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肾循环 1
一、引言 1
二、肾小球旁器 6
三、肾血流量测定 7
第2章 肾生理学概论 12
一、引言 12
二、肾单位功能和形态的差异 14
(一)肾小球 15
(二)近曲小管 18
(三)髓襻 23
(四)远曲小管 31
(五)集合管 31
三、清除率 33
四、肾阈和肾小管最大重吸收率 36
五、转运过程的性质 39
第3章 体液容量和浓度的调节 44
一、体液组成:体液的划分 44
(一)血管内液 45
(二)细胞外液 46
(三)细胞内液 52
二、体液的张力 56
(一)正常血清钠浓度 56
(二)抗利尿激素 58
(三)渴 59
(四)肾脏浓缩和稀释机制 59
(五)细胞内液张力 62
第4章 酸碱调节 65
一、缓冲系 66
二、体内缓冲剂 68
三、肺对H2CO3的调节 72
四、原发性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74
五、肾脏的作用 75
(一)对碱中毒的反应 76
(二)对酸中毒的反应 77
六、pCO2对肾脏调节重吸收碳酸氢盐的影响 81
七、酸碱平衡失调的临床 83
(一)代谢性酸中毒 83
Ⅰ.碱的摄入 87
(二)代谢性碱中毒 87
Ⅱ.胃液丧失 88
Ⅲ.利尿剂 89
Ⅳ.激素所致碱中毒 89
八、细胞内液pH 90
第5章 钾过剩和不足的病理生理 94
一、钾在组织内的分布 94
二、细胞内成分的测定 95
三、钾的肾脏转运 97
四、钾过多 99
五、钾缺乏 102
(一)实验性缺钾 102
(二)缺钾对细胞功能的影响 104
Ⅰ.碱中毒 106
(三)缺钾的临床所见 106
Ⅱ.酸中毒 107
Ⅲ.胃肠道丧失 108
Ⅳ.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109
Ⅴ.利尿剂 110
六、钾对激素的调节 111
第6章 水肿 115
一、局部性水肿 115
二、全身性水肿 118
(一)肾病综合征水肿 118
(二)肝硬化水肿 120
(三)心源性水肿 120
一、引言 122
第7章 利尿剂 122
二、渗透性利尿剂 123
三、尿酸化抑制剂 126
四、钠和氯重吸收抑制剂 129
五、醛固酮拮抗剂 133
六、黄嘌呤利尿剂 135
第8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 138
一、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138
二、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140
三、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142
(一)缺血性和中毒性损害 142
(二)病理学 143
(三)病理生理学 145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 149
五、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经过 153
第9章 慢性肾功能衰竭 158
一、引言 158
二、氮质血症 158
三、酸中毒 163
四、失钠 167
五、钙和磷的代谢 171
六、贫血 173
七、其他紊乱 174
(一)出血倾向 174
(二)高血压 175
(三)电解质紊乱 175
(四)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176
一、正常血清钠浓度 180
第10章 血清钠浓度的临床和生理学意义 180
二、高钠血症 183
三、低钠血症 186
(一)无循环功能不全的低钠血症 188
(二)伴循环功能不全和细胞外液量减缩的低钠血症 191
(三)伴循环功能不全和细胞外液过量的低钠血症 196
四、低钠血症时钠和水的分布 199
五、低钠血症的治疗 201
(一)无循环功能不全的低钠血症 201
(二)伴循环功能不全和细胞外液减缩的低钠血症 201
(三)伴循环功能不全和水肿的低钠血症 201
六、“脱水” 202
(一)失钠失氯伴细胞外液减少 202
(二)原发性失水 203
一、体液中的钙 208
第11章 钙、镁和磷 208
二、钙在肠道的吸收 212
三、尿钙的排泄 216
四、钙性肾脏病变 220
五、镁 222
六、磷 224
第12章 肾小球肾炎 230
一、肾小球肾炎中的组织反应 230
(三)基底膜增厚 231
(四)硬化或玻璃样变 231
(二)白细胞渗出 231
(一)细胞增殖 231
二、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原理 232
(一)免疫复合物肾炎 233
Ⅰ.血清病肾炎 233
Ⅱ.抗GBM肾炎 237
(二)免疫性肾小球损伤的介质 238
Ⅰ.补体-白细胞依赖性损伤 239
Ⅱ.不依赖补体-白细胞的损伤 239
Ⅲ.血凝系统的作用 239
三、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 240
四、肾小球肾炎的特殊类型 241
(一)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241
Ⅰ.病因和发病原理 241
Ⅱ.病理改变 242
Ⅲ.病理生理和临床经过 244
(二)急性增殖性非链球菌性肾小球肾炎 245
(三)急进型肾小球肾炎 245
Ⅰ.链球菌感染后急进型肾小球肾炎 245
Ⅱ.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246
Ⅲ.特发性急进型肾小球肾炎 248
Ⅳ.上皮新月样物的性质 248
(四)膜性肾小球肾炎 248
Ⅰ.发病原理 249
Ⅱ.病理改变 250
Ⅱ.病理改变 251
Ⅰ.发病原理 251
(五)类脂性肾病 251
Ⅲ.病理生理和临床经过 251
Ⅲ.病理生理和临床经过 252
Ⅳ.局灶性硬化 253
(六)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254
Ⅰ.病因和发病原理 255
Ⅱ.病理改变 257
(七)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257
Ⅰ.病理改变 258
Ⅱ.临床经过 259
五、其他类型的肾小球肾炎 260
(一)局灶性肾小球肾炎 260
(二)狼疮性肾小球肾炎 261
六、肾病综合征 262
(三)遗传性肾炎(Alport氏综合征) 262
(一)蛋白尿 264
(二)低蛋白血症 265
(三)水肿 266
(四)高脂血症 266
(五)脂肪尿 266
第13章 肾血管疾病和高血压 271
一、肾动脉狭窄的原因 271
(一)动脉硬化 271
Ⅰ.动脉粥样硬化 271
Ⅲ.小动脉纤维弹力性增生 272
(二)血管炎 272
Ⅱ.小动脉玻璃样硬化 272
(三)梗塞 273
(四)血栓形成 273
二、肾灌流量减少后的形态学改变 273
(一)肾梗塞 273
(二)缺血性萎缩 274
三、高血压和肾脏 274
四、高血压的机制 276
(一)肾脏的升压作用 276
(二)钠潴留 277
(三)肾脏的降压作用 277
(四)肾动脉狭窄 279
(五)高血压机制 279
(六)病理变化 280
(七)病理生理和临床经过 281
Ⅰ.病理改变 282
(八)良性肾硬化 282
Ⅱ.临床表现 283
(九)恶性肾硬化 283
Ⅰ.病理改变 283
Ⅱ.发病原理 284
Ⅲ.临床表现 285
第14章 肾盂肾炎和其他肾间质疾病 288
一、一般定义 288
二、肾盂肾炎 289
(一)肾盂肾炎的发病原理 289
Ⅰ.细菌学 289
Ⅱ.感染途径 290
Ⅰ.病理变化 294
(二)急性肾盂肾炎 294
Ⅱ.临床表现 295
(三)慢性肾盂肾炎 296
三、滥用止痛剂所致的慢性间质性肾炎(止痛剂性肾病) 298
(一)发病原理 299
(二)病理变化 299
(三)临床表现 300
(四)肾乳头坏死 300
四、药源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301
五、免疫性肾间质和肾小管疾病 302
(一)肾小管免疫复合物疾病 302
(二)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疾病 303
附录 膜转运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