域 242

5.1.2 缩聚方法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244

5.2 熔融缩聚法 245

5.2.1 熔融缩聚的基本特点 246

5.2.2 熔融缩聚的动力学规律 247

5.2.3 熔融缩聚的主要影响因素 248

5.2.4 熔融缩聚的工艺特点 252

5.3 固相缩聚法 253

5.3.1 固相缩聚的基本类型 253

5.3.2 固相缩聚的特点 254

5.3.3 主要影响因素 257

5.3.4 反应成型法 260

5.4 溶液缩聚法 261

5.4.1 溶液缩聚的工艺特点和基本类型 261

5.4.2 主要影响因素 262

5.4.3 溶剂的作用和影响 266

5.4.4 二元溶剂中的缩聚反应 273

5.4.5 活性溶剂中的缩聚反应 274

5.4.6 缩聚产物从溶剂中自动析出的缩聚反应(沉淀缩聚) 277

5.5 乳液缩聚法 282

5.5.1 乳液缩聚的特点 282

5.5.2 乳液缩聚体系 284

5.5.3 乳液缩聚的基本类型 285

5.5.4 主要影响因素 286

5.5.5 乳液缩聚的工艺特点 291

5.6 界面缩聚法 292

5.6.1 界面缩聚的类型 293

5.6.2 界面缩聚的基本特点 294

5.6.3 主要影响因素 300

5.6.4 界面共缩聚 310

参考文献 311

第六章 线型缩聚物 313

6.1 聚酯类 314

6.1.1 涤纶树脂 314

6.1.2 聚碳酸酯 320

6.1.3 其它线型聚酯 327

6.2 聚酰胺类 328

6.2.1 尼龙66 328

6.2.2 其它聚酰胺类 330

6.3 聚酰亚胺 331

6.3.1 均苯型聚酰亚胺 332

6.3.2 醚酐型聚酰亚胺 333

6.3.3 其它改性聚酰亚胺 334

6.4 聚氨酯 335

6.4.1 合成聚氨酯的主要原料 335

6.4.2 聚氨酯合成的化学反应 346

6.5 其它线型缩聚物 346

6.5.1 聚砜 346

6.5.2 聚次苯基硫醚 348

6.5.3 聚酰肼 349

6.5.4 聚苯并咪唑 349

6.5.5 聚有机硅氧烷 350

参考文献 351

第七章 体型缩聚物 352

7.1引言 352

7.2 苯酚甲醛的缩聚反应 356

7.2.1 树脂的合成反应 356

7.2.2 树脂的固化反应 364

7.2.3 酚醛树脂的改性 367

7.2.4 “Xylok”树脂 367

7.3 尿素与甲醛的缩聚反应 368

7.3.1 尿素甲醛树脂的合成反应 369

7.3.2 尿素甲醛树脂的固化 370

7.3.3 尿素甲醛反应中间体及树脂的合成 371

7.4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374

7.4.1 未变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374

7.4.2 改性三聚氰胺树脂 383

7.5 苯胺系树脂 386

7.5.1 苯胺甲醛树脂的改进品种 387

7.5.2 芳香族磺酰胺树脂 387

7.5.3 三氮杂苯系树脂 389

7.6 芳香烃甲醛树脂 390

7.6.1 芳香烃甲醛树脂的生成反应 390

7.6.2 二甲苯甲醛树脂(XF树脂) 392

7.7 环氧树脂 398

7.7.1 环氧氯丙烷和二酚基丙烷的缩聚反应 398

7.7.2 环氧树脂的交联固化 401

7.7.3 环氧树脂的制备 404

7.7.4 新型环氧树脂 405

7.8 醇酸树脂 407

7.8.1 邻苯二甲酸丙三醇酯树脂 407

7.8.2 改性邻苯二甲酸丙三醇酯树脂 408

7.8.3 改性邻苯二甲酸季戊四醇酯树脂 409

7.9 不饱和聚酯树脂 409

参考文献 412

第八章 缩聚反应新发展 413

8.1 非等活性官能团缩聚反应的研究 413

8.2 亲核酰基取代缩聚反应中新的活性羧酸衍生物的分子设计 420

8.3 相转移催化法在缩聚反应中的应用 426

8.4 由插烯(Vinylogous)亲核取代缩聚反应合成新的缩聚物 429

8.5 杂环高分子 433

8.5.1 可熔可溶性聚酰亚胺 434

8.5.2 聚噁二唑类缩聚物 437

8.5.3 聚苯并噁二酮 439

8.5.4 含杂环的聚酯与聚酰胺 440

8.6 梯形缩聚物 441

8.7 立体有择的缩聚反应 446

8.8 高分子载体法制备缩聚物 448

8.8.1 引言 448

8.8.2 高分子载体法的基本原理 449

8.8.3 高分子载体法合成多肽 451

8.9 无机缩聚物 453

参考文献 455

附录 常见的缩聚物品种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