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人性自然论 1
第一节 老子的人性自然论 1
第二节 文子的性合乎道论 6
第三节 庄子的人性天然论 16
第四节 《淮南子》的人性安静恬愉论 25
第五节 朱世卿的法性自然论 38
第六节 陈亮的天赋人性论 41
第七节 叶适的天降衷的人性论 48
第八节 李贽的自然之性论 55
第九节 傅山的人性自然论 62
第二章 人性善恶混论 73
第一节 世硕的人性有善有恶论 73
第二节 扬雄的人性善恶混论 75
第三节 司马光的人性善恶混论 80
第三章 人性无善恶论 85
第一节 告子的性无善恶论 85
第二节 罗隐的善恶须人论 87
第三节 王令的性无善恶论 92
第四节 苏轼的性无善恶论 97
第五节 苏辙的善恶非性论 104
第六节 朱之瑜的性非善非恶论 108
第七节 龚自珍的性无善恶论 115
第八节 严复的性无善恶论 120
第四章 人性善论 125
第一节 孔子的性近习远论 125
第二节 《大学》、《中庸》的人性论 130
第三节 孟子的性善论 134
第四节 王通的穷理尽性论 150
第五节 张栻的人性本善论 154
第六节 陆九渊的人性本善论 163
第七节 蔡沈的人性善论 173
第八节 黄道周的天性皆善论 177
第九节 陈确的人性本善论 185
第十节 黄宗羲的人性善论 199
第十一节 焦循的人性善论 210
第五章 人性恶论 219
第一节 荀子的人性恶论 219
第二节 韩非的人性恶论 230
第六章 人性三品论 236
第一节 贾谊的材性三等论 236
第二节 董仲舒的人性三品说 241
第三节 王充的人性三品说 248
第四节 荀悦的人性三品说 257
第五节 韩愈的人性三品说 262
第六节 李?的人性三品说 266
第一节 《白虎通》的性情论 275
第七章 性情论 275
第二节 何晏的性情论 278
第三节 王弼的性情论 280
第四节 刘勰的性情论 282
第五节 邵雍的性情观 289
第六节 周敦赜的性善情恶论 293
第七节 王安石的性情为一论 299
第八节 刘基的性情对立论 306
第九节 罗钦顺的性情论 310
第八章 复性论 322
第一节 李翱的复性论 322
第二节 薛瑄的复性论 327
第三节 焦竑的复性论 338
第四节 高攀龙的复性论 344
第五节 潘平格的求仁复性论 362
第六节 廖燕的复性论 366
第九章 人性二元论 372
第一节 张载的人性二元论 373
第二节 程颢、程颐的人性二元论 383
第三节 朱嘉的人性二元论 405
第四节 吕祖谦的人性二元论 425
第五节 真德秀的人性二元论 435
第六节 魏了翁的人性二元论 443
第七节 许衡的人性二元论 446
第八节 吕坤的人性二元论 451
第一节 胡宏的人性本体论 465
第十章 人性本体论 465
第二节 黄干的太极即性论 474
第三节 陈淳的性即天理论 479
第四节 吴澄的性即天理论 489
第五节 谭嗣同的以太即性论 495
第十一章 心性合一论 501
第一节 杨万里的心性合一论 501
第二节 王守仁的心性合一论 506
第三节 湛若水的心性合一论 519
第四节 唐甄的性具天地万物论 529
第一节 王廷相的气质之性论 535
第十二章 气质即性论 535
第二节 吴廷翰的气质即性论 546
第三节 颜元的气质即性论 564
第四节 李?的气质即性论 579
第五节 康有为的性全是气质论 584
第十三章 其他诸论 592
第一节 何心隐的人欲即性论 593
第二节 王夫之的性日生日成论 597
第三节 戴震的血气心知即性论 612
第四节 梁启超的个性中心论 624
第五节 章炳麟的善恶同时进化论 629
结束语 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