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预防保健医师必读》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积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6724448
  • 页数:10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饮食卫生与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及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老年、妇女等重点人群的防病保健及计划生育等。

第一章 基础知识 1

一 社区预防保健 1

(一)预防保健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1

(二)社区预防保健工作任务 3

(三)社区预防保健医师的职责 5

二 初级卫生保健 5

(一)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 5

(二)全体居民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指标 6

(三)儿童营养状况及活产婴儿死亡率指标 6

(四)初级卫生保健主要评价指标 7

(五)我国“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主要卫生目标 7

三 社区卫生调查 8

(一)调查对象及资料收集 9

(二)社区卫生调查的方法 12

(三)社区诊断 16

(四)社区卫生评价 19

四 常用统计指标 24

(一)相对数 24

(二)平均数与标准差 26

(三)计量和计数资料常用统计方法 29

五 常用流行病学及调查技术 31

(一)疾病流行的基本要素 31

(二)常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45

六 卫生防病检测检验 55

(一)检验类别 56

(二)检验样品的采集 57

七 卫生法律、法规 58

(一)行政法的渊源 58

(二)现行的预防保健法律、法规、规章 59

(三)预防保健监督内容 60

(四)卫生行政处罚及其种类 61

第二章 传染病防治 63

一 构成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63

(一)传染源 64

(二)传播机制与传播途径 68

(三)人群易感性 75

(一)疫源地 77

二 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77

(二)流行过程 78

三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81

(一)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策略 81

(二)传染病的管理 82

(三)传染病防治措施 88

四 医院内感染的防制措施 94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94

(二)医院感染的病原 95

(三)传染源 96

(四)传播途径 96

(六)医院内感染的监测 97

(五)易感人群 97

(七)医院内感染的控制 100

(八)发生医院内感染后的调查处理 101

五 消毒、杀虫、来鼠 103

(一)消毒 103

(二)杀虫 112

(三)灭鼠 116

六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119

(一)霍乱 119

(二)病毒性肝炎 125

(三)细菌性痢疾 139

(四)伤寒、副伤寒 146

(五)脊髓灰质炎 152

(六)艾滋病及HIV感染 157

(七)淋病 162

(八)梅毒 164

(九)麻疹 169

(十)百日咳 173

(十一)猩红热 177

(十二)白喉 181

(十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87

(十四)肺结核 192

(十五)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症出血热) 194

(十六)流行性乙型脑炎 199

(十七)疟疾 202

(十八)狂犬病 204

(十九)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 208

(二十)流行性感冒 211

(二十一)流行性腮腺炎 216

(二十二)风疹 219

(二十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221

七 疫情及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 225

(一)应急处理内容 225

(二)调查处理原则 225

(三)处理程序 226

(四)各部门职责分工 227

(五)医疗及防疫机构在应急处理疫情和中毒事故中的职责 228

(六)北京市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分级 229

八、救灾防病 230

(一)灾区的主要卫生防病问题 230

(二)灾区易发生的传染病及防治对策 231

(三)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措施 232

(四)灾区饮水卫生监督管理措施 233

(五)临时宿营地卫生管理 234

第三章 计划免疫 235

一 概述 235

(一)免疫预防工作发展历程 235

(二)计划免疫工作特点和内容 237

(三)计划免疫监测与评价 239

(一)免疫学概念 240

二 免疫学基础知识 240

(二)抗原 241

(三)抗体 243

(四)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46

(五)免疫应答及抗感染免疫 248

(六)变态反应 251

(七)免疫缺陷病 253

三 预防接种 255

(一)概念 255

(二)计划免疫实施与管理 256

四 常用生物制品在免疫预防中的应用 261

(一)常用疫苗的使用 261

(二)预防接种常见反应及处理原则 284

第四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289

一 概述 289

(一)医学模式的变化 289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及死亡趋势 292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294

二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296

(一)防治策略 296

(二)防治措施 299

三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302

(一)社区动员 302

(二)社区诊断 303

(四)社区干预 304

(三)制定慢性疾病防治规划、计划和目标 304

四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 306

三 重点疾病的防治 310

(一)高血压 310

(二)冠心病 322

(三)脑卒中 333

(四)糖尿病 343

(五)恶性肿瘤 359

第五章 饮食卫生与环境卫生 376

一 饮水卫生 376

(一)饮水与人体健康 376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要求 378

(三)饮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383

(四)饮水污染的特片及器官检查 386

(五)饮水的净化与消毒 387

(六)自备供水及二次供水设施的卫生防护要求及管理 392

(七)各类净水装置的比较与选择 394

(八)饮水染污事故的调查 396

二 营养指导 399

(一)各类营养素及其生理功能 399

(二)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405

(三)中国膳食指南 412

(四)保健食品及科学选用 412

三 食品卫生 414

(二)各类食品的卫生要求 415

(一)食品卫生基本要求 415

(三)食品选购、保存和烹调的卫生 418

(四)食品的污染 419

(五)食物中毒的分类及特点 420

(六)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 422

(七)食物中毒的调查、诊断及处理 426

(八)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427

四 住宅卫生 429

(一)住宅的卫生学意义 429

(二)住宅卫生基本要求 430

(三)居室中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434

(四)居室环境的卫生评价 440

(一)公共场所基本卫生要求 442

五 公共场所卫生 442

(二)对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 443

(三)公共场所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及对健康影响 450

(四)提高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的措施 456

(五)从业人员的卫生防护 460

(六)公众自我保护 462

第六章 个人卫生与生活方式 464

一 个人卫生 464

(一)口腔卫生 464

(二)眼鼻耳的卫生 466

(三)手足卫生 470

(四)游泳与洗浴卫生 472

(五)化妆品卫生 474

(六)外生殖器卫生 478

(七)服装卫生 480

(八)睡眠卫生 481

(九)支除腋臭的方法 482

(十)乳房卫生与健美 483

(十一)头发的卫生与保健 484

二 生活方式 485

(一)健康的标准 485

(二)生活方式与“生活方式病”的预防 487

(三)烟、酒、茶等嗜好与健康 491

第七章 健康教育 501

一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501

(一)健康教育 504

(二)健康促进 505

二 健康教育的相关学科 508

(一)预防医学 508

(二)社会医学 509

(三)健康传播学 512

(四)行为医学 517

(五)医学心理学 521

三 社区健康教育 527

(一)社区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发动 527

(二)开发利用社区资源 530

(三)社区健康信息传播 531

(四)社会教育与培训 534

(五)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535

四 常用健康指标的定义及计算 541

(一)死亡指标 542

(二)残疾指标 542

(三)疾病指标 543

(四)生长发育指标 544

(五)人口指标 546

(六)综合指标 551

第八章 学龄前儿童防病保健 555

一 学龄前儿童体格生长发育 555

(一)体格生长的一般规律 556

(二)体重、身长(高)等主要指标的测量方法 558

(三)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561

(四)体重、身长(高)等主要指标的意义 563

(五)影响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564

二 学龄前儿童神经心理发育 565

(一)神经心理发育一般规律 565

(二)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高危因素 567

(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一般原则及智力检查方法 568

三 儿童营养 569

(一)儿童的热能消耗及需求特点 569

(二)婴儿喂养 571

(三)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的膳食 580

四 儿童常见病防治 594

(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594

(三)早产儿与小于胎龄儿 595

(二)新生儿脐炎 595

(四)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597

(五)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599

(六)肺炎 601

(七)婴幼儿腹泻 602

(八)营养不良 604

(九)维生素A缺乏症 606

(十)锌缺乏症 607

(十一)单纯性肥胖 609

(十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610

(十三)笨丙酮尿症 612

(十四)常见寄生虫病 612

(十五)脑性瘫痪 614

(十六)儿童多动综合征 616

(十七)龋齿 618

(十八)耳聋 619

(十九)视力异常 620

(二十)儿童意外事故 624

(二十一)儿童疾病综合管理 626

五 学龄前儿童防病保健管理 626

(一)儿童保健管理要点 626

(二)散居儿童保健管理 631

(三)集体儿童保健管理 639

(四)儿童保健信息管理 660

(一)健康教育内容 662

六 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内容 662

(二)健康教育方式 663

第九章 儿童少年防病保健 667

一 童年期心理卫生 667

(一)童年期心理发育特点 667

(二)童年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668

(三)童年期心理保健指导 669

二 青春期心理卫生 670

(一)青春期心理特征 670

(二)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672

(三)心理保健指导 673

(一)心理健康标准 674

三 心理咨询 674

(二)心理咨询的原则 675

四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680

(一)生长发育指标 680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681

五 儿童少年常见病的防治 683

六 儿童少年营养指导 683

(一)儿童少年营养需求的特点 683

(二)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687

(三)特殊营养需求 689

七 意外伤害预防 691

(一)意外伤害分布特征 691

(二)儿童少年意外伤害的预防 692

(一)中年人生理特点 694

第十章 中老年防病保健 694

一 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694

(二)老年人生理特点 695

二 养生与健康 696

(一)运动健康 696

(二)衣服、鞋、帽及腰带与健康 701

(三)睡眠与健康 705

(四)心理卫生 706

(五)营养指导 720

三 中老年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724

四 科学用药 730

(一)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730

(二)老年人用药需要注意的问题 731

(三)不要服用过期药和变质药 732

(四)老年人使用解热镇痛、镇静安眠药需要注意的问题 733

(五)使用抗菌素类药物应注意的问题 734

(六)正确使用维生素 734

第十一章 妇女防病保健 736

一 女性青春期保健 736

(一)青春期生理卫生 736

(二)青春期心理卫生 744

二、孕前期保健 747

(一)婚前保健 747

(二)孕前保健 749

(一)妇女妊娠期的生理变化 755

三、孕产期保健 755

(二)孕早期保健 758

(三)孕中期保健 764

(四)孕晚期保健 772

(五)孕晚期家庭监护的方法 774

(六)临产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775

四、产褥期保健 777

(一)妇女产褥期的生理变化 777

(二)产褥期异常的观察与处理 779

五、更年期保健 781

(一)更年期妇女体内生理变化特点 781

(二)更年期异常的观察与处理 782

(一)女性生殖道感染 787

六、妇科常见疾病的防治 787

(二)常见的妇科肿瘤 792

七 妇女保健管理 796

(一)妊娠不同时期的保健要点 796

(二)高危孕产妇管理 797

(三)产后访视常规 800

(四)妇女多发病防治管理 802

(五)职业女性保健管理 804

(六)女性青春期保健管理 805

(七)妇女更年期保健管理 805

(八)妇妇保健信息管理 805

(一)青春期健康教育 809

八、妇女防病保健健康教育内容 809

(二)孕产期健康教育(参阅北京市孕妇学校教材) 812

(三)妇女更年期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813

第十二章 计划生育 817

一 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 817

(一)计划生育基本理论与政策 817

(一)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818

(二)生殖健康 818

(三)优质服务 820

二 计划生育指导 823

(一)受孕原理 823

(二)节育原理 824

(三)避孕方法 826

(四)各种避孕方法的特点 857

(五)未避孕或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 860

三 计划生育咨询服务 868

(一)避孕咨询技巧 868

(二)节育方法知情选择 872

(三)不孕与不育 877

(四)男性参与 879

(五)健康教育 880

四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 882

(一)有关政策法规 882

(二)有关制度 883

(二)职业危害 886

(一)职业卫生 886

一 基本概念概述 886

第十三章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的防病保健 886

(三)职业危害因素 887

(四)职业危害的作用条件 887

(五)职业性损伤 888

二 常见职业病的防治 888

(一)职业病的概念及职业病名单 888

(二)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889

(三)粉尘与尘肺 896

(四)职业性哮喘 897

(五)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900

(六)视屏作业 905

(七)职业病的管理 908

三 职业病的预防 910

(一)做好法制建设,加强监督管理 910

(二)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自身管理 912

(三)认真做好“三同时” 912

(四)开创新技术新工艺,改善劳动条件 912

(五)控制有害物质进入机体的剂量 913

(六)卫生保健措施 914

四 个人卫生保健措施 914

(一)加强个人卫生 914

(二)加强营养 915

五 女职工的劳动保护 917

(三)加强锻炼,促进代谢 917

附录 921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921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925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933

2 男童年龄别体重、身长(高)参考值 935

女童年龄别体重、身长(高)参考值 938

3 营养评价参考标准(身高标准体重) 945

4 常用食品主要营养含量 952

5 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 954

6 各类物品消毒法 956

7 主要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 959

8 除害药物配制使用方法一览表 962

9 一些化学品急性中毒的急救要点 966

10 常见农药、药品及食物等急性中毒诊断、急救一览表 968

11 未吸收毒物的局部拮抗剂 984

12 一、临床血液学检查(正常参考值) 985

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正常参考值) 986

三、体液免疫检验(正常参考值) 992

13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993

14 生活饮用水水质分级要求 995

15 常见食品卫生标准摘录 996

16 一些常用西药使用方法简介 998

17 职业病名单 1015

18 各类公共场所卫生评价标准(摘录)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