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成林,徐丽华主编;刁虎欣等编著(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所)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1930864
  • 页数:2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点讨论微生物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开发利用的新成就,新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微生物资源 1

第一节 微生物资源的特殊性 1

第二节 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3

一、总体设计 3

二、找到目的菌 4

三、申请专利 5

四、菌种改良及基因工程 6

五、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课题 6

第三节 微生物资源的保护 7

一、保护微生物资源的必要性 7

二、保护微生物资源的措施 10

参考文献 11

第二章 药用微生物 13

第一节 药用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 13

一、微生物之间的拮抗现象 13

二、第一个实用抗生素青霉素的发现 13

三、链霉素的发现与新抗生素开发的活跃期 14

四、半合成抗生素的发展 14

五、微生物药物应用范围的扩大 15

六、药用微生物研究发展的趋势 16

第二节 药用微生物的来源和分离方法 18

一、药用微生物的来源 18

二、具有医药品生产价值的微生物 20

三、药用微生物的分离 22

第三节 微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26

一、微生物药物研究开发的一般程序 26

二、微生物药物的筛选方法 28

三、微生物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 39

第四节 临床上应用或正在开发的主要微生物药物及其衍生物 41

一、抗感染微生物药物 41

二、抗癌微生物药物及免疫调节剂 45

三、微生物产生的降血脂和降血糖物质 47

四、微生物产生的其他药理活性物质 48

五、用重组微生物生产的活性蛋白质类药物 48

第五节 微生物药物的生产 49

一、微生物药物生产的工艺流程 49

二、微生物药物生产的工艺特点 51

三、微生物药物生产的质量控制 52

第三章 微生物酶 54

第一节 概述 54

第二节 微生物酶的开发 54

一、应用微生物来开发酶的优点 54

二、微生物酶开发的一般程序 54

三、实验室操作与工业化生产之间的差别 62

第三节 微生物酶的应用 63

一、蛋白酶 63

二、芳基乙醚酶 63

三、纤维素酶 63

四、脂肪酶 64

五、青霉素酰化酶 64

六、半乳糖苷酶 64

七、特殊的治疗用酶 64

八、其他微生物酶的应用 65

第四节 未来展望——极端环境微生物酶的开发 65

一、简述 65

二、极端环境微生物酶 65

参考文献 67

第四章 产生有机酸和醇类的微生物 68

第一节 乙酸 69

一、性质 69

二、用途 69

三、产生乙酸的微生物 71

第二节 柠檬酸 74

一、性质 74

二、用途 74

三、产生的菌类 75

第三节 乳酸 76

一、性质 76

二、用途 76

三、分离乳酸菌的材料 77

四、产生乳酸的主要菌类 78

五、乳酸发酵的前景 78

第四节 丙酮酸 79

一、性质 79

二、用途 79

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酮酸 80

四、发酵生产丙酮酸的微生物 80

第五节 苹果酸 81

一、性质 81

二、用途 81

三、用微生物技术生产苹果酸 82

第六节 衣康酸 82

一、性质 83

二、用途 83

三、衣康酸的发酵法生产 84

四、产生衣康酸的菌种 84

第七节 γ-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85

一、性质 85

二、生理功用 85

三、微生物发酵法的生产 86

四、产生EPA、DHA和GLA的微生物 86

第八节 乙醇 87

一、性质 87

二、用途 87

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乙醇 88

四、生产乙醇的菌类 88

第九节 丙三醇 89

一、性质 89

二、用途 90

三、产生丙三醇的菌类 92

四、微生物丙三醇的研究进展 94

第十节 丁醇类 95

一、性质 95

二、用途 95

三、分离丁醇类菌类的试料 95

四、分离丁醇类菌的热处理法 96

五、产生丁醇类产物的微生物 97

第十一节 赤藓糖醇 98

一、性质 98

二、用途 99

三、赤藓糖醇生产和研究 100

四、产生赤藓糖醇的微生物 101

参考文献 102

第五章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及其资源利用 103

第一节 微生物肥料概述、背景及意义 103

第二节 微生物肥料的定义 104

第三节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105

一、增进土壤肥力 106

二、制造和协助农作物吸收营养 106

三、增强植物抗病(虫)和抗旱能力 106

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提高作物品质 107

五、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107

第四节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 108

一、固氮菌肥料类 108

二、根瘤菌肥料类 108

三、解磷微生物肥料 108

四、硅酸盐细菌肥料 109

五、光合细菌肥料 109

六、芽孢杆菌制剂 109

七、分解作物秸秆制剂 109

八、微生物生长调节剂类 109

九、复合微生物肥料类 110

十、与PGPR类联合使用的制剂 110

十一、其他微生物肥料 110

第五节 微生物肥料各论 110

一、固氮菌肥料 110

二、根瘤菌类肥料及其农业应用 115

三、解磷微生物肥料的资源及其利用 124

四、硅酸盐细菌肥料 127

五、光合细菌肥料 127

六、芽孢杆菌制剂 128

七、分解作物秸秆制剂 130

八、复合微生物肥料类 130

九、PGPR类制剂 131

十、其他微生物肥料 136

第六节 微生物肥料的现状、需求和发展趋势 137

一、我国微生物肥料研究和开发的现状 137

二、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前景 138

三、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趋势 139

第七节 我国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的误区和问题 142

一、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143

二、如何认识固氮微生物肥料与固氮酶活性? 145

三、其他认识上的误区 145

第八节 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化的若干问题 149

一、产品的定位问题 149

二、产品商品化问题 149

三、产品生产标准化 149

四、企业高新技术化 150

五、其他方面的问题 150

参考文献 150

第六章 微生物湿法冶金 152

第一节 概述 152

一、国外状况 152

二、国内情况 152

第二节 与微生物冶金有关菌类的开发 153

一、与微生物冶金有关的菌类 153

二、浸矿用菌的开发途径 155

第三节 适用于细菌法进行预氧化处理的矿石 160

一、细菌氧化法处理目的矿物的流程 160

二、细菌氧化分类 160

三、可用细菌法来处理的矿石类型 161

第四节 菌体浸出反应的内在机制——指导浸矿工作的根本 163

一、菌体和矿物表面的接触 163

二、菌体的生长特征 164

三、混合培养 164

四、菌体内酶的作用 165

第五节 浸矿微生物的分析监测 166

一、生物量的测定 166

二、分析蛋白质 166

三、游离细胞与附着细胞,活细胞与死细胞的区分 166

第六节 未来展望 167

一、微生物湿法冶金的价值 167

二、微生物湿法冶金中的微生物资源保护 167

参考文献 167

第七章 微生物采油技术 169

第一节 油藏与石油开采 169

一、石油与贮油岩层 169

二、注水驱油与三次采油 170

第二节 微生物采油技术 173

一、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 173

二、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 175

第三节 新型微生物多糖——黄原胶 175

一、野油菜黄单胞菌主要生物学特性 176

二、黄原胶的生物合成 176

三、黄原胶生物合成多水平调控 178

四、黄原胶发酵工程与控制 181

五、黄原胶的分子结构和性能 182

第四节 黄原胶在采油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185

一、黄原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186

二、黄原胶在油田钻井泥浆中的广泛应用 188

第五节 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在采油中的应用 189

一、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89

二、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及乳化剂的来源与分类 189

三、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合成与控制 191

四、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合成基因调控 193

五、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生产过程 194

六、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理化性能 194

七、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197

第六节 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总论 198

一、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199

二、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现场应用方法与分类 199

三、贮油层极端生态环境 200

四、采油微生物必须具备的生物学特性 201

五、适于微生物采油的油藏标准 202

第七节 重要的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微生物驱油 202

一、微生物驱替原油的机理 203

二、微生物驱油菌种及营养物 203

三、微生物驱油菌种筛选与评价方法步骤 204

四、地下微生物驱油现场施工工程 205

第八节 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周期性微生物采油 207

第九节 其他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 209

一、微生物选择性封堵油层技术 209

二、微生物清蜡和降低重油粘度 210

三、微生物压裂液压裂地层 210

四、激活油藏内微生物群落的MEOR技术 211

第十节 采油微生物研究进展 211

一、采油微生物概述 212

二、采油微生物研究进展 213

参考文献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