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1
货币与现代经济生活 1
关于货币起源的种种学说 2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 4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8
币材 8
实物货币 8
金属货币 9
纸币 10
信用货币 11
第三节 货币的本质 13
货币金属说 13
货币名目说 13
劳动价值说 14
货币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的工具 15
价值尺度 16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16
流通手段 18
贮藏手段 20
支付手段 21
世界货币 22
第五节 货币制度 23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23
银单本位制 26
金银复本位制 27
金本位制 28
布雷顿森林体系 33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35
人民币制度 36
第二章 信用 38
第一节 信用及其产生 38
什么是信用 38
信用的产生 39
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40
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41
第二节 信用的历史 42
高利贷的特点 42
高利贷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 43
历史上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44
第三节 现代信用及其作用 46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46
信用关系中的诸方面 48
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 51
信用与泡沫经济 53
第四节 现代信用形式 54
商业信用 54
银行信用 58
国家信用 60
消费信用 62
国际信用 63
第一节 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66
利息的概念 66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66
利息的来源和本质 67
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69
第二节 利率的种类 71
利率及其两种计算方法 71
利率的种类 72
利率的决定因素 76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 76
利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80
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82
第四节 利率的功能与作用 85
利率的一般功能与作用 85
利率作用发挥的环境与条件 89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率作用的发挥 91
第一节 金融市场构成与分类 95
金融市场的涵义 95
第四章 金融市场 95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96
金融市场的地位与功能 98
金融市场构成要素 100
金融市场的分类 102
第二节 金融工具及其价格 102
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 102
金融工具的种类 105
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 111
证券行市与股票价格指数 112
证券收益率 114
第三节 货币市场 116
货币市场的构成与特点 116
同业拆借市场 116
商业票据市场 118
国库券市场 120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121
第四节 资本市场 123
资本市场的特点 123
发行市场(初级市场) 123
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126
第五节 金融市场管理 131
金融市场管理的涵义与意义 131
金融市场管理的原则与内容 132
金融市场管理机构 133
金融市场管理手段 135
第五章 金融机构及其体系 139
第一节 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39
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139
西方银行业发展中的特点 141
银行发展中的特殊性 142
第二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与发展趋势 143
银行性金融机构 143
非银行金融机构 146
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149
第三节 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151
美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151
英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152
日本的金融机构体系 153
第四节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155
旧中国金融机构的构成 155
新中国金融机构的建立与构成 156
全球性的金融机构 160
第五节 国际性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160
区域性金融机构 164
第六章 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 168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职能、类型、形式 168
商业银行的职能 168
商业银行的特点 169
商业银行的作用 170
商业银行的类型 171
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 171
负债业务 173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173
资产业务 175
中间业务和其他业务 178
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新业务 180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与信用货币创造 180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与存款货币 181
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过程 182
存款派生时的制约因素 182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185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185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针 186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188
第五节 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 191
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 192
西方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形成与现状 193
90年代以来金融监管的发展 194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196
第七章 中央银行 196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与类型 196
中央银行的发展历史 198
中央银行在中国的发展 201
中央银行的类型 202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204
中央银行的性质 204
中央银行的职能 205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208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208
中央银行的负债 212
中央银行的资产 214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的关系 216
第八章 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 219
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 219
外汇及种类 219
汇率的标价及种类 220
汇率的决定 222
国际收支 224
第二节 国际收支及平衡表 224
国际收支平衡表 225
国际收支的调节 229
第三节 国际储备 231
国际储备概念 231
国际储备的作用 233
国际储备的管理 234
国际金融市场概念 236
第四节 国际金融市场 236
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类 237
第五节 金融国际化 238
银行机构的国际化 239
银行业务的国际化 239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239
金融国际监督 240
货币需求的含义 243
第九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243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243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与微观角度 244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245
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46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246
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248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252
现代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255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256
第三节 货币需求实证及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分析 258
利率和货币需求 258
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259
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260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计量 263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263
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 264
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 268
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270
第五节 货币供给 271
货币供给的过程 271
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 274
我国的货币乘数 277
货币供给新论 279
第六节 货币均衡 280
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 280
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 281
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283
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 286
我国的货币均衡 287
第十章 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290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分类 290
通货膨胀的含义 290
通货膨胀的测定 293
通货膨胀的分类 295
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296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298
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 298
需求拉上 298
成本推动 300
结构因素 302
其他原因 303
第三节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305
西方学者的争论和我国学者的共识 305
通货膨胀对生产的影响 306
通货膨胀对流通的影响 308
通货膨胀对分配的影响 309
通货膨胀对消费的影响 311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312
控制货币供应量 312
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313
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316
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 317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320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320
什么是货币政策 320
货币政策的目标 322
货币政策诸目标的关系 324
西方货币政策目标理论 326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327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328
中介指标的作用与基本要求 328
可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 328
西方学者关于中介指标选择的争论 331
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331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 333
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 333
一般性政策工具 334
选择性政策工具 337
其他政策工具 338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 339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4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 341
西方学者关于传导机制的理论 342
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 343
第五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34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一般作用 34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功能差异 345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运用的必要性 346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 347
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348
第十二章 金融与经济发展 353
第一节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53
经济发展决定金融 353
金融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推动作用 355
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 356
第二节 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 360
经济货币化的概念 360
经济货币化的作用与影响 361
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影响因素 361
经济货币化的发展趋势 362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化问题 364
第三节 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 365
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366
金融压制对经济发展的阻滞 367
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71
对金融压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的简要评价 373
第四节 金融创新与发展 375
金融创新的概念与分类 375
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 377
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特征 381
当代金融创新的成因 382
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