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1
序一 1
序二 2
大事记 7
卷一 地理 31
第一章 政区 31
第一节 建置沿革 31
第二节 境域 32
第三节 县城 33
第四节 行政区划 34
第五节 乡镇 38
第六节 村落 41
第一节 地质 42
第二章 自然环境 42
第二节 地形 43
第三节 水文 45
第四节 气候 48
第五节 土壤 50
第六节 动植物 52
第七节 矿产 53
第三章 自然灾害 55
第一节 洪涝 干旱 55
第二节 低温 霜冻 56
第三节 冰雹 大风 56
第四节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57
第一章 农业经济制度 59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59
卷二 农业 59
第二节 土地改革 60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 61
第四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62
第二章 农业生产 64
第一节 主要资源 64
第二节 主要农作物 66
第三节 经济效益 71
第四节 生产技术 72
第三章 水利 81
第一节 资源 81
第二节 水利建设 82
第三节 河道治理 89
第五节 水利管理 90
第四节 渔业 90
附:农业、水利主要事业单位简介 91
卷三 林业 94
第一章 森林资源 94
第一节 资源调查 94
第二节 资源状况 95
第二章 山林权属 99
第一节 权属演变 99
第二节 林权纠纷调处 100
第三章 林业生产 101
第一节 植树造林 101
第二节 资源利用 107
第三节 林业效益 114
第四章 森林保护 114
第一节 护林防火 114
第三节 封山育林 121
第二节 防治森林病虫害 121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122
第五节 退耕还林 123
附 124
一 永平县林业局企事业单位简介 124
二 云台山林业局 125
三 漾江林业局四林场 126
卷四 畜牧 127
第一章 资源 127
第一节 畜禽种类及数量 127
第二节 草山草坡 131
第三节 饲料 132
第一节 饲养 134
第二章 畜禽生产 134
第二节 产品产量 136
第三章 畜牧科研 138
第一节 良种推广 138
第二节 疫病防治 142
第三节 民间兽医 148
卷五 工业 151
第一章 经营体制 151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 151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152
第三节 个体所有制 153
第二章 工业门类 155
第一节 矿业 155
第二节 电力 158
第四节 食品 162
第三节 机械 162
第五节 建材 164
第六节 缝纫 制鞋 皮革 165
第七节 其他工业 167
第三章 企业管理 1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0
第二节 管理体制 171
第三节 经济效益 173
卷六 交通 邮电 178
第一章 交通 178
第一节 驿道 乡村道 178
第二节 公路 179
第三节 桥梁 渡口 184
第四节 运输 188
附:运输企业简介 191
第二章 邮电 192
第一节 机构 192
第二节 网络 194
第三节 业务 198
第四节 电信 200
卷七 商业 204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04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04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6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210
第四节 国营商业 210
第五节 经营体制改革 212
第二章 粮油 214
第一节 粮食购销 214
第二节 油脂(料)购销 220
第三节 饲料供应 222
第四节 储运 223
第三章 生产资料采购供应 227
第一节 化肥 农药 农药械 227
第二节 机电设备 229
第三节 钢材 水泥 229
第四节 其它 232
第四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 234
第一节 针纺 百货 235
第二节 五金 交电 化工 238
第三节 石油 煤炭 239
第四节 医药 医疗器械 242
第五节 其它日用品 243
第五章 农副产品购销 244
第一节 土特产品 245
第二节 副食品 250
第六章 饮食 服务 修理业 258
第一节 饮食业 258
第二节 服务业 260
第三节 修理业 260
第七章 对外贸易 262
第一节 出口商品 262
第二节 经营方式 263
附:永平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择年统计表 265
卷八 工商行政 物价 标准计量 267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267
第一节 集市 267
第二节 工商登记与管理 272
第三节 经济合同与商标管理 276
第四节 经济监督检查 278
第二章 物价 280
第一节 价格管理 280
第二节 价格变动 282
第三节 工农业商品比价 289
第三章 标准计量 290
第一节 计量制度 290
第二节 计量监督强制检定 292
第三节 标准化 292
第四节 质量监督 293
卷九 财税 金融 294
第一章 财政 294
第一节 财政体制 294
第二节 财政收入 295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00
第四节 监督与管理 304
第二章 税务 306
第一节 税制 税种 306
第二节 税目 税率 307
第三节 税收 312
第四节 征管与减免 316
第三章 金融 318
第一节 机构 318
第二节 货币 320
第三节 贷款 325
第四节 存款 330
第五节 金库 公债 保险 331
第一节 总体规划 336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36
卷十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336
第二节 街道建设 337
第三节 房屋建设 338
第四节 供水 排水 照明 340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42
第一节 集镇建设 342
第二节 农村建设 347
第三章 建筑业 348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48
第二节 设计施工 349
第三节 建筑材料 350
第四节 建筑管理 350
第一节 房产管理 351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351
第二节 土地管理 352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53
第一节 环境污染 353
第二节 保护措施 354
卷十一 党群 政协 355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355
第一节 组织 355
第二节 活动 356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357
第一节 机构组织 357
第二节 县党代会 362
第三节 党务工作 363
第四节 纪律检查 373
第一节 工会 377
第三章 群众团体 377
第二节 共青团 380
第三节 妇联 385
第四节 农会 387
第四章 人民政协 389
第一节 组织概况 389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389
第三节 主要工作 391
卷十二 政权 395
第一章 明、清、民国政权 395
第一节 明、清政权 395
第二节 民国政权 399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403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03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04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408
第四节 提案处理 410
第五节 干部任免 411
第六节 代表联系制度 411
第三章 人民政府 412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及其工作机构 412
第二节 乡(镇)、村政权 420
卷十三 人事劳动 423
第一章 编制 423
第一节 管理 423
第二节 机构编制 424
第三节 人员编制 424
第二章 干部 426
第一节 干部状况 426
第二节 干部管理 427
第三节 干部制度 429
第三章 工人 433
第一节 工人状况 433
第二节 用工制度 433
第三节 劳动就业 434
第四节 劳动保护与保险 436
第四章 工资待遇 438
第一节 薪俸 438
第二节 工资 438
第三节 福利 442
第四节 奖金 444
卷十四 政法 446
第一章 公安 446
第一节 机构 446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447
第三节 取缔一贯道 448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449
第五节 监所管理 450
第六节 治安管理 451
第七节 综合治理 458
第二章 检察 459
第一节 机构 459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6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61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61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62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463
第三章 法院 463
第一节 机构 463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65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66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67
第五节 行政审判 467
第六节 案件复查 468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68
第一节 机构 468
第二节 法制宣传 469
第三节 人民调解 470
第四节 律师工作 471
第五节 公证工作 472
卷十五 军事 473
第一章 永平县地方武装 473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473
第二节 人民武装 475
第一节 兵役 478
第二章 兵役 驻军 478
第二节 驻军 480
第三章 战事 482
第一节 军事地位及关隘 482
第二节 重要战斗 484
第三节 永平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489
卷十六 教育 493
第一章 旧制教育 493
第一节 私塾 493
第二节 社学 494
第三节 书院 495
第二章 学校教育 497
第一节 幼儿教育 497
第二节 小学教育 498
第三节 中学教育 505
第四节 职业教育 513
第三章 成人教育 516
第一节 扫盲教育 516
第二节 职工教育 518
第三节 函授 电大 自学考试 518
第四章 师资 519
第一节 来源 519
第二节 队伍建设 520
第三节 待遇 522
第五章 经费、设施及勤工俭学 527
第一节 教育经费 527
第二节 教学设备 527
第三节 勤工俭学 529
第一节 组织 531
卷十七 科技 531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531
第二节 队伍 533
第二章 研究与推广 536
第一节 科研项目 536
第二节 成果与推广 537
第三节 科技测报 541
第三章 科技宣传普及 545
第一节 科普宣传 545
第二节 技术培训 545
卷十八 文化 547
第一章 文学艺术 547
第一节 机构 团体 547
第二节 创作 表演 549
第三节 民间文艺 556
第一节 图书发行 563
第二章 图书 档案 563
第二节 图书阅览 565
第三节 档案管理 566
第三章 新闻 电影 广播 电视 567
第一节 新闻 567
第二节 电影 568
第三节 广播 电视 569
第四章 文物 名胜 570
第一节 文物 570
第二节 名胜 575
第五章 地方志 576
第一节 县志 576
第二节 部门志 577
第一节 医疗单位 579
卷十九 卫生 579
第一章 医疗 579
第二节 中医 582
第三节 西医 584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 585
第五节 医疗制度 585
第二章 防疫 586
第一节 机构设施 586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587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591
第四节 计划免疫 593
第五节 公共卫生 594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595
第一节 机构设施 596
第三章 妇幼保健 596
第二节 新法接生 597
第三节 妇女保健 598
第四节 儿童保健 599
第四章 药品生产和管理 600
第一节 药品经营 600
第二节 药品生产 600
第三节 药政管理 600
附 604
一 民间医疗轶事 604
二 民间中药验方 604
第一章 机构设施 606
第一节 机构组织 606
卷二十 体育 606
第二节 场地设施 607
第二章 体育运动 608
第一节 运动项目 608
第二节 体育竞赛 609
第三章 人才培养与输送 615
第一节 “达标”活动 615
第二节 “三员”培养 616
第三节 体师队伍 616
第四节 人才输送 617
卷二十一 民族 618
第一章 民族人口分布 618
第一节 人口 618
第二节 分布 620
第一节 汉族 622
第二章 民族状况 622
第二节 彝族 625
第三节 回族 627
第四节 白族 629
第五节 苗族 630
第六节 傈僳族 632
第三章 民族工作 633
第一节 贯彻落实民族政策 633
第二节 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635
第三节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 636
第四节 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 639
卷二十二 社会 641
第一章 人口 641
第一节 数量 641
第二节 分布 643
第三节 构成 644
第四节 计划生育 651
第二章 人民生活 654
第一节 基本状况 654
第二节 农民生活 655
第三节 职工生活 662
第三章 民政事务 664
第一节 优抚安置 664
第二节 灾害救济 668
第三节 社会救济 669
第四节 社会福利 671
第五节 婚姻登记 672
第六节 地名工作 672
第四章 方言 姓氏 673
第一节 方言 673
第七节 残疾人及残疾人联合会 673
第二节 姓氏 680
第五章 宗教 681
第一节 佛教 681
第二节 伊斯兰教 682
第三节 天主教 基督教 683
第四节 道教 683
附:帮会 683
人物 685
一 传记 685
张化枢 685
朱铸成 685
罗汉彩 686
马智富 686
契珍富 687
杨自培 688
方海程 688
马超群 689
李炽 690
江逢僧 691
龙玉春 691
周德培 692
陶双银 693
侯茂祺 693
蒋家耀 694
喻荣 695
杨芬烈 695
杨建章 696
(一)抗日战争阵亡、病故官兵名录 698
二 名录 698
(二)革命烈士英名录 705
(三)获省、军、部级以上先进、模范、功臣称号人员名录 709
附录 716
一 史籍节录 716
(一)范烨《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一则 716
(二)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二则 716
(三)樊绰《蛮书》一则 716
(四)杨慎《滇程记》节选 716
(五)《徐霞客游记》五则 717
(六)王昶《滇行日录》节选 720
(七)记张结巴焚劫曲硐事 721
二 文献辑录 721
(一)(辛亥、壬子)李根源电蔡都督增设弥渡、漾濞两县文(节录) 721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军区滇西卫戍司令部布告 722
(二)云南和平起义通电及永平复电 722
三 重要碑文 723
(一)大明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平守御指挥佥事明威将军吴公之墓(志) 723
(二)重修永平县文庙碑 724
(三)永平迁筑县城碑 725
(四)博南山(碑) 725
(五)云五罗公创办永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碑铭 725
四 旧诗、对联选辑 726
(一)旧诗选 726
(二)对联选 732
本志协作单位、个人题名 734
云南省地州市县志审查验收小组名单 736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验人员 736
编纂始末 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