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1
序二 3
凡例 5
概述 6
大事记 15
第一篇 建置 人口 35
第一章 建置 35
第一节 境域 35
第二节 沿革 36
第三节 区划 40
第四节 县城 52
第五节 乡镇 54
第一节 总量 分布 59
第二章 人口 59
第二节 人口构成 63
第三节 人口控制 65
第二篇 自然环境 68
第一章 地质 68
第一节 地史 68
第二节 地层 68
第三节 岩浆岩 69
第四节 构造 69
第二章 地貌 71
第一节 山脉山峰 71
第二节 山间盆地 75
第三节 岩溶洼地 76
第一节 气象要素 77
第三章 气候 77
第二节 四季气候 83
第三节 物候 农谚 84
第四章 水文 87
第一节 河流 87
第二节 井泉 93
第五章 土壤 94
第一节 水稻土 94
第二节 旱地土 96
第三节 自然土 97
第六章 自然资源 98
第一节 植物 98
第二节 动物 99
第二节 组织机构 100
第三节 矿藏 101
第四节 水资源 102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03
第一节 水灾 旱灾 103
第二节 其他灾害 103
第三篇 党政群团 10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109
第一节 党员发展 109
第三节 代表大会 114
第四节 宣传教育 117
第五节 整党整风 119
第六节 纪律检查 121
第七节 统一战线 12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123
第二章 其他党派 123
第二节 民主党派 125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125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25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127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129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131
第五节 人民代表选举 131
第四章 县衙 县府 132
第一节 明清县衙 132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 13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42
第五章 县人民政府 142
第二节 施政方式 149
第六章 人民政协 15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51
第二节 委员会议 151
第三节 主要活动 152
第七章 群众团体 153
第一节 工人团体 153
第二节 农民团体 154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155
第四节 妇女团体 157
第五节 工商团体 157
第六节 科技团体 158
第七节 其他团体 160
第四篇 公安司法 161
第一章 公安 161
第一节 公安机构 161
第二节 镇反 监督改造 162
第三节 治安管理 163
第四节 禁烟 禁赌 禁娼 166
第五节 监所看守 167
第六节 刑事侦捕 168
第二章 检察 168
第一节 检察机构 168
第二节 案件检察 169
第一节 审判机构 170
第三章 审判 170
第二节 审判活动 171
第三节 人民陪审制度 173
第四章 司法行政 173
第一节 法制教育 173
第二节 法律服务 174
第三节 公证业务 175
第四节 调解工作 175
第五篇 综合政务 177
第一章 民政 177
第一节 优抚安置 177
第二节 救灾救济 179
第三节 社会福利 181
第一节 信访 182
第四节 婚姻登记 182
第二章 信访 档案 182
第二节 档案 183
第三章 侨务 台务 184
第一节 华侨事务 184
第二节 台湾事务 184
第四章 民族事务 18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85
第二节 民族工作 185
第六篇 劳动人事 186
第一章 劳动 186
第一节 就业途径 186
第三节 劳动保护 187
第二节 职业培训 187
第二章 人事 188
第一节 任用 188
第二节 编制 190
第三节 培训 192
第四节 监察 193
第三章 工资 福利 193
第一节 工资 193
第二节 福利 197
第四章 离休 退休 199
第一节 人数 199
第二节 待遇 199
第一节 机构 201
第一章 机构 设施 201
第七篇 军事 201
第二节 设施 203
第二章 兵役 204
第一节 明清兵役 204
第二节 民国兵役 205
第三节 当代兵役 205
第三章 武装 207
第一节 地方武装 207
第二节 驻军 209
第四章 战事 211
第一节 府江瑶壮人民起义 211
第三节 太平军仙回反击战 212
第二节 叶天娘天门岭反击清兵 212
第四节 洪顺堂三点会反清 213
第五节 粤桂军混战 214
第六节 日军进犯昭平 215
第七节 解放战事 216
第五章 剿匪 217
第一节 匪情 217
第二节 清剿 220
第八篇 农牧副渔 223
第一章 生产关系 223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223
第二节 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225
第三节 集体土地所有制 226
第一节 耕地 劳力 228
第二章 农业 228
第二节 主要作物 231
第三节 农技农艺 236
第四节 农业机具 239
第五节 土地管理 241
第六节 产业结构 242
第三章 畜牧业 243
第一节 畜禽品种 243
第二节 畜禽饲养 244
第三节 疾病防治 247
第四章 副业 渔业 248
第一节 副业 248
第二节 渔业 250
第五章 经营管理 252
第一节 管理组织 252
第二节 管理方法 252
第三节 收益分配 253
第九篇 林业 256
第一章 森林资源 256
第一节 森林植被 256
第二节 面积 蓄积 257
第二章 山林权属 258
第一节 山林土改 258
第二节 林业合作化 259
第三节 林业“三定” 259
第一节 采种 育苗 260
第三章 植树造林 260
第四节 山林纠纷处理 260
第二节 人工造林 262
第三节 飞播造林 265
第四节 抚育间伐 265
第四章 森林保护 266
第一节 护林组织 266
第二节 制止滥伐 267
第三节 防火 268
第四节 防治病虫 269
第五节 封山育林 269
第一节 国营林场 271
第二节 集体林场 271
第五章 林场山庄 271
第三节 户办山庄 273
第六章 木材经营 274
第一节 采伐 274
第二节 贮运 274
第三节 购销 276
第七章 林副产品 279
第一节 松脂 茶油 桐油 279
第二节 八角 玉桂 山苍子 279
第三节 竹笋 香菇 木耳 280
第四节 竹子 棍柄 柴炭 280
第八章 资金管理 281
第一节 育林基金 281
第三节 其他资金 282
第二节 更改资金 282
第十篇 水利水电 285
第一章 水利 285
第一节 蓄水工程 285
第二节 引水工程 290
第三节 提水工程 291
第四节 人畜饮水 292
第五节 水利管理 292
第二章 水电 29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95
第二节 电站建设 296
第三节 电网建设 298
第四节 发电 供电 301
第五节 主要电站 302
第六节 水电管理 304
第十一篇 工业 307
第一章 工业概况 307
第一节 经济类型 307
第二节 企业管理 310
第三节 投资 效益 311
第二章 林产品加工 314
第一节 造纸 314
第二节 木材加工 315
第三章 冶金机械 317
第一节 冶金 317
第三节 松脂加工 317
第四节 竹藤编织 317
第二节 机械修造 318
第三节 造船 319
第四章 建筑材料 319
第一节 砖瓦 319
第二节 石灰 砂石 320
第三节 水泥及其制品 320
第五章 粮油食品 321
第一节 粮油加工 321
第二节 茶叶加工 321
第三节 酿酒 322
第四节 副食品加工 322
第一节 勘探 324
第六章 矿业 324
第二节 开采 326
第三节 管理 328
第七章 其他工业 329
第一节 印刷 329
第二节 陶瓷 煤球 330
第三节 纺织 服装 染布 330
第四节 爆竹 卷烟 331
第五节 化工 331
第十二篇 交通邮电 333
第一章 交通 333
第一节 交通建设 333
第二节 交通运输 343
第三节 交通管理 346
第一节 机构 348
第二章 邮电 348
第二节 邮政 350
第三节 电信 353
第十三篇 城乡建设 357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57
第一节 街道 桥梁 357
第二节 机关用房 358
第三节 公共设施 359
第四节 居民住宅 361
第一节 城市规划 362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362
第二章 县城管理 362
第三节 环境卫生管理 363
第三章 乡村建设 363
第一节 集镇建设 363
第二节 村庄建设 364
第四章 建筑业 365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65
第二节 建筑设计 366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67
第一节 污染源 367
第二节 危害 367
第三节 治理 367
第一节 经济类型 370
第一章 商业 370
第十四篇 财贸金融 370
第二节 商品购销 372
第三节 饮食服务 381
第四节 集市贸易 382
第五节 对外贸易 384
第二章 粮油 389
第一节 购销 389
第二节 储运 394
第三节 加工 398
第三章 财政 399
第一节 收入 399
第二节 支出 401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 406
第四节 财政管理 409
第四章 税务 411
第一节 机构 411
第二节 农业税 411
第三节 工商各税 413
第四节 税务管理 418
第五章 金融 419
第一节 机构 419
第二节 货币流通 420
第三节 存款 贷款 424
第四节 债券 429
第五节 保险 429
第一章 计划 431
第一节 计划编制 431
第十五篇 经济管理 431
第二节 经济发展速度 432
第二章 统计 433
第一节 机构 人员 433
第二节 统计业务 433
第三节 统计监督 434
第三章 物资 434
第一节 管理方式 434
第二节 经营情况 435
第四章 物价 437
第一节 物价变动 437
第二节 物价管理 440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43
第五章 工商行政 443
第二节 工商登记 445
第三节 商标 广告 447
第四节 经济合同 447
第六章 计量 448
第一节 器具 448
第二节 监督 448
第七章 审计 449
第一节 机构 人员 449
第二节 审计活动 449
第十六篇 教科文卫 451
第一章 教育 451
第一节 县学 书院 私塾 451
第三节 小学教育 452
第二节 幼儿教育 452
第四节 中学教育 456
第五节 专业教育 460
第六节 业余教育 462
第七节 教师队伍 464
第八节 教育经费 466
第九节 校舍 设备 467
第十节 勤工俭学 468
第十一节 教学研究 468
第十二节 行政管理 469
第二章 科技 470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470
第二节 科普活动 471
第三节 科技成果 473
第三章 文化 476
第一节 群众文化 476
第二节 文艺团体 477
第三节 文艺刨作 479
第四节 民间文艺 481
第五节 图书 报刊 新闻 482
第六节 广播 电视 电影 485
第七节 文物 古迹 名胜 490
第四章 卫生 493
第一节 机构 设备 493
第二节 防疫保健 497
第三节 医疗 医术 502
第四节 药材 药品 503
第五节 制度 经费 505
第五章 体育 506
第一节 体育设施 506
第二节 学校体育 506
第三节 社会体育 508
第四节 体育训练 509
第五节 体育竞赛 510
第十七篇 民情风俗 514
第一章 人民生活 514
第一节 农民生活 514
第二节 职工生活 517
第二节 分布 518
第一节 变化 518
第二章 姓氏 518
第三节 源流 519
第三章 方言 520
第一节 汉语 520
第二节 壮语 瑶语 525
第四章 宗教 寺庙 529
第一节 宗教 529
第二节 寺庙 529
第五章 风俗习惯 530
第一节 传统节目 530
第二节 民间庙会 532
第三节 婚嫁习俗 533
第四节 生寿 丧葬 535
第五节 称谓 攀亲 536
第六节 服饰 饮食 538
第七节 迷信 禁忌 539
第六章 社会新风 540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 540
第二节 新风尚选录 541
第十八篇 人物 544
第一章 人物传 544
历史人物 544
革命烈士 555
第二章 人物表 558
历代职官 558
抗日阵亡官兵 562
革命烈士 564
县团级及副高以上职称人物 568
国家级先进模范人物 572
杂录 573
演说 事记 573
布告 碑记 577
诗歌 民谣 582
民间传说 594
奇闻轶事 595
旧志序迭 596
旧志编纂纪略 598
编后记 599
昭平县志工作人员 600
本志付印时县四套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