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城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西安:三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05463996
  • 页数:1092 页
图书介绍:

总述 1

总述 1

大事记 11

大事记 11

行政建置志 48

第一章 位置疆域 48

第一节 位置 48

第一章 位置疆域 48

行政建置志 48

第一节 位置 48

第二节 疆域 49

第二节 疆域 49

第二章 建置沿革 50

第二章 建置沿革 50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2

第三章 行政区划 52

第二节 清代区划 53

第一节 明代区划 53

第二节 清代区划 53

第一节 明代区划 53

第三节 民国区划 54

第三节 民国区划 54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区划 55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区划 55

第一章 地质 60

地理环境志 60

地理环境志 60

第一章 地质 60

第一节 地层 61

第一节 地层 61

第二节 构造 62

第二节 构造 62

第三节 地震 62

第三节 地震 62

第四节 矿产 63

第四节 矿产 63

第二章 地貌 65

第一节 黄龙山地 65

第二章 地貌 65

第一节 黄龙山地 65

第二节 丘陵沟壑 67

第二节 丘陵沟壑 67

第三节 黄土台原 68

第三节 黄土台原 68

第四节 河谷川道 69

第四节 河谷川道 69

第三章 气候 70

第一节 光照 70

第三章 气候 70

第一节 光照 70

第二节 气温 71

第二节 气温 71

第三节 降水 72

第三节 降水 72

第四节 气压和风 74

第四章 水文 74

第四节 气压和风 74

第四章 水文 74

第一节 河流 75

第一节 河流 75

第二节 地下水 78

第二节 地下水 78

第三节 水质 79

第三节 水质 79

第五章 土壤 80

第一节 褐土 80

第一节 褐土 80

第五章 土壤 80

第二节 ?土 81

第二节 ?土 81

第三节 黄土性土 82

第三节 黄土性土 82

第四节 淤土 83

第四节 淤土 83

第五节 残破积土 84

第六章 植被 84

第五节 残破积土 84

第六章 植被 84

第一节 演变 85

第一节 演变 85

第二节 分布 86

第二节 分布 86

第三节 区划 88

第三节 区划 88

第七章 野生动物 90

第一节 鸟类 90

第七章 野生动物 90

第一节 鸟类 90

第二节 兽类 91

第二节 兽类 91

第三节 虫鱼类 92

第三节 虫鱼类 92

自然灾害志 94

第一章 旱灾 94

自然灾害志 94

第一章 旱灾 94

第二章 水灾 102

第二章 水灾 102

第三章 雹灾 110

第四章 风灾 114

第五章 干热风 116

第六章 冻灾 116

第七章 震灾 118

第八章 虫灾 121

人口志 125

第一章 人口源流 125

第二章 人口规模 129

第一节 总量 129

第二节 分布 129

第一节 年龄 131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31

第二节 性别 136

第三节 文化 140

第四节 民族 142

第五节 职业 142

第四章 人口变动 145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45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46

第五章 婚姻家庭 148

第一节 婚姻 148

第二节 家庭 149

第一节 自然生育 151

第六章 人口生育 151

第二节 计划生育 152

第七章 人口与经济 153

第一节 人均耕地 153

第二节 人均粮食 154

第三节 人均工农业总产值 154

第八章 人口管理 154

第一节 户口变动管理 154

第二节 流动人口管理 155

第三节 人口生育管理 156

城乡建设志 160

第一章 城区分布 160

第一节 金城区 161

第二节 中心区 163

第五节 苏山区 164

第三节 象山区 164

第四节 竹园区 164

第二章 城市设施 165

第一节 街道照明 165

第二节 供水排水 165

第三节 公共交通 166

第四节 园林绿化 167

第五节 市场设施 168

第六节 公园 168

第七节 环卫设施 169

第三章 城区建筑 169

第一节 古城墙 170

第二节 古寺庙 170

第三节 机关 171

第五节 学校 172

第四节 商店 172

第六节 影剧院 173

第七节 旅店宾馆 174

第八节 居民住宅 175

第四章 集镇建设 176

第一节 芝川镇 176

第二节 西庄镇 177

第三节 龙亭镇 179

第四节 龙门镇 179

第五节 桑树坪镇 180

第五章 乡村建设 181

第一节 村庄 181

第二节 住宅 202

第三节 公共设施 203

第二节 环境管理 204

第一节 机构人员 204

第六章 环境保护 204

第三节 污染与防治 205

第四节 宣传教育 208

第七章 建筑业 208

第一节 施工力量 209

第二节 设计 211

第三节 建筑工程 212

第四节 经营管理 213

第五节 监督管理 214

第八章 机构与管理 215

第一节 机构 215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 216

第三节 规划管理 216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216

第一节 私营工业 218

第一章 体制 218

工业志 218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19

第三节 市办全民工业 220

第四节 中央、省属工业 221

第五节 乡镇工业 222

第二章 冶铁工业 223

第一节 早期冶铁 223

第二节 全民大炼钢铁 223

第三节 矿山 224

第四节 韩城铁厂 225

第三章 建材工业 227

第一节 资源 227

第二节 水泥 230

第三节 砖瓦 231

第四节 耐火材料 232

第五节 石灰 233

第六节 石子、石渣 233

第七节 沙子 234

第八节 大理石 234

第九节 构件预制 235

第十节 轻质建材 235

第四章 化学工业 236

第一节 蜡烛 236

第二节 电石 236

第三节 塑料 237

第四节 电镀 237

第五节 化肥 238

第五章 机械工业 240

第一节 铸造 240

第二节 机具修造 242

第三节 汽车修配 244

第六章 纺织缝纫业 245

第一节 棉花加工 245

第二节 纺织 246

第三节 丝绸 248

第四节 土染 248

第五节 针织 249

第六节 缝纫 250

第七节 制鞋 251

第七章 食品工业 251

第一节 粮食加工 251

第二节 油脂加工 253

第三节 副食品加工 253

第四节 屠宰及肉类加工 255

第五节 蔬菜加工 255

第六节 果品加工 256

第七节 酿造 257

第八章 造纸印刷业 259

第一节 造纸 259

第二节 印刷 261

第九章 陶瓷木器皮革业 263

第一节 陶瓷 263

第二节 木器 264

第三节 皮革麻绳 265

第十章 机构 266

煤炭志 269

第一章 机构 269

第一节 市(县)机构 269

第二节 矿区机构 270

第二章 资源 270

第一节 勘探 270

第三节 煤层与煤质 271

第二节 分布及储量 271

第三章 煤矿 273

第一节 国营煤矿 273

第二节 集体煤矿 278

第三节 私营、个体煤矿 279

第四章 生产 281

第一节 装备 281

第二节 采煤 284

第三节 掘进 285

第四节 产量 286

第五章 加工 287

第一节 井口筛分筛选 287

第二节 洗选 288

第三节 炼焦 289

第四节 综合利用 289

第一节 运输 290

第六章 运销 290

第二节 销售 291

第七章 安全 292

第一节 管理 292

第二节 灾害防治 293

第三节 重大事故 295

第八章 职工 297

第一节 人数 297

第二节 生活 298

电力志 303

第一章 发电厂 303

第一节 电厂建设 303

第二节 电厂生产 305

第三节 机构与管理 307

第一节 变电站 309

第二章 供电用电 309

第二节 供电站 311

第三节 线路 312

第四节 用电 313

第三章 电业管理 315

第一节 机构 315

第二节 用电管理 316

第三节 经营管理 316

第四节 安全管理 317

交通邮电志 320

第一章 交通 320

第一节 古道 320

第二节 乡间道路 321

第三节 公路 321

第四节 铁路 324

第五节 黄河航道与渡口 326

第二章 运输 327

第一节 人畜力运输 327

第二节 汽车运输 328

第三节 火车运输 330

第三章 交通管理 331

第一节 监理 331

第二节 安全 332

第三节 稽征 333

第四章 邮电 334

第一节 机构 334

第二节 邮政 335

第三节 电讯 338

第四节 经营管理 343

第一节 土地改革 346

农业志 346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346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348

第三节 人民公社 349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350

第二章 农业生产 352

第一节 耕地 352

第二节 耕作制度 353

第三节 良种推广 355

第四节 土壤改良 357

第五节 肥料施用 358

第六节 植物保护 358

第七节 农业区划 360

第八节 商品生产基地 361

第九节 作物面积与产量 362

第一节 森林 364

第三章 林业 364

第二节 采种育苗 369

第三节 植树造林 370

第四章 畜牧业 372

第一节 种类 372

第二节 饲养 374

第三节 疾病防治 375

第五章 渔业 376

第一节 养殖 376

第二节 鱼种 377

第三节 捕捞 377

第六章 农田水利 377

第一节 水利工程 377

第二节 灌溉管理 385

第三节 水土保持 390

第一节 农田作业机械 392

第七章 农业机具 392

第二节 收获机械 393

第三节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393

第四节 运输机械 394

第五节 管理 394

第八章 机构队伍 395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95

第二节 事业机构 395

商业贸易志 399

第一章 集市贸易 399

第一节 集市 399

第二节 古会 401

第三节 物资交流大会 402

第一节 机构 403

第二章 商业 403

第二节 体制 404

第三节 网点 411

第四节 购销 412

第五节 经营管理 417

第三章 物资 421

第一节 机构 421

第二节 购销 421

第三节 经营管理 423

第四章 供销 423

第一节 组织 423

第二节 供应 426

第三节 推销 428

第四节 经营管理 431

第一节 机构 433

第二节 供销 433

第五章 农机 433

第三节 经营管理 434

第六章 粮油 434

第一节 机构 434

第二节 网点 435

第三节 收购 436

第四节 调运 438

第五节 供应 439

第六节 仓储 441

第七节 经济效益 444

第七章 饮食服务 445

第一节 饮食业 445

第二节 服务业 447

第一节 财政机构 451

第二节 税务机构 451

第一章 机构 451

财政税务志 451

第二章 财政体制 452

第三章 财政收支 454

第一节 财政收入 454

第二节 财政支出 458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 465

第四章 赋税 468

第一节 农业税 468

第二节 工商税 473

第三节 契税 478

第五章 财政监督 479

第一节 财政监察 479

第二节 税务检查 481

第三节 审计监督 482

第一章 机构 484

第一节 典当、钱庄 484

金融志 484

第二节 银行 485

第三节 保险 486

第二章 货币 487

第一节 种类 487

第二节 流通 488

第三节 管理 490

第三章 存款 491

第一节 财政性存款 491

第二节 企业存款 493

第三节 农村存款 495

第四节 城乡储蓄存款 497

第一节 工业贷款 500

第四章 流动资金贷款 500

第二节 商业贷款 502

第三节 农业贷款 505

第五章 固定资产贷款 507

第一节 基本建设投资 507

第二节 技术改造贷款 509

第三节 管理 510

第六章 信用合作 511

第一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511

第二节 城市信用合作社 515

第三节 互助储金会 515

第七章 有价证券 516

第一节 胜利折实公债 516

第二节 经济建设公债 516

第三节 期票 516

第五节 国库券 517

第四节 集资券 517

第六节 经济建设有奖债券 518

第八章 保险 518

第一节 财产保险 518

第二节 人身保险 519

管理经济志 521

第一章 计划管理 521

第一节 机构 521

第二节 体制 522

第三节 计划 523

第二章 统计 524

第一节 机构 524

第二节 统计调查 525

第三节 统计报告 528

第一节 机构 529

第三章 物价管理 529

第二节 体制 530

第三节 物价 531

第四节 监督检查 539

第四章 工商管理 540

第一节 机构 540

第二节 对私改造 540

第三节 企业登记 541

第四节 商标广告 543

第五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 544

第六节 市场管理 545

第七节 经济合同 547

第八节 经济检查 548

第五章 物资管理 549

第一节 品种 549

第一节 机构 550

第六章 计量管理 550

第二节 计划 550

第二节 计量单位制 551

第三节 管理 551

第七章 土地管理 553

第一节 机构 553

第二节 宣传教育 553

第三节 土地权属 554

第四节 土地征用 554

第五节 土地监察 555

政权志 558

第一章 县衙、县署 558

第一节 县衙 558

第二节 县署 558

第二章 权力机关 566

第一节 普选 566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69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570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75

第三章 执行机关 576

第一节 县级政府 576

第二节 基层政府 579

第四章 审判机关 580

第一节 机构 580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81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83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85

第五章 检察机关 585

第一节 机构 585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86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86

第五节 监所监察 587

第四节 法纪检察 587

第六节 控告、申诉的受理 588

第七节 税务检察 588

第八节 劳改检察 588

政务志 589

第一章 民政 589

第一节 机构 589

第二节 优抚 590

第三节 退役军人安置 593

第四节 救灾、救济、双扶 594

第五节 社会福利 595

第六节 婚姻登记 596

第七节 殡葬 598

第一节 机构 599

第二章 劳动人事 599

第八节 禁烟禁毒 599

第二节 劳动管理 600

第三节 干部管理 602

第四节 工资管理 602

第五节 离休、退休、退职 605

第六节 劳动服务 607

第三章 公安 608

第一节 机构、队伍 608

第二节 治安 608

第三节 侦破 610

第四节 预审 610

第五节 监所管理 611

第六节 消防 611

第一节 机构 612

第二节 法制教育 612

第四章 司法 612

第三节 人民调解 613

第四节 公证 614

第五节 律师 614

第六节 劳改场 615

第五章 监察 616

第一节 机构 616

第二节 检查 616

第三节 处理 617

第六章 信访 618

第一节 机构 618

第二节 来信来访 618

第七章 档案 619

第一节 机构 619

第三节 办案 619

第二节 案卷 620

第三节 管理 621

党派群团志 623

第一章 共产党 62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623

第二节 地下活动 627

第三节 党代会 630

第四节 组织工作 632

第五节 思想教育 637

第六节 统战工作 640

第七节 纪律检查 642

第二章 政治协商会 645

第三章 国民党、三青团 649

第一节 国民党 649

第二节 三青团 651

第一节 民主同盟 652

第四章 民主党派 652

第二节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655

第三节 民主促进会 655

第五章 群众团体 656

第一节 工人团体 656

第二节 农民团体 659

第三节 青年团体 662

第四节 妇女团体 664

第五节 商业团体 666

军事志 670

第一章 机构 670

第二章 兵役 671

第一节 募兵制 671

第二节 征兵制 671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672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672

第三章 地方武装 674

第一节 团练 674

第二节 民团、保警队 674

第三节 游击队 676

第四节 武警韩城中队 678

第四章 民兵 678

第一节 民兵组织 678

第二节 民兵训练 679

第三节 民兵装备 681

第四节 民兵作用 681

第五章 驻防驻军 682

第一节 驻防 682

第二节 驻军 683

第二节 防空设施 68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685

第六章 人民防空 685

第三节 “三防”教育 686

第七章 战事 686

第一节 秦晋韩原之战 686

第二节 陕北农民起义军攻打韩城 686

第三节 回民起义军在韩活动 687

第四节 红枪会反军阀斗争 687

第五节 解放韩城 688

教育志 691

第一章 机构 691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91

第二节 教研机构 692

第三节 其他机构 692

第一节 私塾 693

第二章 旧式教育 693

第二节 义学、社学 694

第三节 书院 695

第四节 县学 696

第五节 科举考试 696

第三章 幼儿教育 697

第一节 班园 697

第二节 保教 698

第四章 小学教育 699

第一节 学校、学生 699

第二节 学制、课程 702

第三节 教学 704

第五章 普通中学教育 705

第一节 学校、学生 705

第二节 学制、课程 708

第三节 教学 709

第四节 升学 711

第一节 职业小学 714

第六章 职业教育 714

第二节 职业初中 715

第三节 职业高中 716

第四节 技工学校 719

第七章 中专教育 720

第一节 师范 720

第二节 财经 723

第八章 成人教育 724

第一节 扫除文盲 724

第二节 文化补习 727

第三节 技术培训 729

第一节 延安大学 731

第二节 高师函授 731

第九章 高等教育 731

第三节 电大 732

第四节 自修大学 732

第十章 聋哑教育 733

第一节 学校、学生 733

第二节 学制、课程 733

第三节 教学、实习 734

第十一章 勤工俭学 735

第十二章 教师 737

第一节 队伍 737

第二节 待遇 738

第十三章 教育经费 741

第一节 来源 741

第二节 使用 743

第三节 管理 745

第一节 科学技术委员会 746

第一章 机构 746

科学技术志 746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747

第三节 科研机构 748

第二章 科技队伍 749

第一节 科技人才 749

第二节 科普人才 751

第三章 科普活动 751

第一节 科普组织 751

第二节 宣传教育 752

第三节 科技推广 752

第四节 科技承包 755

第四章 科技研究 755

第一节 研讨 755

第二节 成果 756

第六章 地震测防 764

第五章 气象预报 764

文化艺术志 767

第一章 韩城秧歌 767

第一节 沿革 767

第二节 演员 768

第三节 表演 768

第四节 剧目 769

第二章 社火 770

第一节 耍神楼 770

第二节 芯子 771

第三节 锣鼓 772

第四节 烟火 773

第三章 音乐舞蹈 774

第一节 唢呐 774

第三节 群众舞蹈 775

第二节 群众歌咏 775

第四章 戏剧 776

第一节 剧种 776

第二节 剧团 778

第三节 舞台 780

第四节 演出 780

第五章 手工艺 781

第一节 蒸食 781

第二节 布玩刺绣 782

第三节 花灯 783

第六章 文艺创作 783

第一节 文学 783

第二节 书法 784

第三节 美术 785

第一节 放映单位 786

第七章 电影 786

第二节 影片发行 787

第三节 电影放映 787

第八章 图书阅览 788

第一节 馆室 788

第二节 藏书 788

第三节 阅览 789

第九章 文化市场 789

第一节 书店 789

第二节 书摊 790

第三节 音像 791

第十章 机构 792

第一节 文化局 792

第二节 文化馆 792

第三节 乡镇文化站 793

第一节 清代的报刊 794

新闻志 794

第一章 报刊 794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报刊 795

第三节 建国后的报刊 796

第二章 广播 797

第一节 机构队伍 797

第二节 设备 798

第三节 网络 799

第四节 节目 800

第三章 电视 808

第一节 电视机 808

第四节 电视片 810

第四章 通讯联络 810

第一节 通讯 810

第三节 摄像机 810

第二节 转播台 810

第二节 收听点 812

第三节 刊物 812

第五章 业务管理 813

第一节 宣传管理 813

第二节 财务管理 813

第三节 修理服务 813

文物志 816

第一章 司马迁墓祠 816

第一节 墓 816

第二节 祠 817

第三节 展览室 819

第二章 占遗址 820

第一节 禹门洞穴遗址 820

第二节 庙后村遗址 820

第四节 挟荔宫遗址 821

第三节 魏长城遗址 821

第三章 古建筑 822

第一节 古塔 822

第二节 祠庙 822

第三节 寺观 824

第四节 牌楼 825

第五节 桥梁 825

第四章 古陵墓 826

第一节 墓冢 826

第二节 墓葬 828

第五章 金石 830

第一节 钟 830

第二节 石窟 830

第四节 石碑 831

第三节 石雕 831

第六章 馆藏文物 832

第一节 化石 832

第二节 石器 832

第三节 骨器 832

第四节 陶器 833

第五节 青铜器 833

第六节 铁器 833

第七节 瓷器 833

第八节 玉器 833

第九节 金银器 834

第十节 雕刻 834

第十一节 刺绣 834

第十二节 古币 834

第十三节 古籍 834

第十六节 仪仗 835

第十四节 字画 835

第十五节 牌匾 835

第七章 革命文物 836

第一节 遗址 836

第二节 烈士陵墓 836

第三节 英烈遗物 836

第八章 文物管理 837

第一节 机构 837

第二节 文物普查 837

第二节 文物保护 838

体育卫生志 841

第一章 机构 841

第一节 体育机构 841

第二节 卫生机构 841

第一节 体育设施 842

第二章 体育 842

第二节 传统体育 843

第三节 学校体育 844

第四节 社会体育 844

第五节 竞技体育 846

第三章 卫生保健 850

第一节 预防疫病 850

第二节 妇幼保健 855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856

第四章 药物 857

第一节 药店 857

第二节 中药 858

第三节 西药 859

第四节 经营管理 860

第五节 药政药检 860

第一节 名医与医疗机构 862

第五章 医疗 862

第二节 医疗队伍 866

第三节 医疗设备 866

第四节 医疗水平 867

第五节 公费医疗 868

宗教民俗志 870

第一章 宗教 870

第一节 道教 871

第二节 佛教 871

第三节 基督教 871

第四节 天主教 873

第五节 中华基督教 873

第二章 生活习俗 874

第一节 服饰 874

第六节 伊斯兰教 874

第二节 饮食 875

第三节 居住 876

第三章 岁时节俗 877

第一节 春节 877

第二节 清明 877

第三节 端阳 878

第四节 七夕 878

第五节 中秋、重阳 878

第四章 蒸食往来 879

第五章 礼仪习俗 880

第一节 生辰 880

第二节 寿诞 881

第三节 嫁娶 881

第四节 丧葬 882

第一节 谚语 883

第六章 谣谚 883

第二节 歇后语 886

第三节 歌谣 888

方言志 894

第一章 语音 894

第一节 标音符号 894

第二节 声调 895

第三节 声韵调拼合规律 897

第四节 分化 904

第二章 与普通话比较 905

第一节 同异量 905

第二节 相异的文读 907

第三节 分化的文读 914

第三章 文白异读 914

第四章 词汇 928

第五章 语法 950

人物志 954

第一章 人物传略 954

司马迁 954

张? 956

王盛 956

党孟辀 956

郭文英 957

张士佩 957

马攀龙 958

薛国观 958

左懋第 958

刘永祚 959

贾宏祚 959

刘荫枢 959

张廷枢 960

王杰 961

师彦公 961

强望泰 962

高学山 963

张季繇 963

解喜欢 963

贾乐天 964

张希瑞 964

杨汉臣 965

徐仁山 966

薛位 966

刘锦轩 967

高德辉 967

田林升 968

张志孝 969

冯玺玉 969

张勉斋 970

吉同钧 971

高士龙 971

卫仁山 972

冯仰华 973

党晓渊 973

李师纲 974

刘中义 974

胡荫亭 975

董振江 975

张智发 976

高会亭 977

段异文 978

温霁笠 978

卫紫璋 979

薛化兰 979

薛正清 980

樊乐山 981

樊厚甫 981

党建国 982

吉锐生 983

冯养浩 984

杨一鹤 984

张宝成 985

鱼存之 985

孙季善 986

郭景仪 987

段跻同 987

王捷三 988

韦永泰 989

马立斋 989

张孔博 990

常德 990

石蕴山 991

吉文超 992

王义安 993

吉子介 993

秦凤莲 994

王天岳 994

师荆茂 995

李云亭 995

强仲廉 996

苏史青 996

苏资琛 997

杨厚山 999

刘清心 1000

董凡浪 1001

贺邦墉 1001

党俊鸿 1002

黄百川 1003

严文炳 1003

高万灵 1004

李逢春 1005

薛和防 1005

吉荫祥 1007

张子超 1007

强汉三 1008

樊仰山 1009

任江斌 1009

冯丁宁 1011

高步林 1011

赵惠民 1012

田仁清 1013

第二章 烈士英名 1014

第三章 人物表 1017

劳动模范表 1017

党政军机关单位地师级以上职务人员表 1021

附录 1028

第一章 旧志简介 1028

明万历·韩城县志 1028

清康熙·韩城县续志 1029

清乾隆·韩城县志 1029

清嘉庆·韩城县续志 1029

民国·韩城县续志 1030

清光绪·韩城县乡土志 1030

民国·韩城县乡土教材 1030

宋·河渎庙记 1031

第二章 各类文辑 1031

请罢同州韩城冶户疏 1032

荒岁歌 1033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布告 1034

陕西山西两省解决黄河滩地问题的协议 1035

芝川推行“五到田”责任制 1036

棉花司令——王效维 1038

世上没有砸不烂的石头 1041

盘河渡槽寄深情 1044

为“富”字大唱赞歌 1045

司马迁故乡的大喜讯 1051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韩城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 1061

农村教育整体改革的初步尝试 1062

风格别致的韩城秧歌 1069

农民夜校 1073

第三章 革命故事 1073

晨钟话剧团 1074

红军来了 1074

水中会议 1076

三次歼敌记 1076

地下兵工厂 1078

巧计消除意外事 1078

红色小学 1079

番地事变 1080

为高德辉同志报仇 1082

第四章 神话传说 1083

禹凿龙门 1083

李闯王过禹门 1084

司马故里的跑台子戏 1085

史阙疑其人其事 1086

第五章 编志始末 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