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胶体化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树亮,黑恩成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62806543
  • 页数:193 页
图书介绍:暂缺《应用胶体化学》简介

1 绪论 1

1.1 胶体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1

1.2 胶体体系的分类 2

1.3 胶体结构的特征 4

习题 6

2 胶体体系的制备与净化 7

2.1 胶体分散体系的形成 7

2.1.1 分散法 7

2.1.2 凝聚法 8

2.2 凝聚法原理 12

2.3 溶胶的净化 14

2.3.1 渗析 14

2.3.2 超过滤 15

3 胶体的动力性质 18

3.1 扩散 18

3.2 扩散系数的测定 20

3.2.1 自由界面法 20

3.2.2 多孔塞法 22

3.2.3 扩散系数D的应用 23

3.3 布朗运动 24

3.4 沉降 27

3.4.1 沉降平衡中粒子的分布 27

3.4.2 沉降速度 28

3.4.3 沉降分析法测定粒度分布 30

3.5 超速离心法 33

3.5.1 沉降速度法 34

3.5.2 沉降平衡 36

3.6 渗透压 37

习题 41

4 胶体的光学性质 42

4.1 丁达尔效应 42

4.2 雷利散射定律 43

4.3 分散体系对光的吸收 45

4.4 超显微镜在胶体体系中的应用 46

5 胶体的电学性质 49

5.1 电动现象 49

5.2 溶胶粒子表面电荷的由来 50

5.2.1 电离 50

5.2.2 离子吸附 50

5.2.3 晶格取代 51

5.3 电泳与电渗 51

5.4 各种类型的双电层模型 53

5.4.1 平板电容器模型 54

5.4.2 扩散双电层模型 54

5.4.3 扩散双电层的斯特恩模型 55

5.5 扩散双电层近似处理 57

5.6 平板电容器模型和扩散双电层模型的比较 60

5.7 由电泳和电渗求动电位ζ 61

5.7.1 由电泳速度计算ζ电位 61

5.7.2 Kr较小时的ζ电位 62

5.7.3 Kr较大时的ζ电位 63

5.7.4 由电渗速度计算ζ电位 65

5.8 胶体粒子的结构 65

习题 67

6 胶体的稳定与聚沉 68

6.1 溶胶因电解质的作用而引起的聚沉 68

6.2 引起溶胶聚沉的其他因素 70

6.2.1 溶胶的相互聚沉 70

6.2.2 溶胶的浓度 70

6.2.3 温度的影响 71

6.2.4 非电解质的作用 71

6.2.5 不规则聚沉 71

6.3 DLVO理论 71

6.3.1 粒子之间的范德华吸引位能U? 72

6.3.2 胶体粒子之间排斥位能UR 72

6.3.3 两平面粒子之间的排斥力位能 73

6.3.4 两个球形粒子之间的排斥力位能 75

6.3.5 胶体粒子的位能曲线 75

6.3.6 叔采—哈迪规则与聚沉浓度 79

习题 81

7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分类 82

7.1 表面及表面张力 82

7.2 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 85

7.3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89

7.3.1 盐类型 89

7.3.2 酯盐类型 91

7.4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92

7.4.1 胺盐型 92

7.4.2 季铵盐型 93

7.4.3 吡啶盐型 93

7.5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94

7.5.1 醚型 94

7.5.2 酯型 94

7.5.3 胺型 95

7.5.4 酰胺型 96

7.5.5 聚氧烯烃整体共聚表面活性剂 96

7.6 两性表面活性剂 96

7.7 几种其他类型的表面活性剂 97

7.7.1 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 97

7.7.2 氟表面活性剂 98

7.7.3 含硅表面活性剂 99

习题 99

8 表面活性剂溶液 101

8.1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界面)上的吸附 101

8.2 表面活性剂对溶液性质的影响 102

8.3 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 105

8.4 胶束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109

8.5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113

8.5.1 亲油基中碳氢链长的影响 114

8.5.2 亲水基团的影响 115

8.5.3 亲油基团分支结构的影响 115

8.5.4 亲水基团位置的影响 115

8.5.5 非极性基团中其他取代基的影响 117

8.5.6 碳氟链的影响 118

8.6 其他物质对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 118

8.6.1 含同系物的溶液 118

8.6.2 无机盐类的影响 122

8.6.3 极性有机物质的影响 123

8.7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124

8.7.1 增溶作用及其特点 124

8.7.2 增溶作用的不同方式 125

8.7.3 影响增溶作用的一些因素 126

8.7.4 增溶作用的应用 129

8.8 临界胶束浓度的几种测定方法 130

8.8.1 表面张力法 130

8.8.2 电导法 131

8.8.3 染料变色法 131

8.8.4 光散射法 132

8.9 表面活性剂的两亲平衡 132

习题 138

9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及其应用 140

9.1 引言 140

9.2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141

9.2.1 离子对吸附 141

9.2.2 离子交换吸附 142

9.2.3 形成氢键的吸附 142

9.2.4 电子极化吸附 142

9.2.5 色散力产生的吸附 142

9.3 影响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的因素 145

9.3.1 温度的影响 145

9.3.2 表面活性剂碳氢链长的影响 146

9.3.3 吸附剂的表面性质影响 148

9.3.4 溶液的酸碱性和无机盐的影响 148

9.4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和渗透作用 148

9.5 润湿和渗透作用的一些应用 150

9.5.1 矿物的泡沫浮选 150

9.5.2 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 152

9.5.3 残油开采 152

9.5.4 渗透作用 152

9.5.5 反润湿的实例 153

9.6 表面活性剂的洗涤作用 153

习题 156

10 乳状液和泡沫 157

10.1 概述 157

10.2 乳状液的类型及其物理性质 158

10.2.1 乳状液的类型 158

10.2.2 乳状液的物理性质 160

10.3 乳化剂的选择 162

10.3.1 乳化剂的分类 162

10.3.2 乳化剂的选择 163

10.4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及乳状液稳定的原因 166

10.4.1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166

10.4.2 乳状液稳定的原因 169

10.5 乳状液的类型转化和破坏 172

10.5.1 乳状液的类型转化 172

10.5.2 乳状液的破坏 173

10.6 微乳状液 175

10.7 泡沫的生成 177

10.7.1 表面活性剂类 177

10.7.2 蛋白质类 178

10.7.3 固体粉末 178

10.7.4 其它 178

10.8 泡沫的稳定原因和消泡 179

10.8.1 泡沫的稳定因素 179

10.8.2 消泡 180

习题 181

附表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