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 创伤弹道学的定义 1
二 创伤弹道学发展简史 1
三 创伤弹道学的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3
第二章 有关的知识简介:几种现代军用枪弹和杀伤榴弹破片 6
一 军用枪弹 6
(一)手枪弹(冲锋枪弹) 6
(二)步、机枪弹 8
(三)大口径机枪弹 8
二 杀伤榴弹破片 9
(一)手榴弹及其它小型榴弹破片 9
(二)炮弹、航弹破片 12
(三)地雷破片 13
三 弹头、破片在空气中的速度衰减 13
四 56式7.62弹和5.56M193弹的致伤特点 16
五 与创伤弹道学有关的名词解释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观测手段 26
一 实验动物的选择 26
(一)一般原则 26
(二)各种动物的特点 26
二 非生物模拟物的选择 28
(一)水 28
(二)肥皂 29
(三)明胶 29
(四)其它 30
三 速度和压力的测试 31
(一)碰撞速度的测量 31
(二)肌体组织内压力的测量 31
(三)试验场地及测试装置 32
第四章 致伤效应的判据 33
一 停止作用 33
二 致伤能量临界值 34
三 条件杀伤概率 35
四 对比试验的判据 41
第五章 致伤原理 42
一 概述 42
(一)水动力学说与加速粒子理论 42
(二)空腔形成理论 43
二 组织对弹头或破片的反应 43
(一)软组织 43
(二)皮肤 45
(三)骨骼 45
三 弹头对组织的作用-弹后空腔 45
(一)水中的弹后空腔 45
(二)明胶中的弹后空腔 48
(三)肥皂中的弹后空腔 50
(四)肌肉中的弹后空腔 51
(五)胸腔中的弹后空腔 54
(六)腹腔中的弹后空腔 55
(七)颅脑中的弹后空腔 56
四 软组织内的永久伤道 56
五 组织内的压力变化 57
(一)冲击波 57
(二)弹前高压区 58
(三)弹后压力震荡 58
六 弹后瞬时空腔的成因 58
第六章 影响致伤效应的物理因素 60
一 碰击速度和质量 60
二 弹头或破片的结构、形状 62
三 初始章动角(着靶姿态) 63
四 弹头或破片在组织内的翻滚、变形 65
五 组织的特性及伤道长度 66
第七章 创伤弹道的局部反应 71
一 伤道的入口和出口 71
(一)皮肤构造 71
(二)不同类型的入、出口 72
二 伤道的形态 74
(一)伤道的断面 74
(二)伤道的偏斜 76
(三)伤遣的内容物 77
(四)伤道的病理形态 78
三 伤道的污染 88
第八章 创伤的全身反应 90
一 内分泌系统反应 91
二 代谢反应 93
三 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变化 95
四 与炎症有关的创伤反应 97
五 休克 100
第九章 现代火器伤的特点及治疗原则 101
一 现代火器伤的基本特点 101
(一)损伤的广泛性 101
(二)伤道的复杂性 103
(三)损伤的多发性 103
(四)感染的严重性 104
二 各部位火器伤的特点 105
(一)肌肉(骨骼肌)损伤 105
(二)血管损伤 106
(三)骨组织损伤 107
(四)颅脑损伤 110
(五)肝组织损伤 110
(六)肺组织损伤 111
(七)空腔脏器(胃、肠、膀胱、心脏等)损伤 112
三 现代火器伤的处理原则 113
(一)初期外科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13
(二)其它辅助治疗 114
(三)失活组织的判定 115
第十章 创伤弹道学今后的任务 118
一 加强弹道学家和医学家的合作 118
二 积极开展现代武器致伤效应的研究 119
三 充分利用非生物靶进行研究 119
四 建立适当的试验模型 120
五 加强创伤弹道学局部和全身反应的研究 121
六 加强临床研究 121
七 教育和训练问题 122
主要参考文献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