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致突变性检测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田岛弥太郎等编;谢雄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14048·3866
  • 页数:285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1

1.化学物质的诱变作用 3

1.1 化学物质引起的突变作用 3

1.2 突变的种类及其危害性 4

1.3 化学物质引起突变的检测法及问题 6

A.微生物检测法 6

B.染色体畸变检测法 7

a.体内(in vivo)法 7

b.离体(in vitro)法 7

C.显性致死法 8

D.特定位点法 8

E.哺乳类培养细胞的突变检测法 9

1.4 主要化学诱变剂及其作用 12

A.烷化剂 12

B.嘌呤及嘧啶类 13

F.生物碱类 14

E.抗菌素类 14

G.食品添加剂 14

C.吖啶衍生物 14

D.氨基甲酸酯衍生物 14

H.农药及其它 15

1.5 当务之急的国际协作 15

2.致癌性和诱变性 17

2.1 致癌性和诱变性的关系 17

2.2 有助于理解癌变与突变有关的实例 17

A.癌化一般认为是不可逆的过程 17

C.诱变物中多数有致癌性 18

D.致癌物中有的具有诱变作用 18

B.关于所谓的“总和(summation)”实验 18

E.致癌物及其代谢产物多数可使DNA发生变化 21

F.DNA损伤修复机能有障碍的细胞易于癌化 21

G.关于致癌物的代谢产物引起质体转换DNA的不活性化 24

H.由致癌性化学物质引起突变的分子机理 25

I.多数致癌物引起染色体畸变 26

2.3 认为癌化和突变无关的事例及探讨 27

A.某些致癌物没有诱变作用 27

B.著名的诱变物中有的没有致癌性的报告 27

C.致癌实验有很长的潜伏期 28

D.能修饰DNA和引起染色体变化的不一定就是致癌物 29

E.某种癌经过再分化而失去癌的性质 29

2.4 把癌理解为突变有何有利之点 30

3.应用于药物检定的突变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法 34

3.1 微生物一次筛选法 34

A.作为预筛的致死感受性法 34

B.利用微生物的一次筛选法 41

a.细菌平板法 41

b.紫外线修复缺陷型菌株的利用 43

c.Ames氏的沙门氏菌法 44

C.有关依链性(链霉素依存性)的变异检出系统 49

a.Iyer等所用的滤纸法 49

b.Demerec等的试管法 53

D.真核生物系统 56

a.实验上的一般问题 57

b.用霉菌类检测环境诱变物的方法 58

c.其它 60

3.2 由代谢引起的诱变物活性的消长及其测定 62

A.宿主间介法 64

实验法 65

在宿主中的重组试验 67

B.试管内代谢活化法(in vitro metabolic activation assay) 67

实验材料及方法 68

反应时间 69

实验结果 70

3.3 诱变物的细胞遗传学检查法 72

A.人类及各种实验动物的正常染色体 73

B.核型分析 75

1)人 77

2)小鼠 77

3)大鼠 77

4)染色体的分带染色法 78

C.检定系统 79

a.活体内检定 80

b.离体法检定 81

c.染色体分析 81

D.细胞分裂周期与染色体畸变 81

a.细胞分裂周期 81

b.染色体畸变出现的时期 83

E.染色体畸变的种类 84

a.染色单体型畸变 84

1)无染色质损伤 84

2)断裂 85

2)互换 88

1)断裂 88

b.染色体型畸变 88

3)互换 88

c.非特定型畸变 89

d.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畸变 89

F.对检测结果的解释 89

G.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 90

a.人的外周血培养法 90

b.各种组织细胞培养法 91

c.骨髓细胞(直接法) 92

d.生殖细胞 93

3.4 显性致死法 94

A.什么是显性致死 95

B.显性致死率的测定 97

C.配子形成阶段和显性致死感受性 100

a.关于精子形成 100

b.关于卵母细胞 103

D.种间感受性的差异 104

E.检验方法 104

a.实验规模和所需时间 104

b.被检物给与量 105

c.动物选择 106

d.实验分组和交配 107

e.胎仔检查 107

f.检查结果的综合整理和显性致死诱发性的判定 109

g.亚急性、慢性试验法 110

a)急性试验 110

b)亚急性试验 110

c)慢性试验 110

4.哺乳类培养细胞的突变 113

4.1 用于诱变物检定法的培养细胞 113

4.2 由化学药剂引起的突变法 114

4.3 突变细胞的选择分离法 118

A.过剩标记胸嘧啶核苷法 118

B.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UdR)可见光线照射法 119

C.胸嘧啶饥饿法 124

D.集团选择法 125

操作方法 126

E.复制法 129

4.4 今后的研究方向 134

5.药物代谢过程中诱变性相应的消长 138

5.1 化学物质在体内代谢和对突变的影响 138

5.2 2-乙酰氨基芴衍生物 139

5.3 其它芳胺和芳酰胺 142

5.4 多环芳烃 143

5.5 利用宿主间介法检出其代谢物有诱变性的化合物 146

5.6 新化学物质在环境中正在增加 147

6.自然界中药物的循环 150

6.1 药物与机体内的靶 150

6.2 在自然界的变迁 150

A.藉水循环的药物 151

B.类似氮循环式的移动 152

C.食物链与生物富集 155

D.在动植物中的残留 156

E.人体内的蓄积 158

6.3 关于蓄积与移行的几项特殊事例 159

A.探索蓄积的靶器官 159

B.药物半减期的变动 161

C.与使用形态完全不同的药物作用形式 161

D.关于所谓相乘作用 164

6.4 脱离原因物质的作用论是没有意义的 165

7.1 化学机理 167

A.化学突变的机理 167

7.化学诱变物引起突变的机理 167

B.化学诱变物的反应方式 168

a.碱基同系物(base analogs) 168

b.亚硝酸 173

c.羟胺 175

d.亚硫酸 177

e.烷化剂 178

f.吖啶类和氮杂菲类 180

7.2 生物机理 182

A.突变前兆与突变固定 182

C.今后展望 182

B.DNA的复制,损伤的排除和部分修复合成,重组修复 183

C.突变固定的机理 185

a.DNA复制环节 185

b.损伤部分的抽出、除去与部分修复合成等环节 187

c.关于重组修复的作用 188

D.在高等生物方面的机理 190

8.诱变物一览表 193

表8-1主要化学诱变物的分类 193

表8-2化学诱变物及有关化合物(按日文五十音顺序) 195

略字简释 262

附 复杂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