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凡例 3
大事记 7
第一篇 建置 57
第一章 地理位置 57
第一节 方位 面积 57
第二节 疆域 县界 57
第二章 历史沿革 60
第一节 明代以前的历史沿革 60
第二节 清至民国时期的历史沿革 61
第三节 伪满洲国时期的历史沿革 62
第四节 解放后的历史沿革 62
第一节 民国以前的行政区划 63
第三章 行政区划 63
第二节 伪满时期的行政区划 64
第三节 解放后的行政区划 67
第四章 县城 镇乡 76
第一节 县名由来 76
第二节 县城变迁 76
第三节 镇乡概况 76
第五章 国营农场 124
第一节 八五五农场 124
第二节 八五七农场 131
第三节 八五一一农场 138
第四节 兴凯湖农场 146
第五节 八五一○农场 155
第二节 主要断裂 159
第一节 地质结构 159
第一章 地质 159
第二篇 自然地理 159
第三章 地貌 161
第一节 地貌特征 161
第二节 地貌影响 162
第三节 山脉 162
第三章 气候 165
第一节 气温 165
第二节 降水 171
第三节 风 174
第四节 日照 176
第五节 四秀气候特征 178
第六节 气候分区 180
第一节 水系 186
第四章 水系 水文 186
第二节 水文 189
第五章 土壤 192
第一节 暗棕壤 192
第二节 白浆土 193
第三节 草甸土 194
第四节 沼泽土 195
第五节 泥炭土 196
第六节 河淤土 197
第七节 砂土 197
第八节 水稻土 197
第六章 植被 199
第一节 植被分布 199
第二节 植被类型 200
第二节 森林资源 201
第七章 自然资源 201
第一节 土地资源 201
第三节 矿产资源 202
第四节 动物资源 204
第五节 草地资源 205
第六节 植物资源 206
第八章 自然灾害 209
第一节 灾害种类 209
第二节 灾害摘记 210
第三篇 农业 216
第一章 土地开发 216
第一节 荒原开发 216
第二节 土地利用 217
第一节 解放前土地制度 219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219
第二节 解放后土地制度改革 223
第三节 生产体制变革 225
第三章 种植业 231
第一节 农作物生产 231
第二节 农技 农艺 244
第三节 农田建设 253
第四节 农业区划 257
第四章 管理与机构 262
第一节 经营管理 262
第二节 农业机构 265
第五章 农业机械 267
第一节 农机具使用 267
第二节 农机具革新 271
第三节 农机具经营管理 275
第四节 农机队伍 279
第四篇 林牧副业 283
第一章 林业 283
第一节 林业资源 283
第二节 林业生产 284
第三节 森林保护 296
第四节 林业机构及队伍 300
第二章 畜牧业 304
第一节 畜牧饲养 304
第二节 畜禽品种改良 315
第三节 疫病防治 319
第四节 畜物业机构与队伍 321
第三章 副业 324
第一节 养殖业 325
第二节 种植业 328
第三节 编织业 329
第四节 采集业 330
第五篇 水利 水产 333
第一章 水利 333
第一节 水利灌溉 334
第二节 蓄水工程 338
第三节 补水工程 343
第四节 堤防与护岸 345
第五节 水利管理 349
第六节 水利机构及队伍 352
第二章 水产 355
第一节 水产资源 356
第二节 水产养殖 358
第三节 渔业生产 359
第四节 水产企业 361
第五节 渔政管理 364
第六节 水产机构 367
第六篇 工业 376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376
第一节 私营工业 376
第二节 集体工业 376
第三节 国营工业 377
第二章 机械工业 378
第一节 农业机械制造业 379
第二节 工业生产机械制造业 380
第三节 生活用品机械制造业 380
第四节 主要厂家简介 381
第二节 建材生产 384
第三章 建材工业 384
第一节 砂石生产 384
第三节 主要厂家简介 387
第四章 食品工业 389
第一节 粮油工业 389
第二节 酿造工业 393
第三节 糕点工业 395
第四节 糖果工业 396
第五节 乳制品工业 397
第六节 调味品工业 397
第七节 卷烟工业 397
第八节 其他食品工业 398
第二节 丝棉纺织工业 400
第一节 纤维原料加工业 400
第五章 纺织工业 400
第六章 缝纫 制革工业 403
第一节 缝纫工业 403
第二节 皮革工业 403
第七章 造纸 印刷工业 406
第一节 造纸工业 406
第二节 印刷工业 406
第八章 化学工业 408
第一节 火工工业 408
第二节 橡胶 塑料工业 408
第三节 国药工业 409
第一节 煤炭工业 410
第二节 治炼工业 410
第九章 煤炭 冶炼工业 410
第十章 电力工业 412
第一节 发电 变电 412
第二节 供电 414
第三节 电力管理 421
第十一章 乡镇工业 企业 424
第一节 集体工业 企业 424
第二节 个体工业 企业 425
第十二章 工(企)业管理 428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28
第二节 企业管理 431
第三节 职工队伍 436
第七篇 交通 邮电 439
第一章 交通 439
第一节 公路 439
第二节 铁路 448
第四节 空路 450
第五节 运输 450
第三节 水路 450
第六节 管理 458
第二章 邮电 460
第一节 邮政 467
第二节 电信 470
第八篇 城乡建设 484
第一章 城镇建设 484
第一节 房屋建筑 484
第二节 城镇道路 486
第三节 公共设施 487
第四节 供水 487
第六节 供热 488
第五节 排水 488
第七节 市容整顿 489
第二章 乡村建设 490
第一节 村民房屋 490
第二节 乡村道路 494
第三节 农村饮水 496
第四节 农村厕所 498
第三章 建筑机构与队伍 49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99
第二节 建筑队伍 499
第四章 环境保护 501
第一节 水质普查 501
第二节 污染治理 501
第一章 商业 507
第九篇 商业 粮食 507
第一节 私人商业 508
第二节 国营商业 513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522
第四节 集体商业 528
第五节 个体商业 530
第二章 粮食 531
第一节 征购与供销 531
第二节 粮油储藏运输 537
第三节 粮食管理机构 538
第三章 外贸 540
第一节 出口物资 540
第二节 外贸沿革 542
第一节 物资供应 543
第四章 物资 543
第二节 物资管理 551
第十篇 工商 物价 计量 556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556
第一节 企业登记 556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 557
第三节 经济合同 559
第四节 商标注册 560
第五节 管理机构 562
第二章 物价 563
第一节 物价变动 563
第二节 物价管理 567
第三节 物价管理的改革 574
第四节 管理机构 578
第二节 计量标准化 580
第三章 标准计量 580
第一节 计量及计量管理机构 580
第十一篇 财政 税务 金融 586
第一章 财政 586
第一节 财政收支 586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与机构 589
第二章 税务 591
第一节 税种 税率 591
第二节 税收 596
第三节 管理体制与机构 597
第三章 金融 599
第一节 货币 599
第二节 信货 600
第三节 储蓄及存款 604
第四节 金银管理 605
第五节 外汇 606
第六节 公债 606
第七节 金融机构 607
第四章 保险 609
第一节 保险种类及收入 609
第二节 防灾理赔 609
第三节 保险机构 610
第十二章 党派 群团 614
第一章 中共东安地委 614
第一节 东安地委初建时期 614
第二节 东安地委发展时期 614
第三节 东安地委撤销 61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密山县地方组织 615
第一节 党的组织机构 615
第二节 党员代表会和党员代表大会 622
第三节 党的建设 624
第四节 党的宣传工作 626
第五节 统战工作 626
第六节 纪律检查 628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密山县党部 630
第一节 东安支部 630
第二节 国民党密山县党部 630
第四章 社会团体 632
第一节 密山抗日组织 632
第二节 工人组织 633
第三节 农民组织 639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640
第五节 青少年组织 641
第六节 其他社会组织 645
第十三篇 政权 政协 650
第一章 行政机关 650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府、县公署 650
第二节 伪满时期县公署 651
第三节 人民政府 653
第四节 行政机构的演变 656
第五节 执政制度 659
第六节 信访 外事 661
第二章 权力机关 665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66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666
第三节 基层选举 668
第四节 工作机构 671
第一节 重要会议 673
第三章 人民政协 673
第二节 工作机构 674
第十四篇 民政 劳动 人事 680
第一章 民政 680
第一节 支援前线 680
第二节 优抚安置 681
第三节 社会福利救济 683
第四节 移民 自流人口安置 685
第五节 婚姻登记 686
第六节 殡葬改革 686
第七节 碑塔陵园 687
第二章 劳动 689
第一节 工资福利 689
第二节 劳动保护 689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690
第三节 精减下放 690
第五节 劳动管理 692
第三章 人事 695
第一节 干部管理 695
第二节 编制管理 695
第三节 干部结构 700
第四节 干部离退休 702
第十五篇 公安 司法 708
第一章 公安 708
第一节 公安机构 708
第二节 治安 709
第三节 保卫 713
第四节 刑侦 预审 713
第六节 “一站”“两所” 714
第五节 武装警察 714
第七节 消防 715
第二章 检察 717
第一节 检察机构 717
第二节 批捕起诉 717
第三节 检察 718
第三章 法院 720
第一节 法院机构 720
第二节 审判 720
第四章 司法行政 724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构 724
第二节 法制宣传 725
第一节 募兵与征兵 730
第二节 志愿兵与义务兵 730
第一章 兵役 730
第十六篇 军事 730
第三节 机构沿革 731
第二章 武装 732
第一节 驻军 732
第二节 山林队与反动武装 735
第三节 人民武装 737
第三章 战事 740
第一节 中俄边界战事及冲突 740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战事 740
第三节 日伪时期的战事 741
第四节 民主联军剿匪 742
第一节 评剧 747
第一章 戏剧 曲艺 747
第十七篇 文化 747
第二节 京剧 748
第三节 曲艺 748
第四节 艺术教育 749
第五节 文工团及宣传队 749
第六节 演出场所 751
第二章 文化事业 752
第一节 社会文化 752
第二节 图书事业 755
第三节 书店业 756
第四节 电影事业 756
第一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760
第二节 文学艺术创作活动 760
第三章 文学艺术 760
第四章 新闻 广播 电视 766
第一节 报纸 766
第二节 广播 767
第三节 电视事业发展及机构沿革 771
第五章 档案 772
第一节 沿革 772
第二节 档案管理 772
第六章 文物 名胜 774
第一节 文物 774
第二节 名胜 775
第十八篇 教育 科技 781
第一章 教育 781
第一节 私塾教育 782
第三节 小学教育 783
第二节 学龄前教育 783
第四节 中等教育 789
第五节 高等教育 794
第六节 专业教育 795
第七节 业余教育 798
第八节 少数民族教育 800
第九节 特种教育 804
第十节 考试制度 805
第十一节 教育经费 805
第十二节 师资队伍管理 807
第十三节 教育机构 808
第二章 科学技术 810
第一节 科技 810
第二节 地震 815
第三节 气象 816
第十九篇 卫生 体育 821
第一章 卫生 821
第一节 医疗卫生单位 822
第二节 医术及队伍 831
第三节 医疗设备 835
第四节 妇幼保健 839
第五节 卫生防疫 841
第二章 体育 848
第一节 职工体育运动 848
第二节 农民体育运动 851
第三节 学生体育运动 851
第四节 其他体育运动 857
第五节 体育工作 858
第六节 机构沿革 861
第一章 人口 866
第一节 人口来源 866
第二节 人口变动 866
第二十篇 社会 866
第三节 人口分布 869
第四节 人口构成 871
第二章 计划生育 876
第一节 节制生育手术 876
第二节 晚婚 晚育 878
第三章 民族 880
第一节 民族分布 880
第二节 主要少数民族 883
第一节 天主教 885
第二节 基督教 885
第四章 宗教 庙宇 885
第三节 伊斯兰教 886
第四节 道教 886
第五节 佛教 886
第六节 庙宇 887
第五章 会道门 887
第一节 清理教 889
第二节 戒烟酒公所 889
第三节 道德会 889
第四节 反动会道门 889
第六章 人民生活 890
第一节 农民生活 890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职工生活 892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职工生活 893
第一节 衣食住行 895
第七章 风俗习惯 895
第二节 婚嫁丧葬 897
第三节 礼仪 900
第四节 时令节日 903
第五节 传统禁忌 905
第六节 陋习流弊 906
第七节 移风易俗 908
第八章 方言 谚语 910
第一节 方言 910
第二节 谚语 912
第三节 歇后语 916
第九章 民间传说 918
第一节 交通事故 919
第二节 触电事故 919
第十章 重大事故 919
第三节 食物中毒 920
第二十一篇 人物 924
第一章 人物传略 924
传记一 924
传记二 930
传记三 935
传记四 936
第二章 人物表 938
第一节 地(师)级上干部表 938
第二节 模范人物表 939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944
附录 959
后记 971