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况 1
第一章 豫东历史文化名城 1
第一节 建制沿革 1
第二节 名胜古迹 8
第三节 历史名人 14
第四节 古城新姿 18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人口 20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 20
第二节 人口与民族 26
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3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发展概况 3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 36
第一节 农业基本生产条件 48
第四章 农业 48
第二篇 经济 48
第二节 农业发展历程 64
第三节 农业生产结构 69
第四节 农业生产水平 81
第五节 农业经济效益 91
第六节 农业开发与外资利用 98
第七节 农业经营体制 105
第八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09
第九节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4
第五章 乡镇企业 119
第一节 发展概述 119
第二节 乡镇企业结构分析 124
第三节 乡镇企业发展的作用、问题和潜力 132
第一节 工业的发展历程 138
第六章 工业 138
第二节 工业结构 149
第三节 工业经济效益 156
第四节 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160
第五节 工业发展的规划与措施 165
第七章 交通、运输和邮电 169
第一节 交通 169
第二节 运输 174
第三节 邮政 179
第四节 电信 183
第八章 商品流通与对外经济贸易 189
第一节 商业 189
第二节 供销合作事业 199
第三节 集市与会 211
第四节 粮食购销 214
第五节 物资流通 227
第六节 对外贸易 232
第九章 财政与税收 240
第一节 财政 240
第二节 税收 252
第十章 金融与保险 265
第一节 金融业发展概况 265
第二节 货币流通 267
第三节 信用业务 271
第四节 城乡信用社 277
第五节 保险 280
第十一章 县城建设与环境保护 284
第一节 城建概况 284
第二节 房屋与公共设施建设 285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290
第四节 环境保护 297
第三篇 社会 302
第十二章 居民生活 302
第一节 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302
第二节 城镇居民的物质生活状况及其变化 312
第三节 城乡居民的闲暇生活及社会交往特点 317
第十三章 教育与科技 321
第一节 教育事业的发展 321
第二节 科技事业 333
第十四章 文化事业 34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341
第二节 广播、影视 343
第三节 传统戏曲 345
第四节 民间文艺 347
第五节 图书阅览与发行 349
第六节 文物保护 354
第十五章 卫生与体育 357
第一节 医疗卫生事业 357
第二节 体育 366
第十六章 婚姻、家庭与生育 372
第一节 婚姻 372
第二节 家庭 379
第三节 生育 385
第十七章 观念、习俗与宗教 391
第一节 思想观念 391
第二节 社会习俗 393
第三节 宗教信仰及活动 401
第一节 职工劳保福利制度 408
第十八章 社会保障 408
第二节 离退休干部、职工的安置 411
第三节 救济、救灾与扶贫 412
第四节 优抚和复转军人的安置 415
第五节 孤寡老人的赡养与残疾人事业 419
第十九章 社会安全与社会秩序 423
第一节 刑事犯罪状况 423
第二节 政治案件和经济案件 428
第三节 民事纠纷和民事案件 432
第四节 社会治保和民事调解组织 435
第五节 公证和律师工作 438
第六节 交通事故与火灾情况 439
第一节 商丘县中共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442
第四篇 政治 442
第二十章 党群组织、政权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 442
第二节 商丘县人民政权的建设 450
第三节 人民政协和群众团体 459
第四节 政治体制改革 464
第二十一章 乡(镇)级机构与村级组织 469
第一节 郭村镇党政机构设置与职能调查 469
第二节 乡(镇)级机构与“七所八站”管理体制的改革 474
第三节 乡(镇)政协与群众组织 479
第四节 村级组织 482
第五篇 专题调查 489
专题一 商丘县500农户问卷调查 489
专题二 1991~1994年商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 528
后记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