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著作珍藏本 第5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怀瑾著
  • 出 版 社: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309025474
  • 页数:609 页
图书介绍:

·禅海蠡测· 3

出版说明 3

初版自序 4

二版自序 5

禅宗之演变 7

印度原来情形 7

中国初期情形 8

唐宋间之发展 10

元明清之趋向 11

与中国文化因缘 12

对佛教之功绩 13

禅宗之宗旨 14

公案语录 20

机锋转语 29

证悟知解 42

祖师禅与如来禅 45

三关与顿渐 47

闭关与打七 49

宗师授受 53

参话头 60

神通妙用 67

幻境相似神通之错误 70

正定所发之通明 73

生死之间 77

中阴身略述 88

临命终时 88

中阴身缘起 89

生死决疑 92

了生脱死 94

醒与梦 96

禅宗与教理 100

由教入禅 100

禅须通教 106

禅宗与禅定 109

禅定之学 109

禅宗与禅定之间 113

禅宗与净土 118

净土究竟论 119

禅宗究竟论 121

禅净双修调和论 123

禅宗与密宗 128

西藏佛学渊源 128

西藏佛法之崛起 130

西藏后期佛法及派系 131

西藏之显教 134

西藏之密法 135

藏密之特点 136

显密优劣之商榷 138

周秦时代之道家 142

禅宗与丹道 142

汉晋南北朝之道教 144

唐宋元明清情形 147

道教之经籍 151

丹道之类别 154

佛道优劣之辨 156

禅宗与理学 163

理学之先声 164

北宋理学之崛起 166

佛化儒家之踪迹 169

禅宗与理学之渊源 175

理学与禅宗之异同 179

佛道儒化之教 183

心物一元之佛法概论 185

心法与力学 187

心法与声音 190

心法与光 192

心法与电磁 194

心理与生理 195

希腊哲学初期心物之争 198

佛法与西洋哲学 198

希腊盛时心物之争 200

希腊末期哲学 202

希腊哲学合论 204

欧洲中世纪哲学 205

阿拉伯哲学 207

近代哲学之变革及影响 209

西洋哲学之批判 209

修定与参禅法要 212

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215

定慧影像 218

参禅指月 221

跋 227

禅海蠡测剩语 228

·禅话· 235

出版说明 235

话头 237

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大师 239

对我是谁人不识 240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242

为求真理而出家的少年学僧——神光 243

神光的断臂 245

达摩禅 248

了不可得安心法 248

禅宗开始有了衣法的传承 250

达摩所传的禅宗一悟便了吗 251

达摩禅的二人与四行 252

五度中毒 只履西归 257

南北朝时代的中国禅与达摩禅 260

北魏齐梁之间佛学与佛教发展的大势 260

中国大乘禅的初期大师 262

齐梁之间中国的大乘禅 262

南朝的奇人奇事——中国维摩禅大师傅大士 265

平实身世 265

照影顿悟 265

被诬入狱 266

舍己为人 267

名动朝野 268

帝廷论义 270

撒手还源 271

附:有关傅大士的传记资料 273

还珠留书记 274

禅宗三祖其人其事 276

从禅宗四祖的传记中追寻三祖的踪迹 276

向居士与僧璨的形影 277

关于向居士与神光大师的短简名书 278

僧璨大师的时代和历史 279

《信心铭》的价值 280

达摩禅与二、三祖的疑案 284

二祖慧可与三祖僧璨 285

二祖晚年的混俗问题 286

有关二祖传记的疑案 288

中国佛教原始的禅与禅宗四祖的风格 290

南北朝至隋唐间禅道的发展与影响 290

汉末有关习禅的初期发展史料 290

东晋以后有关习禅的史料与论评 292

禅宗四祖道信的笃实禅风 293

轻生死重去就的道信大师的风格 295

破头山上的栽松老道 297

五祖弘忍大师 297

平凡的神奇充满了初唐以前的禅门 299

隋唐以后盛传的三生再世之说 301

道信大师与弘忍大师的授受祖位与其他 301

懒融其人 303

隋唐间达摩禅的分布 303

破头山与牛头山 304

赚得百鸟衔花的懒融 305

善恶一心都可怕 306

在山的悟对和出山的行为 307

诗境与禅话 310

法融一系的禅道 310

吹布毛的启发 311

老难为善 312

至圣独照的隽语 312

法融一系的禅师索引表 313

马祖不是妈祖 317

一段民间传说的插曲 318

马大师活用了教学法 319

一颗大明珠 320

猎到一个弓箭手 321

不离本行的猎手 323

又是一颗明珠 325

唐宋间与湖南有关的禅宗大德 326

南宗禅在唐初的茁壮 333

南行禅道落在江湖 334

奠基南宗的两大柱石 335

行思禅师 336

初唐时期的文化大势 337

唐初中国佛学的茁壮 338

一砖头打出来的宗师 339

禅的幽默(十八则) 343

附录: 343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355

出版说明 355

引言 356

第一章 佛教与印度固有文化的关系 357

第一节 印度文化的发展 357

一、印度文化的背景 357

二、印度上古文化的宗教哲学 360

一、六派哲学与宗教的后先辉映 364

第二节 各派哲学的兴起 364

二、佛教的产生与外道的异同 369

结论 374

第二章 教主释迦牟尼的事迹 377

第一节 释迦牟尼的家世 377

一、薄王业而不为的大丈夫 377

二、生卒年代 378

三、族系传统 380

四、生有自来的神异传说 381

五、允文允武的天生神童 383

六、悲天悯人的至性至情 384

第二节 出家与悟道 386

一、逃世入山求道的太子 386

二、遍学各派道法 387

三、雪山林下苦行 388

四、豁然顿悟而成佛道 389

第三节 教化创建的情形 391

一、开始教化及其主要弟子 391

二、说法的情况与说法的时地 392

三、佛经的结集与部派的分化 394

结论 398

第三章 中国佛教的传播 402

第一节 佛教初传的情形 402

一、阿育王前后的佛教 402

二、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汉末、三国时期 404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406

四、净土宗的创建 407

五、鸠摩罗什与僧肇 408

六、道生与涅#佛性 409

一、隋唐时期的佛教 410

第二节 佛教的鼎盛时期 410

二、宋元明清的佛教 418

结论 420

第四章 二十世纪的中国佛教 423

第一节 清代以来佛教的衰败 423

一、宗派的没落 423

二、师僧和寺院的变质 424

第二节 清末民初佛教的复兴运动 425

一、中国佛学的复兴 426

二、中国佛教的演变 429

结论 434

第五章 世界各国的佛教 438

第一节 亚洲的佛教 438

一、韩国 438

二、日本 439

三、缅甸 444

四、泰国 444

五、越南 445

一、英国 446

第二节 欧美的佛教 446

六、东南亚其他各地 446

二、德国 447

三、法国 448

四、美国 449

五、俄国 450

结论 450

社会学里的社会 454

东西文化不同的社会 454

引言 454

附录: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 454

宗法社会的辨别 456

结论 458

佛教原始制度的简介 458

禅宗丛林制度的由来 461

丛林制度 463

一、丛林的规范 463

二、丛林的风规 474

三、丛林以修持为中心的禅堂 481

四、丛林清规的遗范 486

丛林与宗法社会 490

丛林与中国文化 492

丛林与帮会社会 493

结论 495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501

出版说明 501

引言 502

第一章 道教学术思想的文化渊源 505

第一节 道教立教的过程 505

第二节 道教学术思想的渊源 506

一、黄帝先后时期学术思想的初步规模 507

二、三代(尧、舜、禹)时期天人合一思想的规模 508

三、夏、商、周三代文化的演变 509

四、周穆王西征与神仙故事的起源 510

第三节 道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神仙方士 511

一、秦汉时期的道家与神仙 513

二、汉初内用黄老的文景之治 514

三、汉武帝与神仙方士 515

四、东汉重视图#开启道教的先声 516

二、张道陵的创教时期 518

一、诸山道士时期 518

第二章 道教的建立 518

第一节 汉末三国时期的道教 518

三、魏伯阳的弘扬神仙学术 519

四、黄巾张角的旁门左道 520

五、汉末著名的道士 521

第二节 魏晋时期的道家 522

一、许旌阳的丰功伟绩 522

二、抱朴子的富贵丹砂 524

三、魏晋玄学与道家思想 526

四、道佛思想的冲突与调和 528

第一节 北魏时代道教的定型与道佛之争 530

第三章 道教的成长 530

崔浩的弘扬道教与排佛 532

第二节 南朝的道教与陶弘景 533

陶弘景调和道佛的主张 535

第四章 道教的扩张 538

第一节 唐初开国与道教 538

一、唐高祖的尊奉道教 538

二、唐太宗与道佛两教 540

第二节 新兴道教的吕纯阳 542

第一节 宋初儒道归元的华山隐士陈希夷 548

第五章 道教的演变 548

第二节 宋代的皇帝与道教 552

一、宋真宗神道设教的动机 553

二、道君皇帝宋徽宗 556

第三节 正统道教南宗的崛起 561

一、张紫阳的丹道 561

二、白玉蟾与朱熹 563

第一节 北宋道教全真道的建立 565

一、创始全真道的祖师王重阳的事迹 565

第六章 宋元时期新兴的道教 565

二、丘长春与成吉思汗的因缘 570

三、丘长春如何感化成吉思汗 574

第二节 元代敕封天师道与其他 576

普及民间道教观念的两部书 577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道教 579

第一节 明太祖与周颠 579

第二节 明成祖与武当山的张三丰 582

第三节 明世宗与陶仲文的前因后果 584

第四节 明末清初道家派别的分支 586

第五节 康熙雍正与道教 587

第八章 二十世纪的道教 591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道教的衰落 591

第二节 当代学人研究道教学术的活动 592

一、影印《道藏》的发起 592

二、《道藏精华录》的编辑 592

第三节 研究道教学术的人士 593

一、刘师培的《读道藏记》 593

二、陈撄宁的实验丹道 594

海内外道教士之统计 598

附录 598

台湾省道教会章程 600

第一章 总则 600

第二章 任务 600

第三章 会员 601

第四章 组织及职权 602

第五章 会议 603

第六章 经费 603

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的《道藏》缘启 604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