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第一编 自然条件 9
第一章 地貌、土壤 9
第一节 地貌分区 9
第二节 土壤、植被 14
第二章 气候 16
第一节 气温 16
第二节 降水 16
第三节 霜冻期 20
第五节 日照、蒸发 21
第四节 风 21
第三章 水系 22
第一节 海河水系 22
第二节 滦河水系 35
第三节 其它水系 38
第四章 水文 39
第一节 径流 39
第二节 泥沙 41
第三节 地下水 43
第四节 沿海潮汐 46
第二节 水资源量 49
第一节 水资源分区 49
第五章 水资源 49
第三节 水资源特点 56
第四节 水资源供需状况 57
第五节 水质 61
第六章 水旱灾害 66
第一节 洪涝灾 66
第二节 旱灾 73
第三节 盐碱灾 79
第一章 大型水库 85
第一节 岗南、黄壁庄、朱庄水库 85
第二编 蓄水工程 85
第二节 王快、西大洋水库 95
第三节 陡河水库 101
第二章 中小型水库 106
第一节 建设历程 106
第二节 中型水库简况 108
第三节 小型水库 120
第三章 蓄洪滞沥洼淀 122
第一节 大名泛区 122
第二节 滏阳河中游洼地滞洪区 124
第三节 千顷洼 126
第四节 献县泛区 127
第五节 兰沟洼蓄滞洪区 129
第六节 白洋淀 130
第七节 东淀 134
第八节 文安洼 137
第九节 永安河泛区 140
第三编 河道治理 145
第一章 漳卫南运河系 145
第一节 河道防洪工程 145
第二节 枢纽工程 150
第三节 防洪能力 153
第一节 河道防洪工程 155
第二章 子牙河系 155
第二节 枢纽工程 162
第三节 防洪能力 164
第三章 大清河系 167
第一节 河道防洪工程 167
第二节 枢纽工程 176
第四章 永定河系 178
第一节 堤防工程 178
第二节 河道工程 180
第三节 防洪能力 181
第一节 河道防洪工程 184
第五章 北三河 184
第二节 枢纽工程 191
第六章 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 195
第一节 滦河 195
第二节 陡河 197
第三节 洋河 198
第四节 石河 199
第四编 除涝治碱 203
第一章 黑龙港及运东地区 203
第一节 涝碱成因 203
第二节 治理过程 206
第三节 河渠排涝工程 208
第四节 治理效益 212
第二章 滹滏区间 213
第一节 涝碱地分布及成因 213
第二节 治理沿革 214
第三节 深县后营综合治理试区 214
第四节 骨干排水工程 215
第五节 工程效益 221
第三章 清南地区 222
第一节 骨干排水河道 222
第二节 扬水站 228
第三节 工程效益 228
第一节 排水骨干工程 229
第四章 清北地区 229
第二节 廊坊地区清北除涝区 231
第三节 工程效益 231
第五章 北三河地区 233
第一节 治理沿革 233
第二节 骨干排水河道 234
第三节 廊坊地区除涝区 236
第六章 唐、秦地区 238
第一节 易涝区域 238
第二节 涝区治理 240
第三节 排水工程 241
第四节 治理盐碱 243
第五编 农田水利 250
第一章 渠道灌溉 250
第一节 发展历程 250
第二节 大型渠灌区 253
第三节 中小型灌区 261
第二章 水井灌溉 277
第一节 土砖井 277
第二节 机井 278
第三节 节水灌溉 283
第一节 水土流失 286
第三章 水土保持 286
第二节 治理过程 289
第三节 水土保持管理 294
第四章 饮水工程 297
第一节 山区饮水 297
第二节 降氟改水 300
第五章 水电建设 303
第一节 水能资源与开发 30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水电建设 306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水电建设 308
第一节 城市供水 317
第一章 石家庄市 317
第六编 城市水利 317
第二节 城市防洪排涝 320
第二章 唐山市 322
第一节 城市供水 322
第二节 城市防洪排水 325
第三章 邯郸市 327
第一节 城市供水 327
第二节 城市防洪 330
第三节 城市排水 331
第四章 邢台市 333
第一节 城市供水 333
第二节 城市防洪 336
第一节 城市供水 338
第五章 保定市 338
第二节 城市防洪 339
第六章 张家口市 343
第一节 城市供水 343
第二节 城市防洪 345
第七章 承德市 348
第一节 城市防洪 348
第二节 城市供排水 351
第三节 避暑山庄水利 353
第一节 水资源与用水 354
第八章 秦皇岛市 354
第二节 城市防洪 357
第三节 城市供水 358
第七编 经营管理 365
第一章 工程管理 3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5
第二节 管理制度 366
第三节 观测检查 368
第四节 养护维修 371
第五节 调度运用 374
第六节 部分管理单位简况 378
第二章 综合经营 380
第一节 种植业 381
第二节 养殖业 383
第三节 加工工业 385
第四节 商业旅游业 387
第八编 科研、教育 391
第一章 科学研究 391
第一节 科研机构 391
第二节 科研成果 393
第三节 水利学会 409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全日制教育 413
第二章 水利教育 41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全日制教育 414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职工教育 416
第九编 水利机构 421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水利机构 421
第一节 清代水利机构 421
第二节 民国时期水利机构 422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水利机构 424
第一节 省级行政管理机构 424
第二节 地、县水利机构 430
第三节 省水利厅直属业务机构 430
编后记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