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法西斯主义与人民阵线 1
第一节 凡尔赛体系的瓦解 1
法西斯的威胁 1
纳粹德国的侵略外交 2
德国兼并萨尔和重新武装 5
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和德国进军莱茵 9
第二节 反法西斯人民阵线 10
李维诺夫外交 10
共产国际的人民阵线运动 12
法国的人民阵线 14
西班牙的内战 20
第二章 二·二六事件和准战时体制 26
第一节 二·二六事件 26
事件的发生 26
广田内阁的成立 29
马场财政 32
肃军和军部干预政治 35
第二节 准战时体制化和日德防共协定 37
国策方案的决定 37
行政机构改革问题 39
“处理华北方针” 42
“日德防共协定” 44
广田内阁的垮台 47
第三节 人民阵线运动的开展 49
工农运动走向高潮 49
禁止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51
禁止官营企业工人组织工会 52
人民阵线运动的开始 54
政治统一战线的流产 55
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动 58
第四节 从林内阁到近卫内阁 62
宇垣内阁的流产 62
林内阁的成立 65
结城财政 68
“推完磨杀驴式”的解散议会 71
林内阁总辞职 75
第一届近卫内阁的成立 78
第三章 中日战争的爆发 81
第一节 战争前夕的中国 81
长征和八·一宣言 81
一二·九运动 84
中共号召一致抗日 85
西安事变 89
第二次国共合作 92
第二节 中日战争的爆发 94
芦沟桥的一声枪响 94
战争的扩大 96
上海的战斗 9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00
南京陷落和和平交涉 102
第三节 战局的进展及其影响 106
扩充战时体制 106
制定国家总动员法 108
和平谈判的恢复 110
张鼓峰事件 114
宇垣外交的失败 115
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116
实施国家总动员法的纠纷 117
第四章 中日战争的长期化和日本国内的形势 130
第一节 长期抗战下的中国 120
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 120
《论持久战》 121
中国经济面貌的改观 122
解放区的情况 125
《新民主主义论》 127
汪精卫投敌 129
第二节 战时经济和垄断资本 132
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 132
经济统制的加强和战时财政政策 135
财阀势力的扩大 139
日“满”华经济“合作” 143
国民生活的穷困 148
战争和社会民主主义 156
第三节 镇压文化界和文化界的反抗 158
对文化的统制 158
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文化人 163
坚持真理的斗争 166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日本 170
第一节 日、德、意军事同盟问题和国际间对立的尖锐化 170
从近卫内阁到平沼内阁 170
政党开始瓦解 173
“东亚新秩序” 174
围绕日德军事同盟问题发生的纠纷和日本同英美的交涉 176
诺门坎事件 179
内阁内部对立的尖锐化 181
第二节 慕尼黑协定 183
德国吞并奥地利 183
苏台德问题和慕尼黑协定 185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89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91
第三节 阿部·米内内阁的举棋不定 194
“复杂离奇”的辞职和天皇的意图 194
外交政策的摇摆 196
成立汪精卫傀儡政权 200
远东慕尼黑的流产 201
内政陷于僵局 202
米内内阁接替阿部内阁 205
斋藤隆夫的“反军演说” 207
南进政策 208
编后记 212
附录(一)年表 213
附录(二)资料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