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精细化工产品的特点 1
1.1.1 具有特定功能 1
1.1.2 大量采用复配技术 2
1.1.3 小批量、多品种 2
1.1.4 技术密集 3
1.1.5 附加价值高 3
1.2 精细化工产品的分类 4
1.3 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趋势 5
主要参考文献 8
第2章 从天然气和石油获得的化工产品 10
2.1 石油蒸馏 10
2.2 石油加工反应 13
2.2.1 裂解和重整 14
2.2.2 裂解机理 15
2.2.3 聚合 16
2.2.4 烷化 16
2.2.5 脱氢、异构化、焦化和氢化处理 16
2.3 天然气的分离 16
2.4 由乙烯得到的化工产品 17
2.4.1 聚乙烯 17
2.4.2 环氧乙烷和乙二醇 18
2.4.3 氯乙烯和聚氯乙烯 19
2.4.4 α-烯烃和高碳醇 19
2.4.5 苯乙烯 20
2.4.6 乙醛和乙酸 21
2.4.7 乙醇和乙醚 21
2.4.8 乙酸乙烯及其聚合物 22
2.5 由丙烯得到的化工产品 22
2.5.1 聚丙烯 22
2.5.2 丙烯腈 23
2.5.3 丁辛醇 24
2.5.4 环氧丙烷 24
2.5.5 苯酚和丙酮 25
2.5.6 丙烯醛、丙烯酸及其酯类 26
2.5.7 环氧氯丙烷 27
2.6 由C4馏分得到的化工产品 28
2.6.1 丁二烯 29
2.6.2 正丁烯 30
2.6.3 异丁烯 30
2.6.4 正丁烷 32
2.7 由C5馏分得到的化工产品 32
2.7.1 异戊二烯 33
2.7.2 环戊二烯 34
2.7.3 间戊二烯 35
2.8 由苯得到的化工产品 35
2.8.1 苯酚 36
2.8.2 尼龙 37
2.8.3 苯胺 38
2.8.4 氯苯 39
2.8.5 苯二酚 40
2.9 由甲苯得到的化工产品 40
2.9.1 甲苯二异氰酸酯 40
2.9.2 甲苯的侧链氯化产物 41
2.10 由二甲苯得到的化工产品 41
2.10.1 二甲苯的异构化反应 41
2.10.2 二甲苯的氧化产物 42
2.11 重芳烃的来源及其化工利用 43
2.11.1 偏三甲苯、均三甲苯和均四甲苯 43
2.11.2 萘和甲基萘 43
2.11.3 C9石油树脂 44
2.11.4 SF高效减水剂 44
2.12 甲烷衍生物 45
2.12.1 甲醇和甲醛 45
2.12.2 氰化氢 45
2.12.3 乙炔 46
2.13 合成气 47
2.13.1 氨及其衍生物 47
2.13.2 一氧化碳的反应 48
2.14 二氧化碳的利用 48
2.15 结论 49
主要参考文献 50
第3章 除天然气和石油以外的化工产品原料来源 52
3.1 煤 52
3.1.1 煤焦油化工产品 52
3.1.2 费-托反应(Fischer-Tropsch reaction) 53
3.1.3 煤的氢化 53
3.1.4 碳化物 54
3.2 脂肪和油类 54
3.2.1 脂肪酸 55
3.2.2 脂肪氯化合物 56
3.2.3 “二聚”酸 58
3.2.4 脂肪醇 58
3.2.5 蓖麻醇酸 60
3.2.6 甘油 61
3.3 碳水化合物 61
3.3.1 糖类和糠醛 61
3.3.2 淀粉 62
3.3.3 纤维素 65
3.3.4 植酸 67
3.3.5 树胶 68
3.4 发酵 69
3.4.1 酶 69
3.4.2 生物工程的发展展望 70
主要参考文献 70
第4章 医药中间体 72
4.1 概述 72
4.1.1 药物的基本性质 72
4.1.2 药物的作用理论 72
4.2 抗生素类药物用中间体 74
4.2.1 β-内酰胺衍生物 74
4.2.2 硝基苯基正丙烷衍生物 77
4.2.3 氢化骈四苯衍生物 78
4.2.4 氨基糖苷类衍生物 80
4.2.5 大环内酯类衍生物 80
4.2.6 对氨基苯碘酸胺衍生物 81
4.3 解热镇痛药用中间体 86
4.3.1 水杨酸衍生物 86
4.3.2 苯胺衍生物 86
4.3.3 吡唑酮衍生物 87
4.3.4 异喹啉生物碱衍生物 88
4.4 心血管系统药物用中间体 90
4.4.1 甾类衍生物 90
4.4.2 苯系衍生物 91
4.4.3 硝酸酯和亚硝酸酯类衍生物 92
4.4.4 黄酮类衍生物 93
4.4.5 肼类及胍类衍生物 94
4.5 抗癌用医药中间体 95
4.5.1 烷化剂 95
4.5.2 磺酸酯及卤代多元醇类 97
4.5.3 亚硝基脲类 98
4.5.4 嘧啶微生物 99
4.6 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100
4.6.1 药物的基本结构与分子整体性 101
4.6.2 引入功能基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104
主要参考文献 107
第5章 农用化学品 108
5.1 概述 108
5.2 农药工业 108
5.3 杀虫剂 109
5.3.1 有机氯类 109
5.3.2 有机磷类 110
5.3.3 氨基甲酸酯类 112
5.3.4 拟除虫菊酯类 113
5.3.5 其他类型杀虫剂 114
5.4 除草剂 116
5.4.1 氨基甲酸酯类 116
5.4.2 均三嗪类 116
5.4.3 酰胺类 117
5.4.4 磺酰脲类 118
5.4.5 含氟化合物 118
5.5.6 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119
5.5 杀菌剂 120
5.5.1 非内吸性杀菌剂 121
5.5.2 内吸性杀菌剂 122
5.5.3 生物来源杀菌剂 123
5.5.4 作物激活剂 124
5.6 熏蒸剂、杀线虫剂和杀鼠剂 124
5.7 农药的作用形式与农药剂型 126
5.7.1 农药的作用形式 126
5.7.2 农药剂型 126
5.8 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 127
5.9 信息素 129
5.10 农药使用与环境保护 130
5.11 农药的发展前景 131
5.11.1 基因工程产品进入实用化 131
5.11.2 生物农药受到重视 131
5.11.3 手性农药日益增多 132
5.11.4 新剂型的开发成为热点 132
5.11.5 含氟农药崭露头角 132
5.11.6 组合化学被用于新农药的创制 132
主要参考文献 132
第6章 染料和颜料 134
6.1 光和颜色关系的基本概念 134
6.1.1 光的性质 134
6.1.2 光和色的关系 135
6.1.3 染料的发色理论 136
6.1.4 染料的分类和命名 139
6.1.5 染料索引 141
6.1.6 染料的染色牢度 141
6.2 重氮化与偶合反应 142
6.2.1 重氮化反应 142
6.2.2 偶合反应 144
6.3 纤维素纤维用染料 147
6.3.1 直接染料 147
6.3.2 冰染染料 151
6.4 还原染料 153
6.4.1 稠环酮类还原染料 154
6.4.2 靛族染料 154
6.4.3 可溶性还原染料 154
6.4.4 硫化染料 155
6.5 活性染料 155
6.5.1 活性染料的活性基团 156
6.5.2 “染料-纤维”化合物的水解稳定性 158
6.6 合成纤维用染料 159
6.7 羊毛用染料 160
6.7.1 酸性和碱性染料 160
6.7.2 煤染染料 161
6.8 功能染料 162
6.8.1 近红外吸收染料 162
6.8.2 液晶显示染料 162
6.8.3 激光染料 163
6.8.4 压热敏染料 163
6.8.5 有机光导材料用染料 163
6.8.6 其他应用的功能染料 163
6.8.7 染料的其他应用 164
6.9 有机颜料 164
6.9.1 黄色颜料 164
6.9.2 红色颜料 166
6.9.3 蓝色颜料 167
6.9.4 绿色颜料 168
6.9.5 有机颜料的颜料化 168
6.10 禁用染料与芳胺诱变性的测试 170
6.10.1 偶氮染料及芳胺诱变机理的探讨 173
6.10.2 偶氮还原开裂代谢过程 174
6.10.3 形成N-取代物代谢过程 174
6.10.4 形成芳氮烯阳离子的代谢过程 175
6.10.5 结论 175
6.10.6 偶氮染料毒性、致癌及诱变性研究方法 176
主要参考文献 178
第7章 涂料 180
7.1 涂料的作用和组成 180
7.1.1 涂料的作用 180
7.1.2 涂料的组成 180
7.2 涂料的分类和命名 181
7.2.1 涂料的分类 181
7.2.2 涂料的命名 182
7.3 涂料的基本原理 184
7.3.1 涂料的粘结力和内聚力 184
7.3.2 涂膜形成机理 184
7.3.3 涂料中的流变学 186
7.4 按成膜物质分类的重要涂料 190
7.4.1 醇酸树脂涂料 190
7.4.2 丙烯酸树脂涂料 196
7.4.3 聚氨酯树脂涂料 202
7.4.4 聚乙烯树脂涂料 204
7.4.5 环氧树脂涂料 205
主要参考文献 208
第8章 胶粘剂 209
8.1 概论 209
8.1.1 胶粘剂及其发展概况 209
8.1.2 胶粘剂的分类 209
8.1.3 胶粘剂的组分及其作用 210
8.1.4 胶粘剂的粘接理论 211
8.1.5 胶粘剂的使用原则 211
8.2 胶粘剂的化学基础 212
8.2.1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12
8.2.2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213
8.2.3 高分子化合物的形成机理 214
8.3 典型的高分子胶粘剂合成原理及工艺 214
8.3.1 热固型高分子胶粘剂--三醛胶 214
8.3.2 白乳胶 218
8.3.3 环氧树脂胶粘剂 219
8.3.4 聚氨酯胶粘剂 222
8.3.5 丙烯酸系胶粘剂 224
主要参考文献 227
第9章 表面活性剂 228
9.1 表面活性原理 231
9.1.1 表面能与表面张力 231
9.1.2 接触角 232
9.2 表面活性剂对溶液性质的影响 232
9.2.1 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 232
9.2.2 气-液及液-液界面吸附 233
9.2.3 液-固界面吸附 234
9.2.4 胶束 235
9.3 表面活性剂应用原理 236
9.3.1 洗涤 236
9.3.2 润湿 237
9.3.3 乳化 237
9.3.4 浮选 238
9.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39
9.4.1 烷基苯磺酸盐 239
9.4.2 仲烷烃磺酸盐 240
9.4.3 α-烯烃磺酸盐 240
9.4.4 脂肪醇硫酸盐 241
9.4.5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242
9.4.6 酯、酰胺的磺酸盐 243
9.4.7 磷酸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43
9.4.8 其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244
9.5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45
9.5.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245
9.5.2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247
9.5.3 羧酸酯 247
9.5.4 脂肪醇酰胺 248
9.5.5 碳水化合物型表面活性剂 249
9.5.6 其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50
9.6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250
9.6.1 脂肪胺 251
9.6.2 胺氧化物 252
9.6.3 季铵盐 252
9.7 两性表面活性剂 256
9.8 合成洗涤剂 257
9.8.1 助洗剂 257
9.8.2 漂白剂 258
9.8.3 荧光增白剂 259
9.8.4 泡沫稳定剂 259
9.8.5 污垢悬浮剂 259
9.8.6 酶 259
9.8.7 填充剂或辅助剂 259
9.8.8 无磷洗涤剂 259
9.9. 表面活性剂的展望 260
主要参考文献 263
第10章 石油化学品 265
10.1 油田化学品 265
10.1.1 钻井用化学品 265
10.1.2 油气开采用化学品 269
10.1.3 油气集输用化学品 272
10.2 燃料油添加剂 273
10.2.1 抗震剂 274
10.2.2 清净分散剂 274
10.2.3 抗氧和防锈剂 275
10.2.4 抗冰剂 276
10.2.5 金属钝化剂 276
10.3 润滑油添加剂 276
10.3.1 增粘剂 277
10.3.2 清净分散剂 277
10.3.3 抗氧剂 278
10.3.4 缓蚀剂 279
10.3.5 润滑改进剂 279
10.3.6 合成润滑油 280
主要参考文献 281
第11章 水处理化学品 282
11.1 阻垢剂 282
11.1.1 阻垢分散机理和阻垢剂的种类 282
11.1.2 阻垢剂的化学与工艺 283
11.2 缓蚀剂 286
11.2.1 缓蚀剂的种类及特性 286
11.2.2 缓蚀剂的化学与工艺 286
11.3 杀菌灭藻剂 288
11.3.1 杀菌灭藻剂的分类和杀菌原理 288
11.3.2 杀菌灭藻剂的化学与工艺 288
11.4 絮凝剂 290
11.4.1 絮凝剂的分类和絮凝机理 290
11.4.2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291
主要参考文献 293
第12章 合成材料助剂 294
12.1 增塑剂 295
12.1.1 增塑机理及结构与性能 295
12.1.2 增塑剂的化学与工艺 297
12.2 阻燃剂 300
12.2.1 阻燃机理 301
12.2.2 阻燃剂化学与工艺 303
12.3 抗氧剂 307
12.3.1 抗氧基本原理 307
12.3.2 抗氧剂化学与工艺 308
12.4 抗静电剂 313
12.4.1 抗静电剂的基本原理 314
12.4.2 抗静电剂的类型与合成化学 314
主要参考文献 318
第13章 食品添加剂 319
13.1 概述 319
13.1.1 食品添加剂现状 319
13.1.2 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管理和使用标准 319
13.1.3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320
13.2 防腐剂 320
13.3 调味剂 323
13.3.1 酸味剂 323
13.3.2 甜味剂 327
13.3.3 鲜味剂 329
13.4 抗氧化剂 331
13.5 乳化剂 334
13.6 增稠剂 337
13.7 食品色素 339
主要参考文献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