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概述 3
大事记 13
第一章 彝族 21
第一节 源流、分布、人口 21
第二节 生活习俗 22
一、居住 22
二、饮食 23
三、服饰 24
四、婚俗 25
五、丧葬 28
六、节日 29
七、禁忌 32
八、礼俗 33
第三节 宗教信仰 33
一、宗教 33
二、祭祀 34
三、举比起 35
四、毕摩和苏尼 36
第四节 经济状况 37
一、民主改革前 37
二、民主改革后 39
第五节 文教卫生 41
一、文化 41
二、教育 43
三、卫生 44
第六节 彝族支系——?彝 45
一、源流、分布、人口 45
二、生活习俗 46
三、婚俗 47
四、丧葬 48
六、经济建设 49
五、宗教信仰 49
七、文教卫生 51
第二章 傈僳族 53
第一节 源流、分布、人口 53
第二节 生活习俗 55
一、居住 56
二、服饰 57
三、饮食 58
四、婚俗 60
五、丧葬 62
七、禁忌和礼俗 63
六、节日 63
第三节 宗教信仰 64
第四节 经济状况 65
一、建国前 65
二、建国后 66
第五节 文教卫生 68
第三章 苗族 70
第一节 源流、分布、人口 70
第二节 生活习俗 71
一、居住、饮食 71
二、服饰 72
三、婚俗 73
四、丧葬 74
五、节日 76
六、礼俗、禁忌 77
第三节 宗教信仰 79
第四节 文化艺术 80
一、传说、故事、歌谣 80
二、音乐、舞蹈、美术 81
第五节 经济状况 82
一、建国前 82
二、建国后 83
第四章 纳西族 85
第一节 源流、分布、人口 85
第二节 生活习俗 86
一、居住 86
二、服饰 87
三、饮食 87
四、婚俗 88
五、丧葬 90
六、节日、礼俗、禁忌 92
第三节 宗教信仰 93
第四节 经济、文化 94
第五章 傣族 98
第一节 源流、分布、人口 98
第二节 生活习俗 100
一、居住 100
二、服饰 100
三、饮食 101
四、婚俗 102
五、丧葬 104
七、禁忌 105
六、节日、礼俗 105
第三节 宗教信仰 106
第四节 经济状况 107
一、建国前 107
二、建国后 109
第五节 文化、教育 109
第六章 白族 111
第一节 源流、分布、人口 111
一、居住、饮食 112
二、服饰 112
第二节 生活习俗 112
三、婚俗 113
四、丧葬 114
五、节日 115
六、礼俗、禁忌 116
第三节 宗教信仰 116
第四节 经济状况 117
一、建国前 117
二、建国后 118
第五节 文化、教育 119
第一节 源流、分布、人口 120
第七章 仡佬族 120
第二节 生活习俗 121
一、居住、服饰 121
二、婚俗 122
三、丧葬 122
四、年节 123
第三节 经济状况 124
第八章 回族 125
第一节 源流、分布、人口 125
一、居住、饮食、服饰 126
第二节 生活习俗 126
二、婚俗 127
三、丧葬 128
四、礼俗、禁忌 128
第三节 宗教信仰 129
第四节 经济、文化 130
第九章 民族工作 13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3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 132
1、民族科 133
2、民族事务委员会 13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133
3、民族工作委员会 135
4、历届民族工作机构领导干部人名录 135
5、民族区、乡人民政府 136
6、民族乡、村、组地名录 138
7、民族区、乡历届行政领导人名录 143
第二节 民族识别 160
第三节 民主改革 161
一、民主改革势在必行 161
二、和平民主改革 163
三、平息叛乱 167
第四节 经济建设 174
一、民主改革前 174
二、互助合作时期 177
三、改革开放时期 180
四、经济建设的成效 187
第五节 文化 190
第六节 教育 19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 19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194
第七节 培养干部 198
第八节 卫生 201
第十章 民族关系 206
第一节 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206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民族关系 208
第三节 民主改革时期的民族关系 210
第四节 合作化时期的民族关系 211
第五节 新时期的民族关系 213
第十一章 各族人民建设攀枝花 216
第十二章 人物 220
第一节 新中国成长的干部 220
第二节 英雄、劳模、先进 224
第三节 参加民主改革老干部 235
第四节 历史人物 242
附录 250
彝族叙事歌 250
妈妈的女儿 250
阿依阿芝 258
苗族祭歌 263
人口统计表 293
生产统计表 298
盐边县资源开发介绍 329
后记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