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医诊断学 3
一、四诊合参 3
二、望诊要诀 3
三、舌诊要诀 7
四、闻诊要诀 11
五、问诊要诀 16
六、脉诊要诀 26
第二篇 中药学 35
一、中药的配伍情况关系 35
二、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歌诀 36
三、解表药 36
四、清热药 39
五、泻下药 44
六、祛风湿药 45
七、化湿药 46
八、利水渗湿药 47
九、温里药 48
十、理气药 49
十一、消食药 50
十二、驱虫药 51
十三、止血药 52
十四、活血化阏药 53
十五、化痰止咳平喘药 56
十六、安神药 59
十七、平肝熄风药 60
十八、开窍药 61
十九、补虚药 61
二十、收涩药 66
二十一、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67
二十二、拔毒化腐生肌药 68
一、解表剂 71
第三篇 方剂学 71
二、泻下剂 74
三、和解剂 77
四、清热剂 79
五、温里剂 85
六、补益剂 88
七、固涩剂 92
八、安神剂 95
九、理气剂 96
十、理血剂 98
十一、治风剂 102
十二、治燥剂 104
十三、祛湿剂 106
十四、祛痰剂 111
十五、消食剂 113
十六、驱虫剂 114
第四篇 内经选读 117
一、《素问·上古天真论》 117
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118
三、《素问·生气通天论》 118
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119
五、《素问·六节藏象论》 121
六、《素问·五藏别论》 121
七、《素问·汤液醪醴论》 122
八、《素问·脉要精微论》 122
九、《素问·经脉别论》 123
十、《素问·太阴阳明论》 123
十一、《素问·热论》 124
十二、《素问·咳论》 124
十三、《素问·举痛论》 124
十四、《素问·痹论》 125
十五、《素问·瘘论》 125
十六、《素问·至真要大论》 126
十七、《灵枢·本神》 128
十八、《灵枢·营卫生会》 128
十九、《灵枢·百病始生》 129
第五篇 伤寒论选读 133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33
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136
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41
四、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43
五、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146
六、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46
七、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147
八、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150
总论 151
第六篇 温病学 159
一、《温热论》 159
二、《湿热病篇》 162
三、《温病条辨》 165
四、《温疫论》 172
五、《温热经纬》 175
六、《外感湿病篇》 179
第七篇 金匮要略选读 183
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83
二、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185
三、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186
四、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86
五、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87
六、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188
七、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188
八、胸痹心痛短气病的脉证治第九 189
九、腹满寒症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89
十、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190
十一、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91
十二、消竭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192
十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192
十四、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193
十五、惊悸吐衄下血胸满阏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194
十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194
十七、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195
十八、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195
十九、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196
二十、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196
第八篇 针灸推拿学 201
一、经络腧穴 201
(一)十二经脉营气流注歌 201
(二)十二经脉循行歌 201
(三)奇经八脉循行歌 207
(四)十四经穴穴名歌 209
(五)十四经穴分寸歌 215
(六)十四经特定穴歌 226
二、刺灸歌赋[杨运宽] 229
1.毫针刺法歌 229
2.金针赋(节录) 230
3.行针指要歌 233
三、治疗歌赋 234
1.六总穴歌 234
2.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234
3.标幽赋(节录) 237
4.玉龙歌(节录) 239
5.百症赋(节录) 246
四、推拿[廖品东] 248
第九篇 各家名言 257
一、唐宋金元医家 257
二、明清医家 269
三、近现代医家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