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出兵西伯利亚 1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远东的扩张 1
参加世界大战和侵占青岛 1
二十一条要求和向中国扩张 5
干涉中国的各种方式 9
出兵西伯利亚计划和军部的意图 13
在向西伯利亚出兵问题上的对立和矛盾 16
西伯利亚战争及其特点 21
战时景气及其标志 25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正式形成 25
垄断资本主义确立的道路 29
确立途中的内部缺陷和矛盾 32
经济危机的前提条件 37
第三节 阶级构成的变化和各阶级的动向 39
独立产业工人的大批形成 39
新旧中间阶级和民主运动 42
“米骚动”及其影响 47
阶级运动的转变 53
元老、官僚收复失地的企图 58
第四节 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 58
绝对主义的错误、寺内内阁 61
政党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66
“纯政党内阁”和“平民宰相” 69
特权资产阶级的两面斗争 75
第五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 78
现代帝国主义的标志 78
朝鲜、台湾和资本主义经济 80
中国的东北、关内和日本资本主义 84
西伯利亚战争政策的歧路 89
第二章 帝国主义制度的发展——自西伯利亚撒兵和裁减军备 91
第一节 国际间对立和垄断资本主义 91
战后国际间对立和日本的立场 91
作为总危机一环的战后经济 97
垄断资本主义规律的各种现象 104
日本式垄断资本的特征和矛盾 106
第二节 工人农民运动的正式诞生 111
工人运动的转折点、民主运动的大转变 111
工团主义的全盛时期、共产主义的组织化 117
运动的方向转变和“自由主义化” 121
工人战线分裂的决定意义 125
第三节 天皇制下的政党政治(一)——军部势力的后退 126
战后政治的新现象 126
原敬内阁的成就及其限度 135
资产阶级军备观的转变 138
西伯利亚战争的总决算 143
第一次缩减军备及其效果 146
阀族的反扑、山本一清浦内阁 151
第四节 天皇制下的政党政治(二)——向资产阶级君主制演进 151
军部派系的重新组合 154
第二次拥护宪政运动 162
护宪派内阁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166
裁军的进展和护宪派内阁的结束 177
大战后政治结构变化的总结 183
第五节 帝国主义的“和平”侵略 189
帝国主义扩张的新方式 189
日本商品和资本侵入中国 192
日本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在台湾、朝鲜的活动 197
“协调外交”和“经济外交” 201
第三章 帝国主义制度矛盾的加深——金融危机和出兵山东 205
第一节 政党政治的起伏 205
政党之间的相互攻讦 205
金融危机的前提 213
金融危机的爆发 219
枢府同政府的正面冲突 223
中国国民革命的发展 231
第二节 中国革命的进展 231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势力 236
华北军阀势力的消长 244
第三节 出兵山东和东方会议 249
田中积极外交 249
第一次出兵山东 255
东方会议 257
第二次出兵山东和济南事件 265
炸死张作霖事件 271
附录 日本帝国主义文献解说(二)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