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献简明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传玺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301011482
  • 页数:462 页
图书介绍:

目录前言 1

第一章 经部第一节 经部概述 1

经(1) “五经”与“十三经”(2) “今文经”与“古文经”(2) 九经正义(3) 十三经注疏 4

“经部”的确立(4) 读经与治史 5

附1:《十三经注疏》一览表2:《十三经清人注疏》一览表第二节 经传与范文 8

一、周易 8

1.《周易》简介 8

《周易》的性质(8) 《易经》与《易传》 8

《周易》的成书时间(10) 古今“易学”名著 10

2.系辞下(节录) 11

二、尚书 16

1.《尚书》简介 16

今、古文《尚书》(17) 伪《古文尚书》 17

《尚书》研究 18

2.牧誓 19

三、诗经 22

1.《诗经》简介 22

“诗”的来源和《诗经》的体例(22) “三家诗”与《毛诗》 23

2.六月 24

3.閟宫 28

四、礼记 36

1.《礼记》简介 36

2.礼运(节录) 37

五、左传 41

1.《左传》简介 41

春秋(41) 《春秋》三传(42) 左传 43

2.周郑交质 44

3.城濮之战 47

4.晏婴叔向论季世 59

六、孟子 64

1.《孟子》简介 64

2.滕文公问为国 65

第二章 史部第一节 史部概述 71

史(71) 早期的史书(71) 两汉史学(72) 魏晋南北朝史学(73) 唐代史学(74) 宋元明史学 74

清代史学(75) “史部”的确立和发展 75

附3:部分史志目录和官私书目史部类目一览表第二节 纪传体史书与范文 77

一、纪传体 77

纪传体的创立与体例(77) 正史与二十四史(78) 别史 80

附4:“二十四史”一览表5:“二十四史”志目一鉴表二、史记 82

1.《史记》简介 82

司马迁生平(82) 《史记》例例(83) 《史记》的思想观点(83) 《史记》的补文与注释 84

2.秦始皇本纪(节录) 85

3.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 95

4.平准书(节录) 101

三、汉书 108

1.《汉书》简介 108

班固生平(108) 《汉书》体例(109) 《汉书》注 110

2.董仲舒传(节录) 111

3.匈奴传(节录) 124

四、后汉书 131

1.《后汉书》简介 131

范晔生平(131) 《后汉书》的特点 132

《续汉志》(133) 《后汉书》注 133

2.光武帝纪(节录) 134

3.宦者列传序 144

五、三国志 153

1.《三国志》简介 153

陈寿生平(153) 《三国志》的特点(153) 裴注 154

2.让县自明本志令 155

3.张鲁传 161

六、隋书 165

1.《隋书》简介 165

魏征、长孙无忌生平(165) 《隋书》的特点 166

2.食货志(节录) 167

第三节 编年体史书与范文 173

一、编年体 173

“编年体”的创立(173) “编年体”的发展 173

起居注(174) 实录(175) 纲目 177

二、资治通鉴 179

1.《资治通鉴》简介 179

司马光生平(179) 《通鉴》编写经过 179

2.肥水之战 181

《通鉴》体例(180) 《通鉴》胡注 181

3.吐蕃陷长安 198

三、续资治通鉴 209

1.《续资治通鉴》简介 209

毕沅生平(209) 《续通鉴》编写情况 209

2.完颜亮夺帝位 210

第四节 纪事本末体史书与范文 216

一、纪事本末体 216

“纪事本末体”的创立(216) “纪事本末体”的发展 217

附6:主要“纪事本末体”史书一览表二、宋史纪事本末 219

1.《宋史纪事本末》简介 219

《宋史纪事本末》成书经过(219) 《宋史纪事本末》的特点 219

2.澶洲之盟 220

三、明史纪事本末 226

1.《明史纪事本末》简介 226

《明史纪事本末》的成书经过(226) 《明史纪事本末》的特点 227

2.唐宝儿起义 228

第五节 杂史、学案与范文 237

一、杂史 学案 237

“杂史类”的确立与演变(237) “学案体”的创立与发展 238

二、国语 239

1.《国语》简介 239

《国语》的作者(239) 《国语》的特点 240

2.越王句践灭吴 240

三、战国策 248

1.《战国策》简介 248

《战国策》的成书经过(248) 《战国策》的特点 248

《战国策》注 249

2.燕昭王求贤 249

黄宗义生平(253) 《明儒学案》的特点 253

1.《明儒学案》简介 253

四、明儒学案 253

2.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 254

第六节 政书与范文 260

一、政书 260

“政书类”的确立(260) 十通(261) 会要(263) 会典 264

附7:“十通”一览表8:历代“会要”一览表二、通典 266

1.《通典》简介 266

杜佑生平(266) 《通典》的特点 267

2.唐代科学 267

三、通志 278

1.《通志》简介 278

郑樵生平(278) 《通志》的特点 279

2.通志总序(节录) 280

1.《文献通考》简介 291

四、文献通考 291

《文献通考》的特点 292

马端临生平(291) 马端临的史学思想 292

2.田赋考序 294

第七节 地理与范文 298

一、地理 298

“地理类”的确立(298) 沿革地理(299) 总志 301

地方志(302) 地图(303) 外纪 305

二、水经注 306

1.《水经注》简介 306

郦道元生平(306) 《水经注》的特点 307

2.晋水 308

三、洛阳伽蓝记 312

1.《洛阳伽蓝记》简介 312

2.永宁寺(节录) 313

《洛阳伽蓝记》的撰写(312) 《洛阳伽蓝记》的特点 313

四、元和郡县图志 318

1.《元和郡县图志》简介 318

李吉甫生平(318) 《元和郡县图志》的特点 318

2.元和郡县图志序 319

第八节 史评、史考与范文 325

一、“史评”与“史考” 325

“史评体”的创立(325) 史事评论(325) 史著评论 326

史事考辨 327

二、史通 328

1.《史通》简介 328

刘知几生平(328) 《史通》的史学主张 328

2.直书 331

章学诚生平(337) 《文史通义》的史学主张 337

1.《文史通义》简介 337

三、文史通义 337

2.书教下 340

四、廿二史扎记 350

1.《廿二史扎记》简介 350

赵翼生平(350) 《廿二史扎记》的特点 351

2.万历中矿税之害 353

第三章 子部第一节 子部概述 360

“子”与“诸子”(360) “子部”的确立(361) 《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 362

附9:《诸子集成》收书一览表10:《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收书一览表第二节 子书与范文 366

一、墨子 366

1.《墨子》简介 366

墨子生平(366) 《墨子》的基本内容 366

2.非攻上 367

1.《商君书》简介 369

二、商君书 369

2.修权 370

三、韩非子 373

1.《韩非子》简介 373

韩非生平(373) 《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374

2.五蠹(节录) 375

第四章 集部第一节 集部概述 385

“集部”的确立(385) “集部”的分类 386

第二节 文集与范文 388

一、文选 388

1.《文选》简介 388

萧统生平(388) 《文选》与注 388

2.西京乱无象(七哀诗) 389

韩愈生平(391) 《韩昌黎集》的特点 391

1.《韩昌黎集》简介 391

二、韩昌黎集 391

2.讳辨 392

三、临川集 396

1.《临川集》简介 396

王安石生平(396) 《临川集》的特点 396

2.乞制置三司条例 397

四、张太岳集 401

1.《张太岳集》简介 401

张居正生平(401) 《张太岳集》的特点 401

2.辛未会试程策(二) 402

第五章 “类书”与“丛书”第一节 “类书”与“丛书”概述 414

一、类书 414

魏晋南北朝“类书”(414) 隋唐宋“类书” 415

明清“类书”(416) “类书”一目的确立 416

二、丛书 417

南朝“丛书”(417) 宋明“丛书”(417) 清代和民国“丛书”(418) “丛书”一目的确立 419

第二节 “类书”与范文 420

一、艺文类聚 420

1.《艺文类聚》简介 420

欧阳询生平(420) 《艺文类聚》的特点 420

2.艺文类聚序 421

二、册府元龟 423

1.《册府元龟》简介 423

王钦若生平(423) 《册府元龟》的特点 424

2.漕运序 425

第六章 文物与考古第一节 文物与考古概述 428

一、甲骨文 428

甲骨文的发现(429) 甲骨文的早期研究 429

二、金文 433

《殷虚文字甲编》、《乙编》(430) 建国以来甲骨文的收集与著录(431) 甲骨文合集(432) 甲骨文的史料价值 433

三、简牍 436

金文分期(434) 金文的内容(434) 有关金文的著录(435) 金文的史料价值 436

战国简(437) 秦简(437) 汉简 438

四、碑刻 439

五、吐鲁番与敦煌文书 440

吐鲁番文书(440) 敦煌文书 441

六、明清档案 443

明清档案的内容(443) 明清档案的整理 444

明清档案的史料价值 445

第二节 文物、考古文献与范文 446

一、殷虚书契菁华 446

1.《殷虚书契菁华》简介 446

2.卜辞一则 446

1.《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简介 448

二、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448

郭沫若生平(448) 《大系》的编纂 449

2.曶鼎铭文(节录) 450

三、居延汉简甲乙编 452

1.《居延汉简甲乙编》简介 452

2.西汉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匈奴扰边简文 453

3.虞守亭鄣皋烽教令 454

四、汉碑集释 455

1.《汉碑集释》简介 455

2.东汉建初二年(公元77年)侍廷里父老 约束石券 456

五、敦煌资料(第一辑) 459

1.《敦煌资料》(第一辑)简介 459

2.后周庆顺三年(公元953年)罗思朝典地契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