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3
重视“微观解读” 3
诗意大抵出侧面 10
散文贵写实求真 14
读小说要读出“潜台词” 17
运用比较法学习现当代文学作品 21
“名作求疵”又何妨? 27
附录:中学语文教学“六问” 31
新诗流派和诗人论 39
琳琅满目的新诗流派 39
二十年代的爱情诗 49
臧克家前期诗作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56
诗的散文美——艾青诗学观述评 68
沉重的反抗和呼叫——七月诗派述评 75
中西诗学的融合——九叶诗派述评 82
诗学论文和随笔 91
试论诗歌的“宽泛性” 91
诗歌不以境界大小分优劣 102
也谈新诗的“窘困”和“危机” 106
新诗为什么要分行? 124
两行体新诗的艺术特色 129
请来与古今诗人们对话——写作《诗与人生》的一点体会 140
说“门”——读诗漫笔 146
试论诗的幽默感 151
呼唤“城市诗” 162
诗怎样保持活力? 167
新诗佳作赏析 173
哲理诗的奥妙【闻捷:《彩色的贝壳之十四》】 173
诗化的议论【木斧:《过三峡》】 175
逆向思维出好诗【孔孚:《兵马俑一号坑即景》】 177
突破习惯性思维【张新泉:《沉思的帆》】 179
易宾为主 化静为动【王家新:《鱼——观画》】 182
老年人的思乡情结【曾卓:《我遥望》】 185
望月思乡的佳作【舒兰:《乡色酒》】 188
一首岁暮思乡的佳作【袁可嘉:《岁暮》】 191
望月思乡 情深意切【沙鸥:《新月》】 194
寒气逼人的小屋【沙鸥:《小屋》】 197
以动写静 以物衬人【吴秋山:《雪夜》】 200
冰心的一首爱情诗【冰心:《相思》】 202
空灵之美【朱美云:《单弦》】 204
自远而近 化实为虚【郑愁予:《错误》】 207
逆水而上的小舟【王雨谷:《记忆》】 210
言近旨远 辞约意丰【卞之琳:《断章》】 213
亦庄亦谐 妙趣横生【洛夫:《泪巾》】 216
记得、忘掉都无妨【徐志摩:《偶然》】 219
一首别致的赠别诗【沈紫曼:《别》】 221
一支特殊的友谊颂【林泠:《造访》】 223
诗是想象的真实【瞿琮:《九节竹箫》】 225
即小见大 字斟句酌【臧克家:《村夜》】 227
形神兼备的咏物诗【臧克家:《老马》】 229
喊出了反抗的最强音【绿原:《憎恨》】 232
诗人的特殊气质【塞风:《心》】 235
缩虚入实 即小见大【张长:《失落的笑声》】 238
突破了“车间文学”的范畴【聂鑫森:《造型》】 241
倾跌和飞翔【曾卓:《悬崖边的树》】 245
燧石,击燃起火花【王洪涛:《树的自白》】 248
别忘了“冤者”的诗【周嘉堤:《请为冤者起诉》】 251
“眼泪”启示着什么?【刘湛秋:《并不仅仅是眼泪》】 254
散文句式和诗意概括【艾青:《桥》】 257
诗和散文的微妙差异【艾青:《跳水》】 260
“跳着溅着”的诗篇【徐志摩:《残诗》】 262
戴望舒的代表作【戴望舒:《雨巷》】 265
阅读札记 273
从“井底”发出的感叹【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 273
清幽的景物 宁静的思索【冰心:《往事(二之三)》】 277
可贵的恻隐之心【老舍:《小麻雀》】 283
《孔乙己》赏析 288
点睛传神之笔——谈《药》中的几个动词 291
蕴含着无穷辛酸的木头人——读艾芜《山峡中》 293
浅析《百合花》中的通讯员形象 295
周立波小说艺术风格三题 300
后记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