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凡例 1
大事记 8
第一编 地理 44
第一章 境域 44
第一节 现境 44
第二节 境域变迁 44
第二章 建置 45
第一节 沿革 45
第二节 行政区划 50
第三章 城镇乡村 53
第一节 县城 53
第二节 乡镇简介 57
第三节 村庄概况 77
第一节 地层构造 89
第二节 地貌 89
第四章 地质地貌 89
第五章 气候 物候 91
第一节 气候 91
第二节 物候 93
第六章 自然资源 94
第一节 土地资源 94
第二节 水资源 95
第三节 生物资源 97
第七章 自然灾害 99
第一节 气象灾害 100
第二节 生物灾害 107
第三节 地质灾害 110
第四节 其它灾害 111
第二编 经济 113
第一章 农业 113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113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 114
第三节 区划 开发 122
第四节 农作物 126
第五节 农技农艺 130
第六节 植物保护 136
第七节 蔬菜 139
第八节 农业机具 141
第九节 管理机构 144
第二章 林业 146
第一节 品种 146
第三节 育苗嫁接 150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50
第四节 果树 152
第五节 防治病虫害 153
第六节 权属与管理 154
第三章 畜牧 水产 158
第一节 畜禽品种 158
第二节 饲养 繁殖 161
第三节 饲草 饲料 163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64
第五节 水产养殖 166
第六节 管理机构 167
第四章 水利 167
第一节 洪涝治理 168
第二节 漳河泛区 172
第三节 防汛 180
第四节 渠灌 185
第五节 井灌 191
第六节 管理 195
第七节 县外治水 边界水事 197
第八节 机构 200
第五章 县办工业 201
第一节 体制 202
第二节 门类 202
第三节 主要厂家及产品简介 207
第四节 工业管理 215
第六章 乡镇企业 217
第一节 生产门类 217
第二节 重点企业简介 225
第七章 交通 227
第三节 管理机构 227
第一节 公路交通 228
第二节 铁路交通 237
第三节 水路交通 239
第四节 搬运装卸 240
第五节 交通管理 241
第六节 交通机构 250
第一节 邮政 251
第八章 邮电 251
第二节 电讯 255
第三节 邮电管理 257
第四节 邮电机构 260
第九章 电业 260
第一节 输变电 261
第二节 配电网络 263
第三节 用电管理 265
第一节 城镇建设 267
第十章 城乡建设 267
第二节 土地征用 273
第三节 建筑队伍 274
第四节 环境保护 275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75
第十一章 商业 275
第一节 商业体制 276
第二节 商业企业 279
第三节 粮油购销 283
第四节 生产资料采购供应 288
第五节 土特产品收购供应 290
第六节 副食品收购供应 294
第七节 日用工业品供应 296
第八节 对外贸易 298
第九节 饮食服务 299
第十二章 财政 302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02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04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07
第四节 公债 国库券 309
第五节 财政监督 311
第六节 财政机构 312
第十三章 税务 312
第一节 农业税 312
第二节 工商税 315
第三节 其它 320
第四节 税收减免 321
第五节 税务机构 323
第十四章 金融 323
第一节 货币 323
第二节 存款 327
第三节 贷款 330
第四节 保险 333
第五节 机构 335
第六节 农村信用合作 339
第一节 计划管理 342
第十五章 经济综合管理 342
第二节 劳动管理 346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350
第四节 物价计量管理 357
第五节 审计统计 360
第三编 政治 36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362
第一节 创建及发展 362
第二节 会议 370
第三节 组织机构 372
第四节 部门工作 380
第二章 重大政治运动记略 386
第一节 “三反”“五反” 386
第二节 整风反右 387
第三节 “四清” 388
第四节 农业学大寨 390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 390
第六节 平反冤假错案 392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394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94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395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400
第四章 行政机构 403
第一节 旧政权 403
第二节 人民政权 405
第四节 政务纪要 412
第三节 基层政权 412
第五章 政治协商会议 415
第一节 历界政协会议 415
第二节 工作机构 419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19
第六章 社会团体 420
第一节 工会 420
第二节 青少年团体 421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423
第四节 工商联合会 424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425
第七章 中国国民党 426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26
第二节 党务活动 427
第八章 公安 司法 428
第一节 公安 428
第二节 检察 434
第三节 法院 436
第四节 司法行政 441
第九章 民政 442
第一节 拥军支前 442
第二节 赈济救灾 444
第三节 社会福利 448
第四节 优抚安置 449
第五节 丧葬管理 454
第六节 陵园 纪念馆 454
第一节 干部管理 455
第七节 婚姻登记 455
第十章 人事 455
第二节 退休 离休 退职 458
第三节 管理机构 459
第十一章 军事 460
第一节 地方武装及驻军 460
第二节 兵役制度 464
第三节 民兵 465
第四节 兵事 468
第五节 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武装暴行 474
第四编 文化 477
第一章 文化艺术 477
第一节 文化事业单位 477
第二节 文学艺术 484
第三节 民间文艺 496
第四节 广播电视 507
第五节 档案 509
第七节 文物 古迹 510
第六节 新闻报导 510
第二章 教育 518
第一节 塾馆书院 519
第二节 各类教育 520
第三节 教学研究 535
第四节 教育制度 536
第五节 教师 539
第六节 教育经费 541
第七节 学校设施 544
第八节 教育行政 545
第三章 科学技术 54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47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48
第三节 科技活动 552
第四节 科研成果 556
第四章 卫生 558
第一节 医疗单位 558
第二节 医疗队伍 564
第三节 卫生防疫 566
第四节 妇幼保健 571
第五节 医政药政 571
第六节 爱国卫生 574
第七节 卫生事业费 575
第八节 行政机构 577
第五章 体育 577
第一节 学校体育 578
第二节 群众体育 579
第三节 体育竞赛 581
第四节 体育设施 585
第五节 体育机构 585
第五编 社会 587
第一章 人口 587
第一节 发展与分布 587
第二节 人口构成 590
第三节 姓氏 594
第五节 人民生活 595
第四节 华侨及在港、澳、台人员 595
第六节 计划生育 602
第二章 婚姻家庭 605
第一节 婚姻 605
第二节 家庭结构 606
第三节 称谓 607
第三章 风俗习惯 608
第一节 岁时习俗 608
第二节 生活习俗 610
第三节 礼仪习俗 611
第四节 庙会 613
第五节 美德良风 613
第六节 商幌市声 614
第七节 恶习陋俗 615
第八节 禁忌 616
第四章 宗教 616
第一节 佛教 616
第三节 基督教 617
第二节 道教 617
第四节 天主教 620
第五节 伊斯兰教 622
第五章 方言 623
第一节 方言概况 623
第二节 语音分析 624
第三节 分类词表 641
第四节 语法特点 646
第五节 标音举例 650
第六章 歇后语 谚语 655
第一节 歇后语 655
第二节 谚语 658
第七章 回族 661
第一节 族源 661
第二节 信仰 664
第三节 风俗 习惯 666
第五节 “勤行”业 669
第四节 社会地位 669
第六编 人物 673
第一章 人物传 673
第一节 传略 673
第二节 简介 716
第二章 人物表 728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表 728
第二节 省以上先进人物表 782
第三节 地师级以上人物表 790
第四节 专家学者人物表 792
附录 795
一、文献集存 795
二、诗文辑录 798
三、革命斗争回忆录 807
四、碑文墓志 828
五、奇闻轶事 836
六、历代修志序 840
七、本志编修始末 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