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研究述评 1
1. 《难经》释名 1
上篇 1
2. 《难经》成书 3
3. 《难经》分节 8
4. 《难经》学术思想 11
5. 《难经》学术内容 16
6. 《难经》历代研究概况 31
7. 《难经》学术贡献 46
第一难 论诊独取寸口的道理 58
下篇 58
第一章 脉学 58
第二难 论寸口分部及其阴阳属性 64
第三难 论寸脉、尺脉太过不及的异常脉象 69
第四难 论脉象阴阳 75
第五难 论切脉指力 82
第六难 论脉的阴阳虚实 86
第七难 论六气旺脉 89
第八难 论寸口“脉平而死”的原理 98
第七十二难 论迎随补泻针法 102
第九难 论迟数脉与脏腑寒热的关系 107
第十难 论一脏十脉 109
第十一难 论脉律不齐与脏气的关系 116
第十二难 论五脏脉绝的虚实误治 120
第十三难 论色脉尺肤诸诊合参 124
第十四难 论脉率变化的主病及治疗 131
第十五难 论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 147
第十六难 论五脏病脉及主病 159
第十七难 论脉症顺逆及其意义 168
第十八难 论寸口三部分候脏腑 173
第十九难 论男女脉象有别 179
第二十难 论阴阳伏匿之脉及癫狂病的脉象鉴别 184
第二十一难 论形病与脉病的关系 189
第二章 经络学 191
第二十二难 论“是动”“所生病”的涵义及其与气血的关系 191
第二十三难 论经脉的长度及流注 195
第二十四难 论阴经阳经气绝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 201
第二十五难 论十二经脉之数 208
第二十六难 论十五别络 209
第二十七难 论奇经八脉的名称及其功能 211
第二十八难 论奇经八脉的循行及起止点 214
第二十九难 论奇经八脉的病证 219
第三章 藏象 230
第三十难 论营卫的生成与循行 230
第三十一难 论三焦的部位及功能 234
第三十二难 论心肺的部位及与营卫的关系 236
第三十三难 论肝肺的色象浮沉 238
第三十四难 论五脏与声色臭味液的配属及其与七神的关系 241
第三十五难 论六腑功能及脏腑表里关系 244
第三十六难 论肾与命门 249
第三十七难 论五脏与七窍的关系及阴阳气血的生理病理 253
第三十八难 论腑有六及三焦“无形” 258
第三十九难 论脏六腑五 262
第四十难 论耳目的嗅闻功能 264
第四十一难 论肝有两叶 267
第四十二难 论脏腑形态 269
第四十三难 论不食七日死的道理 279
第四十四难 论七冲门 280
第四十五难 论八会 283
第四十六难 论老少寤寐有别的机理 286
第四十七难 论面部耐寒的机理 288
第四十八难 论三虚三实 292
第四章 疾病 292
第四十九难 论五脏发病 297
第五十难 论五邪病传 305
第五十一难 论喜恶症状在脏腑定位诊断中的意义 308
第五十二难 论脏腑发病本根有别 310
第五十三难 论病传规律及预后 312
第五十四难 论脏腑病证治疗的难易 316
第五十五难 论积聚 318
第五十六难 论五脏积病 322
第五十七难 论五泄病 331
第五十八难 论伤寒病 335
第五十九难 论癫狂病 342
第六十难 论头痛、心痛病 346
第六十一难 论四诊 350
第六十二难 论五腧穴 356
第五章 腧穴 356
第六十三难 论井穴为始 359
第六十四难 论五腧穴的属性 361
第六十五难 论井穴合穴的出入 365
第六十六难 论原穴 366
第六十七难 论五脏的俞穴和募穴 378
第六十八难 论五腧穴的命名及主治病证 386
第六章 针法 392
第六十九难 论补母泻子法 392
第七十难 论因时而刺针法 396
第七十一难 论针刺营卫法 401
第七十三难 论补井泻荥针法 405
第七十四难 论四时五脏的针刺方法 407
第七十五难 论泻南补北法 411
第七十六难 论针刺补泻 419
第七十七难 论治未病与治已病 420
第七十八难 论施针手法 423
第七十九难 论迎随补泻法 426
第八十难 论进针出针方法 431
第八十一难 论虚证误泻、实证误补 432
附:主要参考书目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