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王琳] 1
概述 1
序二[郭思保 陆维林] 3
凡例 4
肥东县地图 5
大事记 12
第一章 地理 31
第一节 建置沿革 31
一、县城 31
二、建置 31
三、行政区划 33
四、县城 39
五、集镇 41
一、地质 54
第二节 自然环境 54
二、地貌 55
三、气候、物候 57
四、水文 61
五、土壤 64
六、植被 72
七、野生动植物 73
八、矿藏 77
九、自然灾害 78
第二章 人口 86
第一节 人口变化 88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91
第三节 人口结构 93
一、年龄、性别结构 93
二、文化结构 101
四、行业、职业结构 102
三、家庭、婚姻结构 102
第四节 人口控制 103
一、晚婚 103
二、节育 104
三、优生优育 105
四、奖惩制度 106
第五节 民族 姓氏 107
一、民族 107
二、姓氏 109
第三章 农业 111
第一节 生产关系演变 111
一、土地改革 111
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14
三、人民公社 116
四、联产承包责任制 119
第二节 种植业 120
一、耕地与农业区划 120
二、农村劳动力 122
三、农机具 122
四、农作物 124
五、农业技术 133
六、国营种植场 138
第三节 林业 139
一、森林资源与分布 139
二、山林权属 140
三、林木生产 141
四、林业场圃 143
五、林业保护 144
一、种类与饲养量 147
第四节 畜牧业 147
三、饲料 150
二、繁殖 150
四、疫病防治 151
第五节 副业 152
一、采集、狩猎 152
二、作坊、编织 153
三、饲养蚕蜂 153
第六节 渔业 154
一、水域、鱼类 154
二、养殖 155
三、捕捞 160
第一节 蓄水工程 162
一、塘坝 162
第四章 水利 162
二、水库 163
第二节 排灌站 168
一、机灌站 168
二、电力排灌站 168
三、喷灌站 172
第三节 水渠 172
第四节 防洪排涝 176
一、圩区建设 176
二、洼地治水 179
第五节 治河 181
一、店埠河 181
二、滁河 182
三、龙塘河 182
二、平整土地 183
一、治理山丘 183
第六节 水土保持 183
第五章 工业 190
第一节 化工 199
一、氮肥 199
二、磷肥 200
三、农药 201
第二节 纺织 202
一、轧花 202
二、纺织 204
三、塑料编织 205
四、乡镇棉织业 207
第三节 炼铁 机械 电器 207
一、炼铁 207
二、仪表 208
三、机械 209
四、五金 212
五、电子仪器 212
六、衡器 213
第四节 电力 214
一、发电 214
二、输电线路 214
三、变电所 215
四、供电管理 217
第五节 建材 219
一、水泥 219
二、水泥预制件 220
三、白云石 220
四、砖瓦 222
一、粮油加工 224
第六节 食品 224
二、食品加工 226
三、禽蛋加工 227
四、酿造 227
第七节 印刷 皮革 服装 229
一、印刷 229
二、皮革 230
三、服装 230
第八节 竹木器具 工艺 231
第六章 交通 邮电 233
第一节 交通 233
一、古道 233
二、公路 233
三、铁路 252
四、水道 253
五、交通管理 254
第二节 邮电 260
一、邮政 260
二、电讯 264
第七章 城乡建设 267
第一节 县城建设 267
一、概况 267
二、街道 267
三、排供水、供电 269
四、桥梁 270
第二节 乡镇建设 271
一、集镇 271
二、农村 274
二、地产管理 276
一、房产管理 276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276
第四节 环境保护 277
第八章 建筑业 279
第一节 所有制构成 279
一、私营建筑业 279
二、乡镇建筑企业 280
三、集体建筑企业 280
四、国营建筑企业 281
第二节 人员 设备 282
一、人员 282
二、设备 282
第三节 工程 283
一、房屋 283
二、桥、坝、闸、水库 283
三、优质工程 284
第九章 财政金融 290
第一节 财政 290
一、财政体制 290
二、财政收入 291
三、财政支出 294
四、财政监察 296
第二节 税收 297
一、税收管理体制 297
二、税种税率 298
第三节 金融 302
一、金融机构 302
二、货币 305
三、信贷 306
四、储蓄 312
五、债券 315
六、保险 316
第十章 商业 319
第一节 商业体制 319
一、私营商业 319
二、供销合作商业 321
三、其他集体商业 322
四、国营商业 323
第二节 渠道 网点 329
一、渠道 329
二、网点 330
第三节 商品购销 330
一、农副产品 330
二、农业生产资料 338
五、其他日用商品 340
四、金属 机电 化工 建材 340
三、木材 340
第四节 集市贸易 342
第五节 对外贸易 346
一、生产渠道 346
二、经营品种 346
三、经济效益 347
第六节 饮食服务 347
一、饮食 347
二、旅社 347
三、理发 348
四、浴池 348
五、照相 348
一、粮油储运 349
第七节 商品储运 349
七、其他服务 349
六、日用品修理 349
二、其他物资储运 350
第十一章 工商管理 353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53
一、管理体制 353
二、市场监督检查 353
三、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355
第二节 营业执照管理 357
第三节 商标、经济合同管理 358
一、商标管理 358
二、经济合同管理 358
第四节 计量管理 359
一、度量衡演变 359
三、计量管理 360
二、标准化管理 360
四、质量监督 361
第五节 物价管理 361
一、市场物价 361
二、价格调整与改革 365
三、商品比价 368
四、物价审查和检查 373
第六节 对私营工商业改造 374
一、对私营工业、手工业改造 374
二、对私营商业改造 375
第十二章 党派群团 37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376
一、基层组织与党员 376
二、县委 379
四、党员教育 384
三、党员代表大会 384
五、统一战线 387
六、来信来访 389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390
一、组织概况 390
二、党务活动 393
第三节 群团组织 393
一、工会 393
二、农会 395
三、妇联 395
四、共青团 397
五、工商联 398
六、少先队 399
一、代表选举 400
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00
第十三章 政权政协 400
第一节 权力机关 400
三、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01
四、人大常委会 403
附 提案办理选录 404
第二节 行政机构 405
一、国民政府 405
二、抗日民主政府 405
三、人民政府 406
第三节 政治协商会议 412
一、历届政协会议 412
二、会务活动 412
二、优抚 414
一、婚姻登记 414
第十四章 民政人事 414
第一节 民政 414
三、支前 420
四、救济 421
五、扶贫 422
六、孤老残幼抚养 422
第二节 劳动 426
一、劳动就业 426
一、干部概况 426
二、工资 428
三、劳保 431
第三节 人事 434
二、干部录用 435
三、干部奖惩 437
一、镇压反革命 440
第十五章 司法 440
第一节 公安 440
二、取缔反动会道门 441
三、治安管理 441
四、消防 443
五、治保组织 446
第二节 检察 446
一、刑事检察 446
二、经济检察 446
三、法纪检察 447
四、监所检察 447
第三节 审判 448
一、民事审判 448
二、刑事审判 448
二、法律顾问 450
第四节 司法行政 450
一、公证 450
三、人民调解 451
四、法制宣传 451
第十六章 军事 452
第一节 兵役 452
一、志愿兵役制 452
二、义务兵役制 452
第二节 驻军 454
一、国民政府驻军 454
二、共产党、人民政府驻军 454
三、日本侵略者驻军 456
第三节 地方武装 458
一、国民政府的地方武装 458
二、共产党、人民政府的地方武装 459
一、组建 463
第四节 民兵 463
二、训练 464
三、参战与参加建设 465
第五节 战事 467
一、打击日本侵略军 467
二、反摩擦战斗 469
三、解放战争 473
第十七章 教育 475
第一节 私塾 475
第二节 普通教育 476
一、幼儿教育 476
二、小学教育 477
三、中学教育 482
一、师范教育 492
第三节 中等专业教育 492
二、职业技术教育 493
三、其他类型专业学校 494
第四节 成人教育 494
一、农村扫盲 494
二、职工教育 495
三、函授、电视、广播学校 496
第五节 教师和经费 496
一、教师队伍 496
二、教育经费 500
第六节 教育管理 502
一、县、区、镇、乡教育行政机构 502
二、业务辅导机构 502
三、中、小学管理体制 503
一、科技机构 504
二、科技队伍 504
第十八章 科技 504
第一节 机构队伍 504
第二节 科技活动 505
一、宣传科技知识 505
二、引进和推广新技术 506
三、科技咨询 507
第三节 科技成果 508
一、工业科技 508
二、农业科技 509
第四节 地震测防和气象测报 511
一、地震测防 511
一、推广省草灶 514
第五节 农村能源利用 514
二、气象测报 514
二、利用沼气 515
三、太阳灶试验 515
第十九章 文化 516
第一节 群众文化 516
一、机构团体 516
二、组织活动 518
三、文艺形式 521
第二节 电影 影剧院 524
一、电影 524
二、影剧院 527
第三节 文艺创作 529
一、文学创作 529
二、艺术创作 535
第四节 图书档案 537
一、书店 537
二、图书馆室 538
三、档案馆室 538
一、报刊、报道 539
二、广播电视 539
第五节 新闻 539
第一节 文化遗址 541
一、古村址 541
第二十章 文物胜迹 541
二、古城址 545
三、古墓葬 546
四、古建筑 547
五、古庙宇 550
六、宅院宗祠 551
第二节 纪念地 554
一、军事旧址 554
二、烈士馆墓塔 557
第三节 馆藏文物 558
一、书画 558
二、陶器 560
三、钱币 562
四、诏书、器饰 562
第四节 名胜 563
一、四顶朝霞 563
二、浮槎山 565
三、太子山 565
第一节 中西医疗 567
一、中医 567
第二十一章 医药卫生 567
二、西医 568
三、中西医结合 569
第二节 医疗卫生单位 571
一、县属机构 571
二、区、乡、镇卫生院 574
三、医疗室、医疗点、个体诊所 574
第三节 卫生保健 575
一、爱国卫生运动 575
三、职工保健 576
四、妇幼保健 577
一、预防接种 578
第四节 防疫 578
二、地方病防治 578
二、食品卫生 578
三、传染病防治 579
第五节 医疗制度 581
一、公费医疗 581
二、劳保医疗 582
三、合作医疗 582
第六节 药品 583
一、生产供应 583
二、药政管理 585
第二十二章 体育 587
第一节 学校体育 587
一、体育课 587
二、课外活动 588
第二节 群众体育 589
一、农村体育 589
二、职工体育 590
三、老年人体育 590
一、体育机构 591
二、培训 591
第三节 体育队伍、设施 591
三、场地器材 592
一、县级运动会 593
二、县以上比赛 593
第四节 体育比赛 593
一、职工生活 597
第一节 人民生活 597
二、农民生活 597
第二十三章 社会 597
第二节 民俗 598
一、节日 598
二、生产习惯 600
三、生活习惯 601
四、陋习 605
第三节 方言 606
一、语音 606
三、卫生科技 610
二、词汇 625
第四节 谚语 歇后语 628
一、谚语 628
二、歇后语 633
第五节 民间歌谣 634
一、儿歌 635
二、情歌 635
三、号子 636
四、歌谣 638
第六节 宗教 638
一、伊斯兰教 638
二、道教 638
三、佛教 638
五、耶稣教 639
四、基督教 639
第二十四章 人物 640
第一节 人物传 640
第二节 烈士英名录 671
杂记 681
文献集存 681
名人轶事 694
地名掌故 712
民间传说 715
《肥东县志》编纂始末 719
肥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721
肥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名单 722
肥东县志编纂人员及各章编辑名单 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