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庄子》的笔法——寓言、重言、卮言 7
一、“三言”的哲学含义 7
二、“十九”、“十七”新解 10
三、寓言与重言的史料学价值 16
第二章 《庄子》的体例——内篇、外篇、杂篇 29
一、内外杂篇的形成与分别 30
二、后序与序例 41
第三章 《庄子》中的道家者流 49
一、《庄子》中的老子 49
1、老子姓名考 51
2、老子官职考 54
3、老子宋人考 55
4、老子居沛考 58
5、老孔交往考 59
6、老子之秦考 66
7、《老子》传本考 68
二、《庄子》中的庄子 75
1、庄子楚人考 76
2、庄子师承考 82
三、《庄子》中的其他道家人物 88
1、郑道家 89
2、秦道家 93
3、楚道家 94
4、齐道家 98
第四章 庄学概述 101
1、人的异化——天刑 102
一、庄子的人生哲学 102
2、人生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08
3、个人与社会——避世、从俗与明王之治 112
4、庄子与孔子人生追求的对比 117
二、庄子的自然哲学 128
1、天道自然论 128
2、元气生成论 131
3、时空观 137
三、庄子的逻辑学与认识论 142
1、“以明”法 142
2、名辩观 146
3、对知性的批判 152
1、“民之常性” 158
一、人生哲学 158
第五章 庄周后学对庄学的解释与修正 158
2、“圣人贵精” 160
3、“帝王之治” 162
二、自然哲学 165
1、道与天 165
2、“通天下一气耳” 168
3、“有不能以有为有” 169
4、“或使——莫为” 171
三、逻辑哲学与认识论 172
1、言与意 173
2、“至知” 177
余论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