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他者的视野 1
一、人类与人类行为 1
二、人类学学科范畴和框架 2
三、人类学及其学科的多样性 5
四、人类学在不同国家的用法和理解 6
五、人类学的形成与对他者的认识 8
进入田野和你我他的社会 15
一、人类学的主要方法 16
(一) 田野调查与参与观察 16
(二) 比较方法与比较研究 18
(三) 从简单社会到复杂社会 24
(四) 社会比较的研究范式 31
(一) 人类学的整体观 33
二、理解他者的钥匙 33
(二) 主位与客位 34
(三) 文化相对论 34
(四) 伦理道德问题 35
语言和文化的解读 37
一、离不开文化的语言 38
二、语言中的文化结构 40
三、语言中的中华文化 47
不同文化中的婚姻 51
一、婚姻的定义与选择 53
(一) 婚姻的定义 53
(二) 婚姻的选择--优先婚配与义务 55
二、多元文化中的婚姻类型 58
(一) 一夫一妻制 58
(二) 一夫多妻制 59
(三) 一妻多夫制 62
三、交换和婚姻 67
(一) 女性与交换 68
(二) 婚姻与财产交换 72
四、婚姻形式的多样化 74
五、婚姻的居制 76
六、婚姻的解体--离婚 80
家内与家外--家的文化网络 85
一、充满温情的家庭类型 89
二、家中难念的经 93
(一) 代际关系 95
(二) 夫妻关系 95
(三) 家庭网络关系与经济合作 97
三、家庭的文化价值 101
(一) 实例之一:“借女生子”--中国人的家的观念与生育观 103
(二) 实例之二:汉族家族的动态结构--以分家为例 110
亲属与社会结构 119
一、人的分类与亲属 121
(一) 人的分类 121
(二) 亲属称谓制 122
二、亲属集团的类型 131
(一) 继嗣群的类型 133
(二) 继嗣制度 134
(三) 继嗣群与分支体系 135
(四) 汉族的宗族 135
(五) 宗族的复兴与重建 140
(六) 母系制与母权制 150
地域社会与地缘组织 154
一、村落中的结社--会与汉族传统村落社会 155
(一) 民谷政治型的“会”与村落组织 157
(二) 经济型的会 159
(三) 宗教型的会 161
二、地域社会中的结社 163
(一) 地域社会中的性别结社 163
(二) 地域社会与年龄集团 164
文化理念与生态关怀 168
一、生态与文化 169
二、生态人类学 173
三、民间环境知识与环境保护 176
(一) 草原生态民族区与草原现状 177
(二) 森林生态民族区 191
(三) 山地农耕生态民族区 194
交换、发展与文化资源 196
一、经济的交换与象征的交换 197
二、经济发展与文化禀赋 200
一、秩序与纷争 205
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 205
二、文化体系中的政治 209
象征的文化世界 212
一、空间的象征 214
二、风水与汉族社会的象征空间 216
三、时间的象征 222
宗教和仪式 228
一、多元文化中的宗教现象 229
(一) 宗教的社会控制功能 229
(二) 宗教运动 230
(三) 民间宗教 231
二、揭开宗教的神秘帷幕 232
(一) 宗教人类学的发展过程 232
(二) 宗教人类学的方法和课题 234
三、仪式与文化 239
文化与人格 242
一、人格的成长 243
二、国民性研究 245
三、文化与精神异常 247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249
一、乡村与都市 255
二、人口与教育 263
三、老年与健康 269
四、妇女与儿童 271
五、疾病与医疗 274
六、企业与经营 280
七、国际化时代与文化沟通 283
八、应用人类学与中国的实际 291
一、文化变迁研究的基本观点 300
文化变迁 300
二、文化变迁的类型 302
三、文化变迁的过程和模式 302
四、文化涵化与文化传播 303
五、文化变迁的个案研究--土默特蒙古族的文化变迁 304
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族群认同 310
一、人类学对全球化的理解 311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314
(一) 多元的民族格局 315
(二) 历史过程中的多民族之间的交流 317
(三) 多元一体格局是民族间共同繁荣的基础 318
三、文化互动中的族群认同 319
四、文化的生产:族群认同与地方文化的张扬 322
五、跨国文化共同体的认同--以华人为例 331
附录:社会的结合和文化传统--费孝通社会人类学思想评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