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 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贤君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62218641
  • 页数:2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国门洞开的近代中国历史背景下,从比较教育的视角,探究义务教育的特质、辨析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国民教育、民众教育及乡村教育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诠释了义务教育的概念。基于对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分析,作者指出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酿成在于外国传教士的影响及中国官绅权要和留学生的认同和强力推进,从而得出中国传统教育中难以滋生义务教育的结论。在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的指导下,作者批阅了多年尘土覆压的案卷,探讨了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分期与特点、学制体系、师资培训、行政督导及经费筹措和实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为中国近代义务教育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为提升本书的现实意义,在本书的最后,作者以简短的笔墨将视角转向我国现代义务教育,指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锄化、乱收费、学生负担重及行政督导力度不够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

第一章 义务教育概念的诠释 1

一、义务教育特质的探幽索微 1

二、义务教育的内容与范畴 4

三、辨析异同的一个尝试 10

(一)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 10

(二)义务教育与国民教育 13

(三)义务教育与民众教育 16

(四)义务教育与乡村教育 18

第二章 近代义务教育的酿成 27

一、传统教育中难以滋生义务教育 27

二、传教士——传播义务教育的最早媒体 40

(一)宣传“天赋人权”的平等观 40

(二)拨开欧美富强中国穷困的愁云 42

(三)揭开日本勃兴的奥秘 47

三、官绅在海外的义务教育见闻 50

(一)绅士对义务教育的介绍 50

(二)官员对义务教育悉心审视 53

四、负笈东西洋学生的救国视角 64

五、权要官绅对义务教育的吸纳与推进 74

(一)康有为的普及教育强国梦 74

(二)梁启超“新民”的普及教育理想 76

(三)张之洞的率先推进 79

第三章 义务教育分期与特点 81

一、酝酿发轫期 82

二、徘徊停滞期 89

三、民间醒悟期 97

四、厉行推展期 105

第四章 义务教育的学制体系 115

一、义务教育的学校结构探索 115

(一)酝酿发轫期的学校结构 116

(二)徘徊停滞、民间醒悟期多种并举 123

(三)厉行推展期的灵活变通 130

二、课程内容程度的调适 135

(一)酝酿发轫期“养正始基”旨趣的“酝酿” 136

(二)徘徊停滞期教学内容的“徘徊” 137

(三)民间醒悟期课程的“觉醒” 140

(四)厉行推展期课程的规范化 142

三、教学方法改革路径的寻觅 149

(一)单级教授办法 149

(二)二部教授制度 154

(三)巡回教学制度 158

(四)小先生制 161

第五章 义务教育的师资培训 165

一、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困扰 165

二、义务教育师资来源渠道的开凿 169

(一)开办师范、简易师范、简易师范科 169

(二)创办短期小学师资训练班 174

(三)招考和检定小学教师 178

(四)塾师改良的新举措 179

三、教师待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82

第六章 义务教育的行政督导 187

一、行政督导——义务教育推行之纲 187

(一)行政系统——自上而下一竿子插到底 188

(二)督导系统——并非均衡发展的辅助机关 192

二、行政督导的神圣职志 196

(一)调查适龄儿童 196

(二)制定推行计划与程序 199

(三)划定义务教育学区 202

(四)强迫儿童入学 205

第七章 千秋基业与义教经费 211

一、义务教育财源广辟之路径 211

二、集腋成裘的筹措办法 215

三、钢搭在刀刃还是刀背 219

第八章 义务教育实施的评价 222

一、时代赋予的鲜明特性 222

(一)民族性:经久不衰的主题 223

(二)灵活性:理想与实际冲突的妥协 226

(三)融通性:择其善者而从之 229

二、来自实际的推行举措 235

三、义务教育规划的分析 239

(一)规划者——热情高于理智 239

(二)执笔人——闭门杜撰 240

(三)决策者——与实际生活隔膜 242

四、效率:义务教育评价的标准 244

第九章 余论:并非纯属历史的研究 250

一、必须提高人民的参与程度 250

二、加大义务教育的弹性与变通性 253

三、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与待遇 257

四、增加义务教育的投入 261

主要征引、参考文献 265

后记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