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历史观》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锋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32054225
  • 页数:37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社会历史观走向科学的里程碑 35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沿革与超越 35

一、旧历史观视野中的社会历史 35

二、科学社会历史观的创立 39

三、科学历史观的现代走向 43

第二节 科学社会历史观的真谛 46

一、人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和归宿 46

二、社会历史是高级的物质形态 50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2

第三节 科学社会历史观的方法 58

一、本体辩证方法 58

二、系统整体方法 60

三、历史主义方法 62

四、阶级分析方法 63

第二章 社会主体以实践缔造社会 65

第一节 社会主体与实践 65

一、社会主体与主体性 65

二、实践的外延与内涵 69

三、实践的要素及基本形式 73

一、劳动实践创造社会主体 75

第二节 社会历史是实践的缔造物 75

二、实践造就社会依存的自然基础 78

三、实践缔造了人类社会历史 81

第三节 实践建构社会的优化模式 86

一、实践建构社会的现代特点 86

二、实践正确建构社会的三个基本环节 89

三、实践建构社会的优化模式 92

一、对社会有机体的界定 98

第三章 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 98

第一节 社会有机体系统 98

二、社会有机体系统的内容和特点 100

三、社会有机体的现代表现 105

第二节 社会有机体系统的结构 107

一、生产力结构 107

二、经济结构 110

三、政治结构 113

四、思想上层建筑结构 115

一、血缘群体 120

第三节 社会主体的群体结构 120

二、阶级群体 123

三、民族群体 127

第四章 社会演进的动因机制 130

第一节 社会演进的多元动因和终极动力 130

一、社会演进多元动因的综合效应 130

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133

三、生产力标准和综合国力 135

一、需要是激发社会发展的基因 137

第二节 创造和变革社会的主体动因 137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40

三、阶级斗争是变革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 143

第三节 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动因 145

一、社会基本矛盾 145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生产方式变革 146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形态更替 147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149

第四节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技术动因 152

一、科学技术及其特征 152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4

三、科学技术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 157

四、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158

第五章 社会发展的规律序列 160

第一节 社会规律及其一般规律 160

一、社会规律的特点和客观性 160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63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66

第二节 社会形态演进规律 167

一、社会形态演进的多视角透视 167

二、社会形态演进的常规性和跳跃性 172

三、社会形态演进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75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协调规律 179

一、社会协调及其规律 179

二、社会三大生产及其协调发展 183

三、主体自觉进行社会协调 189

第六章 社会运转的文化支柱 191

第一节 文化的本质及其结构 191

一、对文化的界定 191

二、文化的层次结构 193

三、文化的特点 196

第二节 文化的功能 200

一、文化立人 200

二、文化支撑和推进社会发展 206

三、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209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11

第三节 文化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214

一、文化发展的机制 214

二、文化发展规律 218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224

第七章 社会生活方式与主体选择 228

第一节 生活方式及其功能 228

一、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 228

二、生活方式的特点 231

三、生活方式的功能 233

第二节 影响生活方式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35

一、物质基础因素 235

二、文化精神因素 237

三、社会变革因素 239

四、多重环境因素 241

一、生活方式的历史沿革 243

第三节 生活方式的发展和主体选择 243

二、当代生活方式的基本模式和主体选择 246

三、创建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250

第八章 社会管理及其决策 254

第一节 管理的产生、本质和演进 254

一、管理产生和发展的根据 254

二、管理的本质 258

三、管理的历史演进 260

一、管理的构成要素 265

第二节 管理的要素、类型和作用 265

二、管理的类型 270

三、管理的作用 273

第三节 管理的科学决策 278

一、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 278

二、决策的要素与程序 281

三、决策的思维要求 284

四、推进我国的管理改革 287

一、价值及其特征 290

第一节 价值及其类型 290

第九章 社会价值与评价 290

二、价值观及其功能 295

三、价值类型 297

第二节 社会价值及其观念体系 298

一、社会价值及其表现 298

二、社会价值观念及其特征 304

三、改革与社会价值观念变化 307

第三节 社会价值评价尺度 309

一、社会价值评价活动的基础 309

二、社会价值的评价尺度 312

三、社会价值评价的科学化 315

第十章 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优化 318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类型与功能 318

一、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形成 318

二、人化自然演进的历史形态 320

三、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功能 323

第二节 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演进 327

一、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演进的根据 327

二、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演进 330

三、重建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关系 335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优化模式 337

一、自然环境危机是当代社会发展的“瓶颈” 337

二、对自然环境危机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反思 339

三、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优化模式 341

四、自然环境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45

第十一章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大趋势 347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价值 347

一、人性与人的本质 347

二、人权及其特征 350

三、人的价值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354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 358

一、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 358

二、人的素质全面优化 361

三、培养和塑造理想人格 364

第三节 当今时代与社会未来大趋势 368

一、社会历史的不断进步 368

二、当今时代及其本质趋向 373

三、社会走向自由王国 375

后记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