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论丛》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振铎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01001871
  • 页数:410 页
图书介绍:

指南车记里鼓车之考证及模制 1

图二 棘齿轮 4

图一 汉棘齿轮范(左)及范铭(右) 4

指南车记里鼓车之考证及模制 4

图三 宋燕肃指南车轮齿图 14

图四 足轮及立子轮之构造(指南车) 15

图五 指南车部分名称图 16

图六 指南车部分名称图 17

图七 指南车部分名称图 18

图九 大平轮下层车辕装置情形(1934年制) 19

图八 指南车内部机构(1934年制) 19

图一一 指南车模型后部图(1934年制) 20

图一○ 指南车模型侧面图(1934年制) 20

图一二 合金逊教授所制之记里鼓车 25

图一三 汉孝堂山画像石大王车前之鼓车(依《支那山东省汉代坟墓之表饰》) 26

图一四 足轮及立轮之构造(记里鼓车) 27

图一五(甲) 记里鼓车部分名称图 28

图一五(乙) 记里鼓车部分名称图 29

图一五(丙) 记里鼓车部分名称图 30

图一六 宋卢道隆记里鼓车一里轮齿图 31

图一七 大平轮轴上铁拨子及关捩拨子之装置 33

图一八 记里鼓车侧面图 34

图一九 记里鼓车后部侧面图 35

图二○ 记里鼓车内部齿轮之装置 35

图二一 近代式齿轮曲线图 36

图二二 二次模制之指南车 39

图二三 二次模制之记里鼓车 40

燕肃指南车造法补证 41

图一 燕肃指南车复原设计(后视) 43

燕肃指南车造法补证 43

图二 燕肃指南车复原设计(俯视) 44

图三 燕肃指南车复原设计(侧视) 45

图四 金代铜钟纹饰拓片(辽宁省博物馆藏) 48

司南指南针与罗经盘——中国古代有关静磁学知识之发现及发明 50

司南指南针与罗经盘——中国古代有关静磁学知识之发现及发明 56

图一 河南武安县红山铁矿(古代磁州之磁石山,自《中国铁矿志》转载) 56

图二 磁山与武安县、邯郸县及磁县之地势图 59

图三 纸球摆图 74

图四 ?亚勺图 94

图五 ?勺图 94

图六 花纹勺(上)、雷纹勺(下)图 94

图七 牺首饕餮勺图 95

图八 ?匜勺图 95

图九 ?勺图 96

图一○ 汉平澭阳铜勺图 96

图一一 汉建元龙勺图 97

图一二 洛阳铜勺图 97

图一三 市北勺图 97

图一四 汉匏斗图 97

图一五 汉漆杓图 98

图一六 陶匏图 98

图一七 漆勺图 98

图一八 北天星图 100

图一九 帝车图 101

图二○ 新莽大布黄千铜范 101

图二一 蝇属幼虫头部模式图 105

图二二 汉式占天地盘复原图 108

图二三 汉式占天漆盘残片 109

图二四 汉四门方镜释文 109

图二五 汉四门方镜拓片 110

图二六(甲) 《淮南子·天文训》图局(道藏本) 115

图二六(乙) 《淮南子·天文训》图局(补注本) 116

图二六(丙) 《淮南子·天文训》图局(《四部备要》据武进庄逵吉校刊本) 116

图二七 《淮南子·天文训》图局(《百子全书》本) 118

图二八 《淮南子·天文训》地盘复原图 118

图二九 汉式占铜地盘之二十四方位 121

图三○ 彩箧塚汉漆勺杓首张面图 125

图三一 汉司南与地盘复原图 129

图三二 天然磁石指极性之试验图 130

图三三 人造磁体指极性之试验图 130

图三四 试验司南指极性之盘式图 131

图三五 司南未磁化前平衡状态图 134

图三六 外力F之分力图 135

图三七 司南旋转时上下播动图 135

图三八 司南在θ角之力偶图 136

图三九 《武经总要》指南鱼复原图 146

图四○ 指南针及指南鱼的复原模型 147

图四一 沈括四种指南针装置试验复原图 149

图四二 《事林广记》木刻指南鱼复原图 154

图四三 《事林广记》木刻指南龟复原图 155

图四四 指南龟及指南浮针复原模型 156

图四五 《宅经》地盘图 173

图四六 《罗经解》三针总图 177

图四七 《东西洋考》“辰巽”“丁未”二针路图 186

图四八 浮针方气之图(据《图书集成》本) 189

图四九 明代海舶地罗经图(据向达教授摹英牛津大学图书馆藏《指南正法》抄本) 189

图五○ 明代水针罗盘 193

图五一 明代中针式相墓铜水罗盘构造图 194

图五二 明代八卦正针铜水罗盘构造图 195

图五三 清代道光时木体堪舆水针罗盘 196

图五四 清道光安徽休宁新安镇制木体水罗盘构造图 197

图五五 清代水旱两用式堪舆木体罗盘及注水铜壶 198

图五六 清康熙觉罗满保译三十二位罗盘图(据故宫博物院藏西南洋各番针路方向图) 200

图五七 清康熙时航琉球海舶旱针盘图(据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200

图五八 清乾隆时航琉球海舶八方定位旱针盘图(据周煌《琉球国志略》) 200

图五九 同五八图二十四向定位旱针盘图(据《琉球国志略》) 200

图六○ 西洋玻璃漏壶图(据徐葆光《中山传信录》) 201

图六一 明崇祯时汤若望制新法日晷图(据罗振玉《金泥石屑》) 202

图六二 清代日晷 203

图六三 清乾隆时象牙制“百游轮晷”磁针构造图 206

图六四 近代旱针盘 207

图六五 近代温州、苏州航海罗盘磁针形式图 208

图六六 近代苏州制航海罗盘构造图 209

图六七 近代温州制航海罗盘图 210

图六八 清雍正时日本制航海罗盘图(据Otis Cory著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Japan) 211

图六九 近世日本制航海罗盘构造图 212

图七○ 清末漳州造堪舆旱针盘 213

图七一 近代广东兴宁县制堪舆罗盘磁针构造图 213

图七二 近代广东兴宁造堪舆旱针盘 214

图七三 近代安徽休宁新安镇制日晷盘面图 215

图七四 近代安徽休宁新安镇造堪舆旱针盘 216

图七五 近代安徽休宁新安镇所制磁针构造图 217

中国古代磁针的发明和航海罗经的创造 219

中国古代磁针的发明和航海罗经的创造 223

图一 汉代栻占地盘模型拓片(据日本《乐浪》所载王盱墓栻占地盘复原图制模型) 223

图二 传日本造漆木水罗经,时间相当明代(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四卷一分册转载) 224

图三 近代液体罗经剖面图(据廖厚泽《船用磁罗经校验术初步》转载) 228

试论出土元代磁州窑器中所绘磁针 229

试论出土元代磁州窑器中所绘磁针 230

图一 磁县出土的瓷碗和瓷片 230

图二 瓷碗 231

图三 旅大甘井子墓葬出土瓷碗之 232

图四 旅大甘井子墓葬出土瓷碗之二 232

图五 旅大甘井子墓葬出土瓷碗之一浮针(原大) 233

图六 旅大甘井子墓葬出土瓷碗之二浮针(原大) 233

图八 旅大甘井子墓葬出土瓷碗之二的碗足“针”字 234

图七 旅大甘井子墓葬出土瓷碗之一的碗足“针”字 234

图九 堪舆铜罗盘正面(原大) 235

图一一 堪舆铜罗盘磁针(放大) 236

图一○ 堪舆铜罗盘背面(原大) 236

图一三 图一二瓷碗中心(放大) 237

图一二 绘罗盘的瓷碗 237

宋代水运仪象台的复原 238

宋代水运仪象台的复原 238

图一 乾隆时(18世纪)宫廷“造办处”所制更钟内擒纵器和卡轮的构造(故宫博物院藏) 238

图二 水运仪象台台体图(由图二至图九皆载《新仪象法要》,据守山阁丛书本) 240

图三 水运仪象台内部机械图 240

图四 水运仪象台原动力和擒纵器机械图 241

图五 河车天河图 242

图六 天柱地毂枢轴图 242

图七 昼夜机轮图 242

图八 浑象 242

图九 浑仪 243

图一○ 水运仪象台复原透视图 244

图一一 水运仪象台复原图(南立面) 245

图一二 水运仪象台复原图(东立面) 246

图一三 水运仪象台复原图(平面、中隔、上隔) 247

图一四 河车、升水上下轮 248

图一五 天河、升水上下壶、退水壶 249

图一六 天池、平水壶和天衡 250

图一七 枢轮 251

图一八 天衡、天关、枢衡、关舌 252

图一九 天关、鹤膝、铁拨牙 253

图二○ 天轮 254

图二一 拨牙机轮 255

图二二 中轮和拨牙机轮啮合 256

图二三 昼时钟鼓轮 257

图二四 昼夜时初正轮 258

图二五 报刻司辰轮 259

图二六 夜漏金钲轮、夜漏司辰轮、夜漏箭轮 260

图二七 夜漏金钲、夜漏箭轮 261

图二八 夜漏司辰轮 262

图二九 时初正司辰、报刻司辰 263

图三○ 夜漏司辰 264

图三一 地毂、下轮 265

图三二 上轮、天毂、天运单环 266

图三三 浑仪、三辰仪、天运单环 267

图三四 鳌云、水趺 268

图三五 天轮、赤道牙 269

汉代冶铁鼓风机的复原 275

汉代冶铁鼓风机的复原 275

图一 山东滕县宏道院汉画像冶铁图中鼓风机部分 275

图二 山东滕县宏道院汉画像冶铁图中鼓风机复原图 276

中国最早的假天仪 278

中国最早的假天仪 279

图一 苏颂《新仪象法要》浑仪仪体 279

图二 苏颂《新仪象法要》浑仪规环及望筒 280

图三 浑象 283

图四 浑象六合仪 283

图五 假天仪复原图 284

图六 列宁格勒古物陈列馆的假天仪 285

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复原研究 287

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复原研究 289

图一 服部一三设计候风地动仪外形图(1875年) 289

图二 米伦设计候风地动仪外形图(1883年) 289

图三 吕彦直补充米伦设计图(1917年) 290

图四 鹫峰地震研究室摹绘服部一三设计图(1931年) 291

图五 伦敦科学博物馆摹绘服部一三设计图(1936年) 291

图六 王振铎设计候风地动仪外形图(1936年) 291

图七 王振铎设计候风地动仪内部构造图(1936年) 292

图八 萩原尊礼设计候风地动仪模型(1937年) 292

图九 萩原尊礼候风地动仪设计示意图 293

图一○ 今村明恒制造倒摆地动仪(1939年) 294

图一一 王振铎候风地动仪设计图(1951年) 295

图一二(甲)(乙) 成都出土东汉晚期画像石、砖 298

图一三 东汉画像中所见酒尊举例 300

图一四 东汉画像中所见温酒尊举例 301

图一五 汉代的铜酒尊及陶尊 305

图一六 贵州出土铜尊 306

图一七 广州出土铜尊 307

图一八 沂南古画像石墓中室透视图 309

图一九 沂南古画像石墓实测平面图 310

图二○ 江苏昌梨石墓Ⅰ前室东西断面图中柱位置 310

图二一 江苏昌梨石墓Ⅰ平面图 311

图二二 成都天廻山3号崖墓擎天柱 311

图二三 成都天廻山3号崖墓部分平面图 311

图二四 洛阳中州路(西工段)发掘屋基平面 312

图二五 东汉画像中所绘铜柱 313

图二六 弩臂中牙机部件 315

图二七 汉代耜臿举例 315

图二八 东汉画像石中所见桔槔举例 315

图二九 枢轴构件举例 316

图三○ 铜灯、炉枢轴装置 317

图三一 龙体画像举例 319

图三二 四灵瓦当 320

图三三 蟾蜍石座 321

图三四 沂南古墓西王母故事画像 322

图三五 南阳出土陶鼎盖纹饰 323

图三六 南阳出土陶仓盖 323

图三七 南阳出土陶仓盖展示图 323

图三八 候风地动仪外形设计 327

图三九 八龙设计 328

图四○ 蟾蜍设计 328

图四一 候风地动仪设计复原图之一(1962年) 329

图四二 都柱形式比较图 331

图四三 都柱设计 333

图四四 八道设计 333

图四五 曲杠杆牙机运动示意图 335

图四六 无八道曲杠杆牙机设计图 336

图四七 枢轴部件设计 336

图四八 曲杠杆枢轴设计 336

图四九 曲杆杠牙机部件设计 337

图五○ 附八道曲杠杆牙机设计图 337

图五一 附八道直杠杆牙机运动示意图 338

图五二 直杠杆牙机部件设计 338

图五三 直杠杆牙机构件 338

图五四 直杠杆牙机结构装置设计 338

图五五 直杠杆牙机设计图 338

图五六 候风地动仪设计复原图之二(1962年) 340

图五七 篆文、四灵、山阜组合示意图 341

图五八 八方卦位篆文设计 341

张衡地动仪补说 345

附:再论汉代酒樽 348

附:再论汉代酒樽 349

图一 陶、瓷酒樽 349

西汉记时器“铜漏”的发现及其有关问题 352

西汉计时器“铜漏”的发现及其有关问题 352

图一 西汉汝阴侯墓出土漆卮 352

图二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漆卮和木简 353

图三 西汉铜卮灯 353

图四 西汉三足提梁筒形器 354

图五 汉丞相府铜漏 356

图六 汉银漏 356

图七 西汉刘胜墓铜漏 357

图八 西汉千章铜漏 357

图一○ 西汉链索铜挈壶 358

图九 西汉兴平铜漏 358

附:论汉代饮食器中的卮和魁 364

附:论汉代饮食器中的卮和魁 368

图一 战国和汉代的卮 368

图二 汉代注水匜 372

图三 西周木魁 374

图四 战国龙首形陶器柄 374

图五 汉代的魁 375

图六 东汉邢渠哺父图(摹本) 378

葛洪《抱朴子》中飞车的复原 381

葛洪《抱朴子》中飞车的复原 383

图一 《抱朴子杂应》飞车复原 383

图二 传统木工手钻 384

图三 自《河工器具图说》转载 385

后记 387

英文提要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