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刘凤龙] 1
绪论 1
第一章 中华民族素质形成与演变概述 18
第一节 中华民族素质的形成、发展及其特征 18
一 民族构成与民族素质的形成 18
二 中国文化特色与民族素质特点 21
三 中华民族素质之弱点 29
第二节 中日民族素质之比较 55
一 不同文化传统对民族素质的影响 56
二 不同社会制度和教育体制对民族素质的影响 59
三 种族、环境与地理气候因素的影响 62
第二章 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71
第一节 国民素质现状概述 71
一 当前的国民素质状况 71
二 国民素质低下之原因剖析 74
第二节 提高全民族素质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 85
第三节 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可能性与具体标准 91
一 可能性及其理论分析 91
二 应该具有的民族素质 93
三 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09
一 知识经济与民族素质 117
第四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的民族素质 117
二 民族素质结构与科学思想方法 120
三 传统文化与科学思想 123
四 经济建设与提高民族素质 127
第三章 国民素质与教育 132
第一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全新教育观 132
一 从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看教育改革的必然 132
二 从教育的历史沿革看教育改革的必要与可能 142
一 “法”与国民素质结构体系之关系 166
第二节 以法治教,保证教育改革的实施 166
二 尊重教育规律,以法治取代人治 169
三 依法治教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保障 174
第三节 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目标 182
一 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182
二 素质教育已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195
三 当前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203
四 建立适应教育体制,完善素质教育方式 212
一 学校教育的历史沿革与性质特点 223
第四章 学校教育与国民素质 223
第一节 为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途径 223
二 学校教育的定位问题 226
第二节 中小学教育的改革 229
一 现状与问题 229
二 改革与对策 238
第三节 高等教育改革 243
一 高等教育的性质与特点 243
二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244
三 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254
第五章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267
第一节 家庭与社会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267
一 家庭与社会教育的历史沿革 267
二 家庭与社会教育的特点 270
三 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274
四 重视舆论导向,加强引导式干预 280
第二节 家庭教育 285
一 中国古代优秀的家教传统 285
二 现代家教的特点与方式变革 289
三 家教中主体与客体关系及其转化 292
四 现代家教的目的与内涵 296
第三节 社会教育 298
一 社会教育的内涵与方式 298
二 社会教育发展的新趋向 301
第六章 国民素质与思维方式 306
第一节 中西文化体系与思维方式 306
一 中西思维方式之异同 307
二 民族语言与民族思维方式 313
一 科学思想方法的内涵与特点 321
第二节 确立科学的思想方法 321
二 科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与提高 328
第三节 高素质人才与全民族素质的建构 331
一 人才金字塔与民族素质建构 331
二 21世纪的中华民族 339
附录: 345
1.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 345
2.子课题目录及部分论文 345
主要参考书目 497
后记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