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词 1
照片 1
地图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1
第一卷 建置区划 71
第一章 建置 71
第一节 沿革 71
第二节 县境 75
第三节 县治 78
第一节 唐至清代 79
第二章 区划 79
第二节 民国时期 81
第三节 解放后 91
第三章 乡镇 98
第一节 镇 98
第二节 乡 105
第二卷 集镇 120
第一章 集镇 120
第一节 建置镇 120
第二节 乡集镇 126
第二章 小集镇 133
第一节 乡镇属小集镇 133
第二节 历史街镇 143
第一节 地层与古地理 151
第三卷 自然环境 151
第一章 地质 151
第二节 构造 153
第三节 地震 155
第四节 岩浆岩 161
第二章 地貌 162
第一节 平原 162
第二节 山地 163
第三节 主要山丘 165
第三章 气候物候 168
第一节 气候 168
第二节 物候 175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177
第四节 灾害记述 179
第五节 农业气候区划 185
第四章 水文 185
第一节 河流 185
第二节 湖泊 188
第三节 太湖 192
第四节 地下水 199
第一节 水文特征 203
第五章 土壤与植被 208
第一节 土壤种类与分布 208
第二节 土壤分区 213
第三节 植被类型与分布 215
第一节 矿产资源 218
第六章 自然资源 218
第二节 水资源 226
第三节 土地资源 228
第四节 植物资源 230
第五节 动物资源 232
第六节 中药材资源 234
第七节 生物保护区 236
第四卷 人口 241
第一章 人口规模 241
第一节 人口总量 241
第二节 人口变动 245
第三节 人口分布 249
第一节 民族 253
第二章 人口结构 253
第二节 年龄 254
第三节 性别 256
第四节 文化 256
第五节 行业职业 257
第三章 人口控制 258
第一节 机构队伍 259
第二节 政策措施 259
第三节 晚婚节育 260
第四节 优生优育 262
第五卷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265
第一章 封建土地所有制 265
第一节 土地占有 265
第二节 租贷剥削 267
第一节 土改准备 268
第二节 土改实施 268
第二章 土地改革 268
第三节 发证整籍 269
第三章 农业合作化 269
第一节 农业生产互助组 269
第二节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70
第三节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70
第四章 人民公社 272
第一节 人民公社成立 272
第五章 农村体制改革 273
第一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273
第二节 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 273
第二节 政社分设 274
第三节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275
第四节 专业户与联合体 276
第五节 适度规模经营 276
第六章 经营管理变革 276
第一节 核算单位 276
第二节 计划管理 277
第三节 劳动管理 278
第四节 财物管理 279
第五节 分配管理 281
第六节 乡村干部报酬 282
第七节 自留地 宅基地 282
第一节 耕地面积 286
第六卷 农业 286
第一章 耕作与区划 286
第二节 农业区划 287
第三节 耕作制度 289
第二章 作物与品种 290
第一节 作物布局 290
第二节 作物产量 291
第三节 品种演变 296
第四节 良种繁育 298
第三章 作物栽培 300
第一节 水稻栽培 300
附:陈永康水稻高产经验 301
第三节 油菜栽培 302
第二节 三麦栽培 302
第四节 其他作物栽培 303
第四章 植物保护 308
第一节 病虫害及其防治 308
第二节 病虫害测报 311
第三节 农田除草 313
第五章 肥料 313
第一节 有机肥料 313
第二节 无机肥料 315
第六章 农机农具 315
第一节 手工农具 315
第二节 农业机械 316
第三节 农机试点 317
第四节 培训与维修 318
第五节 农机管理 319
第七章 场圃 体系 322
第一节 场圃 322
第二节 服务体系 323
第七卷 水产 328
第一章 水产种类 328
第一节 鱼类 328
第四节 爬行纲 329
第二节 乡级河道 329
第二节 甲壳类 329
第三节 贝类 329
第一节 苗种培育 330
第二章 水产养殖 330
附:水禽类 330
第二节 池塘养殖 331
第三节 河荡养殖 331
第四节 网具养殖 332
第五节 特种水产品养殖 332
第六节 水产养殖场 333
第七节 专业组 户养鱼 336
第三章 水产捕捞与加工 337
第一节 渔民 337
第二节 渔船 337
第三节 渔具渔法 341
第四节 鱼汛及资源保护 342
第五节 水产品加工 343
第四章 养蚌育珠 344
第一节 珠蚌繁殖 344
第二节 人工育珠 345
第一节 渔政管理 346
第二节 湖区渔业管理 346
第五章 渔业管理 346
第三节 渔业改造 347
第八卷 多种经营 351
第一章 林业 351
第一节 林业资源 351
第二节 林苗培育 352
第三节 绿化造林 353
第四节 森林保护 354
第五节 场圃 355
第一节 生产 356
第二章 蚕桑 356
第二节 桑 357
第三节 蚕 359
第四节 机构 362
第三章 果树 363
第一节 果树种类 363
第二节 果树栽培 368
第三节 果树场圃 370
第四章 茶与花木 370
第一节 茶区分布 370
第三节 茶叶加工 371
第二节 茶树栽培 371
第四节 花木 372
第五节 盆景 374
第五章 畜禽 374
第一节 家畜 374
第二节 家禽 376
第三节 疾病防治 377
第四节 良种繁育和推广 378
第五节 吴县种猪场 379
第六章 养蜂与食用菌 379
第一节 养蜂 379
第二节 食用菌 381
第一节 堤防 386
第一章 太湖堤闸 386
第九卷 水利 386
第二节 水闸 388
第三节 护坡 388
第二章 河道整治 389
第一节 骨干河道 389
第三节 生产河道 394
附:县外浚河工程 396
第三章 圩区治理 396
第一节 联圩 并圩 396
第二节 水闸 涵洞 397
第三节 联圩选介 400
第一节 塘库沟涧 401
第四章 山区水利 401
第二节 梯田 402
第三节 翻水站 403
第五章 农田灌排 406
第一节 “三车”灌排 406
第二节 机械灌排 407
第三节 电力灌排 408
第四节 灌区设施 410
第六章 禁围退耕 412
第一节 围垦 412
第二节 禁围 412
第三节 退耕 413
第二节 经费物资 415
第七章 防汛 抗旱 41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15
第三节 抗灾纪实 416
第八章 水政管理 418
第一节 主要机构 418
第二节 治水方略 419
第三节 水利管理 420
第十卷 城建 环保 425
第一章 城乡建设 425
第一节 县机关用房建筑 425
第二节 集镇建设 426
第三节 农房建筑 429
第一节 公房管理 431
第二章 房地产业 431
第二节 私房管理 433
第三节 产权产籍 435
第四节 商品房开发 435
第五节 土地管理 436
第三章 环境保护 438
第一节 污染 438
第二节 环境监测 441
第三节 污染防治与监督管理 442
第十一卷 建筑 447
第一章 明清住宅建筑 447
第一节 建筑布局 447
第二节 建筑结构 448
第四节 明清住宅建筑选介 449
第三节 建筑装饰 449
第二章 仿古建筑 450
第一节 建筑特色 451
第二节 中式园林艺术 451
第三节 仿古建筑选介 452
第三章 建筑企业与队伍 455
第一节 县属建筑企业与队伍 455
第二节 乡镇建筑企业与队伍 457
第四章 建筑设计与施工 458
第一节 勘察设计 458
第二节 建筑施工 459
第三节 工程量 459
第一节 业务管理 460
第五章 建筑管理 460
第二节 质量、安全管理 461
第三节 资质审查 462
第十二卷 工业 469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变革 469
第一节 手工业 469
第二节 私营工业 469
第二章 管理体制及机构 470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70
第二节 管理机构 473
第三章 刺绣与缂丝 475
第一节 刺绣 475
第二节 缂丝 476
第一节 雕刻 478
第四章 工艺工业 478
第二节 抽纱 481
第三节 玩具 482
第四节 金属工艺 482
第五节 工艺珠宝 483
第六节 草席编织 483
第七节 制扇 484
第五章 建材工业 484
第一节 采石及其加工 484
第四节 水泥及其制品 484
第二节 砖瓦 486
第三节 石灰 488
第五节 石棉制品 489
第六章 丝绸纺织工业 490
第一节 缫丝 490
第六节 钢窗 490
第二节 丝织 491
第三节 棉毛麻纺织 492
第四节 针织与化纤 494
第五节 印染 495
第六节 服装 496
第七章 轻工工业 497
第一节 电扇制造及配件 497
第二节 农具 499
第三节 眼镜 500
第五节 印刷 501
第四节 五金 501
第六节 家具 502
第七节 皮革 503
第八节 造纸及其制品 503
第九节 塑料制品 504
第十节 瓷土瓷石 505
第十一节 电镀 日用化工 505
第十二节 玻璃制品 506
第十三节 竹制品及其他 507
第八章 食品工业 507
第一节 酿酒 507
第二节 糕饼糖果 509
第四节 饮料冷饮 酱品 510
第三节 花果蜜饯 510
第九章 机械工业 511
第三节 用电 511
第一节 农业机械 511
第二节 通用机械 512
第三节 纺织机械 514
第四节 制冷机械 514
第五节 基础件制造 515
第六节 机械设备 516
第七节 船舶制造 517
第八节 汽车修配与改装 518
第九节 电工器材 518
第十章 冶金工业 519
第一节 采选 519
第二节 冶炼 520
第三节 金属压延加工 521
第十一章 电子工业 522
第一节 电视机 收录机 522
第二节 元器件 523
第十二章 化学医药工业 523
第一节 化肥 农药 523
第二节 无机化工原料 525
第三节 有机化工原料 526
第四节 化学助剂 527
第五节 添加剂 合成树脂 528
第六节 涂料 染料 颜料 529
第八节 医药 530
第七节 橡胶乳胶制品 530
第九节 医疗器材 化工设备 531
第十三章 电力工业 532
第一节 发电 532
第二节 供电 534
第十三卷 交通邮电 547
第一章 水路交通运输 547
第一节 航道 547
第二节 船舶 552
第三节 货运 554
第四节 客运 555
第一节 道路 556
第二章 陆路交通运输 556
第二节 车辆 559
第三节 货运 559
第四节 客运 560
第三章 渡口 桥梁 561
第一节 渡口 561
第二节 桥梁 562
第四章 装卸搬运 567
第一节 港口码头 567
第二节 搬运 568
第五章 交通管理 569
第一节 行政管理 569
第二节 航道管理 569
第五节 交通监理 570
第三节 公路管理 570
第四节 运输管理 570
第六章 邮电 571
第一节 机构 571
第二节 邮政 573
第三节 电信 575
第十四卷 商业 580
第一章 商业体制 580
第一节 私营 个体商业 580
附: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580
第二节 国营商业 581
第三节 合作社商业 584
第五节 其他商业 587
第四节 集体商业 587
第二章 商品购销 589
第一节 农业物资 589
第二节 工业物资 591
第三节 建筑材料 592
第四节 日用工业品 593
第五节 副食品 597
第六节 药村 药品 599
第七节 农副产品 600
第八节 废品收购 605
第三章 粮油购销 606
第一节 粮油收购 606
第二节 粮油销售 609
第三节 储运 612
第四章 集市贸易 614
第一节 农贸市场 614
第二节 专业贸易市场 615
第五章 对外贸易 616
第一节 出口 616
第二节 进口 621
第六章 饮食服务 621
第一节 饮食业 621
第二节 服务业 622
第十五卷 名特优产品 627
第一章 农副类 627
第一节 花果 627
第二节 水产 629
第三节 副业产品 630
第二章 工业类 631
第一节 工业品 631
第二节 工艺品 634
第三章 商业类 636
第一节 名菜 636
第二节 副食品 637
第十六卷 经济管理 643
第一章 计划统计管理 643
第一节 计划 643
第二节 统计 647
第二节 实绩 648
第一节 机构 648
第二章 审计 648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64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49
第二节 市场管理 650
第三节 经济监督检查 651
第四节 企业登记 651
第五节 商标管理 652
第六节 广告管理 653
第七节 经济合同管理 653
第八节 个体经济管理 653
第四章 物价管理 654
第一节 物价演变 654
第二节 管理机构 661
第三节 特价监督检查 662
第五章 物资管理 662
第一节 计划分配与调节 662
第二节 物资协作 663
第六章 标准化计量管理 664
第一节 量值演变 664
第二节 计量管理 664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665
第十七卷 财税 金融 669
第一章 财政体制 669
第一节 县级财政 669
第二节 乡镇财政 671
第一节 田赋 农业税 672
第二章 财政收入 672
第二节 工商各税 674
第三节 专项基金 685
第四节 公债 国库券 685
第三章 财政支出 691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 691
第二节 文卫 科学 事业费 692
第三节 抚恤与福利救济费 692
第四节 行政管理费 695
第五节 其他支出 695
第四章 财税管理与监督 696
第一节 财政管理与监督 696
第二节 税务管理与监督 698
第一节 金融机构 700
第五章 金融 700
第二节 存款 705
第三节 放款 706
第四节 保险业务 709
第五节 金融管理 710
第十八卷 党派 社团 71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715
第一节 解放前党的组织与活动 715
第二节 中共吴县委员会 720
第三节 组织工作 726
第四节 宣传工作 730
第五节 统一战线工作 732
第六节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734
第七节 党校 736
第八节 政治运动记略 739
第二章 中国民主党派 743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 743
第二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 744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 744
第一节 组织沿革 744
第二节 主要活动 746
第四章 社会团体 747
第一节 工会组织 747
第二节 农会组织 751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753
第四节 妇女组织 755
第五节 工商组织 758
第十九卷 政权 政协 763
第一章 民国政府及代议机构 763
第一节 民国政府 763
第二节 代议机构 766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767
第一节 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768
第二节 吴县人民代表大会 769
第三节 选举 772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 773
第三章 人民政府 774
第一节 沿革 774
第二节 工作机构 777
第四节 信访 外事 780
第三节 基层政权 780
第四章 人民政协 783
第一节 吴县政协历届会议 783
第二节 政协常委会 785
第二十卷 公安 司法 789
第一章 公安 789
第一节 公安机构 789
第二节 户口管理 790
第三节 社会治安 791
第四节 治安管理 793
第五节 消防 794
第六节 监所 796
第二节 刑事检察 797
第一节 检察机构 797
第二章 检察 797
第三节 经济检察 798
第四节 法纪检察 798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799
第六节 监所检察 799
第三章 审判 799
第一节 审判机构 799
第二节 审判制度 800
第三节 刑事审判 801
第四节 民事审判 802
第五节 经济审判 802
第一节 法制宣传 803
第六节 审判监督 803
第四章 司法行政 803
第二节 人民调解 804
第三节 律师 804
第四节 公证 804
第五节 法律服务 805
第二十一卷 民政 809
第一章 支前拥军 809
第一节 支前 809
第二节 拥军 810
第二章 优待抚恤 810
第一节 优抚对象 810
第二节 群众优待 811
第三节 国家定补与抚恤 813
第四节 优抚先进模范 814
第五节 军人家庭服务中心 815
第六节 褒扬革命烈士 815
第三章 接收安置 815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 815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接收安置 817
第四章 社会福利 817
第一节 解放前的慈善事业 817
第二节 农村五保户 817
第三节 敬老院 福利院 818
第四节 弃婴收养 819
第五节 社会保障 819
第二节 建国后的灾害救济 820
第五章 社会救济 82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 820
第三节 社会困难户救济 821
第四节 扶贫 821
第五节 精简退职老职工救济 823
第六章 婚姻 824
第一节 旧式婚姻 824
第二节 婚姻改革 825
第三节 婚姻登记 826
第七章 殡葬改革 827
第一节 丧葬习俗 827
第三节 公墓管理 828
第二节 殡葬管理 828
第四节 建立骨灰堂 829
第八章 地名管理 829
第一节 地名普查 829
第二节 编辑地名录 830
第二十二卷 劳动人事 834
第一章 劳动就业 834
第一节 用工形式 834
第二节 失业人员安置 834
第三节 征用土地工安置 835
第四节 退休退职职工子女录用 835
第五节 城镇劳动力就业安置 836
第六节 停办大中专毕业生和其他落实政策人员安置 837
第七节 职工队伍 838
第二章 劳动管理 839
第一节 劳动计划与管理 839
第二节 劳动调配 841
第三节 支边 支内 援外 842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843
第五节 精简下放 845
第六节 文化补课和技术培训 846
第七节 劳动服务公司 849
第三章 工资福利 849
第一节 工资 849
第二节 奖金、津贴和假期工资 858
第三节 劳动保险与福利事业 859
第四节 职工退休、退职 862
第五节 职工工资水平 862
第四章 劳动保护 865
第一节 劳动安全 865
第二节 防尘防矽 867
第三节 保健食品和防护用品 868
第四节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 868
第五章 人事管理 869
第一节 干部队伍 869
第二节 机构与人员编制 870
第三节 人员任免 871
第四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及人才交流 872
第六节 干部离休、退休 873
第五节 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 873
第二十三卷 军事 877
第一章 兵防 877
第一节 机构 877
第二节 地方武装 880
第三节 地方人民武装 881
第四节 驻军 882
第二章 兵投 885
第一节 募兵制 885
第二节 征兵制 885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886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886
第五节 预备役 886
第一节 组织 887
第六节 征兵改革 887
第三章 民兵 887
第二节 军训 888
第三节 战备执勤 889
第四节 以劳养武 890
第四章 兵事 890
第一节 清代 890
第二节 民国 891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892
附:日军侵略暴行 894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896
第五节 剿匪 897
第二节 书院 902
第一节 县学 902
第二十四卷 教育 902
第一章 旧式教育 902
第三节 学塾 903
第二章 幼儿教育 904
第一节 发展概况 904
第二节 幼儿园选介 905
第三章 小学教育 90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906
第二节 小学选介 909
第四章 中学教育 910
第一节 发展概况 910
第二节 中学选介 913
附:太湖中、小学教育概况 914
第五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915
第一节 师范教育 915
第二节 专业、职业教育 916
第三节 学校选介 918
第六章 高等教育 91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919
第二节 电视大学教学班 919
第七章 成人教育 920
第一节 识字扫盲教育 920
第二节 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922
第三节 职工文化技术教育 922
第四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923
第五节 学校选介 924
第八章 教师 925
第一节 教师队伍 925
第二节 师资建设 926
第三节 教师待遇 927
第九章 教育团体与教学科研 929
第一节 教育团体 929
第二节 教育科研 929
第十章 经费与设施 930
第一节 教育经费 930
第二节 学校设施 933
第三节 勤工俭学 934
第一节 文学 937
第一章 文学艺术 937
第二十五卷 文化 937
第二节 书画 940
第三节 音乐舞蹈 943
第四节 曲艺戏剧 945
第五节 评弹 946
第六节 摄影 947
第七节 金石 雕刻 948
第八节 民歌民谣 949
第九节 其他民间艺术 950
第二章 文化事业 951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 951
第二节 文化馆、站 951
第三节 图书馆 952
第四节 档案馆 954
第五节 书店 955
第六节 娱乐场所 956
第七节 表演团体 960
第八节 文联及所属协会 961
第三章 新闻 962
第一节 报刊 962
第二节 广播 967
第三节 电视 968
第二十六卷 文物 名胜 旅游 971
第一章 文物古迹 971
第一节 古遗址 971
第二节 冢墓 974
第三节 宅第 978
第四节 园林 980
第五节 寺观 981
第六节 桥亭井 985
第七节 塔幢 碑刻 造像 987
第八节 馆藏文物 991
第二章 文物管理 993
第一节 机构 993
第二节 管理 994
第三章 风景名胜 995
第一节 名胜景点 995
第二节 名木古树 999
第一节 机构 1001
第四章 旅游 1001
第二节 景区建设 1002
第三节 游客流量 1003
第二十七卷 卫生 1007
第一章 医疗机构与队伍 1007
第一节 医疗机构 1007
第二节 医疗队伍 1012
第三节 医疗团体 1013
第二章 医疗技术设施 1014
第一节 医疗业务 1014
第二节 医疗技术 1015
第三节 医疗设施 1017
第一节 中医 1018
第三章 中医中药 1018
第二节 中药 1020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1021
第四章 疾病防治 1021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1021
第二节 麻风病防治 1023
第三节 结核病防治 1023
第四节 寄生虫病与地方病防治 1024
第五章 血吸虫病防治 1025
第一节 疫情 1025
第二节 防治措施 1025
第三节 防治效果 1026
第一节 卫生运动 1029
第六章 卫生与保健 1029
第二节 食品卫生 1030
第三节 学校卫生 1031
第四节 劳动卫生 1031
第五节 妇幼保健 1032
第七章 医疗保健制度 1033
第一节 公费医疗 1033
第二节 劳保医疗 1034
第三节 合作医疗 1034
第八章 卫生行政管理 1034
第一节 医政管理 1034
第二节 药政管理 1035
第二十八卷 科技 1040
第一章 科技机构与队伍 1040
第一节 机构 1040
第二节 队伍 1043
第二章 科技普及与推广 1045
第一节 科技普及 1045
第二节 科技情报 1046
第三节 科技推广 1047
第四节 科技交流 1050
第三章 科技成果与专利 1053
第一节 成果 1053
第四章 气象、水文测报与地震测防 1055
第一节 气象测报 1055
第二节 专利 1055
第二节 水文测报 1056
第三节 地震测防 1057
第二十九卷 体育 1061
第一章 社会体育 1061
第一节 学校体育 1061
第二节 职工体育 1064
第三节 农村体育 1065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1066
第五节 民间体育 1067
第二章 体育项目与运动竞赛 1069
第一节 竞技体育 1069
第三节 全县学生运动会 1073
第二节 全县运动会 1073
第四节 参加地、市以上运动会 1074
第五节 等级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 1075
第三章 体育设施 1077
第一节 县体育设施 1077
第二节 基层体育设施 1078
第四章 体育组织 107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79
第二节 体育团体 1079
第三十卷 社会 1083
第一章 人民生活 1083
第一节 收入消费 1083
第二节 衣食住行 1086
第一节 岁时习俗 1088
第二章 风俗 1088
第二节 人生习俗 1089
第三节 生活习俗 1090
第四节 生产习俗 1091
第五节 茶俗 1092
第六节 信仰习俗 1093
第七节 渔民习俗 1094
第八节 社会新风尚 1095
第三章 方言 1095
第一节 分区 1095
第二节 语音 1096
第三节 词汇 1098
第四节 语法 1103
第四章 宗族 家庭 1105
第一节 宗族 1105
第二节 家庭 1106
第五章 宗教 1106
第一节 佛教 1106
第二节 道教 1107
第三节 天主教 1108
第四节 基督教 1108
第五节 伊斯兰教 1109
第六章 会道门 1109
第一节 一贯道 1109
第五节 无为门 1110
第四节 中华理教会 1110
第三节 红三教 1110
第二节 后天道 1110
第六节 同善社 1111
第七章 同乡会 会馆 1111
第一节 同乡地 1111
第二节 会馆 1112
第三十一卷 人物 1115
第一章 人物传略 1115
第一节 古代人物 1117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1127
第三节 当代人物 1149
第二章 英名录 1188
第一节 革命烈士名录 1188
第二节 民国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1209
志余 1213
一、吴县 长洲 元和三县状元名录 1213
二、文告 信札 碑文 1213
三、历代地方志略述 1218
四、名人轶事 1223
附录 1228
附录一 在外地的吴县藉高级知识分子及地师级以上干部名录 1228
附录二 吴县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1990年7月1日) 1251
附录三 1988~1992年吴县主要统计数据等表 1253
附录四 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1258
附录五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简介 1259
编后记 1261
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