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 1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 16
上篇 21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1
第一节 唯物主义 21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 31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40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49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变革 49
第二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2
第三节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57
第三章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63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63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7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75
第四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82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82
第二节 杰出人物和领袖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88
第三节 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群众路线 92
第五章 阶级 国家 社会革命 95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95
第二节 国家 100
第三节 社会革命 104
中篇 110
第六章 商品和货币 110
第一节 商品和货币 111
第二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122
第三节 商品货币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化 126
第七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130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130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135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分割 143
第四节 剩余价值的规律 146
第五节 工资 147
第八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151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151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158
第九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66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166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170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173
第四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的矛盾 180
第十章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182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82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历史趋势 194
下篇 202
第十一章 无产阶级政党 202
第一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202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 205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209
第四节 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 214
第十二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222
第二节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229
第三节 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3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42
第十三章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5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客观依据 2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历史地位 258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265
第一节 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265
第二节 “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272
第三节 党的基本路线的重大意义 276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 28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287
第三节 对外开放是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 293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建设 299
第一节 新型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299
第二节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 305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途径 308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 3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征 31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3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320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3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阶级关系的发展变化 3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是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 333
第三节 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336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和对外关系 3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341
第二节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是我国对外关系的总原则 344
第三节 我国对外关系的根本任务 34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对外关系 352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发展 354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两个阶段 35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共产主义社会 360
第三节 争取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