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筹 共和国元帅重大决策》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古越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3519053
  • 页数:92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记述红色经典时代赤诚电影之子苏云先生的传记。

第一章 红色风暴运筹急 1

血泊中的大彻大悟,中国共产党人举起了枪杆子 1

周恩来交给聂荣臻一项特殊任务 7

周恩来:朱德在南昌起义时,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起义后,他出任九军军长,没有多少兵,但是后来却把队伍带上了井冈山,为人民立了大功 11

贺龙元帅故地重游,感慨万千 16

起义军面临被清洗的危险,叶剑英、贺龙、叶挺筹划“小划子会议” 21

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周恩来向陪同的同志介绍说:“伯承同志在南昌起义中是立了功的,他一贯周到细致,作战指挥很有办法。” 26

关键时刻,张国焘节外生枝,周恩来、贺龙、刘伯承力主按原计划发动 30

南昌起义始于何时?最早应该是从朱德宴请第三军的两个团长开始。这个故事在后来的民间演绎成了“朱老总智擒敌团长”的传奇故事,且流传很广 33

“下海”,还是“上山”?南征决策之误 41

第二章 选择井冈山的曲折历程 41

大军分兵,历史性的决策失误 49

三河坝失利。朱德果断作出战略决策:旗帜不能丢 60

叶剑英、聂荣臻参与决策广州起义 72

大胆决策,朱德、陈毅隐姓埋名,化有为无 75

智取宜章,朱德、陈毅独立决策、领导发动湘南起义 80

朱德、陈毅进军井冈山的曲折历程 85

第三章 古田探索风云 92

出击湘南,是战略方向失误,还是……朱德后来说:“当时上面是盲动,下面农民意识那样浓厚。” 92

湘南之行使朱毛红军的分与合问题上产生分歧 100

柏露会议,事关红军和井冈山根据地存亡的抉择。彭德怀说:不能老是看着自己的脚趾头 106

关山阵阵苍,转折大柏地;旌旗遥指赣南和闽西 113

在四围白军包围下如何建设一支人民军队?毛泽东、朱德、陈毅进行有益的争论 119

上海党中央训练班,陈毅参与确定毛泽东在红四军的领导地位 130

朱德奉命率部出击东江 137

毛、朱、陈携手召开历史性的“古田会议” 141

第四章 反“围剿”战略决策风云 146

分与合,彭德怀投了关键一票:政治上以朱德、毛泽东为旗帜 146

敌军围困万千重,游击战里操胜算 153

排除干扰,毛泽东和朱德“设下弯弓擒猛虎,安排香铒钓大鱼” 158

“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170

蒋介石的增援部队突然包围了红军。是战,是停?毛泽东、朱德再出一步险棋 177

“朱毛红军”没有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顶住来自“左”倾路线的压力,率4万红军,与蒋介石的50万大军展开较量 181

第五章 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 196

忠厚长者的怒颜:“如果继续这样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 196

聂荣臻接着朱德的话头说:“毛泽东指出华夫是瞎指挥,我完全赞成,这,我深有所感。” 211

林彪的态度有一个戏剧性的变化 214

不好惹的战将彭德怀说:你们这完全是“崽卖爷田心不痛” 217

刘伯承:“这些错误,其实过去不是没有发现,但谁敢提?提了就被说成是对战争的动摇,就是机会主义,前途就是反革命。这顶帽子吓死人啊。” 223

第六章 西陲血路上的生死抉择 230

红军会师后,战略方针之争。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等坚决支持北上方针 230

黑色诱惑,彭德怀、聂荣臻愤然拒绝 238

初次公开交锋,朱德、刘伯承坚持北上战略方针 243

变幻莫测的政治风浪中,平生第一次最棘手的抉择,右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毫不迟疑地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250

总司令的铮铮誓言:“毛泽东同志我信得过,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是你绝对割不断我和毛泽东同志的关系。” 256

生死抉择,朱德果断决策,把南下部队重新引到北上道路 263

贺龙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 267

张国焘再度反悔;一向沉稳的朱德总司令震怒了 271

第七章 抗战方略费运筹 279

困境下的破敌战略:抗击外敌与谨防扒手 279

洛川决策 283

担心一些高级将领蛮干,毛泽东接连发出指示电 288

华北军分会指示电风波 295

不断完善抗敌战略方针 301

虎狼夹击下的非常决策。彭德怀说:“打了反摩擦战役之后,必须打反日的百团大战。” 310

第八章 百团大战的历史风云 310

彭德怀两度派左权前往一二九师师部,与刘伯承、邓小平共同商讨计策 315

彭德怀定名百团大战。毛泽东高兴地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以组织一两次?” 323

第三阶段是否还应该打下去?彭德怀希望趁热打铁 329

血战关家垴,彭德怀、刘伯承亲临战场。彭副总司令在电话里,对他一向倾心尊重的战友咆哮:“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你的一二九师的番号!” 334

百团大战战略决策,引起质疑,使彭德怀蒙受更大冤屈。历史沉思,请听元帅们自己的评说 338

第九章 宝塔下的思想洗礼 342

思想洗礼,只整思想不整人 342

彭德怀:承认错误不要哗众取宠。聂荣臻为彭德怀打抱不平:“华北会议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显然是过头了,过火了 350

刘伯承“自己也重以周”:我在党内近20年了,犯了一次严重的错误 355

审干,贺龙起初有些过火,待发现后立即纠正 357

有人说批评聂荣臻有“轻敌速胜观念”,聂荣臻不服 360

叶剑英:要“脱裤子”赤裸裸地检查自己,看看自己有无犯过错误的“伤痕” 365

党的七大,朱德盛赞毛泽东:毛主席是我跟过的领袖中最好的一个领袖 366

第十章 运筹四平鏖战急 373

国民党军抢占地盘,中共东北许多高级将领都赞成在东北一战,林彪更是乐观,决心在黑土地上打一仗 373

毛泽东指示控制四平,林彪主张在铁岭、双庙子等四平外围地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377

林彪建议:保卫四平“应以不造成军队之被迫作战为主”。毛泽东复电同意:“不以固守城市为主”,要“作长期打算” 381

毛泽东判断东北停战有望,指示“化四平为马德里”;林彪将重点放在四平,但总意图是掌握主力待机破敌,而不在守城上过多使用主力 382

战场对峙,林彪认为短期内难于消灭进攻四平之敌;毛泽东强调应在四平地区作长期打算 388

为打破对峙局面,林彪建议开辟第二战场,毛泽东称赞说:“这是一个勇敢的计划。” 390

在对国民党军主攻方向的判断上,林彪与毛泽东产生分歧 392

不待毛泽东批准,林彪便下令自四平撤退,并毅然放弃长春;毛泽东同意林彪对四平防御战的总结 394

历史的争议:黄克诚对毛泽东说:“是你的决定也是不对的。”毛泽东答:“那就让历史和后人去评说吧。” 398

第十一章 陕北险境共筹谋 402

“西北王”胡宗南率25万大军围攻陕北,毛泽东和党中央处境危险。彭德怀以青化砭大捷回答了胡宗南的挑战 402

毛泽东希望如法炮制,彭德怀建议改变战法。“磨茹战术”的诞生,彭德怀再次布阵伏击羊马河 409

蟠龙攻坚调虎离山。彭德怀笑着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敌人向北,我们向南,各走各的路,各办各的事噢!” 419

毛泽东和中央首脑机关处境危险,沙场老将彭德怀急得满头大汗,板着脸一言不发。沙家店之战。毛泽东挥毫赠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424

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创造“新式整军”,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们从中央苏区起,就想找到一个教育俘虏兵的好形式,这次诉苦三查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431

第十二章 千里跃进中的天合之作 435

羊山集之战。毛泽东发来新指示,刘伯承说:蒋介石送上来的肥肉我们不能放下筷子 435

邓小平说:“我一生,这一时候最紧张。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 441

刘邓决心提前跃进大别山,非凡的决策,毛泽东说:刘邓部署很好。一切决策临机处理,不要请示 448

面对突然出现的国民党重兵,刘伯承坚定地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452

第十三章 打锦前的磨石 457

毛泽东要东北野战军尽早入关,东北野战军军事主帅林彪说:不急于南下 457

林彪迟迟不确定南下时间。毛泽东发“四A”级十分火急电报:“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 466

锦州是东北国民党军的咽喉,毛泽东正准备关闭这扇东北大门,林彪突然发来十万火急的“四A”级电报 475

第十四章 决战准海珠联璧合 488

济南战役即将结束,粟裕向统帅部和刘陈邓建议举行淮海战役,毛泽东和刘邓不谋而合,拉开南线决战的序幕 488

毛泽东授意刘陈邓擂响中原战鼓。将帅协谋,“小淮海”变成“大淮海” 496

夺取宿县不谋而合,毛泽东点将刘陈邓粟谭五虎将 504

全歼黄百韬兵团,第一口夹生饭吃下。为选择第二个目标,毛泽东与总前委通过无线电波紧急磋商 511

第十五章 万古滔滔酝大计 520

西柏坡。毛泽东紧握邓小平的手说:“交给你指挥了。” 520

为“借助”天功,邓小平与陈毅建议延期渡江,总前委致电最高统帅部 526

舌战初有进展。对蒋介石,毛泽东要在政治上做到仁至义尽。为何时发起攻击,在最高统帅与前线将领之间再次开始紧张频繁的电报磋商 529

毛泽东叮嘱:下达推迟命令时,要说是“为了友军尚未完成渡江准备工作”。邓小平和陈毅喜欢直来直去 532

第十六章 大追击中的交锋 538

大军南下,陈赓四兵团如何行动,毛泽东、林彪与陈赓进行频繁的电报磋商 538

进军广东之争 545

追击大西南之争 553

为解放全中国,中共中央请求苏联给予援助 560

第十七章 跨越海峡的战略运筹 560

为掌握制空权,毛泽东、周恩来亲自选将组建空军 565

为掌握制海权,毛泽东和中央军委下决心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572

毛泽东点将,粟裕主持作战准备工作 582

解放舟山群岛,积极准备攻取金门,剪除台湾外围屏障 586

第十八章 和平进军西藏的曲折历程 591

新疆和平解放后,毛泽东令彭德怀派兵进军西藏,彭德怀提出不同建议 591

毛泽东从谏如流,采纳彭德怀的建议,令刘伯承、邓小平、贺龙派兵进军西藏,提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 595

历史上几乎没有进藏成功的先例,刘伯承、邓小平、贺龙慎而又慎 600

进军西藏,第一位的任务不是作战,而是给养的补给,毛泽东与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前方将领呕心沥血 607

和平攻势,毛泽东、彭德怀对班禅等人的争取 609

以打促和,昌都之战,毛泽东与前方将领运筹中国大陆上的最后一个战役 613

第十九章 为惊天动地的举动费思量 620

出兵朝鲜,曲折艰难的决策 620

邓华、洪学智入朝,林彪送行 625

出兵与选将,毛泽东和将帅们进行艰难的抉择 627

一波三折,毛泽东令彭德怀两度火速回京 639

开天辟地第一次出国作战,毛泽东与彭德怀共同探索制胜之道。中苏两国将领发生争执 646

前线告急,彭德怀急闯玉泉山 653

毛泽东的三杯酒 660

人民空军入朝 665

毛泽东说“不要怕鬼”,彭德怀部署炮击金击 670

第二十章 武仗与文仗 670

炮兵进入发射阵地,一夜过去毛泽东突然改变主意。军委主席和国防部长休假北戴河从容打鬼 674

艾森豪威尔惊呼共产党要解放台湾。美国人套上毛泽东的绞索。毛泽东说:中国人就是要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 681

毛泽东的文仗:陈毅协助周恩来发动外交“炮战”,吴冷西展开宣传攻势 684

美蒋争执愈演愈烈,毛泽东要“偃旗息鼓,观察两天,再作道理。”。彭德怀要求“打而不登,封而不死” 687

美、蒋不听招呼,毛泽东安排战争史上罕见的戏剧性情节,打炮成为国、共、美国三方之间特殊的对话渠道 691

第二十一章 “反教条主义”公案的漩涡 693

不同寻常的意见书。反教条主义,刘伯承勇于承担责任 693

彭德怀视察军事学院。残衰多病的刘伯承递交辞呈,挥泪告别心爱的“讲台” 705

林彪推波助澜,克服思想上和工作上缺点的“反教条主义”,演变成一场严重的“路线斗争” 714

争论升级,刘伯承成为焦点。陈毅气愤地说:“你写啥子检讨嘛!要写,我替你写,写一百个字就行了。” 719

年近古稀残病交加的刘伯承被搀扶着步履蹒跚地迈上主席台。历史发现并纠正了时代的错误 722

第二十二章 和平时期决策大练兵 732

叶剑英慧眼识英雄,元帅盛赞中尉的创造。毛泽东说:叶帅又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732

毛泽东说:“后排议员”难以推广,必须让“前排议员”亲自抓 742

毛泽东观看大比武,在一个画着蒋介石头像的沙袋前停住了脚步,说:蒋介石,久违了。边说边对着沙袋连打了三拳 746

大比武出现了“花架子”,林彪借此大作文章 755

第二十三章 托起中国的“两弹” 765

毛泽东作出惊人决策:“我们有丰富的矿物资源,我们国家也要发展原子弹。”彭德怀、聂荣臻、叶剑英等与科学家们一起探索发展原子弹之路 765

聂荣臻搭台唱戏主持制定新中国尖端武器研制规划 775

既自力更生,又力争外援。聂荣臻雨夜拜会苏联总顾问 780

聂荣臻元帅为科学家们“募捐”。“上马”与“下马”之争,聂荣臻斩钉截铁:“我的意见还是要进。”陈毅元帅风趣地说:“脱了裤子当当,也要把原子弹搞上去。” 796

减轻思想负担,老帅为科学家行加冕礼 806

核武器试验,牵动着中央领导和老帅的心,聂荣臻亲自到现场坐镇指挥。周恩来:“一切由你现场决定。” 810

第二十四章 中流砥柱力挽于狂澜 821

最初的抗争,老帅们顶着风浪,慷慨陈词,大“泼冷水”:天下大乱,长城不能毁 821

“中央文革”提出“揪军内一小撮”的乱军口号。林彪:“真金不怕火烧,不是真金烧掉了更好。”众老帅“大闹”京西宾馆 831

徐向前“闯宫”毛家湾,毛泽东批准“八条”。林彪:“主席,你批了这个文件,真是万岁万岁万万岁啊!” 839

“四帅”“大闹”怀仁堂 842

第二十五章 四老帅洞察国际风云 851

毛泽东主席交给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位老帅一项特殊任务 851

中国“元帅级”国际形势座谈,年已古稀的老帅们“自由谈” 860

慧眼识时事,四老帅洞察国际风云 862

中、美、苏国际大三角颇像三国时期的三国鼎立,四老帅破译“大三角”战略关系的奥秘 868

战争的空气又甚嚣尘上,四老帅独有看法 873

陈毅元帅率先向中央和毛泽东建议打开中美关系 877

第二十六章 十月风雷搏激流 881

与林彪的政治较量,关键时刻,毛泽东赋予叶剑英以重任 881

毛泽东交班,“四人帮”失宠 885

面对“四人帮”的猖狂进攻,叶剑英、聂荣臻等老帅韬光养晦,运筹西山 891

政治形势更加险恶,叶剑英做华国锋的工作 896

西山脚下一险棋,叶剑英设想三个方案 901

特殊而复杂的政治环境,要“解决”“四人帮”采取什么方式?叶剑英与华国锋、聂荣臻等反复研究,再三权衡 911

主要参考文献 919

后记 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