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凡例 1
大事记 6
卷一 建置 38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38
第二章 建置沿革 39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0
附:松溪县地名异名 (曾用名) 和消失村落表 54
第一章 地质 57
第一节 地层 57
卷二 自然地理 57
第二节 岩浆岩 58
第三节 构造 59
第四节 矿藏 59
第二章 地貌 60
第一节 特征 60
第二节 类型分布 60
第三节 山脉 62
第三章 气侯 63
第一节 四季特征 63
第二节 气温 积温 无霜期 64
第三节 降水 (含雪) 相对湿度蒸发量 66
第四节 日照 太阳辐射 68
第五节 风 云 雾 69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70
第四章 水文 73
第一节 水系 73
第二节 径流 75
第三节 水位 77
第四节 含沙量 80
第五章 土壤 80
第六章 植被 83
第七章 野生动物 84
第一节 脊椎动物 84
第一节 水灾 85
第二节 无脊椎动物 85
第八章 自然灾异 85
第二节 旱灾 87
第三节 风灾 冰雹 88
第四节 寒害 88
第五节 雷暴 89
第六节 地震 89
第七节 虫害 89
第八节 其它灾异 90
第二节 人口变动 91
第一节 人口发展 91
第一章 人口演变与分布 91
卷三 人口 91
第三节 人口分布 96
第三章 人口构成 97
第一节 民族 97
第二节 性别 97
第三节 年龄 98
第四节 文化程度 104
第五节 职业 105
第六节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 105
第七节 婚姻 105
一、姓氏 106
附: 106
二、残疾人口 108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08
第一节 组织实施 108
第二节 节制生育 110
第三节 技术队伍 111
卷四 经济综述 113
第一章 经济发展与结构变革 113
第一节 经济发展 113
第二节 经济结构变革 116
第一节 生产计划管理与变革 118
第二章 经济计划管理与变革 118
第二节 流通计划管理与变革 119
第三节 物资计划管理与变革 119
第四节 基本建设计划管理与变革 120
第三章 人民生活 121
第一节 职工生活 121
第二节 农民生活 122
附:统计工作 122
第一节 机构与人员 122
第二节 专业统计 123
第一节 耕地 126
第一章 生产条件 126
卷五 农业 126
第二节 劳力 128
第三节 农机具 129
第四节 农业资源区划 131
第二章 所有制 体制改革 132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32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33
第三节 互助组 134
第四节 农业合作社 134
第五节 人民公社 135
第七节 国营农、茶场 136
第六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6
第三章 粮食生产 138
第一节 面积 产量 138
第二节 耕作制度变革 139
第三节 作物品种与良种推广 140
第四节 栽培技术 145
第五节 农作物保护 147
第四章 经济作物 149
第一节 茶叶 149
第二节 果树 151
第三节 其他经济作物及蔬菜 152
第一节 畜牧 154
第五章 牧、渔业 154
第三节 渔业 157
第六章 农业行政管理机构 159
卷六 林业 163
第一章 森林资源 163
第一节 森林面积与蓄积量 163
第二节 林种与分布 164
第二章 山林所有制变革 166
第一节 山林权改革 166
第二节 林木入社 167
第三节 林业“三定” 167
第一节 采种 育苗 168
第三章 造林育林 168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69
第三节 林木抚育 173
第四节 营林资金 174
第四章 森林保护 176
第一节 护林防火 176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177
第三节 林政管理 178
第五章 开发利用 179
第一节 木材采伐 179
第二节 木材购销 181
第五节 毛竹生产 182
第三节 木材运输 182
第四节 竹木加工与林产化工 182
第六节 林副特产 183
第六章 林区建设 184
第一节 房屋建设 184
第二节 道路建设 184
第三节 水运设施 185
第四节 机械设备 185
第五节 规划设计 185
第七章 行政管理机构 186
第一节 工程建设 188
卷七 水利 水电 188
第一章 水利建设 188
第二节 工程管理 194
第三节 防汛工作 195
第二章 电力建设 196
第一节 骨干电站 197
第二节 电网建设 200
第三节 供电用电 201
第四节 电力管理 201
第一节 水土流失 203
第二节 防治措施 203
第三章 水土保持 203
第四章 行政管理机构 205
卷八 工业 208
第一章 所有制 208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业 208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209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211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12
第一节 木材采运 212
第二节 竹木加工 212
第三节 制茶 215
第四节 建材 216
第五节 粮油食品 饲料 217
第六节 电力 220
第七节 工艺美术 220
第八节 化工 221
第九节 机械 223
第十节 矿冶 224
第十一节 造纸 印刷 225
第十二节 皮革缝纫 226
第十三节 电器仪表 227
第十四节 其他 227
第三章 名优产品 228
第一节 机构 229
第四章 管理 229
第二节 经营管理 230
卷九 交通 232
第一章 道路 232
第一节 古道 232
第二节 公路 234
第三节 道路设施 238
第二章 水路 241
第一节 航道 241
第二节 航道设施 242
第三章 运输 242
第一节 人力、畜力运输 242
第二节 汽车运输 243
第三节 其他机动车运输 245
第四节 水上运输 246
第五节 搬运装卸 246
第六节 运输企业 247
第四章 管理 249
第一节 机构 249
第二节 路政管理 251
第三节 航政管理 252
第四节 运输管理 253
第五节 交通监理 255
第六节 公路工程管理 256
第一节 邮驿 258
卷十 邮电 258
第一章 机构 258
第二节 邮电局 259
第三节 邮电支局 (所) 邮政代办所 259
第二章 邮政 260
第一节 邮路 投递路线 260
第二节 业务 261
第三章 电信 263
第一节 电报 263
第二节 电话 264
第一节 生产管理 266
第四章 管理 266
第三节 技术 质量管理 267
第二节 财务管理 267
卷十一 商业 270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70
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业 270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71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72
第四节 联营商业 272
第一节 零售网点 273
第二节 批发网点 273
第二章 经营网点 273
第三节 集市贸易 274
第四节 物资交流会 274
第三章 商品购销 275
第一节 生活资料 275
第二节 生产资料 283
第三节 土特产品 288
第四节 废旧物资回收 291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292
第一节 饮食业 292
第二节 服务业 293
第一节 外贸机构 294
第五章 对外经贸 294
第二节 出口商品 295
第六章 管理 29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6
第二节 经营管理 298
卷十二 粮食 301
第一章 粮油购销 301
第一节 自由贸易 301
第二节 粮食统购 302
第三节 合同定购 303
第四节 城镇供应 304
第五节 议购议销 305
第六节 食油购销 306
第二章 储运 308
第一节 仓储 308
第二节 保管 309
第三节 调运 309
第三章 粮油加工 310
第四章 管理机构 310
卷十三 财政 税务 311
第一章 财政体制 311
第二章 财政收支 313
第一节 财政收入 314
第二节 财政支出 316
第三节 乡镇财政 319
第三章 财政管理 320
第一节 行政事业费管理 320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 321
第三节 支农周转金管理 323
第四节 冻结存款 323
第五节 会计事务管理 324
第六节 审计监督 324
第四章 赋税沿革 325
第一节 田赋 农业税 325
第二节 工商各税 329
第三节 税收征管 333
第五章 管理机构 335
卷十四 金融 337
第一章 机构 337
第一节 钱庄 当铺 337
第二节 银行 338
第三节 保险公司 339
第四节 农村信用合作机构 339
第二章 货币 340
第一节 种类 340
第二节 流通 342
第一节 存款 344
第三章 金融业务 344
第二节 贷款 348
附:民间借贷 354
第三节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拨款 355
第四节 结算 356
第五节 现金管理 357
第六节 金银收兑 357
第七节 金库 358
第八节 债券 358
第九节 管理体制 359
第一节 开办险种 361
第二节 理赔 361
第四章 保险 361
卷十五 工商行政 物价 标准计量管理 363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 363
第一节 机构 363
第二节 集市管理 364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 368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370
第五节 经济合同与商标广告管理 371
第二章 物价管理 373
第一节 机构 373
第二节 物价演变与管理 373
第四节 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 377
第三节 物价监督检查 377
第一节 机构 379
第二节 度量衡演变与管理 379
第三章 标准计量管理 379
第三节 计量检定 380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381
卷十六 城乡建设 382
第一章 城区建设 382
第一节 城墙 382
第二节 街巷 383
第三节 桥梁 385
第五节 供水 386
第四节 房屋 386
第六节 供电 387
第七节 园林 绿化 387
第八节 环卫设施 388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89
第一节 乡镇政府驻地建设 389
第二节 村庄建设 391
第三章 建筑业 392
第一节 设计队伍 392
第二节 建筑队伍 392
第四节 机械设备 393
第三节 建筑技术 393
第五节 技术培训与质量监督 394
第四章 环境保护 395
第一节 污染源普查 395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治理 396
第五章 建设管理 3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97
第二节 规划管理 398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40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松溪地方组织 402
第一节 解放前的组织机构 402
卷十七 政党 402
第二节 解放后的组织机构 403
第三节 代表会议 代表大会 410
第四节 党的建设 412
第五节 干部管理 选拔 418
第六节 宣传工作 420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 421
第八节 信访工作 42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松溪地方组织 424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松溪地方组织 425
第一章 旧政权 427
第一节 宋元明清县衙署 427
卷十八 政权 政协 427
第二节 民国政府 432
附:民国时期县参议会 434
第二章 苏维埃政权 435
第一节 路下桥苏维埃政府 435
第二节 建松政苏维埃政府 435
第三章 县人民代表会议和县人民代表大会 436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选举 436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会议 437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437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40
第一节 县政府机构 442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 442
第二节 基层机构 447
第五章 县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48
第一节 县政协组织机构 448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448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49
卷十九 政事纪略 452
第一章 中华民国时期政事活动 452
第一节 国民党县党部 县政府政事活动 452
第二节 中共松溪地方组织革命斗争 455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政事活动 458
第一节 巩固新生政权 4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4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 463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 468
第五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71
卷二十 司法 475
第一章 公安 475
第一节 社会治安 476
第二节 刑事侦察 478
第三节 户籍管理 479
第四节 治安行政管理 480
第六节 看守 拘留 482
第五节 消防工作 482
第二章 检察 483
第一节 刑事检察 484
第二节 经济检察 484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84
第四节 林业检察 484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85
第三章 审判 485
第一节 刑事审判 486
第二节 民事审判 487
第三节 经济审判 488
第四节 行政审判 489
第五节 林业审判 489
第六节 申诉复查 489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90
第一节 法制宣传 490
第二节 调解 491
第三节 公证 491
第四节 律师 492
卷二十一 民政 493
第一章 优抚 493
第一节 优待 494
第二节 抚恤 495
第三节 拥军优属 496
第二章 救济 福利 496
第一节 救济 救灾 496
第二节 社会福利 499
第三节 福利企业 499
第三章 扶持 500
第一节 扶持贫困地区 500
第二节 扶持少数民族 500
第二节 移民安置 501
第三节 城镇居民回城安置 501
第四章 安置 501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501
第五章 地名 社团登记 502
第一节 地名工作 502
第二节 社团登记 502
第六章 婚姻登记 502
第七章 老区工作 503
第一节 老区分布 503
第二节 老区建设 504
第三节 褒奖 照顾 504
第一节 工人 507
卷二十二 劳动人事 507
第一章 职工状况 507
第二节 干部 508
第二章 管理制度 510
第一节 干部管理 510
第二节 用工制度 513
第三节 奖励 处罚 513
第四节 离休 退休 退职 514
第三章 劳动就业 514
第一节 待业安置 514
第四章 工资 劳保 福利 515
第一节 工资 515
第二节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安置 515
第二节 劳保 517
第三节 福利 518
第五章 管理机构 519
第一节 编制管理机构 519
第二节 劳动管理机构 520
第三节 人事管理机构 520
第四节 老干部管理机构 520
卷二十三 群团 521
第一章 工人组织 521
第一节 工会机构 521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 521
第三节 主要活动 522
第二章 农民组织 523
第一节 农民协会 523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524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 524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524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526
第四章 妇女组织 527
第一节 妇女会 527
第二节 妇女队 527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528
第五章 科学技术协会 529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530
第一节 商会 530
第六章 工商业者组织 530
第七章 归国华侨联合会 531
第一节 机构 531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31
卷二十四 军事 533
第一章 机构 533
第二章 军事设施 535
第一节 关隘 535
第二节 塘汛 535
第三节 校场 535
第三章 武装 536
第一节 驻军 536
第四节 城墙 536
第六节 防空设施 536
第五节 碉堡 536
第二节 地方武装 537
第四章 兵役 538
第一节 征兵 538
第二节 预备役登记 539
第五章 民兵 540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40
第二节 教育 训练 540
第三节 重要活动 541
第六章 兵事 542
卷二十五 教育 547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社学 私塾 547
第一节 县学 书院 547
第二节 社学 私塾 548
第二章 幼儿园 (班) 教育 549
第三章 小学教育 549
第一节 学校设置 549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551
第三节 德育 552
第四节 教学 553
第四章 中学教育 557
第一节 学校设置 557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559
第三节 德育 560
第四节 教学 561
第五章 专业 职业教育 564
第一节 师范学校 564
第二节 职业学校 565
第三节 技工学校 566
第四节 教师进修学校 566
第五节 卫生进修学校 566
第一节 农民业余学校 567
第六章 成人教育 567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学校 568
第三节 函授 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 569
第七章 教师 570
第一节 教师队伍 570
第二节 待遇 571
第八章 行政和经费管理 57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573
第二节 教育经费 574
第三节 学校建设 575
第一节 行政机构 577
第二节 科研机构 577
第一章 机构与队伍 577
卷二十六 科学技术 577
第三节 观测机构 578
第四节 科技队伍 579
第二章 科学研究与推广 580
第一节 农业科技 580
第二节 林业科技 583
第三节 工业、交通科技 583
第四节 医药、卫生科技 585
第三章 科学普及 586
第一节 科普宣传 586
第二节 科技服务 588
第三节 学术交流 589
第四章 科技管理 590
第一节 项目管理 590
第二节 经费管理 590
第三节 成果管理 591
卷二十七 文化 593
第一章 民间文艺 593
第一节 文学 593
第二节 音乐 596
第三节 舞蹈 597
第四节 工艺 597
第一节 戏曲 598
第二章 戏剧 曲艺 598
第二节 话剧 歌剧 599
第三节 曲艺 600
第三章 文学艺术创作 601
第一节 文艺研究与创作 601
第二节 文艺作品 602
第四章 群众文化娱乐 603
第一节 文化机构与设施 603
第二节 文娱活动 604
第五章 文物 胜迹 605
第一节 古遗址 605
第二节 古建筑 墓葬 606
第三节 石刻 609
第四节 馆藏文物 610
第五节 革命文物 611
第六节 名山胜景 612
第七节 文物考察与保护 612
第六章 图书 档案 方志 613
第一节 图书 613
第二节 档案 614
第三节 地方志 615
第一节 电影 617
第七章 电影 电视 录像 617
第二节 电视 620
第三节 录像 621
第八章 广播 报纸 新闻报道 621
第一节 广播 621
第二节 报纸 622
第三节 新闻 报道 623
第九章 管理 6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23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624
第一章 社会体育 625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625
卷二十八 体育 625
第二节 职工体育 626
第三节 农民体育 627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627
第二章 学校体育 628
第一节 体育教学 628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 629
第三节 体育锻炼标准 629
第四节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629
第一节 业余训练 630
第二节 裁判员 运动员 630
第三章 人才培养 630
第四章 体育竞赛 631
第一节 县运动会 631
第二节 参加地区以上竞赛 634
第三节 体育交往 635
第五章 体育机构及设施 636
第一节 体育机构 636
第二节 体育设施 636
卷二十九 医药卫生 637
第一章 机构 637
第一节 医疗机构 637
第二节 防疫保健机构 639
第一节 医疗队伍 640
第二章 医疗 640
第二节 医疗技术 641
第三节 医疗设备 643
第三章 卫生 防疫 保健 644
第一节 卫生 644
第二节 防疫 647
第三节 保健 651
第四章 药品 652
第一节 中药 652
第二节 西药 653
第二节 医政管理 654
第五章 管理 654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654
第三节 药政管理 655
第四节 经费 655
第五节 医疗制度 656
第六章 人民健康水平 657
第一节 发育与健康 657
第二节 死亡率和死亡原因 657
第三节 平均寿命 658
第一节 生产 659
第二节 饮食 659
第一章 生产生活习俗 659
卷三十 民俗 宗教 659
第三节 服饰 660
第四节 住宅 661
第五节 家具 661
第二章 宗族 家庭 661
第一节 宗族 661
第二节 家庭结构 662
第三节 分家立户 662
第四节 宗祧承嗣 662
第三章 岁时节令 663
第一节 传统节日、时令 663
第二节 法定节日 664
第四章 社交礼仪 665
第一节 宴请 665
第二节 人际交往 665
第五章 婚丧喜庆 666
第一节 生育 666
第二节 生日寿庆 666
第三节 婚嫁 667
第四节 丧葬 668
第五节 建房上梁 669
第六章 良俗 陋习 670
第一节 传统良俗 670
第二节 陋习与忌讳 671
第三节 社会新风 673
第七章 宗教 674
第一节 佛教 674
第二节 道教 675
第三节 基督教 676
第四节 天主教 677
卷三十一 方言 678
第一章 语音 678
第一节 声、韵、调 678
第二节 松溪话语音特点 679
第三节 城乡差异 684
第二章 同音字汇 686
第三章 异读 700
第一节 文白异读 700
第二节 词性词义异读 701
第三节 新旧异读 702
第四章 词语选择 703
第一节 词汇 703
第二节 成语 708
第三节 独特惯用词语 709
第五章 语法 710
第一节 词法 710
第二节 句法 712
附:方言土字 713
卷三十二 人物 715
第一章 人物传 715
1. 吴执中 715
2. 陈戬 716
3. 李荣? 717
4. 杨缨 718
5. 叶逢阳 718
6. 张德 719
7. 陈椿 720
8. 陈应娘 叶氏 范惠女 720
9. 魏濬 721
10. 真宪时 722
11. 潘拱辰 723
12. 陈希古 723
13. 王士骏 723
14. 刘廷熙 724
15. 施佩璋 725
16. 施树模 725
17. 范廷干 726
18. 范冬如 727
19. 魏廷英 727
20. 伍弟奴 728
22. 张德胜 729
21. 黄登云 729
23. 汤于光 730
24. 罗天喜 731
25. 董生有 732
26. 刘秀英 733
27. 陆忠仔 733
28. 王乐道 734
29. 范祖栋 735
30. 杨振钦 736
31. 叶月升 737
32. 黄雪青 738
34. 陈志明 739
33. 熊源祥 739
35. 李建忠 740
36. 邹宝凤 740
37. 张枫庭 741
第二章 人物表 742
一、解放前松溪籍任县 (团) 级以上职官名表 742
二、松溪籍进士名表 746
三、松溪县籍博士、硕士名表 747
四、建国后松溪籍县 (团) 级以上干部名表 749
五、松溪县获高级技术职称人士名表 750
六、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表 754
一、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抗倭牺牲义士 756
第三章 英名录 756
二、松溪县籍革命烈士 757
附录 766
一、地方文献 766
续贤庵记 766
明嘉靖《松溪县志》序 766
松源宋儒文修先生谱序 767
御倭纪事 768
书张德传后 769
清康熙版《松溪县志》序 770
湛卢书院记 770
国民党松溪县政府与中共闽东北分区抗日军政委员会合作抗日谈判文件 772
二、重要文件 772
六墩灌溉工程与马蹄岙水电站工程联合用水协议 774
松庆两县关于建设平坑水库协议 774
关于建设坪〔平〕坑水库有关问题的协议 775
松溪县人民政府关于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使用管理规定的布告 777
松溪县人民政府关于核定公布县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布告 780
三、考证资料 781
关于古代东平县的探讨 781
王安石与李纲出生于松溪县的考辨 784
编纂始末 786
修志机构与人员 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