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临床指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勉忠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030073169
  • 页数:69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一般血液学检验 1

一、红细胞计数 1

目录 1

第一篇 临床血液学检验 1

二、血红蛋白测定 2

四、红细胞三种平均值的测定 3

三、红细胞比容测定 3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测定 4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 5

七、点彩红细胞计数 6

附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6

八、红细胞形态检查 7

十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10

十、红细胞平均厚度的测定 10

九、红细胞平均直径的测定 10

附 XCY-Ⅲ血沉仪红细胞沉降率-时间曲线 11

十二、白细胞计数 12

十三、白细胞分类 13

十七、淋巴细胞直接计数 14

十六、单核细胞直接计数 14

十四、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14

十五、嗜碱粒细胞直接计数 14

十八、病理性白细胞形态检查 15

十九、血小板计数 16

二十、血小板的三指数测定 17

二十二、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19

二十一、血小板形态检查 19

二十四、微丝蚴检查 20

二十三、疟原虫检查 20

二十六、弓形虫检查 21

二十五、回归热螺旋体检查 21

二十八、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定性试验 22

二十七、黑热病利-杜氏体检查 22

附 血液细胞自动分析仪简介 23

一、出血时间 27

血管壁和血小板的筛选试验 27

第二章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 27

三、血块收缩时间 28

二、血小板计数 28

一、凝血时间 29

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 29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30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0

四、凝血酶(凝结)时间 31

一、复钙交叉试验 32

病理性抗凝物质的筛选试验 32

附 APTT、PT、TT三种筛选试验的结果评估 32

二、游离肝素时间测定(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33

四、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 34

三、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34

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测定 35

一、阿司匹林耐量试验 35

血管壁的实验室检查 35

一、血小板粘附试验 36

血小板实验室检查 36

二、血小板聚集试验 37

四、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试验 38

三、血小板释放试验 38

一、凝血因子Ⅷ(Ⅷ∶C)、Ⅸ(Ⅸ∶C)、Ⅺ(Ⅺ∶C)、Ⅻ(Ⅻ∶C)的促凝活性测定 39

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检测 39

五、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 39

二、凝血因子FⅧ∶Ag、FⅨ∶Ag、FⅪ∶Ag、FⅫ∶Ag检测 40

四、凝血酶原消耗试验 41

三、血浆vWF∶Ag/FⅧ∶C比值检测 41

六、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42

五、凝血酶原消耗纠正试验 42

七、简易凝血活酶生成纠正试验 43

八、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44

一、凝血因子Ⅱ(Ⅱ∶C)、Ⅴ(Ⅴ∶C)、Ⅶ(Ⅶ∶C)、Ⅹ(Ⅹ∶C)的促凝活性测定 45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检测 45

九、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纠正试验 45

三、蝰蛇毒时间测定 46

二、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验 46

五、凝血因子ⅩⅢ的筛选试验 47

四、蝰蛇毒复钙时间与蝰蛇毒磷脂凝固试验 47

二、抗凝血酶Ⅲ-肝素复合物检测 48

一、抗凝血酶-Ⅲ的检测 48

抗凝物质检测 48

一、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49

纤溶系统检测 49

三、蛋白C测定 49

四、蛋白S抗原测定 49

三、纤溶酶原测定 50

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测定 50

四、D-二聚体的检测 51

六、α2-纤溶酶抑制物测定 52

五、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52

二、血栓调节蛋白抗原、蛋白活性检测 53

一、内皮素-1的检测 53

分子标志物检测 53

五、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检测 54

四、血小板第4因子检测 54

三、β-血小板球蛋白检测 54

七、纤维蛋白肽A的检测 55

六、凝血酶原片段1+2的检测 55

九、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的检测 56

八、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的测定 56

十、蛋白C活化肽的检测 57

一、全血粘度检测 58

第三章 血液流变学检测 58

二、血浆和血清粘度检测 59

附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和血沉方程K值计算 60

三、红细胞聚集性检测 60

四、红细胞变形性检测 61

六、血栓弹力图检测 62

五、红细胞比容检测 62

三、骨髓细胞学检查步骤及注意事项 66

二、骨髓的取材 66

第四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 66

一、骨髓检查的适用范围 66

五、正常骨髓象 68

四、外周血涂片检查 68

六、骨髓活检 70

七、血液病诊断常用技术 72

一、缺铁性贫血 78

贫血 78

第五章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78

二、铁粒幼细胞贫血 79

四、地中海贫血(海洋性贫血) 80

三、巨幼细胞贫血 80

五、再生障碍性贫血 81

白血病 82

一、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83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88

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91

五、特殊类型白血病 92

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92

一、恶性淋巴瘤 96

其他造血系统恶性疾病 96

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98

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99

三、多发性骨髓瘤 99

五、骨髓纤维化 101

六、类脂质沉积病 102

七、紫癜 103

一、血清铁测定 105

有关缺铁性贫血的检查 105

第六章 有关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105

三、血清铁蛋白测定 107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 107

五、运铁蛋白饱和度测定 108

四、运铁蛋白测定 108

六、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 109

二、维生素B12测定 110

一、叶酸测定 110

有关营养性贫血的检查 110

一、常用筛选试验 111

有关溶血性贫血的检查 111

三、血清内因子阻滞抗体测定 111

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查 112

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查 117

四、珠蛋白异常所致溶血性贫血的检查 120

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查 123

一、贫血的筛选检查 124

贫血的实验室诊断程序和方法 124

二、贫血的进一步检查 125

三、溶血性贫血的检验步骤 126

四、缺铁性贫血的检验步骤 128

二、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130

一、血型 130

第七章 血型与输血 130

三、血型和交叉配血常见的错误及预防 132

四、输血不良反应 133

五、成分输血意义及适应证 136

六、量子血的应用 138

七、治疗性单采 139

八、自身输血 140

一、尿液的收集和保存 142

第一章 尿液检验 142

第二篇 其他一般检验 142

二、尿液理学检查 144

三、尿沉渣检查 147

四、尿化学过筛试验 151

五、尿化学确认试验 156

六、尿液其他检验 158

附Ⅰ 尿化学分析仪简介 160

附Ⅱ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介 162

二、一般性状检查 165

一、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65

第二章 粪便检查 165

三、直接涂片镜检 166

四、粪便的化学检查 167

五、其他检查 168

一、理学检查 169

脑脊液检验 169

第三章 体液及排泄物的检查 169

三、显微镜检查 170

二、化学检查 170

浆膜腔积液的检验 171

二、化学检验 172

一、理学检验 172

三、显微镜检查 173

四、注意事项 174

二、显微镜检查 175

一、理学检查 175

精液的检查 175

三、精浆生化检查 176

四、精液检验的意义 177

胃液的检验 178

二、显微镜检查 178

前列腺液检验 178

一、理学检查 178

二、化学检验 179

一、理学检验 179

三、显微镜检查 181

一、理学检验 182

十二指肠引流液及胆汁检验 182

二、显微镜检验 183

二、一般性状检查 184

一、痰液标本的采集 184

痰液检验 184

三、显微镜检查 185

二、检验方法及内容 186

一、标本采集 186

四、其他检查 186

阴道分泌物检验 186

二、一般性状检查 187

一、标本采集 187

三、注意事项 187

关节腔积液检查 187

四、显微镜检查 188

三、化学检查 188

一、标本采集 189

睾丸鞘膜囊积液检查 189

五、免疫学检查 189

一、标本采集 190

羊水检验 190

二、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190

腱鞘囊积液检查 190

一、标本采集 190

二、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190

二、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191

二、泪液中几种成分的测定 193

一、标本采集 193

泪液的检验 193

二、检查内容 196

一、唾液标本的采集 196

唾液的检验 196

二、结核病细胞学 200

一、炎症细胞学 200

第四章 临床细胞学检验 200

三、肿瘤细胞学 201

四、细胞学诊断方式 202

五、常见细胞学检查 203

六、细胞学诊断误诊原因 213

一、血清总蛋白测定 214

第一章 蛋白质测定 214

第三篇 临床化学检验 214

二、血清白蛋白测定 215

附Ⅰ 尿蛋白质测定 216

三、血清球蛋白测定 216

四、血清粘蛋白测定 218

附Ⅱ 脑脊液总蛋白质测定 218

五、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219

六、血清蛋白电泳 220

七、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221

九、α2-巨球蛋白测定 222

八、铜蓝蛋白测定 222

十、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 223

十一、血清触珠蛋白测定 224

十二、肌红蛋白测定 225

十四、糖化血清蛋白测定 226

十三、血浆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226

十六、血清肌钙蛋白Ⅰ、肌钙蛋白T测定 227

十五、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227

十八、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测定 228

十七、血清Ⅳ型胶原测定 228

二十、血清α2-热稳定性糖蛋白测定 229

十九、血清α1-抗胰蛋白酶蛋白测定 229

二十一、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 230

一、尿素测定 231

第二章 非蛋白含氮类测定 231

二、肌酐测定 232

三、尿酸测定 233

四、氨测定 234

七、血清酪氨酸测定 235

六、血清苯丙氨酸测定 235

五、血清一氧化氮测定 235

九、血浆亮氨酸、异亮氨酸测定 236

八、血清缬氨酸测定 236

一、钾测定 237

第三章 无机离子测定 237

二、钠测定 238

三、氯化物测定 239

四、钙测定 240

五、血离子钙测定 241

六、无机磷测定 242

七、镁测定 243

九、锌测定 245

八、铜测定 245

十、镉测定 246

十三、锂测定 247

十二、硒测定 247

十一、锰测定 247

十六、汞测定 248

十五、铅测定 248

十四、氟化物测定 248

十九、铝测定 249

十八、铬测定 249

十七、砷测定 249

二十、镍测定 250

一、葡萄糖测定 251

第四章 糖及其代谢产物测定 251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 252

五、血清丙酮酸测定 253

四、血清β-羟丁酸测定 253

三、血清乳酸测定 253

八、D-木糖吸收试验 254

七、血清酮体测定 254

六、血清乙酰乙酸测定 254

九、血清唾液酸测定 255

一、血清总脂测定 256

二、血清三酰甘油测定 256

第五章 脂类测定 256

三、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257

五、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258

四、血清胆固醇酯测定 258

六、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亚组分测定 259

八、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260

七、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260

十、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 261

九、血清载脂蛋白A-Ⅰ测定 261

十二、血清脂蛋白-X测定 262

十一、血清脂蛋白-a测定 262

十五、血清游离脂肪酸测定 263

十四、血清过氧化脂质测定 263

十三、血清磷脂测定 263

十六、血清脂蛋白电泳 264

一、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265

第六章 色素类测定 265

四、血清δ-胆红素测定 266

三、血清间接(游离)胆红素测定 266

二、血清直接(结合)胆红素测定 266

六、血清吲哚氰绿测定 267

五、血清胆汁酸测定 267

附表黄疸类型及监别 268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谷丙转氨酶测定 270

第七章 酶类测定 270

三、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谷草转氨酶测定 271

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测定 271

五、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272

四、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测定 272

六、碱性磷酸酶同工酶测定 273

七、血清酸性磷酸酶测定 274

九、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测定 275

八、酸性磷酸酶同工酶测定 275

十一、淀粉酶测定 276

十、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测定 276

十三、乳酸脱氢酶测定 277

十二、淀粉酶同工酶测定 277

十四、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 278

十五、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279

十六、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 280

十八、单胺氧化酶同工酶测定 281

十七、血清单胺氧化酶测定 281

二十、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测定 282

十九、血清5′-核苷酸酶测定 282

二十二、血清谷氨酸脱氢酶测定 283

二十一、血清胆碱酯酶测定 283

二十四、醛缩酶同工酶测定 284

二十三、血清醛缩酶测定 284

二十六、血清腺苷酸脱氨酶测定 285

二十五、血清脂肪酶测定 285

二十七、血清精氨酸酶测定 286

二十九、亮氨酸氨基肽酶测定 287

二十八、血清鸟嘌呤脱氨酶测定 287

三十二、血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 288

三十一、血清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测定 288

三十、血清脯氨酸羟化酶测定 288

三十四、溶菌酶测定 289

三十三、血清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测定 289

三十六、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 290

三十五、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测定 290

三十八、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测定 291

三十七、血清山梨醇脱氢酶测定 291

四十、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测定 292

三十九、血清丙酮酸激酶测定 292

四十二、胰蛋白酶测定 293

四十一、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测定 293

四十四、血清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测定 294

四十三、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测定 294

四十六、尿丙氨酸氨基肽酶测定 295

四十五、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测定 295

附表 用于肝胆疾病的血清酶 296

四十八、尿胃蛋白酶原测定 296

四十七、尿半乳糖酐酶测定 296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酶活力的增高时间和倍数 298

二、有关指标及临床意义 299

一、采样要求及注意事项 299

第八章 血气分析 299

三、血气与酸碱失衡的分析步骤 304

四、各类酸碱失衡的实验诊断 307

二、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 313

一、血清总甲状腺素测定 313

第九章 激素及其代谢产物测定 313

甲状腺激素测定 313

四、游离甲状腺素指数测定 314

三、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测定 314

七、血清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测定 315

六、血清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 315

五、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指数测定 315

九、血清甲状旁腺素测定 316

八、T3树脂摄取试验 316

一、血浆皮质醇测定 317

肾上腺皮质与髓质激素测定 317

十、血清降钙素测定 317

三、血浆18-羟-皮质酮测定 318

二、尿醛固酮测定 318

六、血浆肾素活度测定 319

五、血浆18-羟-脱氧皮质酮测定 319

四、血浆11-脱氧皮质酮测定 319

八、尿17-生酮类固醇测定 320

七、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 320

十、血浆血管紧张素Ⅰ测定 321

九、尿17-酮类固醇测定 321

一、血浆游离儿茶酚胺测定 322

儿茶酚胺类激素测定 322

十一、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测定 322

十二、血浆红细胞生长素测定 322

三、尿5-羟吲哚乙酸测定 323

二、5-羟色胺测定 323

五、尿3-甲氧-4-羟苦杏仁酸测定 324

四、尿儿茶酚胺定性试验 324

二、血浆胰高血糖素测定 325

一、血清胰岛素测定 325

胰岛激素测定 325

一、血浆骨钙素(又称骨γ-羧基谷氨酸蛋白)测定 326

肽类激素测定 326

三、血清(浆)胰岛素原测定 326

四、血清(浆)胰泌素测定 326

三、血清胃泌素测定 327

二、血清C肽测定 327

一、血清肠血管活性肽测定 328

垂体激素类测定 328

四、血清心钠素测定 328

五、血浆内皮素测定 328

三、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 329

二、血清缩胆囊素-肠促胰酶素测定 329

五、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测定 330

四、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测定 330

七、血清催乳素测定 331

六、血浆抗利尿激素测定 331

十、血清促甲状腺释放激素测定 332

九、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测定 332

八、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 332

十二、血清胎盘催乳素测定 333

十一、血清促甲状腺素测定 333

十四、人血清生长激素测定 334

十三、尿垂体促性腺激素测定 334

二、血浆二氢睾酮测定 335

一、血清睾酮测定 335

性激素测定 335

四、血浆雌三醇测定 336

三、血清雌二醇测定 336

六、血浆黄体酮测定 337

五、尿总雌激素测定 337

九、尿孕二醇测定 338

八、血清脱氢表雄酮硫酸盐测定 338

七、血清脱氢表雄酮测定 338

一、血浆前列腺素测定 339

前列腺素测定 339

十、尿孕三醇测定 339

一、环磷酸腺苷测定 340

环核苷酸测定 340

二、血浆烷素B2测定 340

二、环磷酸鸟苷测定 341

二、维生素B1测定 342

一、血清维生素A测定 342

第十章 维生素及其衍生物测定 342

三、维生素B2测定 343

五、血清维生素B12测定 344

四、血清维生素B6测定 344

六、维生素C测定 345

九、血清维生素K测定 346

八、血清维生素E测定 346

七、血清维生素D测定 346

十一、血清胡萝卜素测定 347

十、血清叶酸测定 347

二、B淋巴细胞Fc受体测定 348

一、B淋巴细胞补体受体测定 348

第十一章 受体测定 348

五、巨噬细胞Fc受体测定 349

四、B淋巴细胞小鼠红细胞受体测定 349

三、B淋巴细胞EB病毒受体测定 349

七、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测定 350

六、红细胞膜C3b受体测定 350

十、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测定 351

九、脑脊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 351

八、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 351

十三、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测定 352

十二、淋巴细胞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测定 352

十一、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测定 352

十五、乙型肝炎澳抗聚合血清白蛋白受体测定 353

十四、血清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活性测定 353

十八、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测定 354

十七、淋巴细胞肾上腺素能β-受体测定 354

十六、淋巴细胞生长激素受体测定 354

一、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356

第十二章 治疗药物及麻醉毒品浓度监测 356

二、麻醉毒品浓度监测 358

一、临床化学的分析过程质量评价 360

第十三章 临床化学的质量控制 360

二、室间质量评价 362

一、现代感染的类型 365

第一章 现代感染的类型及病原微生物的变迁 365

第四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365

二、感染菌的变迁 368

三、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 369

四、医学细菌的范畴 371

五、病原菌鉴定技术的进展 372

一、医院感染及发生的情况 377

第二章 医院感染与常用监测手段 377

二、医院感染的常见微生物 378

四、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手部细菌污染的监测 379

三、医院环境监测的临床意义 379

五、消毒灭菌效果的微生物学监测 382

六、无菌效果的微生物学监测 386

七、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及诊断标准 387

一、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390

第三章 临床标本的采集培养及常见菌 390

二、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392

三、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394

四、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397

五、穿刺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399

六、胆汁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401

七、咽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402

八、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404

九、脓汁标本(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 407

十、生殖系统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 409

一、葡萄球菌属及其致病性 412

第四章 临床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菌 412

二、链球菌属及其致病性 413

五、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及其致病性 414

四、卡他莫拉(布兰汉)菌及其致病性 414

三、奈瑟菌属及其致病性 414

六、棒状杆菌属及其致病性 415

七、嗜血杆菌属及其致病性 416

八、分枝杆菌属及其致病性 417

九、大肠埃希菌及其致病性 418

十、志贺菌属及其致病性 419

十二、克雷伯菌属及其致病性 420

十一、沙门菌属及其致病性 420

十四、耶尔森菌属及其致病性 421

十三、变形杆菌属及其致病性 421

十六、沙雷菌属及其致病性 422

十五、肠杆菌属及其致病性 422

十八、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及其致病性 423

十七、霍乱弧菌及其致病性 423

二十、假单胞菌属及其致病性 424

十九、弯曲、幽门螺杆菌及其致病性 424

二十一、非发酵菌及其致病性 426

二十三、厌氧菌及其致病性 427

二十二、军团菌和军团菌病 427

二十五、支原体及其致病性 430

二十四、细菌L型及其致病性 430

二十六、衣原体和衣原体感染 431

一、概述 432

第五章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 432

二、琼脂扩散法敏感试验 435

四、液体稀释法敏感试验 442

三、琼脂稀释法敏感试验 442

六、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443

五、微量稀释法敏感试验 443

七、特殊菌的抗生素敏感试验 444

八、体液中抗生素浓度的测定 448

十、药敏自动化检测系统 450

九、血清杀菌水平的测定 450

一、常用方法及临床意义 452

第六章 病毒的实验室诊断 452

呼吸道病毒检测 457

二、常见病毒的检测 457

肠道病毒检测 462

虫媒病毒检测 464

呼肠病毒检测 464

疱疹病毒检测 466

其他病毒检测 469

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472

一、中性粒细胞趋化测定 472

第五篇 临床免疫学检验 472

第一章 非特异性免疫检验 472

四、硝基蓝四氮唑试验 473

三、中性粒细胞杀菌活性测定 473

六、血清总补体测定——50%溶血活性试验 474

五、人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百分比及指数测定 474

九、血清C4的测定 475

八、血清C3的测定 475

七、血清C1q的测定 475

十一、C3裂解产物的测定 476

十、B因子的测定 476

十四、血清补体抑制免疫复合物沉淀活性的测定 477

十三、血清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活性的测定 477

十二、C3肾炎因子的测定 477

十六、C反应蛋白的测定 478

十五、血清纤维结合蛋白的测定 478

十九、血清前白蛋白的测定 479

十八、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 479

十七、亲血色蛋白的测定 479

二十、细胞因子的测定 480

二十一、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 481

一、T淋巴细胞花环试验 484

第二章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484

三、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485

二、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485

五、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测定 486

四、K细胞(抗体依赖的杀伤细胞)的检测 486

六、T细胞亚群测定 487

七、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 489

一、免疫球蛋白G、A、M的测定 491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491

三、免疫球蛋白E的测定 493

二、免疫球蛋白D的测定 493

五、血型抗体测定 494

四、血清SIgA测定 494

七、M蛋白测定 495

六、特异性抗体产生功能测定 495

八、免疫球蛋白轻链测定 496

十、冷球蛋白的测定 497

九、尿本-周蛋白测定 497

十一、IgG亚类的测定 498

二、抗双股DNA抗体测定 499

一、抗核抗体测定 499

第四章 自身免疫病免疫学检验 499

五、抗组蛋白抗体测定 500

四、抗SS-A与抗SS-B抗体测定 500

三、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测定 500

八、抗PM-1抗体测定 501

七、抗Scl-70抗体测定 501

六、抗着丝点抗体测定 501

十一、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测定 502

十、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 502

九、抗粒细胞胞浆抗体测定 502

十四、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测定 503

十三、抗心磷脂抗体测定 503

十二、抗心肌抗体测定 503

十七、抗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抗体测定 504

十六、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测定 504

十五、抗肾上腺皮质抗体测定 504

二十一、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测定 505

二十、抗胰岛素受体抗体测定 505

十八、抗胰岛素抗体测定 505

十九、抗胰岛细胞抗体测定 505

二十四、抗线粒体抗体测定 506

二十三、抗平滑肌抗体测定 506

二十二、抗骨骼肌抗体测定 506

二十六、类风湿因子测定 507

二十五、抗胃壁细胞抗体测定 507

二十八、抗透明带抗体检测 508

二十七、抗精子抗体检测 508

二十九、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 509

一、人白细胞抗原分型 510

第五章 移植免疫检验 510

二、交叉试验——受体抗供体淋巴细胞毒抗体试验 512

三、自发性淋巴母细胞毒生成试验 512

四、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513

五、淋巴细胞介导细胞毒试验 513

第六章 肿瘤的免疫学检验 515

一、甲胎蛋白测定 515

二、甲胎蛋白变异体分析 516

三、癌胚抗原测定 516

四、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 517

五、甲状腺球蛋白测定 518

六、铁蛋白测定 518

七、糖链抗原19-9测定 518

八、癌抗原125测定 519

九、糖链抗原50测定 519

十一、EB病毒抗体测定 520

十、γ-精浆蛋白测定 520

十二、癌抗原15-3测定 521

十四、组织多肽抗原测定 522

十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 522

十三、鳞状细胞癌抗原测定 522

十六、癌抗原72-4测定 523

十七、胎儿碱性蛋白测定 523

十八、糖类抗原242测定 524

附 各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 524

第七章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 525

一、甲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525

二、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527

三、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532

四、丁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533

五、戊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 535

六、庚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 535

七、伤寒与副伤寒的血清学检测 538

八、斑疹伤寒的血清学检测 538

九、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检测 539

十、血吸虫病的血清学检测 540

十一、衣原体的检测 540

十二、肺炎支原体的检测 541

十三、梅毒螺旋体的血清学检测 541

十四、脑膜炎奈瑟菌的血清学检测 542

十五、囊虫病的血清学检测 542

十六、钩端螺旋体的检测 543

十七、嗜异性凝集试验 543

十八、冷凝集试验 544

十九、结核杆菌的检测 544

二十、弓形虫的检测 545

第一章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546

一、病人准备 546

第六篇 检验质量保证 546

二、标本采集 548

三、标本保存和运送 552

一、标本处理 553

二、检验质量 553

第二章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553

三、误差 554

四、误差的表达 554

五、误差的允许范围 555

一、检验数据的处理 557

二、报告结果单的审核 557

第三章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557

附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558

第七篇 计算机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569

第一章 计算机应用于医学检验的意义 569

一、计算机应用于医学检验之前检验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570

二、计算机应用于医学检验的意义 570

第二章 计算机联网的途径及作用 572

一、单机联网 572

二、医学检验信息管理网络化 577

三、医学检验计算机管理系统流程图 579

第三章 检验科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580

一、计算机技术再教育的基本内容 580

二、计算机在检验科应用中的几个环节 581

第四章 Internet介绍 582

一、如何进入Internet 582

二、Internet能带来什么 584

三、Internet资源 587

一、常用检验项目参考值 590

血液学检验 590

附录 590

其他临床体液检验 606

临床化学检验 609

临床免疫学检验 64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部分) 646

三、法定单位与非法定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649

四、常用检验术语中英文对照 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