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卷一 建置 7
第一章 境域 7
第二章 沿革 7
第三章 行政区划 8
第一节 都所(甲)制 8
第二节 区村制 9
第三节 区乡制 10
第四节 社队制 11
第五节 乡(镇)村制 11
第四章 县城乡村 12
第一节 县城 12
第二节 乡镇 13
第三节 村庄 22
第一节 地层 39
卷二 自然环境 39
第一章 地质 39
第二节 构造 45
第三节 岩浆岩 50
第二章 地貌 50
第一节 山地区 50
第二节 残塬区 51
第三节 丘陵沟壑区 52
第四节 河谷阶地 52
第三章 气候 52
第一节 日照 辐射 53
第二节 气温 54
第三节 降水蒸发 56
第四节 风 60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 61
第一节 水文分区 65
第四章 水文 65
第二节 地表水 67
第三节 泉 71
第四节 地下水 71
第五章 土壤植被 75
第一节 土壤类型 75
第二节 土壤分布 79
第三节 植被 79
卷三 自然资源 81
第一章 土地资源 81
第二章 水资源 84
第一节 牧草 89
第二节 林木 89
第三章 生物资源 89
第三节 中药材 90
第四节 动物 91
第四章 矿产资源 92
第一节 矿种分区 92
第二节 煤炭 93
第三节 煤层气 98
第四节 山西式铁矿 99
第五节 铝土矿 100
第六节 高铝粘土 101
第七节 耐火粘土 101
第八节 石灰岩 102
第九节 白云岩 105
第十节 其它矿产 107
第十一节 矿化线索 108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19
卷四 人口 119
第一章 人口变动 119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20
第二章 人口分布 122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25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25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25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27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27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28
第六节 姓氏构成 129
第四章 婚姻家庭 131
第一节 婚姻 131
第二节 家庭 132
第一节 所有制 135
第一章 农业经济制度 135
卷五 农业 135
第二节 经营管理体制 136
第三节 收益分配 137
第二章 生产力 140
第一节 耕地 140
第二节 劳动力 147
第三节 农业机具 148
第三章 作物 151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51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54
第四章 耕作 157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57
第二节 栽培技术 157
第三节 科技应用 158
第五节 作物保护 159
第四节 优种引进 159
第一章 林业 161
第一节 林地 林木 161
卷六 林牧 161
第二节 蚕桑 果树 164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66
第四节 林业工程 168
第五节 林业管理 169
第二章 畜牧 171
第一节 饲草 饲料 171
第二节 家畜家禽 172
第三节 品种改良 175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76
第一节 源流现况 179
第二节 林权体制 179
第一章 发展历程 179
卷七 红枣 179
第三节 产量产值 181
第二章 品种 品质 183
第一节 品种 183
第二节 品质 183
第三节 功能 185
第三章 栽培管理 185
第一节 枣树栽培 185
第二节 传统管护 186
第三节 现代管理 187
第四章 红枣加工 190
第一节 初级加工 190
第三节 制品特色 191
第二节 系列产品加工 191
第五章 销售 193
第一节 统购 议销 193
第二节 分类 储存 193
卷八 水利 水保 195
第一章 水利工程 195
第一节 灌溉工程 195
第二节 蓄水工程 198
第三节 防洪工程 198
第四节 人畜饮水工程 199
第二章 水土保持 201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201
第二节 全面综合治理 201
第三节 重点流域治理 204
第三章 管理 205
第四节 小流域治理 205
第一节 工程管理 206
第二节 资金管理 206
卷九 工业 209
第一章 工业体制 209
第一节 经济结构 209
第二节 私营工业 210
第三节 集体工业 210
第四节 全民工业 212
第二章 能源量化工业 212
第一节 电业 212
第二节 冶金 216
第三节 机械 218
第四节 化工 219
第五节 建材 221
第一节 粮油副食加工 224
第三章 轻纺工业 224
第二节 纺织 缝纫 226
第三节 造纸 印刷 227
第四节 陶瓷制品 228
第五节 铁木制品 229
卷十 煤炭工业 231
第一章 勘探 231
第二章 采掘 233
第一节 煤田矿井 233
第二节 开掘提运 240
第三章 安全生产 241
第一节 安全管理 241
第二节 灾害防治 243
第一节 炼焦 245
第四章 原煤加工 245
第二节 洗选 247
第五章 煤炭运销 247
卷十一 交通 邮电 249
第一章 道路 249
第一节 古道 249
第二节 公路 249
第三节 航渡 253
第四节 桥涵 254
第五节 隧道 垭口 256
第二章 运输 258
第一节 运输工具 258
第二节 运输企业 259
第三节 客货运输 261
第二节 交通监理 262
第三章 交通管理 262
第一节 公路养护 262
第四章 邮政 263
第一节 机构 263
第二节 邮路 264
第三节 邮务 266
第四节 储蓄 集邮 268
第五章 电信 268
第一节 电报 268
第二节 电话 270
卷十二 城乡建设 273
第一章 县城建设 273
第一节 街道 273
第二节 公益设施 274
第三节 公共建筑 277
第四节 环境卫生 278
第五节 城区绿化 278
第六节 民居建筑 280
第二章 村镇建设 280
第一节 集镇建设 280
第二节 乡村建设 283
第三章 规划 设计 施工 285
第一节 规划 设计 285
第二节 施工队伍 287
第三节 质量监督 289
第四章 房产管理 290
第一节 公房来源 290
第二节 管理制度 290
第一节 环境污染 291
第五章 环境保护 291
第二节 初步治理 293
卷十三 商业 295
第一章 体制 295
第一节 私营 295
第二节 集体 300
第三节 国营 301
第二章 网点 302
第一节 摊贩 302
第二节 门店 303
第三节 集市 303
第四节 物资交流会 304
第一节 渠道 305
第二节 购进 305
第三章 商品流通 305
第三节 销售 310
第四章 粮食贸易 313
第一节 自由贸易 313
第二节 粮油收购 313
第三节 粮油销售 314
第四节 储存 调运 316
第五章 对外贸易 317
第一节 土畜产品购销 317
第二节 粮油食品购销 318
第三节 矿产品购销 318
第四节 纺织品工艺品出口 319
第六章 药材经销 319
第一节 经营机构 319
第一节 饮食业 320
第七章 饮食服务业 320
第三节 药材销售 320
第二节 药材收购 320
第二节 风味小吃 321
第三节 服务业 322
卷十四 财政金融 323
第一章 财政 323
第一节 财政收入 323
第二节 财政支出 331
第三节 财政管理 333
第四节 审计 342
第二章 金融 342
第一节 体系 342
第二节 货币 346
第三节 储蓄存款 348
第四节 信贷 349
第一节 计划编制 351
卷十五 经济管理 351
第一章 计划管理 351
第二节 计划实施 352
第二章 物资管理 354
第一节 管理权限 354
第二节 物资经营 354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355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56
第二节 企业登记 357
第三节 合同管理 357
第四节 商标管理 357
第五节 广告管理 358
第四章 物价管理 358
第一节 管理机制 358
第二节 商品价格 359
第五章 统计管理 36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0
第二节 统计调查 361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 361
第一节 计量管理 361
第二节 标准管理 362
第三节 质量监督 362
卷十六 党派群团 36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柳林地方组织 363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63
第二节 思想建设 367
第三节 历届党代会 368
第四节 纪律检查 369
第五节 统一战线 370
第六节 重要活动纪略 372
第二章 其它党派 374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左派)离石县党部 374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离石县党部 375
第三节 民革离石支部柳林小组 375
第三章 群众团体 376
第一节 牺牲救国同盟会 376
第二节 工人组织 377
第三节 农民组织 378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378
第五节 妇女组织 380
第六节 工商业者组织 381
第七节 科协组织 382
第八节 其它组织 384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385
第一章 权力机构 385
卷十七 政权 385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施权活动 386
第二章 行政机构 387
第一节 巡检司 387
第二节 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 388
第三节 离石县公署 389
第四节 抗日民主县政府 389
第五节 人民政府 391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 394
第一节 临时参议会 394
第二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柳林县委员会 394
第一节 优抚对象 399
第二节 优待 399
第一章 民政 399
卷十八 政事 399
第三节 抚恤 401
第四节 褒扬 403
第五节 社会救济 404
第二章 劳动人事 405
第一节 就业安置 405
第二节 从事管理 408
第三节 工资福利 412
第四节 劳动保护 414
卷十九 司法 415
第一章 社会治安 415
第一节 专项斗争 415
第二节 治安管理 417
第三节 户籍管理 418
第二章 法律监督 419
第五节 消防管理 419
第四节 居民身份证发放 419
第一节 刑事侦查检察 420
第二节 刑事审判检察 421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22
第四节 法纪检察 423
第三章 案件审理 424
第一节 刑事审判 424
第二节 民事审判 426
第三节 经济审判 428
第四节 行政审判 429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29
第一节 人民调解 429
第二节 法律普及 430
第三节 律师事务 432
第四节 公证业务 433
卷二十 军事 435
第一章 军事要地 435
第一节 关隘 渡口 435
第二节 制高点 436
第二章 军事武装 437
第一节 军事机关 437
第二节 兵役制度 437
第三节 驻军 438
第四节 地方武装 439
第五节 民兵 440
第三章 后事记略 443
第一节 古代战事 443
第二节 近代战事 444
第二章 普通教育 447
卷二十一 教育 447
第一章 私塾 书院 447
第一节 学前教育 448
第二节 小学教育 450
第三节 中学教育 455
第三章 专业教育 464
第一节 工读班 农业中学 464
第二节 师范教育 466
第三节 医卫教育 466
第四章 成人教育 467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467
第二节 干部教育 468
第三节 职工业余教育 469
第五章 师资 471
第一节 教师任用 471
第二节 教师培训 472
第三节 教师待遇 474
第六章 教育经费 477
第一节 经费来源 477
第二节 经费使用 483
第七章 教育管理 484
第一节 行政管理 484
第二节 教学研究 485
卷二十二 文化 487
第一章 群众文化 487
第一节 机构设施 487
第二节 民间广场艺术 488
第二章 文学艺术 490
第一节 文学创作 490
第二节 戏剧曲艺 493
第三节 造型艺术 496
第四节 书画摄影 499
第三章 新闻 501
第一节 广播 501
第二节 电视 502
第三节 通讯报道 503
第四章 电影 503
第一节 放映设施 503
第二节 放映队伍 504
第五章 图书 档案 505
第一节 图书 505
第二节 档案 506
第六章 文物 507
第一节 遗址 墓葬 507
第二节 古建筑 508
第四节 革命文物 510
第三节 出土文物 510
第五节 其它文物 511
第六节 文物保护 512
卷二十三 体育 医卫 科技 513
第一章 体育 513
第一节 机构设施 513
第二节 活动项目 514
第三节 体育成绩 517
第二章 医卫 518
第一节 预防 518
第二节 保健 523
第三节 医疗 524
第四节 药政 528
第一节 科技队伍 529
第三章 科技 529
第二节 组织网络 531
第三节 科研成果 532
第四节 科技推广 535
第五节 情报交流 536
卷二十四 风俗民情 537
第一章 民风 537
第一节 习性 537
第二节 禁忌 537
第二章 习俗 537
第三节 陋习 538
第一节 农事生活习俗 539
第二节 工匠艺人习俗 541
第一节 生育 542
第三章 人生礼仪 542
第三节 商业交易习俗 542
第二节 婚嫁 543
第三节 丧葬 545
第四节 庆祭 547
第四章 衣食住行 547
第一节 服饰 547
第二节 饮食 549
第三节 居室 551
第四节 行旅 551
第五节 器用 552
第五章 岁时节日 553
第一节 传统节日 553
第二节 公历节日 557
第二节 道教 558
第一节 佛教 558
第六章 宗教 558
第三节 天主教 559
第四节 基督教 559
卷二十五 方言 谣谚 561
第一章 方言 561
第一节 概述 561
第二节 语音 562
第三节 词语 563
第四节 语法例句 570
第二章 谣谚 571
第一节 社会哲理谚 571
第二节 生产气象谚 572
第三节 歇后语 573
第四节 歌谣 574
卷二十六 人物 581
第一章 人物传 581
第二章 人物表 625
第三节 英名录 657
大事记 689
附录 729
文献摘存 729
志谱选辑 733
碑文辑录 734
诗文撷萃 739
轶闻传说 742
限外辑要 749
修志始末 754
跋 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