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通志 农学与生物学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汪子春,范楚玉撰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208023166
  • 页数:458 页
图书介绍:暂缺《中华文化通志(第7典 科学技术 063 农学与生物学志)》简介

上篇 农学 3

导言 3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工具和土地利用 21

第一节 农业生产工具和动力的发展 21

一、中国古代农具发展简况 21

二、中国传统农具的种类和功效 29

三、农用动力的发展 40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利用 41

一、与山争地,向水夺田,多方面垦辟扩大耕地 42

二、充分合理集约利用土地的技术 51

一、历史上主要大田作物种类构成的演变 59

第一节 大田作物种类构成的演变及选种育种 59

第二章 大田作物主要生产技术 59

二、粮食作物选种育种技术 65

三、从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品种知识 67

第二节 土壤耕作和田间管理技术 68

一、土壤耕作 68

二、积肥和施肥 76

三、中耕除草和虫害的防治 81

第三章 园艺技术 89

第一节 蔬菜园艺 90

一、蔬菜种类的邅替和发展 90

二、蔬菜的多种栽培方法和特殊技艺 92

三、瓠和瓜的种植 96

第二节 果树园艺 98

一、中国原产果树种类及中外交流 98

二、果树栽培技术 102

三、蔬果贮藏技术 104

第三节 花卉园艺 108

一、赏花习俗与唐、宋花卉业的发展 109

二、花卉著作、栽培技术和品种 112

三、几种培育花卉的特殊技艺 115

第四章 蚕桑、林业和茶树的栽培 119

第一节 蚕桑 119

一、中国蚕桑业的发展及其对风俗文化的影响 120

二、栽桑技术 125

三、养蚕技术 129

第二节 林业 132

一、中国古代的森林管理 133

二、植树造林技术的发展 136

三、竹的栽培与中国竹文化 140

第三节 茶与茶文化 143

一、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传播 143

二、茶树栽培技术和茶类生产的发展 147

第五章 畜牧和渔业技术 151

第一节 畜养业和畜养技术 151

一、中国古代畜牧业的发展 151

二、畜牧科学技术的成就 157

三、中兽医成就 165

第二节 渔业 170

一、中国古代渔业的发展 170

二、捕捞技术的发展 173

三、淡水人工养鱼和沿海滩涂养殖技术 177

第六章 用近代农业科技改良中国传统农业的第一步 181

第一节 甲午战争与改良中国传统农业思潮的兴起 181

一、清中叶以前中国传统农业科技若干新因素的萌芽 181

二、甲午战争与改良中国农业思潮的兴起 183

第二节 兴办农业学校,培养新式农业科技人才 186

第三节 翻译外国农学著作,引进近代农学知识 191

一、务农会的创立 196

第四节 务农会和农事试验机构的建立与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196

二、农事试验机构的建立 199

三、近代农业科技推广之发端 201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农书、农学思想和农学家 205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农书概述 205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学著作 206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书 208

三、隋、唐、宋、元时期的农书 211

四、明、清时期的农书 214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农学思想 216

一、“三才”理论及其发展 216

二、“三宜”原则 218

三、集约经营思想 220

四、地力“常新壮”论的提出 221

五、“风土”观及其发展 222

六、在农业生产中实现废物利用,物质循环的思想 224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农学家 225

一、农家学派 226

二、氾胜之 227

三、崔寔 227

四、贾思勰 228

五、陆羽 229

六、陈旉 230

七、王祯 231

八、鲁明善 232

九、徐光启 233

十、杨屾 234

结语 235

下篇 生物学 241

导言 241

第一章 动植物的分类研究 265

第一节 甲骨文和《诗经》中动植物分类知识 265

一、甲骨文中的动植物名录 265

二、《诗经》中的鸟兽草木之名 266

第二节 动植物分类系统的建立 271

一、“动物”、“植物”两词的出现 271

二、《尔雅》中的动植物分类系统 272

三、五行动物分类系统 273

四、少数民族生物分类知识 275

第三节 本草系统动植物分类研究 276

一、《神农本草经》和三品分类法 276

二、《本草经集注》分类法 277

三、重视实物标本的《新修本草》 278

四、《图经本草》对动植物形态描述的新进展 280

五、药用动植物巨著《本草纲目》 281

第四节 记载动植物的“志”、“记”和谱录 286

一、记载地方动植物的“志”与“记” 286

二、动植物专书 290

一、扬雄的《方言》 296

第五节 动植物名实考证的研究 296

二、陆机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297

三、郭璞和《尔雅注》 298

四、陆佃《埤雅》和罗愿《尔雅翼》 301

五、郑樵论动植物志的编写 304

六、“图以肖其形”的《救荒本草》 306

七、吴其浚和《植物名实图考》 309

第二章 动植物生态学知识 314

第一节 古代早期生态学知识 314

一、古陶画上所反映的生态学知识 314

二、《诗经》中的生态知识 315

三、《夏小正》中的生态学知识 316

一、《禹贡》关于土壤与植被的记述 319

第二节 动植物地理分布的研究 319

二、《周礼》关于动植物地域分布的描述 320

三、《山海经》中的动植物分布知识 321

四、植物垂直分布的记述 322

五、植物水边带状分布 324

第三节 对动植物受月亮朔望周期影响的探索 325

一、动物体应月盈亏现象的发现 325

二、方以智的“滋燥”说 326

第四节 生物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326

一、植物间相互关系 326

二、动物间相互关系 328

第五节 对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循环的认识 335

一、古代早期的选种意识 337

第三章 对亲代与子代关系的探索 337

第一节 对遗传性的认识 337

二、物生自类本种说 339

三、气种说 340

第二节 对变异性的认识 342

一、对变异现象的观察研究 342

二、“忽变”说 345

三、对变异的有意识选择和利用 347

第三节 杂种优势的发现和利用 353

一、远缘杂交的利用 353

二、品种间杂交的利用 354

三、《鸡谱》论斗鸡三配 357

四、优生探索 359

第四章 昆虫的研究和利用 361

第一节 对昆虫形态、习性的认识 361

一、昆虫形态和分类描述 361

二、对昆虫变态认识 364

三、昆虫寄生的发现 366

四、温度、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370

第二节 益虫的研究和利用 372

一、蚕 372

二、蜜蜂、白蜡虫、紫胶虫、五倍子虫 379

三、食用昆虫和药用昆虫 382

一、蝗虫 385

第三节 害虫研究 385

二、螟虫及其他害虫 387

三、以虫治虫的发明 388

第五章 对菌类的认识和利用 390

第一节 对大型真菌的认识 390

一、大型真菌类知识渊源 390

二、大型真菌的开发利用 392

三、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 394

第二节 发酵 395

一、制曲酿酒 395

二、醋酸菌利用 397

第一节 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认识 398

一、甲骨文中的人体知识 398

第六章 人体科学知识 398

二、人体解剖、测量 399

三、人体解剖图 402

四、王清任与人体解剖研究 406

第二节 对人体生理的研究 408

一、心脏、血管和气血循环运动说 408

二、对人体生理节律的认识 409

第三节 关于个体发育的知识 411

一、对胚胎发育过程的认识 411

二、对生长发育的研究 411

第四节 人与环境 412

一、水土与人群体质 413

二、九州男女比例组成的研究 415

三、水土与疾病 416

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生物学 421

第一节 西方生物学的传入 421

一、西方生物学著作的翻译和介绍 421

二、西方人对中国动植物的考察和研究 426

第二节 近代生物学的奠基和发展 431

一、近代生物学教育的建立 431

二、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建立 435

三、生物学各领域的主要成就 437

四、近现代生物学主要奠基者 441

结语 444

参考文献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