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 1
第一章 电信系统 1
第一节 电信系统 1
一、电信系统 1
二、电信系统的组成 1
第二节 传输媒质及多路复用 3
一、传输系统 3
二、传输媒质 3
三、多路复用 6
第三节 增益、衰减与电平 8
一、增益与衰减 8
二、电平 9
三、噪声与信噪比 13
第二章 数字通信 15
第一节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5
一、模拟信号与模拟通信 15
二、数字信号与数字通信 16
三、数据通信 17
四、数字通信系统 17
第二节 模拟信号数字化 18
一、PCM 30/32系统 19
二、PCM 30/32系统帧结构 26
三、其他模数转换技术 29
第三节 数字复接及数字倍增技术 31
一、数字复接 31
二、准同步数字系列中数字速率系列和数字复接等级 33
三、同步数字系列 34
四、数字倍数技术 35
第四节 数字信号的传输与调制 36
一、基带信号 36
二、数字信号的传输及传输方式 36
三、数字调制与解调 37
一、数字通信机内工作码型 41
第五节 数字通信机内工作码型与信道传输码型 41
二、数字信道上传输码型 43
交换技术篇 47
第三章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 47
第一节 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组成 47
一、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 47
二、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的组成 47
三、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的发展 48
第二节 程控数字交换机硬件 49
一、模拟用户接口 49
二、远端模拟用户接口 55
三、数字用户线接口 56
四、接入网V5接口 57
五、模拟中继器 58
六、数字中继器 58
七、信号部件 60
八、处理机 64
九、其他外围硬件 68
第三节 数字交换网络 68
一、数字交换网络用途 68
二、数字交换网络构成 69
三、T型接线器 70
四、S型接线器 75
五、T-S-T型数字交换网络 78
六、复用器及分路器 81
第四节 程控数字交换机软件 83
一、程控交换机软件的构成 83
二、数据 83
三、程序 84
第五节 呼叫接续原理 89
一、用户线扫描监视及主叫摘机识别 89
三、选号信息接收 91
二、去话分析 91
四、号码分析 93
五、来话分析 94
六、呼叫被叫 94
七、被叫应答识别 95
八、通话监视及话终释放 96
第四章 分组交换技术 98
一、分组交换的概念 98
二、分组交换的技术特点 100
三、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 106
第五章 ATM技术 109
第一节 信息传递方式 109
一、信息传递性能要求 109
二、信息传递方式比较 112
第二节 ATM标准 115
一、ATM的技术特点 115
二、ATM基本原理 118
三、B-ISDN的ATM协议参考模型 122
第三节 ATM交换机 125
一、ATM基本交换单元的构成 125
二、ATM交换机的构成 126
三、典型机介绍 127
传输及接入技术篇 130
第六章 光纤通信技术 130
第一节 概述 130
一、光纤通信发展简介 130
二、光纤通信的优点 131
三、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132
四、光纤通信的应用与展望 133
第二节 光纤与光缆 136
一、光纤 136
二、光纤的传输特性 142
三、实用光纤类型 145
四、光缆 147
第三节 光纤数字通信系统 151
一、系统概述 151
二、光数字发送机 155
三、光数字接收机 161
四、光端机的主要指标 164
五、系统辅助设备 165
第四节 光纤通信系统的展望 168
一、相干光通信系统 168
二、光波分复用系统(OWDM) 170
三、光时分复用系统(OTDM) 171
第七章 数字微波通信 176
第一节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概述 176
一、系统模型 176
三、数字微波通信的特点 177
二、实际的系统设备组成 177
四、数字微波通信发展简介 178
五、数字微波通信的监控系统 179
第二节 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180
一、接口电路及码型变换 181
二、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182
三、各种调制方式的信道频带利用率 193
第三节 数字微波的收发信设备 195
一、发信设备的组成与主要性能指标 195
二、收信设备的组成与主要性能指标 198
第四节 数字微波信道的假想参考电路 201
一、数字信道的假想参考电路 201
二、数字微波高级假想参考电路 202
三、数字微波中级假想参考电路 202
四、数字微波用户级假想参考电路 203
一、卫星通信的含义 204
第一节 卫星通信的一般概念 204
第八章 卫星通信 204
二、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206
第二节 同步通信卫星 208
一、同步通信卫星 208
二、同步卫星的覆盖区 210
三、同步卫星的发射 211
四、同步卫星的稳定性 212
一、同步卫星的组成 213
第三节 同步卫星通信设备 213
二、地面设备 216
第四节 卫星通信线路的多址连接方式 217
一、多址连接方式 218
二、频分多址方式(FDMA) 219
三、时分多址方式(TDMA) 221
四、空分多址方式(SDMA) 222
五、码分多址方式(CDMA) 223
二、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LEO) 224
第五节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224
一、同步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224
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的问题 226
第九章 SDH传送网 227
第一节 概述 227
一、SDH网产生的技术背景 227
二、SDH基本概念和特点 229
第二节 速率与帧结构 230
一、网络节点接口(NNI) 230
二、同步数字系列的速率 231
三、帧结构 232
第三节 SDH的复用结构和步骤 233
一、SDH的复用结构 233
二、复用单元 234
三、复用过程 237
一、概述 238
四、我国的SDH复用路线 238
第四节 SDH复用设备 238
二、SDH复用设备 239
三、一种典型同步分插复用器的介绍 241
第五节 交叉连接设备 248
一、DXC的概念和应用 248
二、SDXC典型设备简介 251
第六节 同步光缆数字线路系统的光接口 253
一、参考配置 253
二、传输媒质 254
三、STM接口 254
第七节 SDH传送网 257
一、SDH传送网的功能和结构 257
二、传送网的物理拓扑 258
三、网络保护 261
四、我国SDH网络结构 268
一、接入网的定义 271
第十章 接入网 271
第一节 接入网的概念 271
二、接入网的技术特性 272
第二节 接入网的实现方式 272
一、有线方式 272
二、无线方式 276
第三节 接入网模型 278
一、城市接入网模型 278
二、农村接入网模型 282
第四节 接入网的V5接口 285
一、V5接口的概念 285
二、V5接口的功能 286
三、V5接口所支持的业务 287
第五节 光纤接入网的传输技术 287
二、光纤接入网的应用 288
一、光纤接入网传输技术的分类 288
移动通信技术篇 292
第十一章 公用移动通信网 292
第一节 概述 292
一、移动通信的概念 292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与应用 293
三、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 293
四、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方式 294
五、频谱使用 295
第二节 公众移动通信网 297
第三节 GSM系统结构 305
一、GSM系统的特点 305
二、GSM系统结构与功能 307
三、GSM系统的接口 314
一、移动台号码、地址与识别 318
第四节 GSM网络功能 318
二、移动网络功能 321
三、主要接续流程举例 325
第五节 CDMA系统一般原理 330
一、基本概念 330
二、CDMA技术基本原理 330
三、码分多址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332
第六节 CDMA网络结构 335
一、码分数字蜂窝网的网络结构 335
二、码分数字蜂窝移动业务本地网结构 337
三、码分数字蜂窝移动业务省内网结构 338
四、全国码分数字蜂窝移动业务网结构 339
五、码分蜂窝移动通信网与PSTN的连接结构 340
六、码分数字蜂窝网与模拟蜂窝网的连接 340
七、码分数字蜂窝移动网的信令网结构 341
一、双模式概念 343
二、CDMA系统特性 343
第七节 CDMA系统特性 343
三、CDMA 系统蜂窝小区 345
四、CDMA系统信道结构 346
五、越区切换 348
六、移动台、基站和交换局 350
第十二章 移动数据通信 353
第一节 移动数据业务概述 353
一、移动数据的发展趋势 353
二、GSM的数据业务功能简介 354
第二节 电路型数据业务 355
一、电路交换数据业务(CSD) 355
二、高速电路型数据业务(HSCSD) 356
第三节 分组型数据业务 357
一、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357
二、增强型数据业务(EDGE) 362
一、一般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 363
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363
第四节 移动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 363
二、IP旁路移动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 364
三、GPRS移动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 365
四、WAP移动INTERNET接入解决方案 365
第十三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3G) 368
第一节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综述 368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368
二、第三代移动通信工作频段 369
第二节 第三代系统的技术与业务 371
一、第三代系统主要技术 371
二、IMT-2000的目标、技术要求和提供的业务 376
第三节 移动通信向第三代过渡 378
一、实施网络向第三代演进时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 378
二、IMT-2000网络的实现方案 378
三、我国的第三代演进方案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