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罐疗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付文心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00139344
  • 页数:220 页
图书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本书结合图例,详细介绍了付罐疗法的学科基础即临床模式、付罐疗法的整体概要以及付罐疗法的临床运用等内容。

第一章 现代合医学的结构体系——现代合医学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2

第一节 现代合医学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2

第二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4

第二章 现代合医学的建立途径——中医现代化系统工程 6

第一节 中医现代化系统建立过程 6

第一篇 付罐疗法的学科基础——现代合医学 7

第二节 中医现代化的目的分析 7

第三章 现代合医学的建立依据——中医现代化: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10

第一节 什么叫做中医现代化 10

第二节 为什么耍中医现代化 11

第三节 怎么实现中医现代化 16

第二篇 付罐疗法的整体概要——源流和原理 19

第一章 付罐疗法的来源和性质——源于投罐疗法的环境疗法 20

第一节 付罐疗法的来源——三大源流及其发展的三大阶段和三大罐型 20

引子 “付罐疗法”名称的来源——古代名称的螺旋回归 20

一、三大源流:欧、亚、非 20

三、三欠罐型:角罐、杯罐、付罐 24

二、三大阶段:古代、近代、现代 24

第二节 付罐疗法的性质——环境性及其体现的综合性和自然性 25

引子 付罐疗法的定义——人工近体微环境全调控疗法 25

一、环境性:天人感应 25

(一)环境自身的性质 25

(二)人体反应的性质 25

三、自然性:谐和自然: 26

(三)三省(省时、省事、省钱) 26

(二)三无(无伤、无痛、无弊) 26

(一)三巧(巧用自然、巧合自然、巧于自然) 26

(二)全面的作用机制 26

(三)全面的作用功效 26

(一)全面的诊疗手段 26

二、综合性:多序作用 26

(三)作用效果的性质 26

引子 现代广义经络——人体传控系统 27

第二节 付罐疗法的机制——激发经络以强壮内脏、排出内毒 27

四、疗法:疗施方素 27

三、治法:治订方元 27

二、断法:断定病元 27

引子 从“辩‘证’论治”到“辩‘元’论治”——从“中医特点”到“中西医结合点” 27

第一节 付罐疗法的方法——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治、疗”四步法 27

第二章 付罐疗法的方法和机制——通过“调控环境”朱激发经络传控 27

一、诊法:诊察病素 27

一、激发经络:发挥潜能 34

二、强壮内脏:提高体质 34

三、排出内毒:清除垃圾 34

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工作总结 35

一、控生:调控生命 51

三、治病:调控病程 51

二、强身:强脏还少 51

第三章 付罐疗法的应用和发展——用于强身治病的三代医技 51

引子 生命的可控性和强脏还少的可能性——天人相生 51

第一节 付罐疗法的应用——通过控生达到强身和治病 51

(三)教育知识业 52

(二)医疗服务业 52

(一)产销工商业 52

三、一批新产业:付罐疗法业 52

一、一门新学科:付罐疗法学 52

引子“付罐疗法”系统工程——中医现代化系统工程的子系统:应用系统 52

第二节 付罐疗法的发展——通过建立一门学科形成—套技术来带动一批产业 52

二、一套新技术:付罐疗法术 52

第三篇 付罐疗法的临床运用——痰病诊疗法 53

第二节 断法 54

第三节 治法 54

第三节 疗法 54

第一节 诊法 54

第一章 临床总论——诊疗方法 54

第二章 临床各论——痰病诊疗 68

第一节 痰痛诊断治疗图的读、用方法 68

第二节 疾病诊断治疗图 69

一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70

A 00.0 霍乱(霍乱) 70

01 伤寒和副伤寒(湿温) 72

03 志贺氏茵病和阿米巴病(痢痰) 74

09 推测为传染性病固的腹泻和胃肠炎(泄泻) 76

15 肺结核(肺痨) 78

16.3 淋巴结结核(瘰疬) 80

37 百日咳(顿咳) 82

46 急性网状淋巴管炎(丹毒) 84

B 26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86

54 未特指的疟疾(疟疾) 88

二 肿瘤 90

C 15 食道恶性肿瘤(噎膈) 90

三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痰患 92

D 50 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 92

E 10 糖尿病(消渴) 94

四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94

五 精神和行为障碍 96

F 30 躁狂发作(狂病) 96

32 抑郁发作(癫病) 98

41 其他焦虑障碍(郁病) 100

52.2 心因性阳萎(阳事不举) 102

98.0 遗尿(遗尿) 104

六 神经系统疾病 106

G 47.0 失眠症(不寐) 106

H 16.2 角膜蛄膜炎(天行赤限) 108

七 眼和附器疾病 108

25 老年性白内障(圆?内障) 110

30.0 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直如曲) 112

52.0 近视(能近怯远) 114

八 耳和乳突疾病 116

66.4 化脓性中耳炎(脓耳) 116

九 循环系统疾病 118

I 00 风湿热(痹症) 118

10 高血压病(头风) 120

20 心绞痛(胸痹) 122

64 中风(一、中经烙) 124

中风(二、中脏腑) 126

十 呼吸系统痰病 128

j 00 普通感冒(感冒) 128

02 惠性咽炎(急喉痹) 130

03 急、慢性扁桃体炎(乳蛾) 132

04.0 急性喉炎(急喉喑) 134

20 支气管炎(咳嗽) 136

37 慢性咽炎(慢喉痹) 138

85.1 肺脓肿(肺痈) 140

90 胸膜炎(悬饮) 142

十一 消化系统痰病 144

K 05 龈炎和牙周疾病(牙宣) 144

30 消化不良(胃脘痈) 146

59.0 便秘(便秘) 148

92.0 胃肠出血,未特指(便血) 150

十二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152

L 02 皮肤脓肿、疖和痈(疖) 152

50 荨麻疹(瘾疹) 154

81.1 褐黄斑(黧黑斑) 156

十三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蜂组织疾病 158

M 54.5 腰背痛(腰肌劳损) 158

75.0 肩周炎(肩周炎) 160

十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62

N 70 女性盆腔器官炎性疾病(带下病) 162

94.6 痛经(痛经) 164

95 绝经期和其他围绝经期的疾患 166

O 21 妊娠剧吐(妊娠恶阻) 168

十五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 168

P 23 先天性肺炎(新生儿肺炎) 170

十六 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 170

十七 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 172

Q 82.3 色素失调证(白驳风) 172

十八 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174

R 0.60 喘息(喘病) 174

12 呕吐(呕吐) 176

61.9 多汗症,未特指(自汗、盗汗) 178

S 13 颈部水平的关节和韧带脱位扭伤和劳伤(颈椎病) 180

十九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 180

T 67.0 热射病和日射病(中暑) 182

第三章 临床参考——诊疗参考 184

第一节 附录 184

一、常用中药表 184

二、十四经经络穴位图表 192

三、耳穴图表 212

第二节 临床报道摘录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