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时代精神之精华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1
一、历史的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
2.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概括总结 2
3.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继承 3
二、伟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5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5
2.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7
三、行动的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9
1.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9
2.怎样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哲学 11
第二章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3
一、智慧之学——哲学 13
1.什么是哲学 13
2.哲学与具体科学 16
3.哲学与历史观、人生观 17
二、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18
1.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19
2.意识能否认识物质 21
第二篇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24
第三章 物质 24
一、一石激起千重浪——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24
1.物质概念的发展 24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26
二、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物质的存在方式 30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0
2.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35
三、无心插柳柳成荫——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0
1.人类对世界统一性的认识过程 41
2.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和哲学论证 43
第四章 意识 47
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47
1.意识的起源 47
2.意识的本质 50
二、少年心事当拏云——意识的能动作用 55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56
2.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57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8
第三篇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62
第五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62
一、我们眼前的画面——世界的普遍联系 62
1.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62
2.联系的辩证性 64
3.联系的系统性 66
二、永远的希望——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69
1.辩证的运动观 69
2.辩证的发展观 70
三、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72
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诡辩论的对立 72
2.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 73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74
第六章 对立统一规律 76
一、自然界喜欢矛盾——矛盾和矛盾的基本属性 76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76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80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86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89
1.矛盾的普遍性 89
2.矛盾的特殊性 89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93
一、万物纷繁迷人眼,三维辨定各自清——质、量、度 99
1.质 99
第七章 质量互变规律 99
2.量 100
3.度 102
二、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量变和质变 105
1.量变及其形式的多样性 105
2.质变及其形式的多样性 106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06
第八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 113
一、扬场的学问——辩证的否定观 113
1.肯定和否定 113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15
3.掌握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117
1.否定之否定和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119
二、奇妙的周期———否定之否定 119
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及形式的多样性 123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6
第九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29
一、“怪物”吓不了他——现象和本质 129
1.现象和本质 130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31
3.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132
二、养牛场的秘密——原因和结果 133
1.原因和结果 134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35
3.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136
1.偶然性和必然性 139
三、机遇的背后——偶然性和必然性 139
2.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140
3.通过偶然性掌握必然性 143
四、嫦娥奔月与航天飞机——可能性和现实性 144
1.可能性和现实性 145
2.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147
3.争取实现最好的可能 148
五、语不惊人死不休——形式和内容 149
1.形式和内容 150
2.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 150
3.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153
一、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能动的反映论 155
第四篇 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 155
第十章 认识与实践 155
1.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 156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156
3.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本质区别 158
二、宝塔在人们眼中的形象——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60
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60
2.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162
3.主体自身条件对认识的影响 163
三、摸着石头过河——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165
1.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165
2.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67
1.从实践到认识 171
四、莱特兄弟的启示——认识的辩证过程 171
2.从认识到实践 175
3.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176
五、电有什么用——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指导 180
1.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理论概括 180
2.科学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181
第十一章 真理 183
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吗?——真理的基本属性 183
1.真理的客观性 183
2.真理的具体性、价值性 184
二、只有生活的绿树四季常青,郁郁葱葱——真理的发展 185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86
2.真理和谬误 188
三、迈克尔逊和莫雷的实验——真理的标准 190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1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94
3.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196
四、人定胜天和人定胜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198
1.改造世界是人类认识的目的 198
2.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 199
第十二章 辩证思维方法 202
一、从培根和笛卡尔的差异说起——逻辑思维方法 202
1.归纳和演绎 203
2.分析和综合 204
3.具体和抽象 206
4.历史和逻辑 208
二、吉布斯引起的革命——思维方法的发展 210
1.控制论方法 211
2.信息科学的方法 214
3.系统方法 216
4.创造性思维 219
第五篇 人的世界是怎样的? 221
第十三章 自然、人与人类社会 221
一、人类社会起源问题上的一次辩论——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221
1.人类社会的形成 222
2.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224
3.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 227
二、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28
1.人类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认识过程 229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31
三、打开历史迷宫的钥匙——唯物史观的创立 232
1.旧历史理论的根本缺陷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 233
2.唯物史观的创立 234
第十四章 社会系统的结构及其发展的动力 238
一、一座多姿的人类大厦——社会系统的结构 238
1.生产力及其结构 238
2.生产关系及其结构 243
3.上层建筑及其结构 245
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 246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47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251
3.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254
三、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 255
1.阶级 255
2.阶级斗争的作用 257
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260
4.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262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 264
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264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66
3.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66
2.社会意识的基本结构 270
1.什么是社会意识 270
一、人的精神世界——社会意识及其基本结构 270
第十五章 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 270
二、别善恶,知荣辱——社会意识诸形式 274
1.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274
2.道德 276
3.宗教 277
4.艺术 279
5.科学 280
三、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84
1.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84
2.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89
1.在对待人民群众历史作用上的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295
一、人类社会谁主沉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95
第十六章 历史活动的主体 295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297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299
二、时势造英雄——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02
1.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302
2.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 304
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08
三、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理想 311
1.人的本质 311
2.人的价值 315
3.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 319
参考文献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