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经济学的含义 2
1.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1.1.2 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和选择 5
1.2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9
1.2.1 生产什么 9
1.2.2 如何生产 10
1.2.3 为谁生产 10
1.3 经济学的组成分支 10
1.3.1 微观经济学 11
1.3.2 宏观经济学 12
1.4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
1.4.1 实证经济学 13
1.4.2 规范经济学 13
1.4.3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14
1.5 学习经济学的三大理由 14
1.5.1 经济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 15
1.5.2 经济学是选择之学 15
1.5.3 经济学是幸福之学 17
第2章 理论市场的需求与供给 22
2.1 市场的含义与类型 23
2.2 需求理论 24
2.2.1 需求的含义 24
2.2.2 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25
2.2.3 需求定理 26
2.2.4 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26
2.2.5 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 27
2.2.6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29
2.3 供给理论 30
2.3.1 供给的含义 30
2.3.2 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30
2.3.3 供给定理 31
2.3.4 个人供给和市场供给 32
2.3.5 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 33
2.3.6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34
2.4 均衡价格理论——价格决定模型 35
2.4.1 市场均衡及其形成 35
2.4.2 微观经济学市场均衡的度量 36
2.4.3 市场均衡变动分析 38
2.5 弹性理论 41
2.5.1 需求弹性 42
2.5.2 供给弹性 49
第3章 供求理论的现实应用 55
3.1 经济剩余与经济效率 56
3.1.1 消费者剩余 57
3.1.2 生产者剩余 58
3.1.3 经济剩余 59
3.1.4 经济效率 60
3.2 价格控制 61
3.2.1 支持价格 61
3.2.2 限制价格 62
3.3 税收 64
3.3.1 消费税的经济影响 65
3.3.2 生产税的经济影响 66
3.3.3 税收的负担与归宿 67
3.3.4 税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68
3.4 弹性理论的应用 69
3.4.1 需求弹性与总收益 69
3.4.2 丰收悖论 69
3.4.3 弹性与税收分摊 71
第4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78
4.1 基数效用论 79
4.1.1 效用与基数效用 79
4.1.2 总效用、平均效用与边际效用 80
4.1.3 消费者均衡 83
4.1.4 基数效用理论与需求定理 84
4.2 序数效用论 84
4.2.1 消费者偏好 85
4.2.2 预算线 85
4.2.3 无差异曲线 87
4.2.4 消费者均衡 90
4.2.5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93
4.3 生活成本指数 95
4.3.1 理想生活成本指数 95
4.3.2 帕氏指数 96
4.3.3 拉氏指数 96
4.3.4 连锁加权指数 96
第5章 企业行为与生产决策 102
5.1 企业的本质与目标 103
5.1.1 企业的含义与类型 103
5.1.2 企业的目标 105
5.2 企业的生产函数 108
5.2.1 生产函数 108
5.2.2 短期与长期 109
5.2.3 短期生产函数 110
5.2.4 长期生产函数 116
第6章 成本理论 124
6.1 成本及成本函数 125
6.1.1 成本 125
6.1.2 成本函数 127
6.2 企业短期成本分析 128
6.2.1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总成本 128
6.2.2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130
6.3 企业长期成本分析 134
6.3.1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135
6.3.2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136
第7章 完全竞争市场 142
7.1 市场结构 144
7.2 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特征 144
7.2.1 完全竞争市场 144
7.2.2 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 145
7.2.3 完全竞争企业的收益 146
7.3 完全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决策 149
7.3.1 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149
7.3.2 完全竞争企业的利润与亏损 153
7.3.3 完全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154
7.4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决策 155
7.4.1 短期中的停止营业决策 155
7.4.2 长期中的退出市场决策 159
7.5 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分析 160
7.5.1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 160
7.5.2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 161
7.5.3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163
7.5.4 成本递增和成本递减的市场长期供给 165
7.6 完全竞争与效率 166
7.6.1 生产者剩余 167
7.6.2 消费者剩余 168
7.6.3 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评价 169
第8章 垄断市场 181
8.1 垄断的形成原因 182
8.2 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决策 184
8.2.1 垄断企业的收益 184
8.2.2 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187
8.3 垄断市场的效率评价 189
8.4 价格歧视 191
8.4.1 完全价格歧视 192
8.4.2 二级价格歧视 193
8.4.3 三级价格歧视 194
8.5 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196
8.5.1 自然垄断及政府管制 196
8.5.2 反垄断政策 198
8.5.3 关于垄断的讨论 200
第9章 垄断竞争市场 209
9.1 垄断竞争的含义与市场特征 210
9.1.1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211
9.1.2 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212
9.2 垄断竞争企业短期经济分析 214
9.3 垄断竞争企业长期经济分析 215
9.3.1 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216
9.3.2 垄断竞争企业长期均衡的特征 216
9.4 垄断竞争与效率 217
9.4.1 垄断竞争市场的效率 217
9.4.2 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 218
9.5 垄断竞争企业的过剩生产能力 219
9.6 垄断竞争企业的竞争手段 220
9.6.1 垄断竞争企业的非价格竞争 221
9.6.2 非价格竞争的优势 222
第10章 寡头市场 226
10.1 寡头市场的含义与特征 227
10.1.1 寡头市场的形成 228
10.1.2 寡头市场的特征 230
10.2 寡头市场的经济分析 231
10.2.1 双头的例子 232
10.2.2 寡头市场的效率评价 235
10.3 寡头市场的博弈分析 236
10.3.1 博弈论的含义及博弈的构成要素 237
10.3.2 囚徒困境 238
10.3.3 存在囚徒困境的寡头 239
第11章 生产要素市场 247
11.1 生产要素市场的特征 248
11.2 生产要素的需求 248
11.3 生产要素的供给 249
11.4 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 250
11.5 典型生产要素市场 251
11.5.1 劳动市场与工资 251
11.5.2 资本市场与利息 259
11.5.3 土地市场与地租 260
第12章 市场失灵与信息不对称 264
12.1 市场失灵的含义与成因 265
12.1.1 市场失灵的含义 265
12.1.2 市场失灵的原因 266
12.2 信息不对称与柠檬市场 271
12.2.1 柠檬市场的含义 271
12.2.2 二手车市场 271
12.2.3 保险市场 274
12.2.4 劣币驱逐良币 275
12.2.5 就业歧视问题 275
12.3 道德风险 277
12.3.1 道德风险的含义 277
12.3.2 道德风险的特征 277
12.3.3 道德风险的效应 278
12.4 效率工资与偷懒模型 279
12.4.1 效率工资 279
12.4.2 偷懒模型 280
12.5 委托-代理问题 282
12.5.1 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82
12.5.2 委托-代理框架中的激励机制 283
12.6 市场失灵的公共政策 283
12.6.1 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283
12.6.2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284
12.6.3 针对公共物品的公共政策 286
12.6.4 针对不完全信息的公共政策 287
参考文献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